“研究论文”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姚雨荷☆, 王新宇☆, 沈渊博, 王波 , Muhammad Mehran Abbas, Zeb Sidra, 梁燕
    中国蔬菜. 2025, 1(7): 56-6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0
    摘 要: 番茄SlDSP 基因参与萼片形态调控。为探究番茄萼片形态与果实品质构成的关系,以 萼片基平野生型番茄TI1101与 萼片包被自然突变体dsp,萼片直立醋栗番茄(WT)与其过表达SlDSP 基因萼片基平植株为材料,对成熟果实主要风味品质、营养品质以及商品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因SlDSP 的突变或超量表达使得番茄出现不同形态萼片,包被萼片番茄成熟果实中总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VC 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梗洼大小等性状均显著高于基平萼片番茄,而基平萼片番茄又显著高于直立萼片番茄;总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表现为直立萼片番茄显著高于基平萼片番茄,基平萼片番茄显著高于包被萼片番茄;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则是包被和直立萼片番茄显著高于基平萼片番茄。说明番茄萼片形态不仅仅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且对果实内在营养品质以及风味也有重要作用。SlDSP 基因调控萼片形态是提升果实品质的有效途径。
  • 研究论文
    孙翔宇1, 2, 龚诗琦1, 2, 罗玉松1, 2, 张成桃1, 2, 宋慧娟1, 2, 孙龙俊3, 何长征1, 2, 汤冰倩1, 2, 孙小武1, 2, 戴思慧1, 2
    中国蔬菜. 2025, 1(7): 63-6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7
    摘 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西瓜ERECTA 基因(基因ID 为Cla97C05G096750)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克隆西瓜ERECTA 基因CDS 序列全长,并对该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瓜ERECTA 基因序列全长为6 894 bp,包含27 个外显子,26 个内含子,位于第5 号染色体的25 867 785~25 874 678 bp 区域,编码991 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甜瓜、黄瓜亲缘关系较近,同水稻的亲缘关系最远;qRT-PCR 结果显示,ERECTA 基因在雌花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茎中表达量最低,在盐胁迫下上调表达,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表达呈先升后降趋势,推测其在逆境胁迫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可为后续西瓜中该基因功能的研究及定向改良西瓜重要农艺性状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张焕焕1, 2, 张宗杰1, 2, 苏晓梅1, 刘淑梅1, 董伟伟3, 杨健4, 王青川5, 侯丽霞1 , 吕宏君1
    中国蔬菜. 2025, 1(7): 70-8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9
    摘 要: 为筛选与评价耐盐碱番茄种质资源,将NaCl、Na2SO4、NaHCO3 和Na2CO3 4 种盐按1 ∶9∶9∶1 摩尔比配制成10、30、50 mmol · L-1 的盐碱溶液,设置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盐碱胁迫对45 份番茄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测定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番茄种子的萌发能力,不同材料间存在明显的耐盐碱性差异。在30 mmol · L-1 盐碱胁迫下,45 份材料发芽势降幅为1.00~95.67 百分点,发芽率降幅为1.00~66.33 百分点,能够较好地反映番茄材料间的耐盐碱性差异。最终筛选出10份耐盐碱性较强的番茄材料,包括2 份野生番茄(W4、W3)、8 份大果番茄(B28、B13、B17、B36、B12、B25、B37、B39)。研究结果为耐盐碱番茄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研究论文
    李尧尧1, 张现周1, 常晓轲2, 姚秋菊2, 赵俊卿1, 杨凡2
    中国蔬菜. 2025, 1(7): 83-9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8
    摘 要:涝渍胁迫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解辣椒品种(系)的耐涝性,以132 份辣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苗期淹水胁迫处理,测定12 个苗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利用描述统计法、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辣椒各品种(系)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32 份辣椒品种(系)之间的耐涝性表现出丰富的变异,涝渍胁迫条件下,各性状指标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介于12.31%~50.00%,对照条件下(正常水分管理)的变异系数介于10.42%~42.55%;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 个农艺性状胁迫系数按其贡献率大小转换为3 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解释了79.131% 的总变异;通过计算综合耐涝系数(D 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132 份辣椒品种(系)分为5 个耐涝等级。筛选出5 份高耐涝辣椒品种(系),明确了地上部生物量(鲜质量、干质量)、地下部生物量(鲜质量、干质量)、根总体积、株高和根总表面积可作为辣椒苗期耐涝性鉴定的有效综合指标。
  • 研究论文
    张少环1, 2, 张国裕 2, 张帆2, 田佳星2, 李海真2, 吴瑞刚1, 张沙沙2, 耿丽华2
    中国蔬菜. 2025, 1(7): 92-10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8
    摘 要:根腐病是危害南瓜生产及瓜类作物栽培中南瓜砧木应用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减少病害损失,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对京郊南瓜根腐病致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灌根法对252 份南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根腐病抗性评价,筛选抗病种质;之后, 利用抗、感材料构建六世代群体(P1、P2、F1、F2、BC1P1 和BC1P2),探究南瓜根腐病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侵染北京四季青农场南瓜的根腐病菌为腐皮镰刀菌瓜类专化型生理小种1。252 份南瓜种质中,4 份表现为高抗,7 份为抗病,59 份为感病,182 份为高感,抗、感材料占比分别为4.4% 和95.6%。中国南瓜自交系GFB130 对根腐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南瓜根腐病抗病育种提供抗病种质与技术支持。
  • 研究论文
    闫六英, 张纪涛, 刘化涛, 刘恩科, 陈琼
    中国蔬菜. 2025, 1(7): 101-10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3
    摘 要:以世农591 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追肥(NF)、追施化肥(CF)、沼液替代25% 化肥氮(BS25)、沼液替代50% 化肥氮(BS50)、沼液替代75% 化肥氮(BS75)、沼液替代100% 化肥氮(BS100)、沼液配肥(BSF)对甘蓝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追肥处理的甘蓝生物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BSF 处理的产量最高,达 74.08 t · hm-2。与CF 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氮处理(BS25、BS50、BS75、BS100)减少了甘蓝植株的总磷(TPp)(降低了16.56%~34.38%)和总钾(TKp)(降低了12.69%~25.73%)含量,且差异显著。与CF 相比,BS50、BS75 和BSF 处理提高了甘蓝的养分积累量(NAA)和肥料利用率(UEF),且差异显著。与CF 相比,沼液替代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电导率(EC)值, 而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 随沼液替代量的增加,土壤DOC 含量逐渐增加。与CF 相比,沼液及沼液替代化肥提高了Chao1 指数。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可以看出,追肥类型、沼液配肥方式及替代量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差异。 综上,沼液替代50%~75% 的化肥氮和BSF 处理,可以保证甘蓝产量,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土壤DOC 含量;其中BSF 处理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上的效果最佳 。
  • 研究论文
    韩帅1, 苗明军3, 吴婕1, 张河庆1, 2, 席亚东1, 4
    中国蔬菜. 2025, 1(7): 109-11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4
    摘 要:为明确引起 四川省理县 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
    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 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 ℃均能生长,于20 ℃、在V8 培养基上生
    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子无色、表面光滑,呈不对称的钝角三角形或梭形。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
    叶片穿孔、叶脉及茎秆产生椭圆形褐色凹陷斑,与田间症状相似。结合基于rDNA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
    Marssonina panattoniana。选择10 种商品杀菌剂对茎用莴苣炭疽病开展室内盆栽及田间的防治效果评价,结果显示: 嘧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代森锰锌的盆栽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均超过85%;咪鲜胺的田间防效最佳,达到89.86%。

