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杨琳舒, 张婧, 颉建明, 马宁, 韩康宁, 常有麟, 高彦强
    中国蔬菜. 2025, 1(1): 88-9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4
    摘要 (1526) PDF全文 (264)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明确螺丝椒风味品质特征,以光面辣椒肃椒9 号(S9)为对照,选取9 个螺丝椒品种,测定商品果实(绿熟期)辣椒素类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等风味品质相关指标以及部分其他品质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螺丝椒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高低不等,辣度等级为7~8 级;10 个辣椒品种共测定出222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螺丝椒比光面辣椒S9 多28~62 种,且平均含量高55.19%。螺丝椒的香气类型主要为青香、花香和醛香,正己醛、2- 已烯醛、正辛醛和1- 辛烯-3- 醇等香气活性物质可能是构成螺丝椒独特风味的关键物质。此外,与光面辣椒S9相比,螺丝椒的果实硬度低36.44%~47.97%,VC 含量高17.09%~95.4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螺丝椒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排名均高于光面辣椒S9。综上,螺丝椒具有硬度低、VC 含量高、挥发性成分丰富和风味独特等优点,果实品质优于光面辣椒。
  • 产业广角
    张晶, 周向阳, 迟亮, 吴建寨, 刘继芳
    摘要 (1319) PDF全文 (397)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2024 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但夏秋季节偏高位运行。受不利天气及其延续性影响,预计2024 年冬季、2025 年春季菜价上行较往年偏缓,上涨区间可能相对较长。考虑到2024 年菜价整体偏高,在田面积同比增加,预计2025 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
  • 研究论文
    张越1, 张文浩1, 赵瑞琦1, 陈文良2, 张明科1
    中国蔬菜. 2025, 1(1): 98-10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40
    摘 要:为建立一套实用的鲜食型黄瓜品质评价体系,以征集的3 个生态类型共计31 个黄瓜品种为试材,开展风味感官指标评价,并结合营养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华北型品种中,蔬研翠玉风味感官评价最佳,综合评分30.83;在华南型品种中,唐山秋黄瓜风味感官评价最佳,综合评分30.50;在欧洲温室型品种中,绿园幸福风味感官评价最佳,综合评分30.6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5 个主成分,涵盖了77.612% 的原始信息,通过建立的鲜食型品质评价综合模型F = 0.315F1 + 0.265F2 + 0.163F3 + 0.145F4 + 0.112F5,获得了31 个黄瓜品种的综合得分。华南型品种天天摘、华北型品种蔬研翠玉、欧洲温室型品种拇指水果黄瓜在其各自生态类型中得分最高,可以作为不同生态类型的鲜食型黄瓜品种进行选择应用。研究结果为鲜食型黄瓜的品种选育及品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产业广角
    周向阳, 张晶, 程国栋, 迟亮, 吴建寨
    2024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总体低迷,马铃薯月度批发均价始终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2024年马铃薯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偏低位次。预计2025年前期马铃薯市场价格仍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后期马铃薯市场价格会同比上涨。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存在土传病害危害日益严重、马铃薯淀粉国际竞争力弱和订单履约率亟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各地加强土传病害防治、扶持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品种选育
    陈绪超, 田在军, 王海林, 郏颖杰, 张容
    中国蔬菜. 2025, 1(5): 171-17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33

    白贝贝是以自交系P3012为母本,以P307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迷你型美洲南瓜一代杂种。果实发育期40d(天)左右,春栽、秋栽全生育期分别为9590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叶色深绿,叶面叶脉附近有特征性的白色银斑,主蔓结瓜,单株坐果数56个。果实扁圆形,平均横径9.0cm,纵径6.4cm,果脐中等,果肉厚1.5cm,单果质量250.0g;果皮白色,有浅棱沟,果肉乳黄色,粉糯香甜,品质佳,总糖含量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8%。耐贮藏,田间对霜霉病、灰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桔瓜,每667m2产量1600kg左右,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设施栽培。

  • 品种选育
    许庆龙, 唐佳, 吴新胜
    中国蔬菜. 2025, 1(1): 150-15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04
    摘 要:黄提1 号是以高代自交系甜依2054 为母本,以黄提1804 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小果型黄瓤西瓜一代杂种。生长势中等,早熟,春季设施栽培全生育期约107 d(天),果实发育期约35 d(天);果实近圆形,果皮浅绿色具锐齿状条纹,果肉浅黄色,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1%、8.5%,肉质细嫩多汁;单果质量3.2 kg 左右,每667 m2 产量3 000kg 左右,抗西瓜枯萎病,中抗炭疽病,适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春大棚栽培。
