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栽培管理
    尚庆茂
    中国蔬菜. 2025, 1(5): 174-17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07

    藻类常见于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水体、管路和基质表面、育苗设施地面和覆盖材料表面,可阻抑水分和肥料溶液下渗,干扰根际养分、氧气均衡稳定供给,诱发病害,堵塞管路,严重危害蔬菜壮苗高效育成。因此,藻类防控也是蔬菜集约化育苗重要的技术内容。

  • 产业广角
    霍晴, 赵邦宏, 王哲, 乔立娟, 李薇

    为全面准确把握我国加工辣椒产业发展趋势,规避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通过系统持续的实地调研与数据检索,分析加工辣椒产业发展形势与面临的新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辣椒产业西迁已成定局且速度逐步加快,主要发生在北纬38°线以北并胡焕庸线以西。辣椒产业西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需要,与科技创新互动的同时带来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品种选择、自然灾害、市场适应性和供应链整合等风险。地方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规避大起大落风险;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东西部产业对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部辣椒加工能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西部辣椒品牌。

  • 专论与综述
    刘红叶, 宋汶珈, 杨尧钰, 张锡岩, 母玉祥, 魏珉, 张大龙
    中国蔬菜. 2025, 1(5): 32-4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6

    设施蔬菜为高度集约化栽培模式,肥水过量施用、高复种指数等导致土壤障碍普遍,成为制约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阐明了设施蔬菜土壤理化失衡、微生态失衡等障碍特征,分析了不合理施肥和连作等诱因,总结了土壤障碍生态防控技术,以期为设施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刘慧珊, 吴海东, 王丽丽, 王国政, 路翠玲, 张鹤, 王鑫
    中国蔬菜. 2025, 1(5): 44-5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29

    为筛选辽宁省优异白菜抗根肿病种质资源,以沈阳新民市根肿病菌为菌源,采用菌土置入法对13份普通白菜和64份大白菜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并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抗性较强的材料进行抗性位点(CRaCRa3.7CRbCRcCRdCRkCrr1aCrr2Crr3)检测。结果表明:1份普通白菜材料夏御前CR-4-5(CR09)和2份大白菜材料北辰强根S5-1CMS×CR51-1S5-1(CR34)、高晨强兵(CR77)对新民根肿菌的抗性较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经分子标记检测,3份材料均含有抗病基因CRkCrr1aCrr2

  • 研究论文
    朱为静 , 吴佳 , 洪春来 , 朱凤香 , 洪磊东 , 张涛 , 沈年桥
    中国蔬菜. 2025, 1(5): 115-12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4

    以番茄连作障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土壤中主要存在的酚酸类物质,并通过生物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研究酚酸物质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土传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香豆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番茄连作土壤中主要的两种酚酸物质;与种子萌发相比,两种酚酸对番茄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更显著。100mg·L-1对香豆酸和300mg·L-1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番茄幼苗化感效应指数均达-1.00。和未添加酚酸物质相比,50mg·L-1对香豆酸和100mg·L-1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指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降低;此外,200mg·L-1浓度范围内,两种酚酸均能促进土传致病菌尖孢镰刀菌8号的生长。总体而言,番茄连作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可通过直接抑制幼苗生长及刺激土传病原菌繁殖双重途径影响番茄生长。

  • 产业广角
    张晶, 周向阳, 迟亮, 吴建寨, 刘继芳
    摘 要:2024 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但夏秋季节偏高位运行。受不利天气及其延续性影响,预计2024 年冬季、2025 年春季菜价上行较往年偏缓,上涨区间可能相对较长。考虑到2024 年菜价整体偏高,在田面积同比增加,预计2025 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
  • 专论与综述
    王苏苏1, 张星雨1, 陶金宝1, 杨旸1, 熊春晖5, 张余洋1, 2, 3, 4
    中国蔬菜. 2025, 1(1): 19-2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3
