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11-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王沛, 司智霞
    中国蔬菜. 2025, 1(11): 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随着消费升级,番茄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消费者对高品质番茄的需求日益凸显。为了解市场需求演变下的我国番茄产业格局,通过访谈国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番茄育种专家及企业代表,浅析我国番茄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当前,我国番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优势产区快速发展;番茄品种与栽培方式日趋多元,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分子育种与基因编辑技术推动番茄育种效率提升和抗病种质的创制;番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兴起,亟待建立番茄品质标准体系以推动优质优价,满足市场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

  • 武雪梅☆, 时彦卫☆
    中国蔬菜. 2025, 1(11): 8-1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作物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外已有基因编辑的蔬菜上市销售,随着基因编辑育种监管政策的明晰和相关鼓励措施的出台,基因编辑蔬菜新品种的开发培育呈上升趋势。在专利数据库中通过关键词和IPC 分类号检索,分析基因编辑蔬菜育种相关专利的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申请人和技术领域分布等,对全球基因编辑蔬菜育种专利领域的研发基本概况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创新主体的技术实力分布情况,结合已上市基因编辑蔬菜品种的技术分析,为国内创新主体提供指引,并基于专利信息分析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张丽琴1, 陶婧1, 吴丽艳1, 兰梅1, 徐学忠1, 胡靖锋1, 王嘉玲1, 杨红丽1, 刘振兴1, 王仁雄2, 高骅3, 邓正奎4, 侯燕萍5, 马世贵5, 张家云5, 杜磊1, 和江明1
    中国蔬菜. 2025, 1(11): 16-2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滇西北3 州市蔬菜种植基本情况、市场主体培育情况、加工及销售情况、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情况、带动就业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总结分析3 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蔬菜种植区域布局、完善夏季冷凉区蔬菜标准化技术体系、着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实施蔬菜品牌战略、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稳步推进蔬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开展老旧设施改造工程、合理优化耕作制度的发展建议。

  • 研究论文
  • 林珲1, 杨港华1, 陈继兵2, 王益奎3, 朱海生1
    中国蔬菜. 2025, 1(11): 23-3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揭示茄子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具有单性结实特性的自交系T-2 和非单性结实自交系T-11 基因序列及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自交系基因中存在708 个显著差异基因,包括439 个上调基因和269 个下调基因。利用GO 富集分析发现,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功能类别中,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8 个通路。KEGG 富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6 365 个基因,其中141 个为显著差异基因,并对84 个基因通路进行了注释。qRT-PCR 分析显示,16 个单性结实相关基因,在自交系T-2 中的表达量峰值大多出现在花后3 d,而在自交系T-11 中的表达量峰值出现时间较为分散。综合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茄子单性结实的激素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晨1, 2, 王海平2, 宋江萍2, 阳文龙2, 贾会霞2, 张凤兰3, 张静1, 陈宜男2, 李苗苗2, 张彤3, 张晓辉2
    中国蔬菜. 2025, 1(11): 32-3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斧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是十字花科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具有抗旱、抗盐碱等多种逆境抗性,兼具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农业价值。成像流式细胞术能够区分细胞核和非细胞核杂质等干扰信号,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为探究斧翅沙芥基因组大小以及不同居群间基因组的变异程度,本研究利用多维全景成像流式细胞仪对5 个斧翅沙芥居群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5 个斧翅沙芥居群基因组大小为416~494 Mb,居群间变异幅度达18.8%,说明不同居群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其中4 个居群进行K-mer 分析,预测基因组大小为442~484 Mb。两种方法的结果接近(杂合度<2% 时,吻合度93%~97%),表明成像流式细胞术结果可靠;当基因组杂合度> 2% 时,两种方法的误差达16%,表明在高杂合度的植物中,利用成像流式细胞术评估基因组大小十分必要。研究结果为斧翅沙芥基因组测序组装、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数据依据。