  • 产业广角
    孔汇鑫, 孙伟, 许世泉, 赵仁杰, 孔繁涛
    在建设贸易强国的背景下,整合了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海关等多平台数据,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蔬菜产销情况,从出口量、出口品种及主要出口国家等方面探究了进出口趋势及贸易特点。根据当前进出口贸易形式,从突发事件、出口关税、绿色壁垒和极端天气方面探讨了影响中国蔬菜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从蔬菜品种优化、出口基地及布局、技术瓶颈突破创新和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方面提出了扩大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 产业广角
    许静, 项朝阳, 刘梅
    近年来,我国番茄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蔬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2017—2023 年的数据,对番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成本收益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番茄产业实现周年化供应,且形成六大番茄种植优势区域。从成本收益来看,2017—2023 年我国番茄总成本和净利润均呈现上升趋势,成本利润率处于波动状态。然而,成本上涨压力、设施番茄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等制约了番茄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从数智赋能、机制健全、种业创新3 个角度提出番茄产业提质增效路径:发展智慧生产,优化成本结构;构建全链条协同机制,降低总成本;推动番茄种业科技创新,降低种植生产成本。
  • 产业广角
    冷杨, 郑宇豪, 高丽红, 柴阿丽, 李宝聚, 田永强, 高淼, 万克江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稳步发展,在保障蔬菜均衡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覆盖栽培、高强度连作、化学投入品过量施用、设施环境内水热失衡等原因,我国设施蔬菜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调、微生物区系破坏、土传病害加重等一系列障碍问题。推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效治理对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蔬菜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我国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的主要类型,提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精准诊断、精准施策、精量投入、精细管理”的“四精”治理路径和“控害增菌、增碳控肥”核心技术模式,总结其应用效果,提出推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政策建议。
  • 产业广角
    霍晴, 赵邦宏, 王哲, 乔立娟, 李薇

    为全面准确把握我国加工辣椒产业发展趋势,规避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通过系统持续的实地调研与数据检索,分析加工辣椒产业发展形势与面临的新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辣椒产业西迁已成定局且速度逐步加快,主要发生在北纬38°线以北并胡焕庸线以西。辣椒产业西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需要,与科技创新互动的同时带来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品种选择、自然灾害、市场适应性和供应链整合等风险。地方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规避大起大落风险;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东西部产业对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部辣椒加工能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西部辣椒品牌。

  • 栽培管理
    中国蔬菜. 2025, 1(1): 161-16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22
    老挝西瓜生产起于1990 年代边境傣族过境零星种植,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中国瓜商、瓜农携带中国西瓜品种和种植技术,利用老挝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开展露地西瓜生产,运回国内销售。由于能够填补国内冬春季淡季需求,品质优良,成本低,利润可观,西瓜迅速发展成为老挝重要的对华出口产品。

  • 产业广角
    黄莎, 高中强, 王勇, 李炜蔷, 王晓婷, 郭莹, 王健
    中国蔬菜. 2025, 1(5): 8-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0

    山东省是中国蔬菜大省,通过全面剖析2024年山东省蔬菜市场运行状况,可深入了解蔬菜产业在生产、价格、供应、流通等各环节的具体表现和特点。2024年山东省蔬菜种植规模与产量持续增长,蔬菜批发均价同比上涨,整体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年内蔬菜价格波动显著,上半年呈下降趋势,7月开始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10月回落,12月温和上涨。蔬菜进出口贸易整体增长,出口品类优化,国际市场不断拓展。预计2025年山东省蔬菜价格整体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涨跌,具体价格走势仍需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各类影响因素的变化。

  • 产业广角
    李冰融, 陈建明, 王哲, 张珏锋