  • 研究论文
    甘彩霞1, 祝花2, 邓晓辉1, 崔磊1, 矫振彪1, 杨谦1, 於校青1, 邱正明1, 严承欢1
    中国蔬菜. 2025, 1(7): 117-12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2
    摘 要:脉地湾萝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因长期农户自行留种,导致其种性退化严重。通过连续5代 自交优选,获得接近于标准性状的株系,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调查与测定分析。提纯复壮后,脉地湾萝卜板叶比率由提纯前的20%提升至 87%;株 高、肉质根横径、单株质量、 单根质量分别为31.60 c m、8.47 cm、0.89 kg和0 .75 kg,均高于未提纯前,且各 指标的标准偏差均较提纯前降低;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54.67 μg · g-1、1.36 mg · g-1、59.10 mg · g-1、7.9 g · kg-1、60.3 g · kg-1 和1.21%,一致性总体较好。
  • 研究论文
    刘倩男1, 梁毓文1, 曾婧涵1, 吴然然2, 吴燕2, 郭剑1, 李广浩1, 陆大雷1
    中国蔬菜. 2025, 1(7): 121-12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8
    摘 要 :为明确适宜江苏省鲜食大豆- 鲜食糯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2 模式下的群体密度,以鲜食大豆苏成4 号和鲜食糯玉米苏玉糯5 号为试材,设置6 个播种密度组合:播种密度糯玉米60 000 粒 · hm-2 下大豆240 000(D1)、195 000(D2)和150 000(D3)粒 · hm-2;糯玉米45 00 0 粒 · hm-2 下大豆240 000(D4)、195 000(D5)和150 000(D6 )粒 · hm-2,分析了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播种密度组合的群体产量、叶片特性、农艺性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D1 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鲜荚产量为6 870 kg · hm-2,糯玉米鲜果穗产量为6 703 kg · hm-2。糯玉米播种密度相同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播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农艺性状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影响。大豆播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与播种密度45 000 粒 · hm-2 相比,播种密度60 00 0 粒 · hm-2 处理下糯玉米叶面积指数、穗位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 量较高,商品穗率较低。不同密度组合间,D1 下产值和净收益最高,分别为43 598 和21 302 元 · hm-2,其次为D2。综上,在江苏鲜食大豆- 鲜食糯玉米4//2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保证与净作相近的密度水平(播种密度鲜食大豆为240 000 粒 · hm-2、鲜食糯玉米为60 000 粒 · hm-2),可以实现群体高产高效协同。
  • 研究论文
    雷慧1, 任桐桐2, 贾紫茵1, 刘冰琪1, 王康丽3, 刘湘伟3, 王绍辉2
    中国蔬菜. 2025, 1(7): 129-14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7
    摘 要:连栋智能温室作为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其主栽番茄品种长期依赖进口,且缺乏系统化的本土化栽培参数数据库。以樱桃番茄品种Sapolo 为试材,在北京连栋智能温室内开展全发育期光温耦合调控试验,通过动态监测昼夜温度及光合有效辐射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构建关键生理指标量化模型。结果表明:Sapolo 从定植到拉秧240 d 需有效积温2 941.60 ℃ · d(有效积温阈值10 ℃),总光合有效辐射25 661.29 μmol · m-2 · s-1;末果期株高756.17~821.93 cm、茎粗8.28~10.12 mm,累计叶片数96.15~101.85 片,累计花序数23.95~28.60 个,累计果穗数23.70~27.00 个,单株产量6.31~7.14 kg。研究首次明确了Sapolo 在北方连栋智能温室的光温需求阈值及产量形成规律,为国产设施樱桃番茄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研究论文
    周肖瑜1, 张飞雪2, 周 利利2, 王丰颍2, 赵根2, 何琴玲1, 沈卫新2
    中国蔬菜. 2025, 1(7): 142-15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1
    摘 要:为有效利用我国球茎甘蓝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 适宜浙北地区种植的优异品种,从全国搜集31 个球茎甘蓝品种,在浙江省湖州市连续种植3 年,利用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主要农艺 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1个球茎甘蓝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种间变异系数在12. 7 %~53.1%之间,遗传 多样性指数在0.37~2.02之间,10 个代表性球茎甘蓝品种的营养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 明供试球茎甘蓝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 表型农艺性状分析、营养品质指标测定和球茎肉质口感,筛选出适宜在浙北地区推广的球 茎甘蓝品种8 个。研究结果可以为球茎甘蓝种质资源评选、优化育种亲本和栽培材料等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冯丽燕, 董相洁, 乜兰春, 赵佳腾, 王国强, 赵文圣
    中国蔬菜. 2025, 1(7): 153-15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7
    摘 要: 为明确薄皮甜瓜优质高产的合理留叶数,以羊角脆类薄皮甜瓜主栽品种博洋61 为试材,研究留叶数量对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的 影响。结果表明,甜瓜叶面积回归方程为:LA = -26.996L - 25.210W + 1.947LW +587.450(L,叶长;W,叶宽;LA,叶面积),自留果的第15 节位起上方留12 片叶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向果实分配。单株产量(y1)和果实总糖含量(y2)随着单株叶面积(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抛物线关系,拟合方程分别为:y1 = -0.000 1x+ 1.127 3x - 856.79(R= 0.436 8)和y2 = -3 × 10-9x2 + 3 × 10-5x - 0.030 1(R2 = 0.583 5,P < 0.01)。结合方程可知,本试验条件下,自坐果的第15 节位起上方留12 ~14 片叶不仅可以获得最大单株产量,且果实总糖含量也最高,考虑到通风透光,生产中可以留12 片叶。试验结果可为薄皮甜瓜合理整枝留叶提供参考依据。
  • 研究论文
    冯倩, 王柳, 裴庆余, 潘守江, 田婧, 鲁少尉, 李邵
    中国蔬菜. 2025, 1(7): 160-16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7
    摘 要:为探明废旧椰糠单独或复配替代传统基质用于设施草莓栽培的可行性,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60% 草炭 + 20% 蛭石 + 20% 珍珠岩的传统基质为对照(CK),对比了100% 废旧椰糠(T1)、70% 废旧椰糠 + 30% 珍珠岩(T2)、50% 废旧椰糠 + 50% 珍珠岩(T3)3 种基质与传统基质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拉秧后T2 处理的基质物理性状与CK 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且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指标与CK 差异不显著。T2 处理的草莓生长指标及叶片SPAD值与CK 无显著差异,株高显著高于T1 处理。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T2 处理比CK 提高了36.99%。T2 和T3 处理果实糖酸比分别比CK 提高了23.91% 和35.81%,且差异显著。各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经核算,废旧椰糠重复利用降低了基质成本,T2 处理基质成本为0.90 元 · 株-1,与CK 相比降低了63.71%,且促进了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的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均显著。单从节约成本和产量考虑,T1 处理也是生产中较佳的选择。

