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 2019年 1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蔬菜产业当前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项朝阳,肖小勇,宋长鸣
中国蔬菜    2019, 1 (1): 1-6.  
摘要374)      PDF(pc) (3005KB)(1164)    收藏

我国蔬菜产业近几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蔬菜产业新特点和新
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产业规模,新增产能以设施蔬菜为主;推进轻简化生产,提升专业化服
务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加强蔬菜产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等蔬菜产业发展的对
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爱乐跑—蔬菜集约化育苗新技术
王文凯
中国蔬菜    2019, 1 (1): 6-6.  
摘要359)      PDF(pc) (1441KB)(684)    收藏

爱乐跑纸钵育苗新技术在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具有
较好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我国蔬菜市场2018 年运行分析与2019 年展望及对策
张晶,孔繁涛,吴建寨,周向阳
中国蔬菜    2019, 1 (1): 7-12.  
摘要263)      PDF(pc) (1843KB)(938)    收藏

2018 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运行平稳,总体符合季节性波动规律,但秋冬蔬菜在稳中上涨期出现逆势
大幅下跌。农业农村部全产业链蔬菜信息分析预警团队以部重点监测的28 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
格和各省全产业链蔬菜信息分析数据为基础,着重分析2018 年蔬菜市场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
对2019 年蔬菜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蔬菜供需后市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石墨烯远红外电暖在蔬菜集约化育苗中的应用初探与前景分析
王建军,代晋,沈维元,张瑞芳,付玲,李成江,任怀富
中国蔬菜    2019, 1 (1): 13-15.  
摘要263)      PDF(pc) (1713KB)(706)    收藏

由于当前严峻的能源形势和严厉的环保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势在必行,
蔬菜集约化育苗增温设施的改进及推广迫在眉睫。石墨烯远红外电暖加温作为绿色环保的新能源,
在蔬菜集约化育苗上应用既解决了育苗设施大量燃煤供暖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问题,又解决了苗床温
度稳定性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推进湖北省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姚明华,姚烨,周雄祥,高升华,焦春海
中国蔬菜    2019, 1 (1): 16-19.  
摘要227)      PDF(pc) (1525KB)(742)    收藏

针对湖北省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新时代深化湖北省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对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蔬菜经营主体,提高蔬菜从业
者素质;强化蔬菜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补齐蔬菜产业
基础设施较差的短板,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普通白菜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 加氧酶小亚基基因BcrbcS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刘东让,侯喜林,肖栋
中国蔬菜    2019, 1 (1): 20-25.  
摘要262)      PDF(pc) (2328KB)(845)    收藏

利用RACE 技术,从普通白菜抗霜霉病品种苏州青叶片克隆到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 加氧酶小亚基(ribulose-1,
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Bcrb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采用qRT-PCR 分析该基因在普通白菜不
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SDS-PAGE 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特征。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rbcS 基因的cDNA 序列全
长为73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3 bp,共编码181 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0.3×103 Da,理论等电点为8.23。氨基酸
同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普通白菜BcrbcS 基因与同科植物的进化关系相近。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rbcS 基因在普通白
菜叶中表达最强;在SA 和NaCl 处理下,BcrbcS 基因表达量均在处理24 h 后达到峰值。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 诱导表达出分
子质量约为20×103 Da 的融合蛋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苦瓜种子EMS 诱变条件分析
程蛟文,钟建,程雨柔,胡芳,崔竣杰,胡开林
中国蔬菜    2019, 1 (1): 26-31.  
摘要328)      PDF(pc) (2492KB)(827)    收藏