    传特性、挖掘重要遗传位点的基础,用于图谱构建、QTL 定位、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开发,同时遗传群体也可以用于育种材料创建。在番茄分子育种中常用的遗传群体包括F2、RIL(重组自交系)、NIL(近等基因系)和IL(渐渗系)等分离群体。本文主要综述了临时性遗传群体及永久性遗传群体的特点,阐述了这些遗传群体在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鉴定、种质资源创制方面的应用,为遗传群体在番茄分子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班国梁1, 2, 曹亚从2, 张正海2, 于海龙2, 吴华茂2, 李戎轩2, 赵红2, 张伟丽2, 聂智星3, 宋红霞1, 王立浩2
    中国蔬菜. 2025, 1(1): 37-4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7
    摘 要:辣椒红色素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纯天然可食用色素,培育高辣椒红色素品种为辣椒产业重要任务。通过对255份一年生栽培种辣椒核心种质的辣椒红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第1、2、3、5、6、8、9、10、11 和12 号染色体均关联到与辣椒红素含量显著相关的区间,关联区间内共包括93 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表达数据预测了3 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候选基因。通过对高辣椒红色素材料Pep-340、低辣椒红色素材料Pep-276 构建的F2 群体进行混合分组分析法- 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sequencing,BSA-seq)分析, 在第1、3、5 和10 号染色体定位到与辣椒红色素含量相关区间,其中第3 和5 号染色体上的定位区间与GWAS 分析中的显著相关区间相近或重合;利用这两个区间的InDel 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将调控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定位在3 号染色体的qCC3.1,物理位置为 22.8~25.9 Mb,其中含有99 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组分析,预测了4 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色素含量的候选基因Capana03g001314、Capana03g001325、Capana03g001334 和Capana03g001387。研究结果为调控辣椒中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
  • 研究论文
    林凡1, 2, 沈钰森2, 虞慧芳2, 盛小光2, 王建升2, 宋蒙飞2, 乔舒婷2, 3, 杜斯凡2, 4, 何勇1, 顾宏辉2
    中国蔬菜. 2025, 1(1): 55-6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82
    摘 要:我国不仅是花椰菜的主要生产国,也是花椰菜种子的重要生产大国,培育和生产的花椰菜种子不仅在国内大范围种植,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为了确保品种的真实性和种子纯度,以松散型花椰菜杂交种浙农松花50 天、浙农松花88 天及其亲本为试材,基于23 份甘蓝变种材料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选取双亲特异性的SNP 位点设计KASP 引物,通过基因分型方法对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开发的KASP 标记和基因分型方法能够准确鉴别浙农松花50 天和浙农松花88 天杂交种的纯度,采用2 个父本特异性引物和1 个母本特异性引物进行鉴定,准确率为100%。
  • 研究论文
    李乐乐1, 冯亚艳1, 张冬梅1, 杨春芳1, 邢星1, 苑志强2, 张志成3, 张笑宇1
    中国蔬菜. 2025, 1(1): 77-8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24
    摘 要:为研究马铃薯谷胱甘肽-S- 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tGST 基因在硅酸钠增强马铃薯黑痣病抗性中的作用,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Atlantic)脱毒组培苗为材料,依据硅酸钠诱导马铃薯对黑痣病菌抗性的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 克隆获得表达量较高StGST 基因,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 对该基因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及施加硅酸钠接种黑痣病病菌的诱导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tGST 基因CDS 序列全长为666 bp,编码221 个氨基酸。StGST 基因属于Tau 基因家族,为亲水稳定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域,存在16 个磷酸化修饰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StGST 蛋白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与其他植物GST 同源性较高。 通过对启动子分析发现,其具有与抗性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及与生长发育和激素响应顺式作用调控元件,参与防御和应激反应。qRT-PCR 结果表明,StGST 基因在马铃薯的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中相对表达量最低,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同时,黑痣 病病菌能够诱导StGST 基因表达。硅酸钠参与了马铃薯体内的代谢,诱导抗病相关StGST 基因的表达,在对马铃薯抗黑痣病病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研究论文
    杨琳舒, 张婧, 颉建明, 马宁, 韩康宁, 常有麟, 高彦强