  • 研究论文
    吴蕊, 王揽月, 张雪岩, 王丽, 李威威, 崔美丽, 汤泽滢, 谷振东, 佟海林, 钟连全, 陈怀勐
    中国蔬菜. 2025, 1(7): 167-17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4
    摘 要:重大入侵性害虫番茄潜叶蛾嗜好取食番茄寄主,为明确 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潜叶蛾寄主选择性的影响,以北京 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3 个番茄 品种(京采8 号、福特斯、圣罗兰)为寄主,对 番茄潜叶蛾的成 虫活动区域选择性、产卵选择性、卵孵化率和成虫羽 化率、幼虫取 食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成虫更 喜欢在京采8 号种植区域活动,该区域粘虫板上成虫捕获 数 量最多,且2024 年2 月25 日至5 月5 日的累计捕获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福特斯和圣罗兰,福特斯和圣罗兰种植区域累计捕获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成虫在京采8 号和福特斯叶 片上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圣罗兰,3 个番茄品种上的成虫羽化率无显著差异;番茄潜叶蛾2~4 龄幼虫更喜食京采8 号的叶片,接虫后72 h 取食叶片面积分别达99.7、174.9、199.6 mm2,显著高于幼虫对圣罗兰叶片的取食面积,幼虫对福特斯叶片的取食面积与其他2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在圣罗兰上成虫活动区域选择性、产卵选择性、卵孵 化率和幼虫取食选择性最低。该研究为番茄潜叶蛾抗性番茄品种的选育及其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王立才, 刘志强, 孙帅, 崔霞, 王海敬
    中国蔬菜. 2025, 1(6): 56-6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2
    果实风味是番茄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1- 辛烯-3- 酮作为一种关键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番茄香气的形成具有
    重要贡献。但调控番茄果实中1- 辛烯-3- 酮含量的基因尚未被克隆。为解析其遗传调控机制,利用栽培番茄Moneymaker(Solanum lycopersicum)和野生醋栗番茄PI365967(Solanum pimpinellifolium)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关联分析,挖掘到3 个与1- 辛烯-3- 酮含量密切相关的QTLs。其中,位于1 号染色体的位点qGTA1 为主效QTL,其表型贡献率为20.18%。通过构建定位群体,最终将qGTA1 定位在465 kb 区间,推测Solyc01g103770Solyc01g103720 Solyc01g104070可能是调控1- 辛烯-3- 酮含量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克隆番茄果实1- 辛烯-3- 酮含量的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 研究论文
    黄丽雯, 汲晓慧, 刘旭亮, 王爱英
    中国蔬菜. 2025, 1(6): 64-7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0
    为初步探讨新疆加工 番茄SlWRKY35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加工番茄亚心87-5 为材料,应用PCR 技术对
    SlWRKY35 基因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SlWRKY35 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转化加工番茄,应用PCR 进行鉴定。 为探究该基因的初步功能,测定了转基因加工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并对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工番茄SlWRKY35 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146 bp,编码了381 个氨基酸。SlWRKY35 蛋白含有WRKY 结构域,属于不稳定蛋白。与野生型番茄相比,过表达SlWRKY35 加工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叶绿素 前体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ALADCHLHCHLMPORCAO 上调表达。过表达SlWRKY35 通过上调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的提高,最终加强了加工番茄叶片叶绿素的积累。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加工番茄SlWRKY35 基因的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 研究论文
    张孟晗, 韩鸿宇, 李亚妮, 耿梦爽, 刘奕飞, 刘佳琳, 孟宪文, 李传友
    中国蔬菜. 2025, 1(6): 74-8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0
    为挖掘番茄抗灰霉病关键基因,以高代自交系E6203 为试材,对灰霉病菌侵染前、后的番茄幼苗叶片开展转录组
    测序,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 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番茄抵御灰霉病菌侵染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通过WGCNA 分析共获得13 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有2 个模块与番茄早期响应灰霉病菌侵染相关,有2 个模块与番茄 晚期响应灰霉病菌侵染有关。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番茄在灰霉病菌侵染后初级代谢过程减弱,而防御响应过程被激活。进一步挖掘模块关键基因,在早、晚期响应模块中共筛选出4 个参与调控灰霉病抗性的候选基因CDIPDJC17NATA2NPF6.4。番茄抵御灰霉病菌侵染时主要涉及糖原分解、含吡啶化合物的分解、膜蛋白降解等途径。
  • 研究论文
    张建军, 韩亚萍, 史庆华, 汤慧盟
    中国蔬菜. 2025, 1(6): 85-9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2
    为明确硒(Se)与酵素配施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冠夏3 号为试验材料,以清水为 对照,探讨单
    施Se 或酵素以及Se 和酵素配施后对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 mg ·L-1 Se + 2% 酵素对番茄植株的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清水)相比,单施Se 或酵素以及Se 和酵素配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株高、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其中 Se 和酵素配施还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了光合作用,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此外,Se 与酵素配施明显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其中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的1.17 倍和1.21 倍;番茄果实中活性物质,如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9.12%、22.40% 和14.63%,有利于增强番茄的抗氧化能力。
  • 研究论文
    高宇, 季延海, 陈婕, 谢龙, 王星, 梁浩, 刘明池, 王丽萍
    中国蔬菜. 2025, 1(6): 94-10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8
    为研究外源硒代蛋氨酸添加和亏缺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京彩8 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水分亏缺处理和