以江门大顶苦瓜自交系干种子为材料,设置EMS 溶液不同浓度(0、0.3%、0.6%、0.9%、1.2%、1.5%)和不同诱变时间
(2、4、6 h)处理组合,通过统计苦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指标以及M0 植株表型观察来确定苦瓜种子EMS 诱变的适宜条件。
结果表明,EMS 溶液浓度、诱变时间以及两者的互作均对苦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半致死条件原则,
初步认为清水浸种8 h,然后利用1.5% 或1.2% EMS 溶液处理2 h 是苦瓜种子EMS 诱变的适宜条件;将1.2% 或1.5% EMS 溶
液处理2 h 所获得的共129 株M0 苦瓜幼苗进行田间定植和表型观察,发现苦瓜植株表型突变频率分别为5.12% 和7.85%,且
表型变异多发生于叶片和果实,表明所筛选的诱变条件可以用于苦瓜种子EMS 诱变研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利用EMS 诱变
技术开展苦瓜突变体库构建以及创制苦瓜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带根肿菌育苗基质消毒药剂筛选
高青云,张思雨,王惟萍,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张红杰,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9, 1 (1): 32-36.  
摘要284)      PDF(pc) (1721KB)(717)    收藏

根肿病(clubroot disease)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大面积发生,明确根肿病的侵染途
径和防治方法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芸薹根肿菌,发现基质带菌可导致十字
花科根肿病的发生,且带菌量越多根肿病发生越严重。在基质带菌量(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为3×103 个·mL-1 的条件下,
采用基质拌药法测定7 种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大白菜和花椰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 氟啶胺悬浮剂和10% 氰
霜唑悬浮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100.00%,而且对大白菜和花椰菜幼苗安全,可以作为基质消毒防治根肿
病的药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周莹,杨丽梅,刘梅,黄金宝
中国蔬菜    2019, 1 (1): 36-40.  
摘要277)      PDF(pc) (1656KB)(567)    收藏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在生产中造成严重危
害,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A 基因序列,设计用于重组酶聚
合酶等温扩增(RPA)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TYLCV 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
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TYLCV-RPA 方法可从TYLCV 阳性的番茄样品中扩增出343 bp 的特异性条带,反应条件为37 ℃
恒温下40 min,扩增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且与番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到PCR 方法的10 倍,
适用于TYLCV 的快速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硒提高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生理研究
丁旭,丁红映,王明,秦玉芝
中国蔬菜    2019, 1 (1): 41-46.  
摘要237)      PDF(pc) (2952KB)(519)    收藏

低温胁迫是影响我国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种植的一大阻碍因素,发生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前期。以马铃薯品种金
湘为试材,研究不同硒浓度(1、3、5 mg·L-1)和适宜浓度的喷硒次数(1、2、3 次)对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外源喷施1、3、5 mg·L-1 亚硒酸钠处理均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
二醛(MDA)、H2O2 含量,且3 mg·L-1 的喷施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喷施3 mg·L-1 亚硒酸钠溶液1~3 次的幼苗叶绿素含
量高于未喷硒对照,MDA 和H2O2 含量均降低,且喷施2 次时效果最好。综上,适宜的喷硒浓度(3 mg·L-1)和次数(2 次)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寒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
蔡尽忠,林婉英,何少贵,朱玲,易书营,王燕云
中国蔬菜    2019, 1 (1): 46-50.  
摘要323)      PDF(pc) (2214KB)(563)    收藏