  • 王一镝1, 3 ☆, 邢啸林1 ☆, 汪精磊1, 胡天华1, 黎炎2, 李晶莹2, 王益奎2, 徐云敏3, 包崇来1
    中国蔬菜. 2025, 1(11): 39-5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315 份萝卜种质资源为试材,对19 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 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7.91%~91.05%,其中肉质根地下部皮色的变异系数最大,肉质根苦味的变异系数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4~2.07 之间,平均值为1.41,其中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1.94~2.07 之间,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04~1.54 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91 对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7.40%,包含了供试萝卜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315 份萝卜种质划分为3 大类群、4 个亚群。研究结果可为萝卜种质资源的利用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 于颖珊1, 尹萌萌1, 黄战1, 金炳奎2, 刘金宝2, 刘俊杰1, 史庆华1, 张锐敏1
    中国蔬菜. 2025, 1(11): 52-6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果实味美多汁、营养丰富,是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园艺作物,由于耐盐种质的缺乏,限制了西瓜耐盐新品种的选育。以18 份西瓜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150 mmol · L-1 NaCl 溶液模拟盐胁迫,系统评价了不同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差异,并建立了高效的耐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且不同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耐盐系数分析发现,除B105、JX-3 外,其他材料株高耐盐系数均小于1.0;B105、CJ-1、W17 的根长耐盐系数分别为1.80、1.67、1.82,表明以上材料对盐胁迫耐受性较强;W17 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耐盐系数分别为0.66 和1.00,显著高于其他材料,而M20 的相应值仅为0.54 和0.90,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8 份西瓜种质材料分为耐盐、中等耐盐、盐敏感3 个等级,其中,B105、W17、CJ-1、14-1、C48 为耐盐材料,A19、C5、A11、M20 为盐敏感材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西瓜苗期耐盐性评价的预测方程:Y =0.175X3 + 0.675X4 - 0.138(R² = 0.908,X3 X4 分别代表根长和地上部鲜质量),表明根长、地上部鲜质量是评价西瓜苗期耐盐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建立了西瓜耐盐性评价体系,为耐盐西瓜种质鉴定及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田周娥1, 程旭2, 喻彬恒1, 周智龙1, 胡新喜1, 林原1
    中国蔬菜. 2025, 1(11): 61-7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胡萝卜品种中誉1877 和中誉1749 为试材,通过发芽盒和盆栽试验评估菌株SZJ-10 和SZJ-11 的促生效应,并对2 个菌株的促生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发芽盒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ZJ-10 和SZJ-11可以显著提高2 个胡萝卜品种的发芽指标,与对照相比,发芽率提高9.00~26.00 百分点,发芽势提高9.25~24.25 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21.08%~51.45%,活力指数提高20.77%~96.1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株SZJ-10 和SZJ-11 后,胡萝卜的发芽率提高9.75~22.25 百分点,发芽势提高8.00~19.50 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13.27%~34.82%,活力指数提高43.32%~95.12%。在幼苗期,中誉1877 接种SZJ-10 后根长增加78.88%,中誉1749 接种SZJ-11 后根长增加43.96%;在叶生长盛期,中誉1877接种SZJ-10 后根冠比、根系活力和叶长分别增加48.48%、92.82% 和50.53%,中誉1749 接种SZJ-11 后根冠比、根系活力和叶长分别增加31.43%、49.98% 和33.33%;在肉质根膨大前期,中誉1877 接种SZJ-10 后根长、根冠比和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30.93%、23.48% 和63.40%,中誉1749 接种SZJ-11 后根长、根冠比和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2.55%、17.12% 和33.10%。功能分析揭示了2 个菌株具有分泌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的能力,兼具嗜铁、固氮、溶磷、解钾及产ACC 脱氨酶的能力。综上,菌株SZJ-10 和SZJ-11 对胡萝卜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有望在胡萝卜种植中推广应用。