    中国蔬菜. 2025, 1(1): 88-9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4
    摘 要:为明确螺丝椒风味品质特征,以光面辣椒肃椒9 号(S9)为对照,选取9 个螺丝椒品种,测定商品果实(绿熟期)辣椒素类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等风味品质相关指标以及部分其他品质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螺丝椒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高低不等,辣度等级为7~8 级;10 个辣椒品种共测定出222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螺丝椒比光面辣椒S9 多28~62 种,且平均含量高55.19%。螺丝椒的香气类型主要为青香、花香和醛香,正己醛、2- 已烯醛、正辛醛和1- 辛烯-3- 醇等香气活性物质可能是构成螺丝椒独特风味的关键物质。此外,与光面辣椒S9相比,螺丝椒的果实硬度低36.44%~47.97%,VC 含量高17.09%~95.4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螺丝椒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排名均高于光面辣椒S9。综上,螺丝椒具有硬度低、VC 含量高、挥发性成分丰富和风味独特等优点,果实品质优于光面辣椒。
  • 品种选育
    李卫芬1, 刘发万1, 桂敏1, 吴珍2, 陈国发2
    中国蔬菜. 2025, 1(1): 147-14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01
    摘 要:云包芥1 号是以云南地方品种大扁杆芥菜自交纯化株系2006530629018 为母本,以中国台湾引进的包心芥菜自交纯化株系QC2008019 为父本,杂交后采用集团与系谱法相结合选育而成的芥菜新品种。早熟,生育期68~90 d(天);株型平展到半直立,株高40~55 cm,开展度45~60 cm;叶片阔圆形、平展、浅绿色,叶面微皱,无刺毛,叶缘全缘,叶柄扁月形、白绿色,中肋宽厚,叶球扁圆形、浅绿色;单株质量约1.6 kg,每667 m2 产量7 500~9 500 kg;田间对病毒病、霜霉病、白锈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甬包芥2 号,适合云南省大理州、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等地栽培。
  • 品种选育
    许庆龙, 唐佳, 吴新胜
    中国蔬菜. 2025, 1(1): 150-15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04
    摘 要:黄提1 号是以高代自交系甜依2054 为母本,以黄提1804 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小果型黄瓤西瓜一代杂种。生长势中等,早熟,春季设施栽培全生育期约107 d(天),果实发育期约35 d(天);果实近圆形,果皮浅绿色具锐齿状条纹,果肉浅黄色,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1%、8.5%,肉质细嫩多汁;单果质量3.2 kg 左右,每667 m2 产量3 000kg 左右,抗西瓜枯萎病,中抗炭疽病,适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春大棚栽培。
  • 栽培管理
    中国蔬菜. 2025, 1(1): 161-16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22
    老挝西瓜生产起于1990 年代边境傣族过境零星种植,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中国瓜商、瓜农携带中国西瓜品种和种植技术,利用老挝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开展露地西瓜生产,运回国内销售。由于能够填补国内冬春季淡季需求,品质优良,成本低,利润可观,西瓜迅速发展成为老挝重要的对华出口产品。

  • 产业广角
    万歆钰,穆月英*
    中国蔬菜. 2024, 1(12): 1-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蔬菜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品类,2022 年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6.157%。RCEP协定签署与生效的背景下,探究中国与各伙伴国间的蔬菜贸易状况与潜力对深化出口积极效应,提升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6—2022 年中国对RCEP伙伴蔬菜出口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与贸易非效率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RCEP 伙伴的贸易效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测算各国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和RCEP伙伴的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经济差距、蔬菜单产和贸易环境均对蔬菜出口具有显著性影响;RCEP伙伴的法治水平、经济制度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水平对蔬菜出口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出口目的地的廉洁水平以及政府效率的提升反而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中国对RCEP 伙伴蔬菜出口历年的平均效率为0.667,但RCEP 伙伴内部各国别间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应继续提高蔬菜出口质量,加快推进RCEP 协定内容的落实并持续拓展与RCEP伙伴的合作深度与广度以减少贸易阻力,促进蔬菜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 专论与综述
    柴博昊,钟传飞*,杨明峰,常琳琳,李双桃,张运涛,周炜,何心如,王桂霞,董静,孙健,孙瑞,高用顺,魏灵芝,郭守伟