以玉米秸秆为辅料,葡萄糖为起爆剂,设置了V0(蔬菜废弃物+ 玉米秸秆)、V1(V0+ 微生物菌剂)、V2(V0+ 微生
物菌剂+ 起爆剂)、V3(V0+ 起爆剂)4 个处理,所有处理的初始C/N 都调节为25,含水率调节为60% 左右,通过测定堆体温度、
含水率、C/N、pH 值、电导率(EC)、发芽指数(GI)等指标,研究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结
果表明:同时添加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在堆体升温速率、最高温度、高温天数、含水率降幅、降低C/N、提高发芽指
数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且能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品品质。总体堆肥效果表现为:V2 > V1 > V3 > V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生物炭添加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
黄修梅,李明,戎素萍,胡云,杨进,张艳彦
中国蔬菜    2019, 1 (1): 51-56.  
摘要295)      PDF(pc) (2465KB)(584)    收藏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 号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10、20、40 t·hm-2 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ITS 高通量测序技术,
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物炭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真菌丰度,其中
以T3 处理(添加生物炭20 t·hm-2)丰度最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主要包括5 个门、25 个纲、62 个目、120 个科、201 个
属和345 个种,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86.86%~95.86%。添加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提高子囊
菌门的丰度,降低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丰度;在科分类水平上,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23、小子囊
菌科、毛壳菌科、丛赤壳科的丰度,降低了子囊菌科、粪壳菌科、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马
铃薯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其中T3 处理效果最显著。综合产量指标和真菌多样性分析,T3 处理最有利于马铃
薯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大蒜粗提物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对辣椒疫病的控制作用
季文平,陈夕军,何超,贺振,魏利辉,刘邮洲,张青,黄奔立
中国蔬菜    2019, 1 (1): 57-64.  
摘要292)      PDF(pc) (2222KB)(623)    收藏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研究大蒜粗提物对辣椒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大
蒜不同部位粗提物均对辣椒疫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特别是鳞茎粗提物,在150.0 mg·mL-1
度下,对辣椒疫病菌生长抑制率达100.0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粗提物对辣椒疫病菌的抑制作用下降。盆栽试验结果
表明,不同浓度大蒜各部位粗提物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大蒜鳞茎粗提物浓度为150.0 mg·mL-1 时,防效可达
59.38%。GC-MS 测定结果表明,大蒜根、茎叶和鳞茎粗提物中分别有20、19 和23 种挥发性物质,均以有机硫化物为主,
占总挥发性物质的90% 以上,但其组成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差别。向培养基中加入硫醚类有机硫化物纯品,对辣椒疫病菌的
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100 mg·L-1 二烯丙基三硫醚对辣椒疫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达60.55%。与大蒜轮作或混栽可
有效降低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防效分别达59.81% 和62.09%。这些结果说明大蒜挥发性物质在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控上有很
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辣椒疫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赵旖森,张亮,盛浩,袁红,周清
中国蔬菜    2019, 1 (1): 65-69.  
摘要240)      PDF(pc) (1710KB)(694)    收藏

以筛选、获取优良辣椒疫霉病害生防菌株材料为目标,通过平板稀释法与对峙法对水稻土壤耕层可培养细菌进行
分离和筛选,成功从167 株可培养细菌中分离、筛选获得1 株拮抗菌LRS-1,并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该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菌具有68% 左右的室内持久抑菌率以及63.4% 的温室病害防效;Realtime-PCR 检测结果表
明该拮抗菌对根围疫霉菌侵染数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露地专用黄瓜新品种吉杂17 的选育
赵福顺,谭克,姜奇峰,田硕,李志民,金玉忠,王宇微,许世霖
中国蔬菜    2019, 1 (1): 70-71.  
摘要245)      PDF(pc) (3181KB)(607)    收藏

吉杂17 是以自交系H7704 为母本,以自交系01104-1-2-0-0 为父本配组杂交选育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
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产量高,果实棒状,长18~19 cm,单瓜质量170~200 g,果皮绿白色,果实商品性优良。每
667 m2 产量约6 100 kg,田间对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吉杂8 号,适宜吉林省露地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西葫芦新品种凯帅的选育
韩爱谦,张翠香,程升
中国蔬菜    2019, 1 (1): 72-74.  
摘要224)      PDF(pc) (3196KB)(443)    收藏

凯帅是以自交系06013-2 为母本,以自交系H0513-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抗病毒西葫芦一代杂种。早熟,植株长势
较强,茎粗壮,第1 雌花节位为第7 节,瓜码密,易坐瓜,膨瓜速度快,成瓜率高,商品瓜圆柱形,光泽度好,皮色翠绿,
瓜长23 cm 左右,瓜条顺直,单瓜质量300 g 左右。耐高温,生育后期不易早衰,中抗CMV,一般每667 m2 产量5 000 kg 左
右。适合我国南北方春秋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辣椒新品种雁丰1 号的选育
李健生,刘志华,陈祖华,唐可兰,旷碧峰
中国蔬菜    2019, 1 (1): 74-76.  
摘要237)      PDF(pc) (3192KB)(759)    收藏