  • 赵彩丽1, 2, 张力方1, 2, 高晓东3, 余宏军2, 李强2, 蒋卫杰1, 2, 李阳2
    中国蔬菜. 2025, 1(11): 72-7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探究营养液中添加褪黑素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绿神生菜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4 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CK),以及添加10、50、100 μmol · L-1 褪黑素的MT10、MT50、MT100 处理,测定叶用莴苣的生长、光合、品质、根系形态指标及养分吸收情况。结果表明:10~50 μmol · L-1 褪黑素可以促进叶用莴苣地上部生长,提高物质积累量,增强光合作用,提升品质,改善根系形态,增加营养元素吸收,且50 μmol · L-1 褪黑素处理效果最佳;100 μmol · L-1 褪黑素处理则抑制叶用莴苣生长。综上,营养液中添加适量褪黑素可优化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50 μmol · L-1 为最适添加浓度。
  • 李晨曦, 刘兴群, 田永强, 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25, 1(11): 79-8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制约设施黄瓜栽培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本研究以黄瓜品种津优401 为试材,设置4 个处理:
    对照(CK)、盐处理(S)、菌处理(T)和菌盐联合处理(TS),系统探究了植生拉乌尔菌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与盐处理(S)相比,施加植生拉乌尔菌(即菌盐联合处理,TS)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地上部、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显著降低盐胁迫下植株的Na+ 含量;显著增加盐胁迫下植株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显著降低H2O2、O2-. 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下降了51.47%、55.42% 和30.13%。此外,即便与非盐胁迫处理(CK)相比,施加植生拉乌尔菌(TS)也可以显著增加植株GSH 含量,增强黄瓜幼苗的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植生拉乌尔菌可减少盐胁迫下Na+ 积累,缓解离子毒害,提高GSH 含量,清除盐胁迫诱导的活性氧,进而增强黄瓜幼苗的耐盐能力。
  • 刘延超1, 宋新宇1, 刘江飞1, 魏珉1, 3, 李静1, 2, 3, 季托1, 2, 3, 杨凤娟1, 2, 3
    中国蔬菜. 2025, 1(11): 86-9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探索塑料大棚茄子标准化栽培的垄畦规格,推动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以冠红102 茄子为试材,以当前生产中常用栽培方式小高垄(垄高15 cm)栽培为对照(CK),以前期筛选获得的最优株行距设置(畦中心距180 cm、小行距60cm、株距39 cm)为基础,分别设置4 个不同畦高的处理,即15 cm(H15)、20 cm(H20)、25 cm(H25)和30 cm(H30),研究不同垄畦规格对茄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相比,随畦高增加,茄子株高、茎粗、功能叶面积、根系活力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H25 处理下较高,定植后120 d,分别较CK 增加10.1%、1.9%、5.6%、26.5% 和9.5%。因此,在畦中心距180 cm、小行距60 cm 基础上,畦底宽110 cm、畦顶宽80 cm、畦高25 cm 可作为塑料大棚茄子生产标准化栽培的垄畦规格。
  • 于璐, 庞金玲, 高俊杰, 徐加利, 刘中良, 王婷, 陈震, 谷端银, 韩珑, 闫伟强
    中国蔬菜. 2025, 1(11): 92-9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筛选适宜菠菜生长的最佳水氮调控方式,以华泰101 品种为试材,设置滴灌(D)、漫灌(M)两种灌溉方式,分别追施氮量0、7.5、10.0 kg ·( 667 m2)-1,设置M-CK、M-T1、M-T2、D-CK、D-T1、D-T2 共6 个处理,探究水氮调控方式对菠菜产量、品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D-T1处理的菠菜总产量最高,达3 699.10 kg ·( 667m2-1;干物率、VC 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5.85%、535.6 mg · kg-1、36.24 mg · g-1,较D-CK 处理分别提高6.04 百分点、22.51%、8.50%;土壤蔗糖酶及土壤脲酶活性最高,且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综上,D-T1 处理,即滴灌条件下追施氮7.5 kg ·( 667 m2)-1 为菠菜最适宜的水氮调控方式。

  • 赵子璇1, 2 ☆, 石延霞1, 2 ☆, 范晓溪1, 朱发娣3, 谢学文1, 金伟1, 柴阿丽1, 李宝聚1, 李磊1, 2
