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钟云鹏, 路风银, 李成玉, 乔琪, 唐中杰, 段峥峥, 于跃波, 王庭峰, 谢德意
    中国蔬菜. 2025, 1(7): 1-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0 年以来,世界大蒜产业和进出口贸易都出现了新变化,为了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和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国际贸易概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国家统计局(NBSC)和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结合文献报道,分析了世界和中国大蒜的收获面积、产量、单产水平、进出口贸易等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收获面积还是产量,亚洲都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蒜生产区域,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排名世界前三位,其中中国的收获面积和产量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单产水平排名世界第四,为世界最高水平 科威特的50% 左右。大蒜是全球进出口贸易比较活跃的农产品之一,2022 年进口数量约 235 t,进口价值接近30 亿美元,出口数量263 t,出口价值超过27 亿美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进口国,2022 年进口数量56.62 t,占世界比例24.22%,进口价值5.98 亿美元,占比20.1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出口国,2022 年出口数量203.59 t,占比77.42%,出口价值17.96 亿美元,占比64.79%。近10 年(20132022 年)来,中国大蒜出口数量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为79.46%,出口价值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至68.78%,西班牙是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都增加超过2% 的国家。2023 年中国大陆地区大蒜出口的贸易伙伴超过140 个,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东南亚国家,对发达国家出口较少。山东、江苏和河南是中国大蒜出口的三大省份,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累计占比都超过92%。虽然中国大蒜的收获面积、产量、出口贸易在世界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也存在制约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的建议。

  • 陈睿, 黎莉莉, 韦静宜, 郑勇, 罗清平
    中国蔬菜. 2025, 1(7): 18-2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食用菌是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增收效果好的绿色产业与健康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力军,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实现农业工厂化、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重庆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品种与区域布局、工厂化生产、科技支撑体系与品牌建设等产业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了重庆食用菌产业在资源禀赋、发展势头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基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剖析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全、科技支撑不足、联农带农不强等问题,提出聚力打造重庆食用菌百亿级产业链的战略目标,并从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全链发展、实现产业能级提升,强化科技赋能、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 赵晓晨, 董莉 , 徐猛 , 赵俊, 崔家迅, 杨莹彪, 赵家进
    中国蔬菜. 2025, 1(7): 24-2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近年来,云南高原蔬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品牌影响不断增强,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产业在集约化育苗等关键环节还存在短板,严重制约了云南高原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主体、品类、市场销售等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集约化育苗重点措施;从种苗端发力,提升产业绿色化和标准化发展进程,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商品性,助力云南高原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 专论与综述
  • 王柳, 田婧, 冯倩, 裴庆余, 尹义蕾, 张凌风, 王春辉, 李邵, 潘守江 , 鲁少尉
