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选育出一批优异的甘蓝育种材料,建立了高效的甘蓝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甘蓝规模化制种,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应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从甘蓝种质创新、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 年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些风味浓、质量优的传统蔬菜品种由于产量低、抗病性差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淘汰。而在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阶层消费者开始怀念和青睐那些口感好、风味浓郁的传统蔬菜品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恢复传统蔬菜品种,制定了详细的种植技术规范,种植面积达63.33 hm2,取得了较好的种植效果。
青花菜是兰州高原夏菜生产中高附加值的特色蔬菜,种植面积一度达到0.35 万hm2,但是什么原因导致2005 年后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本文从品种更替、市场价格、农民种植习惯、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文山地区小米辣种植面积达4.7 万hm2(70 万亩),为云南省最大的小米辣原料生产基地。本文对文山小米辣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模式、市场主售品种状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以高抗炭疽病的辣椒材料PBC932(Capsicum chinense)为父本,以感病辣椒材料77013(Capsicum annuum)为母本和回交亲本,获得包含220 个和129 个单株的BC3S1 和BC4S1 群体材料,通过对各群体进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抗性鉴定和SNP(KASPa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UN27353_1781 标记与辣椒绿熟期炭疽病抗性基因AnRGO5 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2 cM。进一步利用标记UN27353_1781 对BC4S2 群体124 个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分型,选择准确率达92.9%,表明该标记可有效用于辣椒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以31 份印度南瓜、12 份中国南瓜、4 份印度南瓜× 中国南瓜种间杂种为研究对象,进行老熟南瓜口感评价及营养成分相关性研究,鉴定影响南瓜口感的关键指标,并建立一种科学评价口感的方法。结果表明:供试南瓜材料干物质含量为28.27~219.12 g·kg-1(FW),淀粉含量为4.13~93.68 g·kg-1(FW),可溶性糖含量为8.48~128.14 g·kg-1(FW),纤维含量为2.46~80.94 g·kg-1(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2~12.2 °Brix(FW),VC 含量为17.9~258.2 mg· kg-1(FW);含水少、甜、面、质地细腻、平滑的南瓜口感好,反之口感差。从口感与营养成分的整体趋势上看,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VC 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纤维含量降低口感变好;反之,口感变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可溶性固形物、VC、纤维含量等贡献率小的营养成分,建立南瓜口感评价公式Y=-5.481+17.974X1+10.716X2 +12.473X3(Y 为口感得分预测值,X1为干物质百分含量,X2 为可溶性糖百分含量,X3 为淀粉百分含量),拟合优度指标R2 为0.907,预测口感效果较好。说明利用干物质百分含量、可溶性糖百分含量、淀粉百分含量预测肉用南瓜口感是可行的。
以江苏省著名地方品种靖江香沙芋为试材,采用培土、铺稻草、覆膜等处理,对适宜苏南地区和沿江地区的种芋原地越冬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的种芋保存效果较好,种芋完整率为86.9%~91.7%,单株结芋数为12~13 个,单个芋质量为35.83~39.49 g;覆膜处理种芋发芽势较好,播种30 d 后出苗率最高,为45.2%;覆膜处理的种芋淀粉、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未覆膜处理,含水率显著低于未覆膜处理。综合考虑成本、种芋品质和保存效果,白地膜+ 稻草处理对靖江香沙芋的原地越冬保存效果最好。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分别于春、秋季进行2 次试验,研究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大棚种植叶用莴苣,西花蓟马的防治指标为5~6 头·株-1,即当每株叶用莴苣上西花蓟马虫口数达到5~6 头时,叶用莴苣产量显著降低,应及时进行防治。
采用胶孢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1×105 个·mL-1)针刺接种辣椒感病品种福湘5 号的成熟果实,对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两种单剂及其复配混合物(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质量比为1︰2,1︰4,1︰8,1︰16 和 1︰32)的保护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浓度≥ 3.00 mg·L-1 时,它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在接种前和接种后施药的平均防治效果能达到81.82% 以上;甲基硫菌灵浓度≥ 16.67 mg·L-1 时,它的保护和治疗平均防治效果也在81.82% 以上;在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的5 个不同配比中,质量比为1∶8 的混合物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平均防效最好,当浓度≥ 3.33 mg·L-1 时,其平均保护效果达83.12% 以上,平均治疗效果在77.92% 以上。
采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草莓育苗网室内典型疫霉病症状的发病草莓短缩茎,进行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及纯化,并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发病草莓短缩茎分离得到的培养物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正反面无差异,分离纯化获得P1 菌株;致病性结果表明,P1菌株在接种病原物的健康草莓短缩茎部位产生了病原菌菌丝;利用通用引物ITS1 和ITS4 对P1 菌株DNA 进行PCR 扩增,得到大小约800 bp 的条带,获得片段与Phytophthora cactorum strain GL1、BT1、TARI 20179 菌株的ITS 序列同源性均为100%;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致病病原菌为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