    中国蔬菜. 2025, 1(11): 99-10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类毁灭性种传病害,种子处理是预防该病害的主要措施。研究筛选了针对该病害高效低毒的湿拌种剂,并对其理化性能指标和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5 种药剂对携带西瓜噬酸菌的甜瓜种子的抑菌能力,确定了有效成分含量为50% 溴硝醇的湿拌种剂配方,该有效成分对带菌种子具有100% 杀菌能力;测定结果显示,50% 溴硝醇湿拌种剂符合国家标准(GB/T 1601—1993、GB/T 14825—2006、GB/T 5451—2001、GB/T 16150—1995 和GB/T 28142—2011)各项理化性能指标要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明确50% 溴硝醇湿拌种剂中有效成分含量降解程度低于5%,符合国家标准;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50% 溴硝醇湿拌种剂按照1∶200 药种比对带菌甜瓜种子拌种后,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率为0,同时具有作物安全性。研究结果为防治甜瓜细菌性果斑病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种子处理制剂,为降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种传风险提供了参考。
  • 朱徐燕1, 吴燕君2, 汪群1, 叶伟芬3, 张舟娜4, 华永刚2, 洪文英2
    中国蔬菜. 2025, 1(11): 110-1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由连作障碍引起的根肿病、盐害、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是影响设施叶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索设施叶菜连
    作障碍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石灰氮消毒法、黑汁菌治理法、生物强化还原治理法、翻耕洗盐治理法等生
    态处理模式对菜薹(广东菜心)生长、病害防治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
    灰氮处理秧苗生长健壮,在植株旺盛生长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水解性氮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对作物
    盐害有一定的缓解,防效为53.50%,但对根肿病防效为34.30%,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黑汁菌处理对作物盐害和根肿病防效均达60% 以上,采收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高、水溶性盐总量低;生物强化还原处理出苗数和大苗率高,采收期蔬菜商品性好,物化投入成本高但对根肿病防效达83.44%,对盐害防效62.18%,土壤pH 值从5.83 上升至6.17;翻耕洗盐处理对根肿病防效为76.65%,对盐害的防效低于其他处理。经投入和产出测算,4 个生态处理模式每667 m2 纯收益较CK 增加0.80%~50.15%,以石灰氮处理纯收益最高,黑汁菌处理次之。综合分析各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可操作性、投入产出比等情况发现,黑汁菌治理法具有菌剂保存方便、防效好、易操作、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各类种植户,具有大面积推广的潜力;生物强化还原治理法成本高但对根肿病和盐害防效优异,适用于连作年限较长的规模化种植户;翻耕洗盐治理法成本低但土壤处理时间较长,适用于茬口安排不紧密、盐害程度不重的种植区;石灰氮消毒法处理增产增效显著,适用于往年根肿病轻发生的田块。这些技术模式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前景。
  • 孟庆格1, 曹玉茹1, 赵岩2, 李捷1, 周建波1
    中国蔬菜. 2025, 1(11): 119-12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叶斑病是黄花菜主要病害之一,病原种类多样,但未见登记于该病害的防治药剂。为明确山西省黄花菜叶斑病病原菌群落结构,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危害,对采集自山西省4 个生态区的黄花菜叶斑病病样进行了病原群落结构分析,并测定了25 种药剂对黄花菜叶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山西省4 种黄花菜叶斑病病样中分离频率最高的是三线镰孢菌(Fusariumtricinctum),达47.79%,为山西省叶斑病病原优势种群;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分离频率为30.63%;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离频率为8.29%;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为5.91%。12 种化学制剂对黄花菜叶斑病的防效为37.91%~62.08%,其中二硝基苯胺类的氟啶胺防效最高;苯并咪唑类多菌灵防效次之;2 种三唑类药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防效分别为53.03% 和56.40%;13 种生物制剂中,3 种芽孢杆菌制剂甲基型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对黄花菜叶斑病的防效最佳,防效为49.78%~55.95%。不同类型药剂间防效差异显著,同类型药剂间防效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黄花菜叶斑病防治的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撑。
  • 谭国飞1, 张新圻1, 2, 朱顺华1, 罗庆1, 钟秀来1, 孟平红1, 熊爱生3
    中国蔬菜. 2025, 1(11): 126-13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采集自贵州省都匀市小围寨镇茶农村的线叶水芹雄性不育植株ODDBY001 及可育植株ODDKY001 为试材,对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植株形态、花器官结构性状、育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DDBY001 为线叶水芹种(Oenanthe dielsii de Boiss)雄性不育,其花丝萎缩,花药较小,无花粉粒,花柱伸长且外露不明显;而可育植株ODDKY001 的花丝伸长,花药饱满,含有大量的花粉粒,花柱较短。遗传分析表明,ODDBY001 和ODDKY001 线粒体基因组中atp6 在5′端发生严重缺失,育性类型分别为Srr)和SRr)。