    中国蔬菜. 2025, 1(2): 12-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2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我国特色水生蔬菜,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种植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茭白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茭白产业发展受到重视。为了解我国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助力茭白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调研,阐述我国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茭白成本收益状况,发现茭白产业具有市场集中度高、消费区域性强、组织化程度高等特征,并对茭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一是产业总体生产规模呈扩展态势;二是产业呈现产品绿色化、品质高端化趋势;三是产业机械化、智能化需求趋势。
  • 产业广角
    章德宾, 项朝阳
    中国蔬菜. 2025, 1(2): 8-1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3
    因货架期短、鲜食偏好、小农户大市场、全国流通等诸多原因,我国生鲜蔬菜流通当前仍然存在价格波动频繁、种植户收入占比低、产业不稳定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泛化,为蔬菜流通领域决策模式提供了变革可能;音频、视频、监控等多模态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流通环节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以往的、根本性变化的决策模式,从而促进蔬菜产业变革和水平提升。
  • 专论与综述
    吴丽丽, 丁子健, 王祎婷, 蒋清清, 程纬韬, 张俊华, 杨博智, 邹学校
    中国蔬菜. 2025, 1(3): 26-3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25
    果色是评价辣椒果实外观品质最直观的性状之一。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赋予辣椒果实多彩的颜色。丰富果实色泽资源有利于高品质辣椒品种的选育。本文总结了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组成以及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和调控因子,可为深入解析辣椒果实颜色变异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张海洲, 谢一琪, 王云飞, 穆欣, 刘以前, 程青, 孙亮, 沈火林
    中国蔬菜. 2025, 1(4): 38-4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5
    为全面评估和分析辣椒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识别优良种质,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提供的103份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干物质、VC、辣椒素类物质、辣椒红素、可溶性糖、粗纤维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等7项果实营养品质指标,经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值法、系统聚类分析对辣椒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项营养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其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47.53%。通过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1.229%,结合指标间的相关性,将干物质、辣椒素类物质、辣椒红素含量3项指标作为评价辣椒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辣椒种质资源的综合评分,筛选出10份得分较高的种质资源。同时对辣椒种质资源的平均隶属值进行系统聚类,有6份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较好。通过聚类分析,103份辣椒种质资源被划分为四大类群。综上,辣椒素类物质、干物质、辣椒红素含量可以作为评价辣椒营养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营养品质优良的辣椒材料有21QS54、21QS69、21QS84、21QS96,进一步为辣椒营养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 产业广角
    甘中祥, 刘磊, 李鑫, 朱璨, 王孝宣, 黄泽军, 国艳梅, 杜永臣, 李君明
    中国蔬菜. 2025, 1(6): 9-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4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加工番茄制品出口贸易国,西部地区具有天然优势,然而加工番茄产业发展却长期处于严重波动,一直位于查漏补缺的处境。通过从品种、种植、采收、产品类型、出口等方面分析了加工番茄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国际市场自主品牌产品树立、开发多元化和精细化产品、科学引导市场、完善产业行规、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等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加工番茄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确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研究论文
    苟高峰, 吕尧, 徐坤
    中国蔬菜. 2025, 1(2): 154-15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21
    为探讨生姜育苗移栽的可行性,以生姜品种山农1号为试材,研究种姜切块育苗移栽和种姜切块直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种姜切块大小(10~15 g、25~30 g、35~40 g和50~60 g)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姜切块育苗移栽较种姜切块直播显著促进了生姜植株的生长,无论株高、茎粗、分枝数还是根、茎、叶和根茎鲜质量均显著增加。两种栽培模式条件下,植株生长量与种姜切块大小成正相关。生姜收获时,10~15 g种姜切块育苗移栽的生姜株高、茎粗、分枝数分别较种姜切块直播增加5.21%、6.67%和53.85%,每667 m2产量增加61.11%,而50~60 g种姜切块育苗移栽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分别较直播增加5.26%、5.11%和44.67%,每667 m2产量增加40.69%,表明较小的种姜切块通过育苗移栽更有利于生姜产量的提升。
