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 年来,北京市蔬菜产销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形成“小生产、大市场”的发展业态。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新优品种的引进、生产技术的提升,加之便利的市场流通,北京市蔬菜供给实现总量充足、四季均衡、品种多样,想吃什么有什么。
兰陵县蔬菜种植面积近7.3 万hm2,总产值达90 亿元,“苍山蔬菜”享誉全国,形成了“20 万人下江南、8 万农民搞流通、5 万台车跑运输”的流通格局。“苍山蔬菜”的品牌形象是如何缔造的?品牌价值是如何“炼”成的?
在回顾2011~2018 年我国大葱年均价格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对2018 年全国大葱价格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主产省大葱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供求关系、气候条件和生产聚集等是导致大葱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承包经营赚钱难已成为蔬菜产业发展新特征,如何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增收已成为推动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以南充市蔬菜产业发展为例,提出现代农业新特征下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思路与新型经营主体增效路径。
香草类蔬菜是含有特殊芳香物质,可作蔬菜食用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行业,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常用香草类蔬菜的种类及分布,以及近年来我国对香草类蔬菜的引种驯化研究概况,同时阐述了香草类蔬菜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我国香草类蔬菜的发展趋势。
以栽培西瓜自交系97103 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及果皮中游离态吲哚-3- 乙酸(IAA)含量。结果显示:果实发育后期,果肉中IAA 含量显著上调,果皮中IAA 含量则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推测果肉中IAA 可能对西瓜果实成熟与含糖量积累起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了西瓜生长素合成色氨酸依赖途径限速酶基因家族YUCCA,并对其在果肉与果皮组织的表达水平进行qRT-PCR 检测。结果表明:西瓜YUCCA 基因家族包含 10 个成员,所有YUCCA 基因均含有FMOs 保守结构域,聚类分析表明其分为两大类。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包含 2~5 个外显子。ClYUCCA4、ClYUCCA6、ClYUCCA10b 及 ClYUCCA10c 等4 个YUCCA 基因在西瓜果肉中表达,且都在果实发育后期表达明显上调。ClYUCCA4 及ClYUCCA10c 在果肉与果皮中的表达量变化与IAA 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在其他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西瓜果实的成熟。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30 个油菜品种薹和蕾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0 个油菜品种的总硫苷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在21.67~119.29 μmol·g-1 之间;大多数油菜品种蕾中的硫苷含量高于薹,蕾中硫苷含量均值为37.26 μmol·g-1,薹中为28.06 μmol·g-1;薹和蕾中的硫苷组分相似,均以4- 戊烯基硫苷和2- 羟基-3- 丁烯基硫苷为主要成分,两者在薹和蕾中的含量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6.24%、28.52% 和45.19%、29.13%。进一步分析高、中、低硫苷含量油菜品种的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品种间硫苷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4- 戊烯基硫苷引起的。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十大病毒之一,为了确定陕西杨凌地区的番茄感染TSWV 情况,采集该地区4 份疑似感染TSWV 的番茄样品,通过表型观察以及PCR 分子鉴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 份材料扩增出234 bp 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样品感染了TSWV。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杨凌地区757 bp TSWV 的外壳蛋白基因(CP),其与西班牙TSWV 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为99%,而与昆明的TSWV 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
为创新生姜栽培技术模式,以传统遮光栽培和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产量和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弥雾栽培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株冠层气温及叶温,增大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弥雾栽培生姜植株地上部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栽培,但根茎生长量较大,产量可达2 688.68 kg·(667 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菜薹播种后27 d 分别喷施高浓度(有效成分375 g·hm-2)和低浓度(有效成分250 g·hm-2)
丙环唑溶液,研究丙环唑对广州地区秋季菜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菜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喷施后7 d,高、低
浓度处理的菜薹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6.7% 和18.8%;低浓度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高浓度处理的产量与对照
差异不显著。喷施后10 d,高、低浓度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8.0% 和17.5%;而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丙
环唑在菜薹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7 d。喷施丙环唑后3~7 d,最终残留量在0.210~2.207 mg·kg-1 之
间,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熵在1.73%~18.16% 之间,处于可接受范围。广州地区流通市场408 份菜薹样品中丙环唑残留的膳食
暴露风险熵为0.09%~0.58%,也在可接受范围;丙环唑检出率为50.5%~90.5%,2016 年第2、3 季度丙环唑的检出率、阳