    中国蔬菜. 2025, 1(7): 29-4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智能温室番茄无土栽培中,科学的营养液配方及其动态调整策略是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必需营养元素的合适配比;探讨了灌溉水和营养液的pH 值、总碱度、硬度、总溶解盐和EC 值等对营养元素的可用性和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阐述了营养液中营养元素适宜吸收的浓度和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适宜含量;总结了国内外经典的番茄营养液标准配方及其适用范围以及在不同物候生长期的变化,探讨了有机营养液在番茄无土栽培中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国内外营养液检测的专业机构、仪器设备和在线原位检测方法,以及根据番茄不同生育期根区营养液目标值进行营养液配方动态调整方法和营养液配方调整在线决策支持系统。提出需根据番茄不同的品种类型、生育阶段、给水水质和气候条件动态调整营养液配方,以获取最佳的产量和品质。建议我国研究人员加快营养液在线原位检测设备和在线营养液动态调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缩小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营养液动态调整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可为智能温室番茄无土栽培的种植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梁文荟1, 2, 单庆云1, 2, 王瑾1, 2, 王兵1, 2, 张美玲1, 2, 万彧1, 2, 邹学校1, 2, 熊程1, 2
    中国蔬菜. 2025, 1(7): 45-5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经济作物。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属果实特有的一类天然次生代谢物,赋予了辣椒辛辣味。辣椒的辛辣程度由基因型控制,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分布及积累特点、生物合成、辣味遗传调控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辣椒素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调 控和辣味研究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姚雨荷☆, 王新宇☆, 沈渊博, 王波 , Muhammad Mehran Abbas, Zeb Sidra, 梁燕
    中国蔬菜. 2025, 1(7): 56-6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番茄SlDSP 基因参与萼片形态调控。为探究番茄萼片形态与果实品质构成的关系,以 萼片基平野生型番茄TI1101与 萼片包被自然突变体dsp,萼片直立醋栗番茄(WT)与其过表达SlDSP 基因萼片基平植株为材料,对成熟果实主要风味品质、营养品质以及商品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因SlDSP 的突变或超量表达使得番茄出现不同形态萼片,包被萼片番茄成熟果实中总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VC 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梗洼大小等性状均显著高于基平萼片番茄,而基平萼片番茄又显著高于直立萼片番茄;总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表现为直立萼片番茄显著高于基平萼片番茄,基平萼片番茄显著高于包被萼片番茄;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则是包被和直立萼片番茄显著高于基平萼片番茄。说明番茄萼片形态不仅仅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且对果实内在营养品质以及风味也有重要作用。SlDSP 基因调控萼片形态是提升果实品质的有效途径。
  • 孙翔宇1, 2, 龚诗琦1, 2, 罗玉松1, 2, 张成桃1, 2, 宋慧娟1, 2, 孙龙俊3, 何长征1, 2, 汤冰倩1, 2, 孙小武1, 2, 戴思慧1, 2
    中国蔬菜. 2025, 1(7): 63-6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西瓜ERECTA 基因(基因ID 为Cla97C05G096750)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克隆西瓜ERECTA 基因CDS 序列全长,并对该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瓜ERECTA 基因序列全长为6 894 bp,包含27 个外显子,26 个内含子,位于第5 号染色体的25 867 785~25 874 678 bp 区域,编码991 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甜瓜、黄瓜亲缘关系较近,同水稻的亲缘关系最远;qRT-PCR 结果显示,ERECTA 基因在雌花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茎中表达量最低,在盐胁迫下上调表达,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表达呈先升后降趋势,推测其在逆境胁迫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可为后续西瓜中该基因功能的研究及定向改良西瓜重要农艺性状提供参考。
  • 张焕焕1, 2, 张宗杰1, 2, 苏晓梅1, 刘淑梅1, 董伟伟3, 杨健4, 王青川5, 侯丽霞1 , 吕宏君1
    中国蔬菜. 2025, 1(7): 70-8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为筛选与评价耐盐碱番茄种质资源,将NaCl、Na2SO4、NaHCO3 和Na2CO3 4 种盐按1 ∶9∶9∶1 摩尔比配制成10、30、50 mmol · L-1 的盐碱溶液,设置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盐碱胁迫对45 份番茄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测定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番茄种子的萌发能力,不同材料间存在明显的耐盐碱性差异。在30 mmol · L-1 盐碱胁迫下,45 份材料发芽势降幅为1.00~95.67 百分点,发芽率降幅为1.00~66.33 百分点,能够较好地反映番茄材料间的耐盐碱性差异。最终筛选出10份耐盐碱性较强的番茄材料,包括2 份野生番茄(W4、W3)、8 份大果番茄(B28、B13、B17、B36、B12、B25、B37、B39)。研究结果为耐盐碱番茄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李尧尧1, 张现周1, 常晓轲2, 姚秋菊2, 赵俊卿1, 杨凡2