    中国蔬菜. 2024, 1(12): 27-3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30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草莓种苗脱毒及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草莓繁育体系现状及草莓种苗脱毒体系现状,介绍了病毒检测新方法及繁育新体系研究进展,提出了国内可行的草莓原原种- 生产苗二级繁育体系的新方案。期望能为草莓育苗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 专论与综述
    韩爽1,2,马晓冉1,2,金鑫3,牛义4,张盛林4,陈国康2,郑阳5*,马冠华2*
    中国蔬菜. 2024, 1(12): 32-4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25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工、食品保健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随着魔芋种植年限的增加,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等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导致魔芋品质降低、产量下降,严重限制了魔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魔芋病害发生、危害和绿色防控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10 年来在魔芋健康栽培、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病育种等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防微生物、微生物抑菌代谢产物以及植物源抑菌物质等生防因子在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防治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制定安全高效的魔芋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 品种选育
    任德鸿志1,井立军1,孙吉庆2,张文丽1
    中国蔬菜. 2024, 1(12): 125-12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81
    华锦1号是以自交系302mf 为母本,以Qunli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抗斑萎病毒病番茄一代杂种。中早熟,无限生长类型,单果质量200~260 g;果实扁圆形,成熟果粉红色,光泽度好,连续坐果能力较强,每667 m2产量9 000 kg左右;含有番茄斑萎病毒病、黄化曲叶病毒病、叶霉病、灰叶斑病抗性基因位点Sw-5、Ty1、Cf-9、Sm,适宜山东、辽宁、河北省早春茬和秋延后保护地种植。
  • 研究论文
    史茜茜,逯晓楠,李仁,李森,孙帅,崔霞
    中国蔬菜. 2024, 1(11): 27-3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33
    为实现番茄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本研究分别针对番茄抗病性(Ty-1、Ty-2、Ty-3a、Ty-5、Sm、Rx4、Tm-2、Pto、I-1、Frl、Mi-1、Bwr-12、Ph-3)、糖酸含量(STP、LIN5、ALMT9)、果实硬度(FIS1)、果形(OVATE)、花序分枝(J2、EJ2、STM3)及自封顶(SP)等性状和基因,开发了22 个分子标记,对标记的分型鉴定表明,22 个标记均能对番茄杂合和两种纯合基因型进行准确分型;对27 份番茄商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发现供试番茄品种中90% 都含有5种及以上抗病基因,且有16 份品种聚合7~9种抗病基因;6份番茄品种含高糖酸且多花序分枝基因。针对其中8个关键基因,开发了更高效的KASP 标记并进行基因型检测,验证了分子标记的稳定性。综上,本试验开发的分子标记可对基因型进行准确分型,在番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研究论文
    姚文,刘苗苗,陈沫池,刘生财
    中国蔬菜. 2024, 1(11): 48-5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73
    漆酶作为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铜蓝蛋白,起着调控植物生长、抵抗逆境的作用。基于苋菜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对苋菜漆酶基因家族成员(AtrLAC)进行鉴定,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根据转录组TPM 值进行家族成员相对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苋菜基因组中共筛选获得19 个LAC 基因;AtrLAC 家族蛋白长度范围在118~1 191 aa 之间,分子量为13.05~135.10 kD; 理论等电点范围为6.49~9.85,多数为亲水呈碱性稳定的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多数在细胞膜外或质膜上。系统进化树分析将苋菜19 个LAC 成员和拟南芥的17 个LAC 成员聚为6 个类群。TPM 值分析显示,AtrLACs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AtrLAC7 基因可能在甜菜色素合成、响应激素调控及光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
  • 研究论文
    周新原,左进华,范胜男,刘明池,武占会,陈婕,季延海
    中国蔬菜. 2024, 1(11): 57-6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18