雁丰1 号是以HY31 为母本,以9912-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线椒一代杂种。株高50 cm 左右,开展度55 cm,始
花节位为第10 节,单株结果38~40 个,果实线形,纵径20 cm,横径1.8 cm,肉厚0.23 cm,单果质量21 g 左右,青熟果浅
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实味辣,品质好,一般每667 m2 产量2 000 kg 左右,田间对辣椒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的抗性强于
对照丰辣3 号,适合湖南、江西等地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菜豆新品种青菜豆3 号的选育
李江,李全辉,邵登魁,侯全刚
中国蔬菜    2019, 1 (1): 77-79.  
摘要293)      PDF(pc) (3186KB)(510)    收藏

青菜豆3 号是从委内瑞拉引进的矮秧材料A2007-1 的田间变异单株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秧型菜豆新品种,直立性、
抗病性、丰产性较好,荚长圆棍状,嫩荚长15.57 cm,宽1.05 cm,平均单荚质量6.59 g,单株荚数23.7 个。适合一次性集中
采收。从播种到采收需要68~75 d(天),全生育期120 d(天)左右。每667 m2 平均产量达2 000 kg,高产田每667 m2 产量
可达2 500 kg。适宜在青海省各地日光温室周年栽培及海拔1 650~2 300 m 的地区露地栽培或复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我国番茄侵染性病害种类变迁及其发生概况
谭海文,吴永琼,秦莉,潘玲华,秦晓燕,熊俏
中国蔬菜    2019, 1 (1): 80-84.  
摘要240)      PDF(pc) (1641KB)(1147)    收藏

近年来,随着番茄种植范围、品种选择、
栽培方式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我国番
茄侵染性病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发生危害等情
况也有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新的病害不
断出现、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主要病害
仍然不断加重、老病害表现出新症状、主要病
害变为次要病害、部分病害病原发生较大变异
6 个方面。因此,及时掌握当地番茄病害的发
生情况,因地因时地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
施,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蔬菜工厂化生产(七)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植株精细化管理技术
王艳芳,杨夕同,雷喜红,李蔚,牛曼丽,冯颖,王冰华,李新旭
中国蔬菜    2019, 1 (1): 85-89.  
摘要294)      PDF(pc) (3032KB)(935)    收藏

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植株精细化管
理技术是以吊秧栽培为基础,采取留杈增密、
打杈打叶、落蔓等手段进行植株管理,最大限
度地利用连栋温室的光照、温度、空间等资
源,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降低种苗成
本、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宿迁地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控的做法和效果
姜若勇,余翔,吴绍军,孟佳丽,田福发
中国蔬菜    2019, 1 (1): 89-91.  
摘要280)      PDF(pc) (1557KB)(654)    收藏

江苏宿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占比较高,
经过综合防控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如轮作、间
作和伴生、水洗盐、增施生物菌肥、高温闷棚
消毒等,有效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降低了蔬
菜发病率和死苗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五十五)兰州高原夏菜芹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杨海兴,张晶,李强,余宏军,蒋卫杰
中国蔬菜    2019, 1 (1): 92-93.  
摘要230)      PDF(pc) (1551KB)(773)    收藏

芹菜是兰州高原夏菜外销的主要品种
之一,在甘肃定西和兰州地区种植面积达
0.67 万hm2(10 万亩),并形成了规范化栽
培技术,每667 m2 芹菜产量达7~9 t,收入
1.2 万~2.0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无籽西瓜“四免”育苗技术
张元国,杨晓东,魏家鹏,刘树森,王林武
中国蔬菜    2019, 1 (1): 94-97.  
摘要301)      PDF(pc) (1632KB)(720)    收藏

为解决三倍体无籽西瓜种子萌发率低、
出苗率低、成苗率低、“戴帽”率高等问题,
以种皮吸水太快和种腔空腔问题为研究思
路,开展了免催芽、免浸种、免摘帽、免破壳
的“四免”育苗技术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
高建明,陈河龙,张世清,吴良,郭永康,郭雨欣,易克贤
中国蔬菜    2019, 1 (1): 98-99.  
摘要247)      PDF(pc) (2243KB)(616)    收藏