    中国蔬菜. 2025, 1(7): 83-9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涝渍胁迫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解辣椒品种(系)的耐涝性,以132 份辣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苗期淹水胁迫处理,测定12 个苗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利用描述统计法、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辣椒各品种(系)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32 份辣椒品种(系)之间的耐涝性表现出丰富的变异,涝渍胁迫条件下,各性状指标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介于12.31%~50.00%,对照条件下(正常水分管理)的变异系数介于10.42%~42.55%;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 个农艺性状胁迫系数按其贡献率大小转换为3 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解释了79.131% 的总变异;通过计算综合耐涝系数(D 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132 份辣椒品种(系)分为5 个耐涝等级。筛选出5 份高耐涝辣椒品种(系),明确了地上部生物量(鲜质量、干质量)、地下部生物量(鲜质量、干质量)、根总体积、株高和根总表面积可作为辣椒苗期耐涝性鉴定的有效综合指标。
  • 张少环1, 2, 张国裕 2, 张帆2, 田佳星2, 李海真2, 吴瑞刚1, 张沙沙2, 耿丽华2
    中国蔬菜. 2025, 1(7): 92-10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根腐病是危害南瓜生产及瓜类作物栽培中南瓜砧木应用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减少病害损失,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对京郊南瓜根腐病致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灌根法对252 份南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根腐病抗性评价,筛选抗病种质;之后, 利用抗、感材料构建六世代群体(P1、P2、F1、F2、BC1P1 和BC1P2),探究南瓜根腐病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侵染北京四季青农场南瓜的根腐病菌为腐皮镰刀菌瓜类专化型生理小种1。252 份南瓜种质中,4 份表现为高抗,7 份为抗病,59 份为感病,182 份为高感,抗、感材料占比分别为4.4% 和95.6%。中国南瓜自交系GFB130 对根腐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南瓜根腐病抗病育种提供抗病种质与技术支持。
  • 闫六英, 张纪涛, 刘化涛, 刘恩科, 陈琼
    中国蔬菜. 2025, 1(7): 101-10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世农591 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追肥(NF)、追施化肥(CF)、沼液替代25% 化肥氮(BS25)、沼液替代50% 化肥氮(BS50)、沼液替代75% 化肥氮(BS75)、沼液替代100% 化肥氮(BS100)、沼液配肥(BSF)对甘蓝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追肥处理的甘蓝生物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BSF 处理的产量最高,达 74.08 t · hm-2。与CF 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氮处理(BS25、BS50、BS75、BS100)减少了甘蓝植株的总磷(TPp)(降低了16.56%~34.38%)和总钾(TKp)(降低了12.69%~25.73%)含量,且差异显著。与CF 相比,BS50、BS75 和BSF 处理提高了甘蓝的养分积累量(NAA)和肥料利用率(UEF),且差异显著。与CF 相比,沼液替代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电导率(EC)值, 而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 随沼液替代量的增加,土壤DOC 含量逐渐增加。与CF 相比,沼液及沼液替代化肥提高了Chao1 指数。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可以看出,追肥类型、沼液配肥方式及替代量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差异。 综上,沼液替代50%~75% 的化肥氮和BSF 处理,可以保证甘蓝产量,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土壤DOC 含量;其中BSF 处理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上的效果最佳 。
  • 韩帅1, 苗明军3, 吴婕1, 张河庆1, 2, 席亚东1, 4
    中国蔬菜. 2025, 1(7): 109-11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明确引起 四川省理县 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
    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 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 ℃均能生长,于20 ℃、在V8 培养基上生