    为探究亏缺灌溉处理和采收时期对番茄短期贮藏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比较了3 个灌溉量〔正常灌溉(CK)、轻度亏缺灌溉(T1)、中度亏缺灌溉(T2)〕下的5 个不同成熟度(S1~S5)的番茄果实在室温下色泽、失重率、硬度、V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及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灌溉量即中度亏缺灌溉(T2)的番茄在贮藏过程中的硬度、可溶性糖、VC 含量和POD、PPO 活性高于较高灌溉量的番茄,即正常灌溉(CK)和轻度亏缺灌溉(T1)的番茄,可滴定酸含量则相对较低;成熟度低的番茄在贮藏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其抗氧化酶含量相对较高。综合灌溉量及采收成熟度来看,中度亏缺灌溉(T2)下S2 时期的番茄贮藏品质最佳,更适宜短期贮藏。
  • 研究论文
    黄春梓,王日升,吴星,赵虎,王萌,王立浩,赵曾菁,汤亚飞,何志,李宗俊,龚明霞,何龙飞
    中国蔬菜. 2024, 1(11): 64-7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27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VMV)是辣椒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RNA 病毒。 为了明确不同抗性辣椒品种在响应 ChiVMV 侵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感病品种桂椒12 号和抗病品种Perennial 为材料,在人工摩擦接种ChiVMV 后的第2、4、8、15、20 天采样测定叶片中防御酶活性、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调查接种后第30 天的病情指数(DI)。结果表明:ChiVMV 接种后第30 天,桂椒12 号DI 值为79.34,达高感水平,而Perennial DI值为9.88,达高抗水平。接种ChiVMV 后第2~20 天,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MDA、脯氨酸(Pro)含量与对照(未接种ChiVMV)相比不同程度上升,而叶绿素含量下降,且抗病品种中 Chl、Pro 含量及POD 活性均明显高于同期感病品种,MDA 含量则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进一步分析发现Chl、Pro 含量和POD 活性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MDA 含量与品种抗性呈负相关, 因此认为Chl、Pro、MDA 含量和POD 活性可以作为辣椒ChiVMV 抗性评价的4 个首选指标。
  • 研究论文
    邹敏,陶涛,王永清,周珊珊,杨仕春,杨洋,田时炳
    中国蔬菜. 2024, 1(11): 74-7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28
    嫁接是防治茄子青枯病的主要手段,生产上对优势抗性砧木需求旺盛。以稳定的雄不育兼单性结实材料CMSD-6为雄不育供体亲本,以高抗青枯病材料BW2、BW9、铁木砧为抗青枯病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及农艺性状、育性、抗病性鉴定、配合力分析等方法,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高抗青枯病雄不育系CMSBW2、CMSBW9、CMSTMZ,其中CMSBW2 主茎粗和株高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均最高,青枯病发病率GCA 效应值最低,可作为茄子砧木新品种培育的核心亲本加以应用。研究结果为实现茄子砧木抗性升级、降低人工制种成本、确保杂种纯度、防止亲本流失奠定了材料基础。
  • 研究论文
    高婧,张东,王永,杨永青,陈立宇,党媛玥,宋晓青,刘燕
    中国蔬菜. 2024, 1(11): 98-10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23
    在加工番茄育种进程中,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培育符合目标性状的品种。对96 份加工番茄种质资源的16 个质量性状和8 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并结合插入/ 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果形,达到1.66;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1.67~4.56 之间变化,最高的是单果质量和果肉厚,均为4.56。48 对InDel 标记检测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1.710,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范围在0.041~0.540 之间,均值为0.330。InDel 标记聚类分析将96 份材料分为3 类,第Ⅰ类群包含39 份,表现为生长势强,果实硬度大;第Ⅱ类群包含1 份,各性状表现中等;第Ⅲ类群包含56 份,表现为植株矮小,果实硬度小。因此,可通过目标性状从以上类群中筛选亲本材料,为加工番茄的种质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更为准确、全面地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庞忠俊1,吕昊峰1,唐冰冰2,季泓旭1,梁斌1*
    中国蔬菜. 2024, 1(10): 57-6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2