  • 陈璟1, 林丽华1, 赵子龙2
    中国蔬菜. 2025, 1(11): 133-14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明确不同干燥方法对紫苏挥发性物质差异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自然晒干、热泵烘干和热风干燥紫苏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分析样品间的挥发性物质差异。结果表明:3 种干燥方法的紫苏共鉴定出36 种挥发性物质,萜烯类物质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较高,共同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有20 种。OPLS-DA 分析表明,不同干燥方法的紫苏差异较大的挥发性物质共有14 种〔VIP(变量重要性投影)值> 1〕,不同样品间具有明显区分,其中自然晒干样品中的丁子香酚、α- 葎草烯和2- 茨醇相对含量较高;热泵烘干样品中的γ- 榄香烯、香芹酮、(d)- 柠檬烯、(E)-β- 罗勒烯、L- 紫苏醇相对含量较高;热风干燥样品中的紫苏醛、异戊醛、莰烯、E-β- 金合欢烯、α- 水芹烯、α- 蒎烯相对含量较高。ROAV 分析结果显示,ROAV > 1.0 的物质共有7 种,是不同干燥方法紫苏中的重要挥发性物质,其中1- 辛烯-3- 酮、丁子香酚和桉叶油醇是3 种样品中共同含有的ROAV > 1.0 的物质,是构成紫苏香气的主要物质,对整体香气影响较大。0.1 < ROAV <1.0 的挥发性成分共有4 种,即芳樟醇、β- 石竹烯、香芹酮和紫苏醛,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下均为这4 种,表明它们对整体香气起辅助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紫苏深加工方法提供相应的参考。
  • 曹天光, 范云鹏, 秦垒, 刘丽丽, 鲍子涵, 张航毓, 耿金鹏
    中国蔬菜. 2025, 1(11): 142-14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探究氮离子注入对黄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能量为30 keV 的氮离子注入黄瓜自交系ZOC 种子,注入剂量分别为1.0 × 1015、2.0 × 1015、3.0 × 1015、4.0 × 1015、5.0 × 1015、6.0 × 1015 ions · cm-2。测定了离子注入后的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期长势(株高、根长)、生理活性(活性氧自由基生成量、抗氧化酶活性)、遗传物质变异(RAPD 变异程度)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种子活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种子发芽情况以及苗期的长势,3.5 × 1015 ions · cm-2 是氮离子注入黄瓜的适宜剂量;苗期长势及抗氧化酶活性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 × 1015~4.0 × 1015 ions · cm-2 时达到最高;由于离子注入导致细胞损伤以及抗氧化能力变化的影响,活性氧自由基生成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遗传物质变异方面,总体遗传变异率为33.33%,绝大多数变异是由于基因片段的插入和缺失。试验结果为研究氮离子注入诱变黄瓜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孙亚林, 王直新, 匡晶, 刘正位, 李双梅, 周凯, 朱红莲, 柯卫东
    中国蔬菜. 2025, 1(11): 150-15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品种纯度是莲种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保障莲种苗质量,拟建立一套快
    捷、准确、高通量的种苗纯度鉴定方法。本研究基于115 份不同类型莲重测序数据,筛选检出率高、多态性好的MNP 标
    记,并利用199 份莲种质资源验证标记的可靠性。利用筛选出的标记对湖北、江西、福建的3 个子莲品种和3 个藕莲品种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 对MNP 标记多态性高、区分能力强,实现了莲种苗纯度的高通量检测。基于MNP 标记的莲品种纯度检测技术建立,对良种繁育和大田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 刘晓阳1, 2, 尹梅1, 付利波1, 王伟1, 王志远1, 陈华1, 杨艳鲜1, 张庆1, 杨济达1, 王应学1, 陈检锋1
    中国蔬菜. 2025, 1(11): 159-16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研究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和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两种绿肥作物等氮量替代化肥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及果实形态的影响,以全部施用化肥为对照(CK),根据不同绿肥替代量设置10 个处理(VM1~5 和RM1~5)。结果表明,与肥田萝卜相比,光叶苕子替代化肥后对西葫芦生长的促进效果更佳。光叶苕子替代量达到40% 时(VM4 处理,60%化肥 + 40% 光叶苕子),西葫芦的产量最高,比CK 增加13.38%;果实长度和横径也显著增加,较CK 分别增加了5.55% 和11.53%。同时,光叶苕子等氮量替代化肥后,西葫芦现蕾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果实的营养组成也受到影响,粗纤维含量均有所降低,钾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VM4 处理的钾含量和VC 含量均最高。此外,光叶苕子和肥田萝卜等氮量替代化肥都有助于降低西葫芦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其中VM4 处理硝酸盐含量最低,比CK 降低19.77%,差异显著。综上所述,60% 化肥 + 40% 光叶苕子的配施方案对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提升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云南西葫芦种植化肥减施提供了新的方案,对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 调查报告