    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子无色、表面光滑,呈不对称的钝角三角形或梭形。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
    叶片穿孔、叶脉及茎秆产生椭圆形褐色凹陷斑,与田间症状相似。结合基于rDNA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
    Marssonina panattoniana。选择10 种商品杀菌剂对茎用莴苣炭疽病开展室内盆栽及田间的防治效果评价,结果显示: 嘧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代森锰锌的盆栽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均超过85%;咪鲜胺的田间防效最佳,达到89.86%。

  • 甘彩霞1, 祝花2, 邓晓辉1, 崔磊1, 矫振彪1, 杨谦1, 於校青1, 邱正明1, 严承欢1
    中国蔬菜. 2025, 1(7): 117-12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脉地湾萝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因长期农户自行留种,导致其种性退化严重。通过连续5代 自交优选,获得接近于标准性状的株系,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调查与测定分析。提纯复壮后,脉地湾萝卜板叶比率由提纯前的20%提升至 87%;株 高、肉质根横径、单株质量、 单根质量分别为31.60 c m、8.47 cm、0.89 kg和0 .75 kg,均高于未提纯前,且各 指标的标准偏差均较提纯前降低;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54.67 μg · g-1、1.36 mg · g-1、59.10 mg · g-1、7.9 g · kg-1、60.3 g · kg-1 和1.21%,一致性总体较好。
  • 刘倩男1, 梁毓文1, 曾婧涵1, 吴然然2, 吴燕2, 郭剑1, 李广浩1, 陆大雷1
    中国蔬菜. 2025, 1(7): 121-12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为明确适宜江苏省鲜食大豆- 鲜食糯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2 模式下的群体密度,以鲜食大豆苏成4 号和鲜食糯玉米苏玉糯5 号为试材,设置6 个播种密度组合:播种密度糯玉米60 000 粒 · hm-2 下大豆240 000(D1)、195 000(D2)和150 000(D3)粒 · hm-2;糯玉米45 00 0 粒 · hm-2 下大豆240 000(D4)、195 000(D5)和150 000(D6 )粒 · hm-2,分析了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播种密度组合的群体产量、叶片特性、农艺性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D1 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鲜荚产量为6 870 kg · hm-2,糯玉米鲜果穗产量为6 703 kg · hm-2。糯玉米播种密度相同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播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农艺性状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影响。大豆播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与播种密度45 000 粒 · hm-2 相比,播种密度60 00 0 粒 · hm-2 处理下糯玉米叶面积指数、穗位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 量较高,商品穗率较低。不同密度组合间,D1 下产值和净收益最高,分别为43 598 和21 302 元 · hm-2,其次为D2。综上,在江苏鲜食大豆- 鲜食糯玉米4//2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保证与净作相近的密度水平(播种密度鲜食大豆为240 000 粒 · hm-2、鲜食糯玉米为60 000 粒 · hm-2),可以实现群体高产高效协同。
  • 雷慧1, 任桐桐2, 贾紫茵1, 刘冰琪1, 王康丽3, 刘湘伟3, 王绍辉2
    中国蔬菜. 2025, 1(7): 129-14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连栋智能温室作为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其主栽番茄品种长期依赖进口,且缺乏系统化的本土化栽培参数数据库。以樱桃番茄品种Sapolo 为试材,在北京连栋智能温室内开展全发育期光温耦合调控试验,通过动态监测昼夜温度及光合有效辐射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构建关键生理指标量化模型。结果表明:Sapolo 从定植到拉秧240 d 需有效积温2 941.60 ℃ · d(有效积温阈值10 ℃),总光合有效辐射25 661.29 μmol · m-2 · s-1;末果期株高756.17~821.93 cm、茎粗8.28~10.12 mm,累计叶片数96.15~101.85 片,累计花序数23.95~28.60 个,累计果穗数23.70~27.00 个,单株产量6.31~7.14 kg。研究首次明确了Sapolo 在北方连栋智能温室的光温需求阈值及产量形成规律,为国产设施樱桃番茄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周肖瑜1, 张飞雪2, 周 利利2, 王丰颍2, 赵根2, 何琴玲1, 沈卫新2
    中国蔬菜. 2025, 1(7): 142-15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有效利用我国球茎甘蓝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 适宜浙北地区种植的优异品种,从全国搜集31 个球茎甘蓝品种,在浙江省湖州市连续种植3 年,利用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主要农艺 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1个球茎甘蓝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种间变异系数在12. 7 %~53.1%之间,遗传 多样性指数在0.37~2.02之间,10 个代表性球茎甘蓝品种的营养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 明供试球茎甘蓝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 表型农艺性状分析、营养品质指标测定和球茎肉质口感,筛选出适宜在浙北地区推广的球 茎甘蓝品种8 个。研究结果可以为球茎甘蓝种质资源评选、优化育种亲本和栽培材料等提供参考。