    硒代蛋氨酸添加对成熟番茄果实外观品质、风味品质、单株产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0(水分充足)条件下,Se1(添加硒代蛋氨酸)处理会显著加深番茄果实颜色,提高CAT 活性;增加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 含量,显著减少可滴定酸含量;在W1(水分亏缺)条件下,Se1(添加硒代蛋氨酸)处理会增加单株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减少SOD 活性,减少VC 含量、降低POD 和CAT 活性;在基因表达层面,参与类胡萝卜素和糖代谢相关基因及抗氧化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因此,外源硒代蛋氨酸添加不仅有利于提升亏缺灌溉下番茄果实品质,也有助于缓解亏缺灌溉对植株产量的负面作用。
  • 研究论文
    王娟, 王媛媛, 刘力勇, 谭巍, 王志伟, 许春梅, 刘思宇
    中国蔬菜. 2025, 1(6): 101-10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3
    为探究设施 番茄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
    续种植番茄1 年(C1)、4 年(C4)、7 年(C7)和10 年(C10)的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与C1 处理相比,C4、C7 和C10 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Shannon 指数和Simpson 指数均显著降低。 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发生改变,在细菌群落门水平上, 与C1 处理相比,C4、C7 和C10 处理土壤中酸杆菌 门(Acidobacteria)和 候选菌门(Rokubacter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而C4 和C10 处理土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减少。 在细菌群落属水平上,与C1 处理相比,C4 处理土壤中 MND1RubrobacterRB4167-14、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MBA2-108Rokubacterialesbacteriap25IMCC26256 的相对丰度显著 增加,Ellin6067HaliangiumA4b 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C7 处理土壤中 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Rubrobacter67-14RB41 Rokubacteriales、芽单胞菌属(Gaiella)和Blastococcus 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SBR1031Ellin6067HaliangiumA4b 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C10 处理土壤中Gitt-GS-136 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OTUs 的相对丰度上有显著改变,其中OTU_2108、OTU_13084、OTU_105436、OTU_23455、OTU_52896、OTU_58127、OTU_46318、OTU_51042 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EC 值、有效磷含量、 速效钾 含量是影响连作土壤细菌优势属分布的主要因素。综上,长期连续单一种植导致了土壤环境改变,土壤养分流失,并严重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
  • 研究论文
    余扣花, 王红梅, 刘凤琼, 贺申魁, 唐娜, 蒋雅琴
    中国蔬菜. 2025, 1(6): 110-12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17
    为了研究番茄砧木苗期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规律及耐涝性,以丽砧2 号、亲和砧木、勇士1 号、威尔神根、金钻5 个
    番茄砧木品种为试材,开展苗期耐涝性鉴定和不同淹水时长胁迫响应试验,设置正常水分(CK)和淹水处理,对不同淹水天数(0、2、4、8、16 d)番茄砧木苗期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Pro)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以及株高、干质量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亲和砧木在苗期耐涝性评价为强,威尔神根耐涝性评价为弱,其他3 个砧木品种耐涝性评价为中。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番茄砧木叶片中MDA 含量整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亲和砧木和勇士1 号的O2-. 含量在处理后期呈下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多数砧木表现为持续升高的趋势,Pro 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亲和砧木和金钻的根系活力表现较高的活性,且始终高于对照;淹水后,各砧木品种株高、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根冠比升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 个番茄砧木品种的耐涝性强弱排序为:亲和砧木>金钻>勇士1 号>丽砧2 号>威尔神根,与苗期耐涝性鉴定结果一致。
  • 研究论文
    杨硕, 刘志新, 徐绳武, 郑丽, 夏文娟, 邱首哲, 施仕胜, 黄远
    中国蔬菜. 2025, 1(6): 121-12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5
    利用枸杞作为砧木嫁接,可提高番茄耐盐性和果实品质,并延长生长期,但成活率低和生长势缓慢是制约嫁接效率
    的主要因素。为完善枸杞与番茄嫁接育苗技术,以番茄品种钱江红珠为接穗,设置2 个砧木品种(宁夏红枸杞、宁夏黑枸杞)和2 种嫁接方法(贴接法、劈接法)共4 种组合,观察记录嫁接苗的成活率和愈合情况,并比较砧木嫁接高度(1 ~2、2~3、3~5 cm)对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宁夏红枸杞作为砧木,贴接法嫁接,嫁接苗成活率最高,砧木、接穗茎粗差值最小, 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砧木嫁接高度2 ~3 cm 处理在 嫁接后20~30 d 和30~40 d砧木 茎粗、接穗茎粗增长量均高于1~2、3~5 cm 处理, 最大叶叶宽、开展度、单果质量及果肉厚显著高于1~2、3~5 cm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综上所述,选择宁夏红枸杞作为砧木,采用贴接法并选择2~3 cm 的 砧木嫁接高度,有利于提升番茄嫁接的成活率,促进砧木、接穗生长,也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嫁接手段应用于番茄与枸杞嫁接。
  • 研究论文
    王云端, 高兴, 张胜杰, 宫彬彬, 吴晓蕾, 吕桂云, 李敬蕊, 陈利达, 高洪波
    中国蔬菜. 2025, 1(6): 129-13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1
    针对河北保定地区设施番茄及棚外杂草病毒病发病情况,分别采集设施番茄、葎草和藜伴有扭曲畸形、斑驳、细长
    狭窄、凸起和纵卷等症状的叶片病样,使用常见的番茄病毒病特异性引物对番茄、葎草和藜cDNA 进行RT-PCR 扩增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TYLCV-F/R 在番茄、葎草和藜上均扩增得到约648 bp 的单一条带,其他引物和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条带,说明河北保定地区设施番茄及棚外杂草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设施番茄周边杂草(葎草和藜)疑似为TYLCV 的宿主,成为病毒病侵染源之一。研究结果可为设施番茄病毒病的早期检测及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 研究论文
    邢慧颖, 张馨苹, 李新旭, 李树山, 李常保, 刘彤, 陈怀勐, 王绍辉, 孙路路, 杨瑞
    中国蔬菜. 2025, 1(6): 136-14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1