  • 王站付1, 汪学才1, 杨晓磊1, 高美凤2, 高飞2, 张敏3, 夏伟3, 金海洋1
    中国蔬菜. 2025, 1(11): 167-17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明确上海市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存在问题,于2024 年对全市9 个农业区的设施蔬菜种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发放作物施肥信息调查表,对各类设施蔬菜(白菜类、茄果类、叶菜类、甘蓝类、根茎类、瓜菜类)及5 种典型蔬菜〔大白菜、普通白菜(青菜)、番茄、茄子、黄瓜〕的产量与施肥情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设施蔬菜生产化肥、有机肥折纯投入量分别为196.11、222.41 kg · hm-2。不同蔬菜类型在施肥次数、施肥量、氮磷钾投入比例以及养分供需比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根茎类蔬菜施肥次数最多,化肥投入量也最高(583.17 kg · hm-2);白菜类蔬菜有机肥投入量最高(406.60kg · hm-2)。5 种典型蔬菜的产量与养分投入情况紧密相关,茄子和番茄生长周期长,施肥次数较多;黄瓜和番茄产量及养分投入总量均较高。在养分供需比例方面,大白菜氮(N)、磷(P2O5)、钾(K2O)投入量分别是需求量的6.49、12.71、3.44倍,养分减施潜力巨大;茄子和普通白菜(青菜)的钾肥供需比例较为合理。建议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不同蔬菜养分需求特征以及各阶段的需肥规律制定个性化施肥策略,引导农户减少氮磷肥投入,实现节本增效。
  • 品种选育
  • 陈鑫, 宋占锋, 许艺, 侯思皓, 李红, 巩雪峰
    中国蔬菜. 2025, 1(11): 175-17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红冠4 号是以自交系PX-40-1-1-3-4 为母本,以PX-49-1-4-4-1-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干鲜两用线椒一代杂种。株型紧凑,平均株高61.9 cm,开展度51.7 cm,中熟,始花节位第14 节左右。果实线形、顺直,果面光滑,光泽度好,青熟果绿色,商品果红色,平均纵径18.9 cm,横径1.5 cm,果肉厚0.18 cm,单果质量21.7 g,VC 含量430.5 mg · kg-1,辣椒素含量0.51 g · kg-1,辣味浓。中抗CMV、炭疽病和疫病,鲜红椒产量2 000 kg ·( 667 m2-1 左右,可制酱、泡制和鲜食,适合四川省丘陵露地或南方加工辣椒生态分区种植。
  • 林涛, 蔡锦玲, 姚文, 庄卫东, 谢少和
    中国蔬菜. 2025, 1(11): 179-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粉嘟嘟0835 是以自交系CHT08 为母本,以CHT3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适用于轻简化栽培;果实圆形,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单果质量23 g左右,肉质脆爽、爆浆口感,风味甜酸,不易裂果。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烟草花叶病毒病(TMV)、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枯萎病和根结线虫,中抗番茄斑萎病毒病(TSWV)和灰叶斑病,每667 m2 产量4 200 kg 左右,适宜福建省秋冬季种植。
  • 杨秦禹, 张文起, 黄涛, 张丽, 欧阳琳, 宋波, 杨晓, 杨其长, 李跃建
    中国蔬菜. 2025, 1(11): 183-18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中丝2 号是以自交系ZY-4 为母本,以XHX-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丝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连续坐果性强,平均第1 雌花节位为5.4 节。果实圆筒形、顺直,表面光滑、绿色,有光泽,平均果长23.1 cm,横径5.2 cm,单果质量204.5 g;果肉白色,耐褐变,风味品质好,可溶性糖含量2.16%,蛋白质含量10.30 g · kg-1,总膳食纤维含量14.8 g ·kg-1。前期产量1 300 kg ·( 667 m2)-1左右,总产量3 300 kg ·( 667 m2)-1 左右,中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宜四川平原地区春、秋两季种植。
  • 张双照1, 薛珠政2, 李永平2, 蒋春艳1, 张荟2, 丘启松1, 黄发茂1, 万正杰3
    中国蔬菜. 2025, 1(11): 186-18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福芥1 号是以雄性不育系2018A0505 为母本,以自交系V03A001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叶用芥菜一代杂种。株型半直立,板叶,平均株高73.33 cm,开展度68.77 cm。叶片绿色、阔椭圆形,叶柄宽扁、白绿色,有蜡粉,最大叶平均叶长72.54 cm、叶宽37.00 cm,叶柄长4.45 cm、叶柄宽5.36 cm、叶柄厚1.08 cm,莲座叶数11.33 片。中熟,播种至开花约115 d(天),平均单株质量1.37 kg,每667 m2 产量4 500 kg 左右,适宜福建省秋冬季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 赵晓琴, 杨永岗, 张化生