  • 冯丽燕, 董相洁, 乜兰春, 赵佳腾, 王国强, 赵文圣
    中国蔬菜. 2025, 1(7): 153-15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为明确薄皮甜瓜优质高产的合理留叶数,以羊角脆类薄皮甜瓜主栽品种博洋61 为试材,研究留叶数量对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的 影响。结果表明,甜瓜叶面积回归方程为:LA = -26.996L - 25.210W + 1.947LW +587.450(L,叶长;W,叶宽;LA,叶面积),自留果的第15 节位起上方留12 片叶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向果实分配。单株产量(y1)和果实总糖含量(y2)随着单株叶面积(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抛物线关系,拟合方程分别为:y1 = -0.000 1x+ 1.127 3x - 856.79(R= 0.436 8)和y2 = -3 × 10-9x2 + 3 × 10-5x - 0.030 1(R2 = 0.583 5,P < 0.01)。结合方程可知,本试验条件下,自坐果的第15 节位起上方留12 ~14 片叶不仅可以获得最大单株产量,且果实总糖含量也最高,考虑到通风透光,生产中可以留12 片叶。试验结果可为薄皮甜瓜合理整枝留叶提供参考依据。
  • 冯倩, 王柳, 裴庆余, 潘守江, 田婧, 鲁少尉, 李邵
    中国蔬菜. 2025, 1(7): 160-16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探明废旧椰糠单独或复配替代传统基质用于设施草莓栽培的可行性,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60% 草炭 + 20% 蛭石 + 20% 珍珠岩的传统基质为对照(CK),对比了100% 废旧椰糠(T1)、70% 废旧椰糠 + 30% 珍珠岩(T2)、50% 废旧椰糠 + 50% 珍珠岩(T3)3 种基质与传统基质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拉秧后T2 处理的基质物理性状与CK 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且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指标与CK 差异不显著。T2 处理的草莓生长指标及叶片SPAD值与CK 无显著差异,株高显著高于T1 处理。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T2 处理比CK 提高了36.99%。T2 和T3 处理果实糖酸比分别比CK 提高了23.91% 和35.81%,且差异显著。各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经核算,废旧椰糠重复利用降低了基质成本,T2 处理基质成本为0.90 元 · 株-1,与CK 相比降低了63.71%,且促进了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的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均显著。单从节约成本和产量考虑,T1 处理也是生产中较佳的选择。

  • 吴蕊, 王揽月, 张雪岩, 王丽, 李威威, 崔美丽, 汤泽滢, 谷振东, 佟海林, 钟连全, 陈怀勐
    中国蔬菜. 2025, 1(7): 167-17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重大入侵性害虫番茄潜叶蛾嗜好取食番茄寄主,为明确 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潜叶蛾寄主选择性的影响,以北京 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3 个番茄 品种(京采8 号、福特斯、圣罗兰)为寄主,对 番茄潜叶蛾的成 虫活动区域选择性、产卵选择性、卵孵化率和成虫羽 化率、幼虫取 食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成虫更 喜欢在京采8 号种植区域活动,该区域粘虫板上成虫捕获 数 量最多,且2024 年2 月25 日至5 月5 日的累计捕获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福特斯和圣罗兰,福特斯和圣罗兰种植区域累计捕获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成虫在京采8 号和福特斯叶 片上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圣罗兰,3 个番茄品种上的成虫羽化率无显著差异;番茄潜叶蛾2~4 龄幼虫更喜食京采8 号的叶片,接虫后72 h 取食叶片面积分别达99.7、174.9、199.6 mm2,显著高于幼虫对圣罗兰叶片的取食面积,幼虫对福特斯叶片的取食面积与其他2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在圣罗兰上成虫活动区域选择性、产卵选择性、卵孵 化率和幼虫取食选择性最低。该研究为番茄潜叶蛾抗性番茄品种的选育及其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品种选育
  • 孟雅宁, 张红肖, 范妍芹, 张哲, 李欣欣, 严立斌
    中国蔬菜. 2025, 1(7): 173-17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冀研201 是以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FZ-1742 为母本,以自交系CLY19-8-1-4-2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彩色甜椒一