针对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中存
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简易防虫网,不仅
成本低、简单易建,且有效降低了蔬菜病虫害
的发生率,与露地生产相比,蔬菜产量增加
50%,农药施用量减少90%,综合经济效益
增加6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浙江荸荠优质高效规范化栽培技术
徐映萍,王征鸿,何水平,郭得平
中国蔬菜    2019, 1 (1): 100-102.  
摘要313)      PDF(pc) (2085KB)(466)    收藏

荸荠是浙江省重要的特色蔬菜之一,也
是主要的出口创汇蔬菜。采用标准化种植技
术,每667 m2 荸荠产量提高15% 左右,产
值达7 000 元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寿光设施蔬菜品种展推荐品种
国家进,王耀勋,袁媛,刘虎成,王茂昌,陈福东,邱志军,王蕾
中国蔬菜    2019, 1 (1): 103-105.  
摘要275)      PDF(pc) (2140KB)(792)    收藏

中国(寿光)设施蔬菜品种展自2013 年
4 月开始,每年举办2 届,截至目前已连续举
办10 届,累计展示了辣椒、番茄、茄子、黄瓜、
苦瓜、甜瓜、西葫芦、丝瓜、南瓜等9 大类
蔬菜作物21 789 个品种,评审专家根据品种
推荐标准,通过实地观察、品尝,评选出579
个优良品种,其中第10 届品种展推荐品种32
个,本期介绍15 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我国甘蓝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管春松,高庆生,刘先才,杨雅婷,崔志超,陈永生
中国蔬菜    2019, 1 (10): 1-8.  
摘要282)      PDF(pc) (3411KB)(842)    收藏

目前我国甘蓝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除耕整地、育苗和田间管理(灌溉、植保)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撒施基肥、移栽及采后加工环节部分实现机械化外,收获环节基本为空白。整体来看,仍未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产业闭环链。今后应面对生产和消费现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完善产业标准,突破装备技术瓶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分区分类逐步推进和示范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地位及发展策略
张辉,闻亚美,党帅,黄桃阁,张玉亭,孔维丽
中国蔬菜    2019, 1 (10): 9-13.  
摘要253)      PDF(pc) (1854KB)(721)    收藏

河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依据FAO 统计数据及《河南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地位的变化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寿光日光温室的发展历程及创新点
李光聚,刘天英,李秀欣,刘春香,付彬,丁加刚,李玉堂,王成增
中国蔬菜    2019, 1 (10): 14-18.  
摘要231)      PDF(pc) (1566KB)(923)    收藏

寿光日光温室从1989 年建造的第一代日光温室,至今已更新换代到第七代,每一代的改进使日光温室的保温性、操作性、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温室的长度、跨度、温室内高度,墙体厚度,覆盖材料,机械化设备的应用等方面。随着建设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智能化设备的普遍应用,将会带动日光温室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温室内环境控制性、温室整体操作性、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改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灌溉量对限根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季延海,李炎艳,武占会,刘佳,刘明池
中国蔬菜    2019, 1 (10): 19-25.  
摘要253)      PDF(pc) (1865KB)(640)    收藏

为了明确灌溉量对番茄品质的调控效果,利用限根槽培无土栽培系统,对不同灌溉量(2.0、1.6、1.2、0.8、0.4 L · d-1)下番茄的生长、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品质及代谢相关酶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显著抑制了番茄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也均显著降低;但果实中葡萄糖、果糖、VC 含量及糖酸比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灌溉量的减少降低了番茄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蔗糖的含量。利用熵权法和TOPSIS 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番茄在限根栽培下的最佳日灌溉量为0.8 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不同栽培密度和钾钠离子处理对基质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陈义,邹豪,孙丽萍,田永强,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19, 1 (10): 26-31.  
摘要238)      PDF(pc) (1753KB)(818)    收藏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不同叶背补光模式对戈壁温室番茄叶片光合性能与固碳效应的影响
蒋程瑶,宋羽,李玉姗
中国蔬菜    2019, 1 (10): 32-38.  
摘要232)      PDF(pc) (1870KB)(632)    收藏