    为了与进口大果型番茄品种Yarimaru 比较,以国内3 个番茄品种(502、H2106、H210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温室内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了不同番茄品种在连栋温室长季节栽培下各时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口番茄品种Yarimaru 的株高在栽培期内高达 8.23 m,单果质量115~ 288 g,果实硬度2.10~ 5.20 kg · 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03%~5.43%,产量较其他3 个品种高,为 53.44 kg · m-2。 国产品种H2103 单果质量为101~ 27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3.46%~5.30%,产量为 48.50 kg · m-2。 国产番茄品种502 与H210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3.51%~5.13%、3.05%~4.60%,产量分别为 45.26 kg · m-2 和 44.26 kg · m-2。Yarimaru 的VC 和番茄红素平均含量也高于其他3 个品种。结合植株生长量和环境因子数据分析,Yarimaru 每增长1 片叶片需要有效积温较国产品种低,为 19.62 ℃ · d,需要累计光合有效辐射 857.82 μmol · m-2 · s-1。这表明其在产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每增长1 片叶、每增长1 穗果所需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较低,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国内品种H2103 存在着一定的高产潜力。研究结果为连栋智能温室番茄种植品种选择、高效育种和长季节栽培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王仁杰, 蔡红明, 丁发强, 徐蓓蓓, 郭莹, 王延泽, 李若楠, 丁卓, 高珏晓
    中国蔬菜. 2025, 1(6): 146-15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人工感官评价和电子舌测定,测定分析5 个口感番茄品种的可溶性糖、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及其感官特性,探讨风味物质与感官评价之间的关系,分析番茄的风味特性。 结果表明:农夫1 号的总糖和总酸含量最高。玉玲珑在感官评价中得分最高,综合口感最受消费者欢迎。 糖酸比与感官评价得分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的糖酸比(27.47~28.50)显著提升酸甜感和后余味。电子舌主成分分析显示,玉玲珑和农夫1 号滋味相似,珈特琳、高山宝石和原味1 号滋味接近。感官评价得分与果糖、葡萄糖、苹果酸及部分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玉玲珑在风味和感官评价上表现最佳,具有较高市场潜力,研究结果为番茄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张春雨, 刘悦, 张博轩, 李小宇, 宋景荣, 王永志
    中国蔬菜. 2025, 1(6): 157-16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18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Tomato zonate spot virus, TZSV) 的依赖RNA 的RNA 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是病毒复制和转录的核心酶。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RdRP 的部分片段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旨在为TZSV的检测和诊断提供关键材料,并为后续研究RdRP 在病毒基因表达调控以及病毒与宿主互作等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TZSV 染病番茄中扩增出大小为903 bp 的TZSV RdRP-a 片段,原核表达获得大小为36 kDa 的重组蛋白;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获得的多抗血清效价可达到1∶128 000;经Western blot 鉴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TZSV-RdRP 重组蛋白和天然TZSV。
  • 研究论文
    冯丽燕, 王国强, 李鹏, 乜兰春, 赵文圣
    中国蔬菜. 2025, 1(6): 162-16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0
    高温胁迫是影响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限制因素,而褪黑素( melatonin,MT)作
    为一种多功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京采6 号为试验材料,探究外源褪黑素( 200 μmol · L⁻1)对高温胁迫( 38 ℃/ 25 ℃,昼/ 夜)下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 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抑制番茄幼苗生长,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分别降低25.6%、30.6%、20.6 % 和27.5%,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褪黑素处理使株高和茎粗恢复至常温对照水平,并显著降低处理后第6 天和第9 天的MDA 含量和处理后第3、6、9 天的相对电导率,维持膜稳定性。高温诱导番茄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褪黑素进一步使SOD、CAT 和POD 活性提高;同时,褪黑素处理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其中 脯氨酸含量提高67.9%。综合分析,褪黑素通过增强抗氧化防御和渗透调节能力缓解高温伤害。
  • 研究论文
    赵鹏, 徐坚, 王克磊, 高丽红, 田永强
    中国蔬菜. 2025, 1(6): 168-17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2
    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是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技术多针对北方设施果菜
    类蔬菜生产,对南方设施水旱轮作等差异化特征考虑不足。 针对塑料大棚 水旱轮作(水稻/ 番茄)模式, 设置番茄秸秆离田(CK)、番茄秸秆原位还田(TR)、番茄秸秆原位还田 + 土壤消毒(TR + C)、番茄秸秆原位还田 + 菌剂(TR + M)4 个处理,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和番茄、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相比,TR、TR + C 和TR + M 处理根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质量指数均显著增加。其中,TR + M 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根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质量指数分别较CK 提高了156.3%、14.0%、18.0%、24.0% 和224.6%。此外,TR + M 处理在水稻( 株高、茎粗、叶片数、每穴茎蘖数、植株干质量和鲜质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植株干质量、产量)生产力方面表现优异,其中水稻和番茄小区产量较CK 分别提高76.8% 和31.8%,差异均显著。综上,番茄秸秆原位还田耦合菌剂处理能够有效提升南方设施水旱轮作土壤质量及其生产力。
  • 研究论文
    胡雨松, 艾玉廷, 章飞扬, 刘育含, 李榕, 孙周平, 刘义玲
    中国蔬菜. 2025, 1(6): 175-18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9
    为探明海藻酸提取液在设施连作土壤中的应用效果,以栽培20 茬的番茄连作土壤为试材,将海藻酸提取液与化肥设置6 个不同比例进行配施。通过测定番茄生长、光合、植株养分、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变化等指标,明确海藻酸提取液与化肥的适宜配施比例。结果表明:配施海藻酸提取液可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和土壤酶活性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程度地提高产量、品质的同时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其中T4 处理(海藻酸提取液 ∶化肥 = 60%∶40%)效果最优,植株生长、光合参数、土壤养分及果实产量、品质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研究结果可为海藻酸提取液部分替代化肥应用于设施番茄连作土壤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论文
    刘慧珊, 吴海东, 王丽丽, 王国政, 路翠玲, 张鹤, 王鑫
    中国蔬菜. 2025, 1(5): 44-5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29