    代杂种。中熟,始花节位为第9~10 节,株型较开展,连续坐 果能力 强。果实灯笼形,硬度高,耐贮运,果面光滑、有光泽,靑熟果绿色,商品成熟果红色,平均果长9.8 cm,果肩宽8.9 cm,果肉厚0.6 cm,单果质量23 6 g,味甜质脆,鲜果可溶性糖含量33.47 mg · g-1、VC含量 1 561 mg · kg-1。耐低温弱光,对疫病、病毒病和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玛索,一般产量4 000 kg ·( 667 m2)-1 左右,适宜河北石家庄、邯郸等地大棚春提早、日光温室秋延后种植。
  • 刘树艳, 秦德雷, 徐媛婧, 王洛彩, 王建全, 闫常智, 刘继林, 秦竞
    中国蔬菜. 2025, 1(7): 177-17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东蔬小勾椒是山东枣庄农家品种勾勾椒经系统选 育获得的早 熟辣椒新品种。生育期180 d(天)左右,株 型半直立,株高70~80 cm,始花着生节位第10~11 节,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羊角形,果肩宽约1.3 cm,果长13~15 cm,果 肉厚约0.1 cm,单果质量10~15 g,果面微皱,辣味浓,商品成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VC 含量1 560 mg · kg-1,辣椒素含量462mg · kg-1,中抗CMV、TMV、疫病、炭疽病,每667 m2产量1 5 00 kg左右,适宜鲁南、苏北地区早春 大 棚和露地种植。
  • 曾岩, 郭建华
    中国蔬菜. 2025, 1(7): 180-18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连农早丰1 号是以连农紫霞1 号为母本,以连农架豆10 号为父本,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的菜豆新品种。植株蔓生,无限生长类型,中熟,始花节位为第1~3 节,播种至始收约63 d(天);商品荚白绿色,扁圆棍形,平均荚长23.0 cm、宽1.5 cm、厚1.3 cm,荚形指数1.15,单荚质 量23.0 g,单荚籽粒数6~9 粒,背腹缝线形成中短维管束,中果皮细胞壁不形成革质膜,纤维少,口感鲜嫩;种子肾形,种皮白色,千粒重约335 g;高抗锈病,春季栽培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秋季栽培每667 m2 产量 2 200 kg 左右,适合北方地区春、秋大棚及露 地栽培。
  • 高云飞, 李庆全, 王乔, 王悦, 牛志敏, 南相日, 张丽娟, 盛万民
    中国蔬菜. 2025, 1(7): 184-18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龙薯7 号是以11 503-4 为母 本,以Bradon 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选择鉴定育成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中熟,生育期85 d(天)左右,每667 m2 产量2 800 kg 左右。块茎短卵圆 形,黄皮浅黄肉,芽眼浅,表皮光滑;干物质含量23.90%,还原糖含量2.10%,VC 含量195.80 mg · kg-1,淀粉含量1 7. 9 0 %,食味优。抗晚疫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A 病毒(PVA),适宜黑龙江省各生态区域种植。
  • 特色产业
  • 程佳旭, 丰硕, 曹伟平, 贾海民, 吴青君, 宋健
    中国蔬菜. 2025, 1(7): 187-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针对河北省芹菜生产中面临的连作障碍、病虫害频发等主要问题,围绕芹菜种植规模、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等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春季、秋季和冬季,以露地种植和设施种植为主,常使用化学药剂对芹菜病虫害进行防治。除常见病虫害,新发现了为害芹菜的地下害虫韭蛆和根螨。同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对芹菜种植提出了对策建议,助力河北省芹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 栽培管理
  • 李志萌, 崔丽朋, 田朝辉, 梁毅, 李晓杰, 杨金兰, 张晓炎
    中国蔬菜. 2025, 1(7): 192-19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葱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是从种子丸粒化、精量播种、育苗、整地、开沟起垄、定植、植保、田间培土、收获等种植的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化种植,可节约10~15 倍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适宜规模化大葱种植区推广应用。

  • 夏全杰, 詹千缘, 刘志雄, 朱凤娟, 刘舒宁, 陈镇, 高长清, 矫振彪, 邱正明, 严承欢
    中国蔬菜. 2025, 1(7): 196-19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板蓝根青菜薹(菘油1 号) 是将菘蓝(Isatis indigotica) 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的体细胞杂交,后经多代回交选育获得的具有抗病毒活性成分的药食同源新型蔬菜,自2022 年投入市场以来,其因口感良好、具有抗病毒功效等优点深受大众的喜爱。采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1 个生产周期内采摘5 批菜薹,每667 m2 产量2 000 kg以上,产值1.6 万元以上。
  • 王冰华1, 杨烨2, 李凯2, 钱井1, 李婷1, 王帅1, 郭芳1, 曹玲玲1
    中国蔬菜. 2025, 1(7): 200-20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收获环节为基点,倒推露地胡萝卜全程机械化技术实施方案,统一农机作业关键参数,实现了各生产环节机械作业前后有机衔接,通过集成应用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露地胡萝卜每667 m2 产量6 565 kg、收益7 278 元,经济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