  • 研究论文
    兰嘉仪, 谢芳玲, 李诗, 杨廷, 张正, 袁思怡, 吴婷, 朱宏建, 刘峰, 戴雄泽
    中国蔬菜. 2025, 1(3): 55-6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06
    疫病和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不仅降低产量,还会影响辣椒的外观品质,种子带菌是辣椒生产中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从山西、海南、安徽辣椒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发生疫病和炭疽病的辣椒果实和植株上分离到菌株SX22、SX26、SX45,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斯高威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针对疫霉菌、平头炭疽菌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C-F/PC-R和ITS1/CT-R,针对斯高威尔炭疽菌筛选了特异性引物CS-F/CS-R,建立了辣椒种子平头炭疽菌、斯高威尔炭疽菌和疫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2023年对山西、海南、安徽3个生产基地的辣椒杂交种子7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疫霉菌和斯高威尔炭疽菌种子带菌率分别为70.0%和72.9%。该体系为种子质检和辣椒病害的早期预防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 研究论文
    班国梁1, 2, 曹亚从2, 张正海2, 于海龙2, 吴华茂2, 李戎轩2, 赵红2, 张伟丽2, 聂智星3, 宋红霞1, 王立浩2
    中国蔬菜. 2025, 1(1): 37-4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7
    摘 要:辣椒红色素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纯天然可食用色素,培育高辣椒红色素品种为辣椒产业重要任务。通过对255份一年生栽培种辣椒核心种质的辣椒红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第1、2、3、5、6、8、9、10、11 和12 号染色体均关联到与辣椒红素含量显著相关的区间,关联区间内共包括93 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表达数据预测了3 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候选基因。通过对高辣椒红色素材料Pep-340、低辣椒红色素材料Pep-276 构建的F2 群体进行混合分组分析法- 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sequencing,BSA-seq)分析, 在第1、3、5 和10 号染色体定位到与辣椒红色素含量相关区间,其中第3 和5 号染色体上的定位区间与GWAS 分析中的显著相关区间相近或重合;利用这两个区间的InDel 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将调控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定位在3 号染色体的qCC3.1,物理位置为 22.8~25.9 Mb,其中含有99 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组分析,预测了4 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色素含量的候选基因Capana03g001314、Capana03g001325、Capana03g001334 和Capana03g001387。研究结果为调控辣椒中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
  • 专论与综述
    邹佳龙, 殷纪伟, 武星廷, 刘雪景, 马莹雪, 李浪, 荆若男, 徐振江
    中国蔬菜. 2025, 1(4): 27-3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0
    本文综述了南瓜果实、花、籽粒、长短蔓和抗逆等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在辅助选择育种和种质资源鉴定与创制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推进南瓜分子生物学、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 产业广角
    钟云鹏, 路风银, 李成玉, 乔琪, 唐中杰, 段峥峥, 于跃波, 王庭峰, 谢德意
    中国蔬菜. 2025, 1(7): 1-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0

    2000 年以来,世界大蒜产业和进出口贸易都出现了新变化,为了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和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国际贸易概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国家统计局(NBSC)和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结合文献报道,分析了世界和中国大蒜的收获面积、产量、单产水平、进出口贸易等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收获面积还是产量,亚洲都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蒜生产区域,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排名世界前三位,其中中国的收获面积和产量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单产水平排名世界第四,为世界最高水平 科威特的50% 左右。大蒜是全球进出口贸易比较活跃的农产品之一,2022 年进口数量约 235 t,进口价值接近30 亿美元,出口数量263 t,出口价值超过27 亿美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进口国,2022 年进口数量56.62 t,占世界比例24.22%,进口价值5.98 亿美元,占比20.1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出口国,2022 年出口数量203.59 t,占比77.42%,出口价值17.96 亿美元,占比64.79%。