    为筛选辽宁省优异白菜抗根肿病种质资源,以沈阳新民市根肿病菌为菌源,采用菌土置入法对13份普通白菜和64份大白菜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并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抗性较强的材料进行抗性位点(CRaCRa3.7CRbCRcCRdCRkCrr1aCrr2Crr3)检测。结果表明:1份普通白菜材料夏御前CR-4-5(CR09)和2份大白菜材料北辰强根S5-1CMS×CR51-1S5-1(CR34)、高晨强兵(CR77)对新民根肿菌的抗性较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经分子标记检测,3份材料均含有抗病基因CRkCrr1aCrr2

  • 研究论文
    王莉爽, 李淳, 安星宇, 黄露, 陈小均, 吴石平
    中国蔬菜. 2025, 1(5): 53-5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3

    为明确辣椒脉黄病毒(Pepperveinyellowsvirus,PeVYV)的寄主范围,采用带毒棉蚜对7个科的21种植物进行传毒接种,接种20d后通过症状观察和RT-PCR检测确定供试植株的带毒情况。结果表明:茄科、菊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4科植物均接种上PeVYV,表现出叶片黄化、花叶、斑驳等症状;苋科和藜科植物无典型病毒症状,但RT-PCR检测出病毒;豆科植物未表现病毒症状,也未检测出病毒。PeVYV能侵染辣椒、烟草、番茄、茄子、矮牵牛、甘蓝、萝卜、西瓜、叶用莴苣、茎用莴苣等寄主植物。研究结果表明PeVYV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极有可能发展为流行性较强的病毒。