    摘 要:针对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过量灌溉施肥导致的水肥利用效率低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以辣椒品种新瑞为试验材料,应用基于土壤水分原位监测的智能精准滴灌施肥技术,设置4 个灌溉施肥处理,即传统滴灌 + 传统施肥量(WhFh)、高频滴灌 + 传统施肥量(WlFh)、传统滴灌 + 优化施肥量(WhFl)、高频滴灌 + 优化施肥量(WlFl),探究不同灌溉施肥处理对设施辣椒产量、生长指标、水肥利用效率、土壤矿质态氮和盐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WlFl 处理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比WhFh 处理降低29.9% 和50.0%,对辣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叶面积增加63.6%,根、茎、叶干质量分别增加29.5%、29.7%、24.0%,均差异显著。此外,WlFl 处理N、P2O5、K2O 回收利用率显著增加,比WhFh 处理增加50.9、27.2、46.2 百分点。与传统滴灌相比,高频滴灌处理灌溉水淋失量降低44.7%~66.4%,水分利用率提高14.5~15.9 百分点。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土壤表层水溶性盐含量降低21.4%~34.7%,土壤矿质态氮累积量降低55.1%~70.0%。综上所述,高频滴灌 + 优化施肥处理可大幅降低水肥投入和渗漏损失,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矿质态氮和水溶性盐累积,对设施蔬菜绿色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栽培管理
    董文阁1,刘念1,刘晓伟1,董莉1,刘玉凤2*,孙周平2
    中国蔬菜. 2024, 1(10): 142-14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60
    日光温室番茄秸秆整秆原位还田是秸秆处理的新模式,可实现番茄2 年5 茬连续种植,不仅省时省力、省肥省药,而且解决了蔬菜秸秆随意丢弃、污染环境等问题。连续8年种植实践表明,日光温室土壤性状良好,番茄产量稳定,农户收益显著提高。
  • 产业广角
    黎莉莉,陈睿,况觅
    基于调查分析,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客观评价了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重庆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基地建设滞后、成本持续上升、加工水平不高、流通效率低下、支撑体系不足等问题,提出生产环节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生产,加工环节提升加工水平、加大企业培育、加强品牌建设,流通环节优化传统流通渠道、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创新新型流通业态,支撑体系加强科技支撑体系 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供给等建议,为重庆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 研究论文
    高旭,何道根,檀国印,朱长志,章红运,杨铭帆
    中国蔬菜. 2024, 1(9): 22-3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40
    为挖掘青花菜抗旱关键基因,以台绿3号为试材,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对青花菜幼苗生物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筛选抗氧化酶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筛选出的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可显著抑制青花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促进地下部根系的生长,提高POD、SOD、CAT、APX、GPX活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青花菜幼苗差异表达基因共有6 51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 129个,下调表达基因3 384个;从中筛选出45个抗氧化酶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均为上调表达,与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相对表达量分析筛选出上调幅度最大的POD、SOD、CAT、APX、GPX相关基因各1个,这些基因可能是青花菜抗旱的关键基因,为青花菜抗旱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韩昔潮,张肖健,蔡旭,梁建丽,王晓武,朱克明,武剑
    中国蔬菜. 2024, 1(9): 44-5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35
    下胚轴是甘蓝遗传转化中常用的外植体,但基因型依赖和再生效率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为探索以甘蓝上胚轴为外植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以9个甘蓝商品种为试材,比较了上胚轴与下胚轴两种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后诱导分化的再生效率。结果表明:9个甘蓝品种中有5个上胚轴生长良好。在农杆菌侵染后,以上胚轴为外植体5个品种均诱导产生了不定芽,再生频率为32.4%~78.4%;而以下胚轴为外植体只有3 个品种分化出不定芽,且最高再生频率仅为2.7%。表明上胚轴是克服甘蓝转基因再生体系中基因型依赖的理想外植体,为获得甘蓝再生植株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 产业广角
    王孟伟,何泽佳,白丽,王哲
    辛辣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提升我国蔬菜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辛辣蔬菜出口规模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基础上,选取2014—2022年的数据,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竞争优势指数等竞争力指标,对生姜、辣椒、洋葱、大蒜等4种辛辣蔬菜进行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与比较,并运用钻石模型对中国辛辣蔬菜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辛辣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大蒜、生姜具备卓越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最后提出提升辛辣蔬菜整体竞争力、产品质量与种植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和资金投入、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等建议。