性样品平均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均明显高于2016 年第4 季度和2017 年第1 季度。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对大蒜长势、根系数量、感病率、抽薹率、倒伏率、蒜薹和蒜头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 种习惯施肥相比,全程营养解决方案明显提高了返青期和蒜薹伸长期大蒜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显著增加了大蒜根系数量;蒜薹抽薹率显著提高了23~26 个百分点;倒伏率显著降低了30 个百分点;叶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全程营养解决方案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192 kg·(667 m2)-1 和1 537 kg·(667 m2)-1 ,每667 m2 净收入增加495~581 元。表明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可以促进大蒜生长,减少病害发生,实现增产增收,适宜在山东金乡地区推广。
分别以紫色和红色马铃薯为材料,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2 种不同加工工艺制备马铃薯干片,研究不同工艺下马铃薯干片的颜色及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不仅可以使彩色马铃薯干片保持鲜艳的彩色,还能够有效减少花青素损失率,是最适宜于彩色马铃薯片的干燥方式。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不同配比(质量比2∶1、1∶1、1∶2、1∶3、1∶4)混配对灰葡萄孢XSZH1 的联合毒力,以及最佳增效配比对XSHF6、XSHF2、17RC12 和XSHF7 等4 株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并在田间验证了最佳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和1∶4 混配时,对灰葡萄孢XSZH1 具有毒力增效作用,前者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69。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混配时对其他4 株灰葡萄孢菌株也显示出毒力增效作用,且在田间有效剂量为150~250 g·hm-2 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50%~90.13%。可见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混配可以有效地控制番茄灰霉病,适合在田间应用推广。
以嘉定白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茎尖脱毒方法与不同外植体启动培养基对嘉定白蒜无菌苗建立与脱毒率的影响、不
同增殖培养基与切割方式对潜伏芽激活与增殖的影响,以及组培苗分株等级标准与培养基配方对诱导组培微鳞茎形成的影
响。结果显示:带1 个叶原基的茎尖,在MS+6-BA 1.0 mg·L-1+NAA 0.1 mg·L-1 的培养基上成苗率高,达76%;采用单株
假茎去顶后,取其基部1.0 cm 假茎茎段,再沿中轴线对半纵切的方式,在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 的培养基
上能较好地激活叶腋潜伏芽,增殖倍数达3.22;1 个叶原基包裹的芽原基茎尖脱毒成效最好,达100%;假茎茎粗3 mm 的组
培苗单株,在MS+NAA 0.1 mg·L-1+ 糖90 g·L-1、pH 为7.0 的培养基中微鳞茎诱导率最高,达94.8%。茎尖脱毒方式、叶腋
潜伏芽激活切割方式和组培微鳞茎诱导的培养基配方,是嘉定白蒜脱毒与快繁的技术关键。
陇椒12 号是以1035 为母本,以10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熟性早,果实羊角形,果色绿,果长26cm,果肩宽3.4 cm,果肉厚0.27 cm,单果质量67 g,味辣,抗CMV,中抗TMV,商品性好。产量5 000 kg·(667 m2)-1 左右,适宜在我国西北地区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津优336 是以高代自交系NB-1 为母本,以A143-5 为父本育成的温室黄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耐低温弱光,
雌花节率高,连续结瓜能力强。瓜条商品性突出,顺直整齐,瓜色深绿,光泽度好,刺瘤中等,无棱,瓜把短,畸形瓜率低
于10%,瓜腔小,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瓜长33 cm 左右,单瓜质量约270 g。抗黄瓜枯萎病、CMV,中抗霜霉病、白粉病、
角斑病、WMV、CGMMV。每667 m2 总产量20 000 kg 以上,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日光温室栽培。
渝姜2 号是从广西白姜群体种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生育期约180 d(天),分蘖数为24~26个,单株产量0.49~0.51 kg,根茎总糖含量为13.0 g·kg-1,粗纤维含量0.9%。每667 m2 产量超过3 200 kg。田间抗姜瘟病能力极显著强于对照白姜群体种,适合重庆地区推广种植。
蓉杂丝瓜3 号是以21-8 为母本,以14-5A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皱皮丝瓜一代杂种。生长势较强,主蔓始瓜节位为第6~12 节。果实圆柱形,皱皮,嫩绿,纵径25~32 cm,横径4.2~5.4 cm,单果质量280~340 g,肉质细嫩,口感好。前期产量650~1 500 kg·(667 m2)-1,总产量1 800~3 500 kg·(667 m2)-1,田间对枯萎病、白粉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早冠406。适合在四川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
甘肃武威凉州区通过嫁接育苗、合理安排茬口、高温闷棚、高垄栽培等措施,推广日光温室西瓜一年四茬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 纯收入达3.52 万元,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节水节能的重要栽培模式。
内蒙古赤峰地区辣椒生产主要包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辣椒和塑料大棚越夏茬甜椒,2018 年日光温室辣椒的经济效益介于2016 年和2017 年之间,平均每667 m2 纯收入18 273.31 元;大棚甜椒平均每667 m2 纯收入12 417.77 元,分别比2016 年和2017年增加100.3% 和76.7%。通过对2 种栽培模式的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措施、生产成本投入、产值及价格的跟踪调研,总结分析了赤峰地区设施辣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产建议。
甘肃靖远旱砂田连作障碍严重,西瓜易发生枯萎病,幼苗成活率低。当地采用嫁接育苗覆膜移栽的方法,有效克服了连作障碍,较常规种子直播提早7~10 d(天)上市,每667 m2 增产1 500 kg 左右。该技术已累计育苗2 000 多万株,累计推广4 500 hm²(6.75万亩)。
在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立式深旋- 起垄- 覆膜一体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形成半干旱区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马铃薯每667 m2 增产30% 以上,商品率提高38%,纯收益增加700 元以上,且土壤深旋1 次可维持2~3 a(年)。
云南玉溪松花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将成为玉溪的一个优势产业。栽培模式以春茬和秋茬为主,采用集约化漂浮育苗。主栽品种有庆农65 天、庆农90 天、云松花8 号、庆美80 天、华美90 天、华耐松花80、台松90 等。
赣紫山药1 号薯块光滑顺直,肉质紫色均匀,口感松粉,可食率高达90%,花青素含量86.2 mg·kg-1,丰产优势明显,每667 m2 产量2 800 kg 左右,田间对炭疽病抗性较强。
辽白24 为秋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一般每667 m2 产量8 300 kg,田间抗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品质好,叶帮厚、软叶率低,适合腌渍,受到农户和酸菜加工企业的认可,且一些企业已将其列为订单种植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