  • 研究论文
    彭丹, 齐传东, 赵晴晴, 周洁, 杨文杰, 吴金平, 郭凤领
    中国蔬菜. 2025, 1(5): 59-6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01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种植的大蒜优异种质资源,对148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的51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不同抽薹类型的材料表型数据进行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48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7.48%~66.8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一生长阶段的性状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地上假茎粗、薹茎长、鳞茎横径等9个性状分别与各时期单产高度正相关,这些性状可作为产量预测因子;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抽薹特性的资源均可分为5大类,结合青蒜、蒜薹和鳞茎的产量排序,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种植的高产资源37份,其中适宜青蒜生产的资源10份,适宜蒜薹生产的资源6份,适宜蒜头生产的资源11份,青蒜与蒜薹兼用资源2份,青蒜与蒜头兼用资源6份,青蒜、蒜薹和蒜头兼用资源2份。

  • 研究论文
    杨晓庆, 孙叶烁 , 张国新, 马瑞萍
    中国蔬菜. 2025, 1(5): 70-7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4

    咸水的合理利用在节约淡水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果实的品质。为从代谢物的层次探究咸水胁迫对黄瓜的影响,以津优209黄瓜为试材,以含盐量5g·L-1的咸水胁迫为处理,以常规淡水灌溉为对照,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和挥发性代谢组学探究咸水胁迫下黄瓜果实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在咸水胁迫下共检测筛选出321种差异代谢物。在咸水胁迫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为主要的含量升高的代谢物,脂质类为主要的含量降低的代谢物;基于挥发性代谢组学,在咸水胁迫下共检测筛选出11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10种含量升高,主要为萜类。升高的挥发性代谢物提供了黄瓜果实木质味、水果味、甜味、柑橘味等风味特征。综上,咸水胁迫通过影响黄瓜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脂质类、萜类等化合物的代谢,进而提高了果实风味品质。

  • 研究论文
    李新荣, 柴春祥
    中国蔬菜. 2025, 1(5): 80-8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28
    心里美萝卜贮藏要求较高,为确定其适宜的贮藏温度以及货架期,设置0、4、26℃贮藏温度处理,探究心里美萝卜贮藏期间感官评分、体积比、抗糠率、硬度及V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心里美萝卜感官评分、体积比、抗糠率、硬度和VC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且贮藏温度越高各项指标下降越快,0℃低温贮藏的效果最好。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心里美萝卜品质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当感官评分降为70分时心里美萝卜果皮干缩、切面无光泽、口感差,不宜食用,可以作为货架期的终点,此时体积比、抗糠率、硬度和VC含量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17.7%、4.0%和9.7%,其中体积比、硬度、VC含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以其为特征指标建立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心里美萝卜的货架期。
  • 研究论文
    刘德才, 郭文琦, 金林, 殷剑美, 王立, 蒋璐, 韩晓勇, 张培通
    中国蔬菜. 2025, 1(5): 89-9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05

    为探索淮山药浅生定向高效生产的栽培技术,在塑料大棚内设置浅生定向槽坡面覆盖秸秆和保温毯(FG)与不覆盖秸秆和保温毯(CK)2个处理,研究坡面覆盖处理定向槽内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点,探索温度对淮山药叶片生理特性和块茎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覆盖秸秆和保温毯在山药块茎膨大发育阶段能够降低定向槽内土壤的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和日均温的变幅;显著增加地上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抗氧化物MDA含量和POD、SOD、APX的活性。除此之外,秸秆和保温毯覆盖降温还能够降低山药块茎的畸形率和粗纤维含量,并显著提高蛋白质、直链淀粉和总糖含量。