针对南疆地区春季多沙尘、温室内光照不足的问题,以番茄NS3389 作为试验材料,以LED 为补光光源,研究当地时间6:00~22:00 期间内较低光强(100 μmol · m-2 · s-1)持续补光(T1),揭帘之前与盖帘之后较高光强(200 μmol ·m-2 · s-1)补光(T2),以及揭帘后室内光强低于150 μmol · m-2 · s-1 时自动补光(100 μmol · m-2 · s-1,T3)的叶背补光效果。结果表明:补光可有效提高番茄叶片光合性能和自身光保护能力。T1 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补光处理通过缓解气孔限制因素,进而提升叶片光合作用。监测不同处理下功能叶片的固碳效应,结果表明,T1 和T2 处理的叶片光合产物用于果实干物质形成的部分在各叶片中占比均较高,且远离果穗的衰减幅度较小,固碳效果稳定性好。补光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缩短开花时间、增加果实产量。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1 和T2 处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南疆设施番茄生产的有效补光模式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日光温室冬季基质加温效果及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袁丁,武占会,季延海,刘明池,王丽萍,佟静,梁浩
中国蔬菜    2019, 1 (10): 39-43.  
摘要262)      PDF(pc) (1925KB)(650)    收藏

采用控温电伴热加热系统对根系直接进行加温,设置基质加热温度分别为22、28、34 ℃,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根系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对无土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椰糠作基质时,22、28、34 ℃的加热温度可在夜间使基质内中心位置平均温度分别提高到22.4、29.8、35.2 ℃; 与不加温对照相比,22 ℃和28 ℃加温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单株产量,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干质量和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显著提高;22 ℃加温处理中番茄植株的单株能耗为11.33 kWh,明显低于28 ℃处理的14.86 kWh,节能效果最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基于空气源热泵的温室冬季加温效果分析
王强,杨禹尧,夏礼如,鲍恩财,曹凯,伍德林
中国蔬菜    2019, 1 (10): 44-50.  
摘要348)      PDF(pc) (3061KB)(833)    收藏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 值为1.76,与燃煤锅炉加温相比节能23.4%。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温,温室白天平均温度可达23.09 ℃,夜间8.68 ℃,比对照温室分别提高6.95 ℃和3.99 ℃,增温效果明显;温室白天平均相对湿度为47.45%,夜间为70.02%,比对照温室分别降低18.56、18.75 个百分点,除湿效果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红蓝绿LED 延时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育苗的影响
朱鹿坤,陈俊琴,赵雪雅,张传玲,王冲,刘曼,王景瑞,张军超,齐明芳
中国蔬菜    2019, 1 (10): 51-57.  
摘要245)      PDF(pc) (1968KB)(708)    收藏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选择白光(W)及红光(R)、蓝光(B)、绿光(G)3 种LED 光源组成6 种不同比例组合光R9B1(9∶1,灯的数量比,下同)、R8B2、R7B3、R9G1、R8B1G1、R7B2G1,研究不同LED 光源延时补光对冬春季日光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照LED 光源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其中R7B2G1 的效果最为显著,与不补光对照相比,茎粗增加27.42%,全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17.84%、30.91%,壮苗指数提高57.61%;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等也显著提高。综上,在红蓝光源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绿光,能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乌鲁木齐日光温室早春光温环境空间变化研究
李彦荣,阿拉帕提 · 塔依尔江,刘凯,许红军,高杰,林辰壹
中国蔬菜    2019, 1 (10): 58-64.  
摘要198)      PDF(pc) (2151KB)(651)    收藏