  • 专论与综述
    崔苏菲,单庆云,肖检妹,吴月亮,熊程*
    中国蔬菜. 2024, 1(8): 19-2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15
    香味是衡量辣椒果实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随着辣椒育种方向朝着高品质发展,辣椒香味物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辣椒果实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其分离鉴定手段和应用,总结了不同辣椒种类、成熟期、果实部位对香气成分的感官贡献及其组成与含量方面的差异,对主要香气贡献成分的合成途径及调控基因进行了归纳,并对目前辣椒挥发性香味物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未来辣椒香味研究和品种改良、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邓嘉硕,冯程,张泷昊,杨旭
    中国蔬菜. 2024, 1(8): 37-4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19
    为了筛选茄子中不同组织与不同逆境胁迫下合适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选取UBC、EF-1a、18S、Actin、GAPDH、β-TUB、L33和EF2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涝害胁迫、干旱胁迫、冷胁迫、热胁迫、大丽轮枝菌侵染、盐胁迫、水杨酸处理和不同组织部位8种试验条件下,利用geNorm、NormFinder、ΔCT、Bestkeeper和RefFinder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全部样品、冷胁迫、热胁迫、大丽轮枝菌侵染和盐胁迫下,Actin均为最稳定内参基因,β-TUB是涝害胁迫下表达最稳定的基因,干旱胁迫下表达最稳定的是EF2,水杨酸处理下表达最稳定的是EF-1a,18S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处理下稳定性最好。UBC、L33和GAPDH在各个处理下均不稳定表达。本研究为茄子不同组织及逆境胁迫下基因特异性表达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内参基因。
  • 研究论文
    黄建雷,张道丰,姚佳祺,许艳君,渠成,罗晨,王然
    中国蔬菜. 2024, 1(8): 97-10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44
    为明确北京、张家口地区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叶片药膜法监测10个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普遍表现低水平抗性,部分种群进化为中等水平抗性;对溴氰虫酰胺总体处于敏感或敏感性降低阶段,少数种群表现出低水平抗性。在张家口怀来种群中发现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同步产生显著抗性的现象。结合文献报道和调查结果,北京、张家口地区的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已经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抗药性,建议限制使用次数;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但考虑其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的杀虫机制相同、潜在抗性机制可能相似,推荐与非双酰胺药剂轮换使用防治番茄潜叶蛾。
  • 栽培管理
    周世平,刘中良,高俊杰,刘晨曦,王婷,陈震,韩珑,闫伟强, 王文亮,刘志勇,李衍素
    中国蔬菜. 2024, 1(8): 130-13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49
    露地辣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模式的核心技术包括选用高抗品种、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化学农药减量、生物农药应用以及无人机飞防等,可比常规种植模式减施化肥22%,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1.14%,鲜椒增产13.8%。
  • 产业广角
    聂莹☆,布海乔☆,陈蕾,钟瑶,吴思齐*
    中国蔬菜. 2024, 1(10): 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3
    发展智能化设施蔬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对于确保蔬菜供应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设施蔬菜智能化发展进行宏观分析,梳理其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及确保市场供应的重要性,发现尽管设施蔬菜智能化在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表现突出,但高昂的初始投资和维护成本、技术与人才之间的不匹配以及数据安全与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限制其广泛应用。同时提出了增长型、扭转型、防御性、多样化等一系列策略,包括降低进入门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与人才培养以及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具体措施,旨在为设施蔬菜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路径。
  • 研究论文
    王岩1,王永平1,毛明明2,吴康云1,郭涛3,邢丹1*