近10 年(20132022 年)来,中国大蒜出口数量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为79.46%,出口价值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至68.78%,西班牙是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都增加超过2% 的国家。2023 年中国大陆地区大蒜出口的贸易伙伴超过140 个,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东南亚国家,对发达国家出口较少。山东、江苏和河南是中国大蒜出口的三大省份,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累计占比都超过92%。虽然中国大蒜的收获面积、产量、出口贸易在世界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也存在制约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的建议。

  • 产业广角
    王鑫梅, 张天柱, 朱海东, 刘彩霞, 曹华, 陈小文, 刘星
    中国蔬菜. 2025, 1(3): 12-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2
    蔬菜育苗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北京市蔬菜稳定供应,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市集约化育苗产业的规模和发展特点进行梳理,提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经营理念滞后、技术创新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标准不健全以及行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建议企业引入现代理念精准对接市场,从资金和人才两方面驱动育苗创新,规范育苗标准并强化产业监管等对策建议,进而促进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快速发展,为提高首都蔬菜产量及实现蔬菜自给率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 专论与综述
    吴琪, 银慧兰, 赵韬, 孙波, 杨连花, 闵子扬, 刘中阳
    中国蔬菜. 2025, 1(2): 34-4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71
    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是脂肪族硫苷分支中萝卜硫苷经黑芥子酶水解生成的一类生物活性较高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布在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中。SF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抗炎症、解毒、预防心血管和糖尿病等多重功效,在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具有可观的利用价值。近年来,围绕高含量SF种质资源选育和高效生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有效地利用外源调控手段提高SF含量的栽培措施是目前常用策略。本文综述了SF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合成途径,重点讨论了不同调控方式(如环境因子、植物激素、外源物质等)对SF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现存问题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旨在为十字花科蔬菜中高含量SF品种的优质栽培提供有益参考。
  • 研究论文
    孙喜云, 丁芳, 刘广卿, 韩玉璞, 孟彦, 孟超凡
    中国蔬菜. 2025, 1(5): 131-13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5

    为探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碱胁迫下菜薯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鄂菜薯10号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300mmol·L-1盐碱胁迫下叶片喷施不同浓度EBR溶液(T0~T4处理EBR浓度分别为0、0.50、0.75、1.25、2.00μmol·L-1)对菜薯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光合作用指标、绿色荧光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严重抑制菜薯幼苗生长。与CK相比,生根数、根系活力、根系干质量分别降低46.97%、38.43%、47.46%;Pn、Tr、Gs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不同浓度EBR均能有效促进盐胁迫下菜薯幼苗根系生长。各处理中,T3处理的生根数和根系活力最高,较T0处理分别增加68.10%、61.29%,根系干质量以T4处理最大(0.97g·株-1),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n、Tr、Gs均在T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较T0处理分别升高120.83%、134.02%、98.22%,T3处理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处理中均最高,分别较T0处理增加了35.01%、25.70%、33.01%。综上所述,1.25μmol·L-1EBR可更好地改善盐碱胁迫下菜薯幼苗生长,增强细胞膜稳定性、提高光合反应效率,缓解盐碱胁迫。

  • 研究论文
    王仁杰, 蔡红明, 丁发强, 徐蓓蓓, 郭莹, 王延泽, 李若楠, 丁卓, 高珏晓
    中国蔬菜. 2025, 1(6): 146-15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人工感官评价和电子舌测定,测定分析5 个口感番茄品种的可溶性糖、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及其感官特性,探讨风味物质与感官评价之间的关系,分析番茄的风味特性。 结果表明:农夫1 号的总糖和总酸含量最高。玉玲珑在感官评价中得分最高,综合口感最受消费者欢迎。 糖酸比与感官评价得分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的糖酸比(27.47~28.50)显著提升酸甜感和后余味。电子舌主成分分析显示,玉玲珑和农夫1 号滋味相似,珈特琳、高山宝石和原味1 号滋味接近。感官评价得分与果糖、葡萄糖、苹果酸及部分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玉玲珑在风味和感官评价上表现最佳,具有较高市场潜力,研究结果为番茄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孔济升, 刘志强, 马静, 李仁, 崔霞, 孙帅