     

  • 研究论文
    杨冬艳, 王丹, 桑婷, 冯海萍, 赵云霞
    中国蔬菜. 2025, 1(5): 97-10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1

    为筛选适宜日光温室东西垄向宜机化栽培的小型西瓜品种,选择了16个西瓜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对西瓜植株形态指标、果实综合品质指标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动态时序逼近理想解排序法(dynamic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idealsolution,DTOPSIS)对西瓜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植株茎粗、叶片宽、叶长宽比、叶周长、总节位数5个形态指标与产量和品质显著相关;综合考虑形态指标、风味品质和经济品质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最终权重排名前5的是产量、单果变异系数、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基于DTOPSIS分析法得出综合排序前3的品种分别是宝冠、洪新和京阑,推荐作为日光温室东西垄向宜机化栽培西瓜品种。

  • 研究论文
    张杰, 王雪婷 , 张永吉 , 祁建波 , 张瑛 , 周如美 , 张永泰 , 陈以博
    中国蔬菜. 2025, 1(5): 106-11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16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stuffing characteristics 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and identify high-quality cultivars for stuffing,this study investigated 12 varieties through agronomic,physicochemical,and nutritional analyses.Th e stuff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rehensively asse ssed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membership function evaluation,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 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across 13 stuffing-related traits of 12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varieties,with coeffiffiffi cients of variation ranging from 2.53% to 42.28%.Correl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single plant weight exhibit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ith plant height,leaf length,leaf width,and stuffing yield.PCA reduced the trait matrix to 4 principal components,identifying single plant weight,stuffing rate,plant moisture content,and total phenol content as critical discriminative indicators.Membership function analysis ranked P5 as the optimal cultivar,whil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euclidean distance = 6)stratified the germplasm into 3 distinct groups:P5 of superior stuffing properties;P4,P3,P9,P11,P6,P7,P8 of intermediate quality;and P10,P2,P1,P12 of suboptimal characteristics.The abov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stufffiffing varieties for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 研究论文
    朱为静 , 吴佳 , 洪春来 , 朱凤香 , 洪磊东 , 张涛 , 沈年桥
    中国蔬菜. 2025, 1(5): 115-12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4

    以番茄连作障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土壤中主要存在的酚酸类物质,并通过生物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研究酚酸物质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土传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香豆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番茄连作土壤中主要的两种酚酸物质;与种子萌发相比,两种酚酸对番茄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更显著。100mg·L-1对香豆酸和300mg·L-1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番茄幼苗化感效应指数均达-1.00。和未添加酚酸物质相比,50mg·L-1对香豆酸和100mg·L-1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指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降低;此外,200mg·L-1浓度范围内,两种酚酸均能促进土传致病菌尖孢镰刀菌8号的生长。总体而言,番茄连作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可通过直接抑制幼苗生长及刺激土传病原菌繁殖双重途径影响番茄生长。

  • 研究论文
    张文倩 , 王婷 , 刘中良 , 陈震 , 韩珑 , 徐加利
    中国蔬菜. 2025, 1(5): 123-13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5

    为筛选出辣椒实际生产中最适钾肥用量,以三樱椒为试验材料,在同等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设CK〔0kg·(667m2-1〕、T1〔11.83kg·(667m2-1〕、T2〔14.37kg·(667m2-1〕、T3〔16.90kg·(667m2-1〕、T4〔19.44kg·(667m2-1〕、T5〔21.97kg·(667m2-1〕6个施钾肥水平,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露天栽培辣椒产量、品质、氮代谢、根系形态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能够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提高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施用不同量的钾肥均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增产率15.92%~33.44%。其中T2处理下辣椒可溶性糖、总酚、辣椒素、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最大,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贡献率也最高。综合考虑,本研究条件下三樱椒露地生产的最佳施钾量为14.37kg·(667m2-1,在此施肥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且品质较佳。

  • 研究论文
    孙喜云, 丁芳, 刘广卿, 韩玉璞, 孟彦, 孟超凡
    中国蔬菜. 2025, 1(5): 131-13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5

    为探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碱胁迫下菜薯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鄂菜薯10号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300mmol·L-1盐碱胁迫下叶片喷施不同浓度EBR溶液(T0~T4处理EBR浓度分别为0、0.50、0.75、1.25、2.00μmol·L-1)对菜薯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光合作用指标、绿色荧光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严重抑制菜薯幼苗生长。与CK相比,生根数、根系活力、根系干质量分别降低46.97%、38.43%、47.46%;Pn、Tr、Gs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不同浓度EBR均能有效促进盐胁迫下菜薯幼苗根系生长。各处理中,T3处理的生根数和根系活力最高,较T0处理分别增加68.10%、61.29%,根系干质量以T4处理最大(0.97g·株-1),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n、Tr、Gs均在T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较T0处理分别升高120.83%、134.02%、98.22%,T3处理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处理中均最高,分别较T0处理增加了35.01%、25.70%、33.01%。综上所述,1.25μmol·L-1EBR可更好地改善盐碱胁迫下菜薯幼苗生长,增强细胞膜稳定性、提高光合反应效率,缓解盐碱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