在内蒙古通辽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郊区大棚蔬菜种植区采集菠菜幼苗猝倒病病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代表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82 份病样中共获得60 株腐霉菌株,分别为德里腐霉(Pythium deliense Meurs)、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Trow var. ultimum)。这3 种腐霉均为菠菜猝倒病致病菌,但是发病率有所不同,P. deliense 的发病率最高,为85.7%;其次是P. aphanidermatum,发病率为42.9%;发病率最低的是P. ultimum var. ultimum,为28.6%。
园杂471 是以07910 为母本,以062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圆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圆形,纵径9~11 cm,横径10~13 cm,单果质量 400~700 g;果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浅绿白色,肉质细腻,商品性好。中早熟,耐低温,露地栽培每667 m2 产量5 600 kg;中抗枯萎病;适宜华北、西北地区早春日光温室、秋日光温室、早春塑料大棚和春露地栽培。
黑玉是以S-2-10-G11 为母本,以Z-10-G1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长棒形,塑料大棚栽培果长35 cm,果宽4.87 cm,单果质量240 g。果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绿白色,肉质细嫩,春季塑料大棚栽培每667 m2 产量6 000 kg 左右,田间对黄萎病的抗性与对照兰杂2 号相当,适宜我国北方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冀研105 是以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W222-48123 为母本,以甜椒优良自交系HY031-2-8-16-2 为父本选配而成的甜椒一代杂种。中熟,果实灯笼形,果长11 cm,果宽9 cm,果肉厚0.65 cm,平均单果质量254 g,果形美观,果面光亮,味甜质脆,商品性好。抗CMV,中抗TMV,田间抗疫病能力强于对照津福8 号。丰产性好,一般每667 m2 平均产量4 379 kg,高产可达4 925 kg,适于河北省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唐山等地及相似类型气候区域作保护地早春茬栽培。
镇辣早优是以自交系04-32 为母本,以自交系N3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线椒一代杂种。早熟,果实线形,果长25~30 cm,横径1.6 cm 左右,单果质量22 g 左右,青熟果绿色,辣味浓,膨果速度快,品质佳,抗性强,一般每667 m2 产量3 800 kg 左右,适宜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作春秋保护地及南方露地栽培。
红玉是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从紫晶中经过6 代连续自交选择培育而成的黄秋葵新品种。茎秆、叶脉和嫩果均为红色,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平均株高150 cm,开展度68.5 cm,始花节位为第5~6 节。嫩果长14.5 cm,横径2.0 cm,平均单果质量22.5 g;口感脆嫩,纤维少,商品性好。丰产性好,每667 m2 产量2 000 kg 以上。田间抗病毒病、疫病能力强于对照红娇1 号,适合山东、河北、河南等地露地栽培。
唐秋209 是以自交系C20 为母本,以P09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强雌性,雌花节率为89.2%,结实性强,膨大速度快。商品瓜绿色,瓜长14.32 cm,横径4.4 cm,果面有光泽,瘤中等,平均单果质量144.97 g,VC 含量高达120.1 mg·kg-1。平均每667 m2 产量为7 620.88 kg,抗霜霉病和角斑病,适合河北、天津和内蒙古等地保护地栽培。
新优69 号是以2012X-11 为母本,以2012X-2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西瓜一代杂种。在新疆夏季露地栽培条件下,生长势中等,全生育期80~90 d(天),果实发育期32 d(天)左右。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条带,瓤鲜红色,汁多,肉质细脆,少籽,品质佳,单瓜质量5~8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2%,易坐果,耐贮运。每667 m2 产量4 500 kg以上。抗西瓜枯萎病,耐西瓜白粉病。适宜新疆各地小拱棚和露地栽培。
辽甜翠玉是以05-52-163-88-197-T180 为母本,以05-127-49-261-72-97-T18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薄皮甜瓜一代杂种。中早熟,果实发育期约35 d(天),果实扁圆形,果皮绿色,果肉绿色,肉质甜脆;平均单瓜质量365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每667 m2 产量2 300 kg 左右,中抗枯萎病、病毒病,耐贮运。适宜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等地保护地栽培。
在人工饲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4 龄期的幼虫食料上,喷施致病力强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商品制剂稀释液,其幼虫染毒后制备出F2 的新鲜活体病毒液,再复合高效性诱剂在田间应用,能达到降低田间害虫密度的作用,防治大葱、甘蓝田两种夜蛾的效果分别稳定在70%、78% 以上,可成为优质绿色蔬菜的安全配套技术。
洋葱生产是甘肃省河西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目前主产区酒泉市洋葱种植面积达7 000 hm2(约10 万亩),已成为全国洋葱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7%。当地经过历年来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形成了洋葱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
闽南沿海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建设适宜大棚,选用合适的辣椒品种,配以精细管理,实现辣椒长季栽培,已成为福建省南菜北运辣椒生产的新基地。
慈姑无土轻简育苗技术,育苗时间可缩短至25~30 d(天),不仅比传统育苗方法节省劳力、便于管理,而且可突破季节限制,快速提供健壮种苗。
经调查,韭菜田的主要杂草种类有37种,对韭菜后期正常生长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根据韭菜田不同时期、不同杂草种类进行化学防除,效果较好。
大白菜在清代时期为高档蔬菜,从宫廷到民间对大白菜都十分喜爱。核桃纹大白菜叶面布满皱纹,似核桃皮的皱纹一样,叶球柔嫩,纤维少,煮食易烂,风味佳,是北京地区的传统大白菜品种。
海豇2 号为中熟、高产、耐低温新品种,中层结荚集中,持续结荚能力强,丰产性好,每667 m2 产量3 500 kg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