    中国蔬菜. 2025, 1(2): 56-6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44
    花序分枝数量决定番茄果实数量和大小,是番茄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番茄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为了定位并克隆花序分枝关键调控基因,以复杂花序分枝的ST198和简单花序分枝的ST211为亲本,构建F2定位群体。通过混池重测序技术,发现了5个调控花序分枝的主效QTL。对主效QTL(qIB12.2)进行分析和验证发现,J2为调控花序分枝的关键基因,并发现J2对另一主效QTL位点(qIB12.4)具有上位性效应。同时将qIB12.4进行精细定位于446.7 kb区间,并开发了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丰富和完善了番茄花序分枝形成的遗传基础和调控网络,对番茄花序分枝发育机理的解析及精准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产业广角
    童辉, 殷武平, 彭莹, 袁祖华, 杨晓, 张振兴
    中国蔬菜. 2025, 1(1): 7-1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1
    摘 要:通过对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调研,系统分析了育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育苗设施装备配套率低、环境控制能力较弱、缺乏育苗标准规范及技术人才、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优化育苗设施条件,引进先进的育苗设备和技术,培育专业人才,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科技支撑,健全育苗体系,制定育苗相关技术标准等建议,从而确保湖南主要商品蔬菜基地优质种苗持续稳定供应,助力湖南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研究论文
    朱海峰, 王天鹏, 全瀚仪, 陈海旭, 蔡旭, 梁建丽, 武剑, 李梅兰, 王晓武
    中国蔬菜. 2025, 1(3): 34-4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21
    利用由588份芥菜材料重测序分析获得9 000个SNP的数据集,开发了覆盖芥菜全基因组的111个KASP标记。在对187份不同类型芥菜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和表型分析的基础上,剔除了21份基因型重复,表型高度相似的材料。基于“用最少标记区分最多品种”的原则,筛选出61个能够用于芥菜材料鉴定的KASP标记,利用这些标记的分型数据,构建了芥菜的基因型数字编码——指纹码;同时,对芥菜生产上重要的形态学性状(叶色、叶形、叶缘缺刻、包心情况、株高和膨大部位)进行调查,结合芥菜类型信息,构建了芥菜的表型数字编码——性状码。综合指纹码和性状码,构建166份芥菜材料的分子身份证二维码,为芥菜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数字化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 研究论文
    韩瑞月, 刘晓林, 辛同旭, 李森, 杨学勇, 孙进京
    中国蔬菜. 2025, 1(2): 44-5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01
    WIP蛋白属于C2H2锌指蛋白的A1d亚组,目前研究发现CsWIP1在黄瓜中参与性别决定,但WIP基因在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仍存在未知的功能。在黄瓜、甜瓜、西瓜、冬瓜、葫芦和美洲南瓜中鉴定出40个WIP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网站对葫芦科WIP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等分析。对黄瓜WIP基因的顺式元件进一步分析表明,WIP家族基因具有空间表达、植物激素、光响应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黄瓜不同组织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saV3_1G014730CsaV3_4G031370可能在黄瓜的顶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saV3_4G024150CsWIP1)、CsaV3_3G039140CsaV3_7G031140CsaV3_5G023030则可能参与雌花、雄花、传输通道以及雄配子的生长发育,推测WIP基因可能在黄瓜传输通道发育、叶脉模式调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产业广角
    安民, 曹姗姗, 路洪涛, 孔繁涛, 刘继芳
    中国蔬菜. 2025, 1(4): 6-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7
    基于近20年我国大蒜批发市场价格数据,运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模型、HP滤波分解模型等,全方位、多维度地对我国大蒜批发市场价格进行分解分析,探究我国大蒜价格异常波动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大蒜受市场供需、极端天气、市场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异常波动时有出现,并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随机性特征。鉴于此,为有效平抑大蒜价格的异常波动,切实实现大蒜的保供稳价目标,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作用,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领域专家等组成的大蒜产业专家组,通过建立产销监测制度、供需商会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及时研判大蒜产销形势,引导大蒜市场运行,推动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