    中国蔬菜. 2025, 1(11): 189-19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甘甜101 号是以自交系2011B60 为母本,以2010W3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厚皮甜瓜一代杂种。中早熟,全生育期100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38 d(天)左右。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密网纹,果肉橙色,酥脆甜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17.8%,单瓜质量1.9~2.4 kg。植株生长势强,田间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西州蜜25号,每667 m2 产量3 000 kg 左右,适宜甘肃河西及中部地区春夏季种植。
  • 李红玉1, 谢志刚1, 轩华强1, 郭振全2, 郭云平1, 胡海非1, 尹园园1, 郭春晓1, 张牧海1, 周爱凤1, 林国晨1
    中国蔬菜. 2025, 1(11): 193-19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福运来8 号是以自交系GT4 为母本,以GT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西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主蔓第1 雌花位于第8 节左右,果实发育期约33 d(天),全生育期约85 d(天)。中早熟,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覆深绿色齿条纹,有蜡粉,平均果皮厚度0.7 cm,皮韧耐裂;果肉红色,肉质酥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 左右,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左右。平均单瓜质量5.3 kg,商品果率95%,每667 m2 产量4 000 kg 左右,适宜黄淮海生态区(山东、河南、江苏省平原地区)及浙江省种植。
  • 徐兵划1, 2, 张朝阳1, 2, 顾妍1, 2, 黄大跃1, 2, 程瑞1, 2, 刘欣1, 2, 许文钊1, 2, 白甜1, 2, 孙玉东1, 2
    中国蔬菜. 2025, 1(11): 197-20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苏梦10 号是以自交系G37 为母本,以G5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小果型西瓜一代杂种。早熟,全生育期约105 d
    (天),果实发育期约30 d(天)。果实椭圆形,果皮墨绿色覆深绿色锐齿条带,有蜡粉,平均果皮厚度0.54 cm,硬度高、韧性好,耐贮运;果肉红色,质地酥脆,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约为13% 和11%。单瓜质量2.0~2.3 kg,每667m2 产量2 700 kg 左右,抗枯萎病,中抗蔓枯病,适宜江苏、陕西、山东、海南、宁夏等地春、秋季设施栽培。

  • 郦海龙, 牛丽娟, 王登社
    中国蔬菜. 2025, 1(11): 201-20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雪育21 号是以宾杰为母本,以大西洋为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熟,生育期86 d(天)左右;株型直立,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块茎卵圆形,大小整齐,大中薯(≥ 100 g)率85% 左右;薯皮黄色、略麻,芽眼浅;薯肉黄色,干物质含量22.11%,还原糖含量0.05%,适于油炸。单薯质量130 g 左右,每667 m2 产量2 600 kg左右,适宜在北方一季作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种植。


  • 特色产业
  • 中国蔬菜. 2025, 1(11): 205-2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随着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蔬菜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数据,总结了我国三大类蔬菜废弃物的理化性质及其资源化利用潜力,以及当前蔬菜废弃物的主要资源化技术模式;并根据蔬菜废弃物再利用存在产量大底数不清、处理粗放且成本高、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数据监测、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等解决策略,旨在为蔬菜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栽培管理
  • 翟彩娇1, 仇亮1, 程玉静1, 王小秋1, 葛礼姣1, 刘水东1, 袁春新2
    中国蔬菜. 2025, 1(11): 211-21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预制菜产业发展,荠菜凭借独特风味与保健价值,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荠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在施肥、耕整地、播种、植保、采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有效解决了荠菜生产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低的难题,有助于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
  • 李慧楠1, 何芳练1, 刘莉莉2, 邱祖杨2, 邓金花3, 董伟清1
    中国蔬菜. 2025, 1(11): 216-2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荔浦芋水栽连作高效栽培技术采用“前期水栽,后期旱栽”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前茬芋残留的病残体和虫卵等初侵染源,显著减轻了疫病、软腐病及地下害虫的危害,实现了荔浦芋的两年连作,整体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