为了加强对温室内部光温环境的控制,促进乌鲁木齐日光温室春季蔬菜合理生产,对春季乌鲁木齐典型天气下温室内部、土壤与温室前部、中部、后部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光照日动态变化、墙体温度以及热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早春日光温室内部光照条件较好,晴朗天气下12:00~16:00 光照强度最高可达55 554 lx,温度最高可达48 ℃。温室内部光照分布不均,晴天前部光照强度较后部高8 000~12 000 lx,温室距地面150 cm 高度的光照强度平均比50 cm 处高10 000~16 000 lx,呈现距离温室薄膜越近光照越强的特点。从温室跨度方向来看,晴天温室后部温度略高于中部和前部。温室后墙具有保温蓄热的能力,单位面积墙体蓄热量分别为1.97 MJ · m-2,放热量为0.79 MJ · m-2,放热量为蓄热量的40.10%;土壤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滞后时间也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组培脱毒嘉定白蒜原原种生产的技术关键点试验研究
赵硕,黄丹枫,高畅,杨飞,赵颖雷,郏颖杰,郏惠彪
中国蔬菜    2019, 1 (10): 65-71.  
摘要233)      PDF(pc) (1516KB)(536)    收藏

以脱毒嘉定白蒜为试材,研究水肥供给对组培苗和组培鳞茎的生长及原原种质量的影响以及继代次数和组培鳞茎播期对原原种质量的影响,然后进行脱毒原种和常规蒜种的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水肥供给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组织类型为组培鳞茎、32 孔穴盘、灌溉时间为30 min、补肥间隔为14 d);15 代组培鳞茎相比8 代组培鳞茎更适合用于嘉定白蒜原原种繁育;相对晚播有利于提高原原种鳞茎中正常分瓣比例,但是显著影响鳞茎生物量的积累;在生产比较试验中,脱毒大蒜原种各项生长指标以及鳞茎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蒜种。试验结果为实现嘉定白蒜脱毒种苗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基质厚度的环境效应分析
赵永华,温祥珍,李亚灵,许玉坤
中国蔬菜    2019, 1 (10): 72-77.  
摘要245)      PDF(pc) (1869KB)(604)    收藏

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春、夏两季温室栽培,研究不同基质厚度(6、10、14 cm)对叶用莴苣根系环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越厚,叶用莴苣根系温度和基质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小;10 cm 和14 cm 处理的叶面积、叶片数均优于6 cm 处理,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VC 含量亦均显著高于6 cm 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6 cm 处理。综合考虑栽培架承重及成本投入,10 cm 厚度的育苗基质与羊粪(3 V∶2 V)复混基质适用于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鲜食加工兼用型结球甘蓝苏甘38和苏甘40的选育与试种试验
李荣荣,于淑博,高莹莹,王神云,李建斌,陈纪算,王巍,马小福,余小林
中国蔬菜    2019, 1 (10): 78-82.  
摘要257)      PDF(pc) (3070KB)(551)    收藏

针对目前生产上脱水加工结球甘蓝品种缺乏等问题,通过8 a(年)的杂交和回交途径,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不育系及高代自交系,并开展组合配制及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2 个鲜食加工兼用型中熟结球甘蓝新品种苏甘38 和苏甘40。为了解上述2 个新品种在宁波市的适应性,于2017~2018 年进行了试种试验,结果显示,苏甘38 和苏甘40 均适合宁波地区种植,其中,苏甘40 的表现更优,适于秋季种植,苏甘38 适于春季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铁砣的选育
李玉洪,滕献有,莫豪葵,李刚,邹虎成,庄映红
中国蔬菜    2019, 1 (10): 83-85.  
摘要213)      PDF(pc) (2108KB)(527)    收藏

铁砣是以自交系T3-106 作母本、自交系Y12-105 作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生长势强;成熟果大红色,果皮光亮,单果质量150~17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0%,可溶性糖2.99%,可滴定酸0.63%,糖酸比为4.75,VC含量116.0 mg · kg-1,番茄红素21.9 mg · kg-1;产量5 000~6 000 kg ·(667 m2-1,高抗枯萎病,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病(TMV)。适宜在华南产区春秋两季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