  • 研究论文
    闫子双, 赵景文, 李治国, 李宗煦, 杨烨, 李凯, 陈华, 宋梦圆, 于丽丽
    中国蔬菜. 2025, 1(4): 151-15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08
    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南北垄向栽培距离短、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问题,以东西垄向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为前提,在北京房山日光温室内进行南北垄向和东西垄向越冬茬番茄栽培对比试验,共设计4种栽培模式:CK(南北垄向,行距40 cm,株距40 cm),T1(东西垄向,行距40 cm,株距35 cm),T2(东西垄向,行距40 cm,株距37 cm),T3(东西垄向,行距40 cm,株距40 cm),种植密度分别为2 381、2 539、2 402、2 222株 · (667 m2-1。结果表明:番茄种植密度接近 2 400株 · (667 m2-1时,定植后37、44、51 d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T2)在株高、茎粗、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每667 m2产量方面与南北垄向(CK)无显著差异。在种植密度为2 222~2 539株 · (667 m2-1的范围内,东西垄向栽培各处理(T1、T2、T3)之间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每667 m2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东西垄向种植密度为2 539株 · (667 m2-1时,即T1处理株高、茎粗、最大叶叶面积、叶片数相对其他处理都呈现减少趋势。综上,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可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模式,既能保障产量,又可实现机械化生产。
  • 专论与综述
    胡守印, 明飞辰, 戴宇婷, 王克, 董瑞, 张友军, 王少丽
    中国蔬菜. 2025, 1(6): 39-4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5
    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自2017 年侵入我国以来,迅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国内番茄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的危害情况和发展态势,综述了该害虫抗药性的现状及其形成机制,总结了番茄潜叶蛾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基于已有研究基础,对其未来研究重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以及研发新的高效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师博1, 2, 张慧2, 宋超2, 王霞2, 周巾琰2, 李泽2, 章时藩2, 李菲2, 李国亮2, 孙日飞2, 李灵芝1, 张淑江2
    中国蔬菜. 2025, 1(1): 61-7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42
    摘 要:芥菜是全球广泛种植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重要的蔬菜和油料作物,但其对根肿病的抗性较差。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严重影响十字花科作物生长的土传性病害,目前大白菜中根肿病抗源材料较多。利用3 份不同类型的叶用芥菜材料为母本与3 份含有不同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大白菜材料进行远缘杂交,筛选亲和性较高的杂交组合,并对其杂种进行抗根肿病分子标记鉴定、倍性鉴定和花粉活力鉴定,以确定获得的杂种为三倍体真杂种及其育性。结果表明:以香叶芥2018 为母本进行远缘杂交亲和指数显著高于以包心芥2029 和2051 为母本,而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为父本不会影响种间远缘杂交的结果;2018 × B、2018 × C、2018 × D、2051 × D 等4 份F1 均含有父本大白菜所含的根肿病抗性基因;4 份F1 的DNA 相对含量在19 930.26 左右,是大白菜和芥菜DNA 相对含量的平均值,说明4 份F1均为三倍体真杂种;2018 × B 和2018 × C 的杂种F1 均具有育性,但花粉活力显著低于父母本,可为芥菜根肿病的抗性育种提供中间材料。
  • 产业广角
    张仕林, 陈微, 张容, 李威亚, 潘美红, 田在军, 沈若刚, 惠林冲, 何林玉, 杨海峰
    中国蔬菜. 2025, 1(3): 18-2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大葱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全面了解本地区大葱生产现状,更好地为大葱产业服务,对2018—2023年长三角地区大葱种植分布、栽培品种、育苗采收、经营主体、生产效益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大葱产业存在种业“卡脖子”问题突出、种苗质量难以保证、机械化程度较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生产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主栽品种国产替代、专业化育苗、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体系、推进种植基地建设等应对策略,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大葱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研究论文
    高浩冉, 朱璨, 李君明, 李灵芝, 李鑫, 刘磊, 黄泽军, 王孝宣, 杜永臣, 国艳梅
    中国蔬菜. 2025, 1(4): 72-7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09