    中国蔬菜. 2024, 1(10): 50-5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2
    摘 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可增强宿主植物对镉(cadmium,Cd)的耐受性。然而,AMF对不同Cd 积累型作物Cd 吸收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沙培方法,在Cd 胁迫下,以Cd 高积累型辣椒品种辣研101 和Cd 低积累型辣椒品种辣研201 为研究对象,设置2 个接菌水平,即接菌(Fm)和不接菌(CK),研究接种AMF 对不同Cd 积累型辣椒品种生长指标、根系形态指标、木质部伤流液Cd 浓度、根系Cd 离子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Cd 胁迫下,接种AMF 促进了辣椒生长。与CK 相比,接种AMF 使得辣椒根系干质量显著增加,辣研101、辣研201 分别提高了99.71%、82.61%;辣研201 的地上部干质量及辣研101 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加。两个辣椒品种伤流液Cd 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在30 d 时降幅最大,辣研101、辣研201 分别下降32.12%、45.83%;根系Cd2+ 平均流速也大幅下降,且辣研101 降低幅度(81.8%)大于辣研201(77.2%)。AMF 可抑制两个辣椒品种根系对Cd 的吸收,且对Cd 高积累型品种 辣研101 的抑制效果强于Cd 低积累型品种辣研201。
  • 产业广角
    邹学校,杨莎,戴雄泽,朱凡,徐昊,远方
    樟树港辣椒已有2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重点介绍了樟树港辣椒嫩果尖椒的来源,高口感品质形成的机理,产业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针对嫩果尖椒产业存在的问题,育成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嫩果尖椒新品种,研发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高产栽培的技术,并迅速在全国推广。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迅速畅销全国,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樟树港辣椒由地方品牌提升为全国知名高端品牌,实现樟树港辣椒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向“樟树港辣椒”品牌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的飞跃。
  • 产业广角
    宋炫钰,汪晶晶
    中国蔬菜. 2024, 1(7): 16-2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22
    番茄制品生产与消费区域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错位,使得番茄制品通过国际贸易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供需调节,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中国作为番茄制品原料的三大产区之一,是番茄制品的出口大国。本文基于2000—2022 年全球番茄制品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全球番茄制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趋势,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番茄制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包括价格优势弱化、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等,并从出口优势培育、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加快建设番茄制品贸易强国的对策建议。
  • 研究论文
    杨帆,武剑,常立春,张涛,朱海峰,梁建丽,高杰,王晓武
    中国蔬菜. 2024, 1(7): 26-3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21
    利用磁珠法对甘蓝、白菜、芥菜、洋葱、黄瓜、番茄、辣椒等7 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蔬菜单粒种子和幼苗进行DNA 提取,采用内参基因Actin 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评价DNA 质量,利用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检验DNA 质量是否达到KASP 检测要求。结果显示,单粒种子磁珠法提取的各蔬菜DNA 平均Ct 值均处于19~24 范围内。KASP 检测进一步证实种子提取DNA 的质量达到KASP 标记分型的要求。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经济、实用性强的单粒种子DNA 提取方法,该方法对不同大小的蔬菜种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大幅缩短了获得基因型数据的时间。
  • 研究论文
    张传坤,马迎春,杨宁,王晓,刘波,温丹
    中国蔬菜. 2024, 1(7): 56-6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20
    以平地面温室为对照,对坡地面温室土壤白天蓄热期间的温度变化和蓄热量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老旧日光温室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坡地面温室明显改善了日光温室土壤温度环境,与平地面温室相比,坡地面温室日提高土壤温度0.1~1.7 ℃,日最高土壤温度提高1.0~1.9 ℃,日降低冠层上部空气温度1.9~4.0 ℃,日增大土壤蓄热量8.44%~44.57%。晴天土壤温度和蓄热量的增加幅度大于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