    全球淡水资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干旱威胁作物生产。番茄作物喜水肥,干旱胁迫严重妨碍番茄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耐旱遗传改良对于确保番茄作物稳产、丰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收集的具有全球代表性的44份野生种醋栗番茄种质进行了芽期耐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醋栗番茄较栽培种具有明显的耐旱性,共筛选出耐旱种质30份,其中9份资源表现极强的耐旱性,在15%的PEG-6000溶液浓度条件下,相对发芽率仍可以达100%。同时,通过构建进化树和地理来源分析表明,相较于其他种质,干旱敏感种质之间亲缘关系更近,且其来源地的纬度与海拔相较于耐旱种质更为集中,说明耐旱性是野生醋栗番茄在适应复杂野外环境过程中逐渐进化出的抗逆性状。研究结果为番茄耐旱遗传改良及机制解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产业广角
    刘晓东, 白丽, 王哲
    中国蔬菜. 2025, 1(4): 20-2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1
    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吉林等省份安心韭菜水培系统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选取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对水培韭菜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与对比分析,并测算了经济利润临界值。结果表明:水培韭菜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土地生产率是露地栽培、中小拱棚栽培和大棚栽培的11.11、8.89倍和5.33倍,水培韭菜的劳动生产率是露地栽培、中小拱棚栽培和大棚栽培的4.22、3.73倍和2.35倍;对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防治效果达到最优,防治效率提升至100%,大大提高了韭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研究结论,从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加快轻简化装备研发、强化水培韭菜环境管理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出系统性发展建议。
  • 产业广角
    李宜蒙, 陈孟强, 王晨宇, 罗元凯, 徐振江, 刘亚菊
    中国蔬菜. 2025, 1(4): 14-1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5
    冬瓜在保障我国瓜类作物的稳定供应和种植户的种植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育优良冬瓜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是冬瓜育种者的重要工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对冬瓜新品种进行全流程保护,激励了冬瓜育种者的原始创新能力。而目前冬瓜新品种保护和测试存在着育种家新品种保护意识不强,冬瓜测试指南有待进一步完善,冬瓜已知品种分子库亟需完善,测试设施条件存在不足等问题。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应加强普法宣传的工作,建议指南研制单位联合测试单位一起修订指南,同时国家应提高测试机构经费投入等,使冬瓜DUS测试更加适应冬瓜育种技术创新和种业发展需求,以促进冬瓜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我国冬瓜产业的发展。
  • 研究论文
    广业兰, 费丹, 谢敏, 伍琦, 聂根新, 胡丽芳, 周瑶敏
    中国蔬菜. 2025, 1(4): 97-10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06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辣椒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对复硝酚钠、赤霉素、芸苔素内酯处理的辣椒以及对照辣椒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4种处理中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对照组38种、复硝酚钠组40种、芸苔素内酯和赤霉素组43种。芸苔素内酯和赤霉素处理提高了辣椒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总含量,复硝酚钠处理的总含量无差异。以PLS-DA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 1.0为条件,共筛选出12种差异挥发物,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香气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芸苔素内酯组,其次为赤霉素组。研究结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辣椒优质产品的生产。
  • 研究论文
    林澳丽, 黄建雷, 姚佳祺, 闫祖青, 渠成, 王然
    中国蔬菜. 2025, 1(4): 143-15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3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对番茄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的世界性入侵害虫,为明确该虫在北京地区番茄基地的种群动态,筛选番茄潜叶蛾高效性诱剂配方,利用性诱监测法对北京平谷区、昌平区和怀柔区等3个区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在田间评价了两种性信息素组分不同配比及单一主成分不同剂量对番茄潜叶蛾的诱集效果。种群动态监测结果显示:3个区的监测点均有番茄潜叶蛾发生,且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从番茄定植至5月上中旬成虫发生量均较少,进入5月下旬至番茄拉秧,成虫发生量显著增加并处于高位状态。性诱剂配方筛选结果显示:两种性信息素组分不同配比试验中,(3E,8Z,11Z)-十四碳三烯-1-乙酸酯(TDTA)∶(3E,8Z)-十四碳二烯-l-乙酸酯(TDDA) = 85∶15、90∶10、95∶5、100∶0这4种配比均对番茄潜叶蛾雄成虫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单月每诱捕器平均诱虫量均在400头以上;单一主成分不同剂量试验中,TDTA为1.8 mg · 诱芯-1的诱虫量最大,略高于TDTA为0.2 mg · 诱芯-1和0.6 mg · 诱芯-1的诱虫量,除第3周3号棚1.8 mg · 诱芯-1诱虫量显著高于0.6 mg · 诱芯-1外,其余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北京地区番茄潜叶蛾监测预警及性诱剂研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