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4-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项朝阳,喻甜,肖小勇,宋长鸣
    中国蔬菜. 2021, 1(4):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 年我国蔬菜呈现出整体价格偏高、价格波幅重现涨势、出口波动加剧、电商发展迅速四大特点,
    原因在于产业发展内在动力下降、自然灾害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十四五”期间我国蔬菜产业
    稳定规模的总体战略不会改变,继续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机械化和轻简化生
    产、加强蔬菜流通能力建设,减少流通损耗是产业下一步发展重点。
  • 薛亮,张真和,柴立平,张晶,贾会娟
    中国蔬菜. 2021, 1(4):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10 年来,全国蔬菜产业稳定发展,蔬菜总量平稳有余,品种结构趋优,质量总体安全;“十
    四五”期间蔬菜产业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挑战,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应进一
    步增强蔬菜保供能力,实现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发展社会化综合服务,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
    推进数字农业在蔬菜上的应用,创新流通营销模式,促进蔬菜市场结构改革优化。
  • 曹莉,张杰,兰孝帮,田耀辉
    中国蔬菜. 2021, 1(4):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订单辣椒产业是陇南市产业扶贫中的一项亮点工作,目前已探索出了“企业+ 合作社+ 基地+ 贫困
    户”的从生产到加工、深加工和销售的全产业链,产业扶贫工作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分析了目
    前陇南市订单辣椒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发展订单辣椒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 专论与综述
  • 张圣平,苗晗,薄凯亮,董邵云,顾兴芳
    中国蔬菜. 2021, 1(4): 1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三五”期间,我国黄瓜应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不断进步,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突破,新品种选育
    实现更新换代。本文从黄瓜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挖掘研究、分子标记技术、单倍体育种、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种质资
    源评价筛选与育种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 年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工作进行
    了展望。
  • 余楚英,尹延旭,王飞,李宁,高升华,Juntawong Niran,吴君,焦春海,姚明华
    中国蔬菜. 2021, 1(4): 2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茄果类蔬菜是我国蔬菜生产中最重要的果菜类之一,高温等极端天气严重制约了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因此对茄
    果类蔬菜开展耐热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茄果类蔬菜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耐热性的鉴定、热胁
    迫响应和耐热性机制机理、提高耐热性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解析茄果类蔬菜
    耐热性机制及提高耐热性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 曾美娟,刘建汀,卓玲玲,陈敏氡,叶新如,王彬,朱海生,温庆放
    中国蔬菜. 2021, 1(4): 4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一种高效地将表型和基因型进行关联并用于遗传作图和搜寻相关性状候选基因的方
    法,可同时对多个复杂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在蔬菜育种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概述,对近年来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蔬菜生长发育过程相关性状、品质和产量性状以及抗性性状上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其在蔬菜
    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 研究论文
  • 杨国栋,李娜,贾俊香,田云,蒋欣陶,崔连伟
    中国蔬菜. 2021, 1(4):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 var. giganteum Makino)花芽分化过程及形态特征变化,以易抽薹品种辽葱5 号
    和耐抽薹品种天光一本为试验材料,苗期进行人工低温春化、抽薹开花处理,利用体式解剖镜观察大葱花芽分化过程及形态
    特征变化,并对花芽分化时期进行划分。结果表明:2 个不同抽薹性大葱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及形态特征变化基本一致,均
    可分为诱导感应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原基和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4 个时期。大葱茎尖营养生长锥转变为中央凸
    起的环状体时,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可作为大葱花芽分化初始的标志;总苞原基闭合或即将闭合可作为花序原
    基和花原基分化期开始的标志;当花茎伸长至5~10 mm 时,花序轴上部每个三角形的花原基顶点处形成1 个扁圆形的外层
    花被片原基和被其包裹的球形外层雄蕊原基,标志着花器官分化开始启动,当总苞开裂后顶端30% 小花开放时花器官分化
    进入末期。辽葱5 号和天光一本在诱导感应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分别为20 d 和35 d,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原基和花原基
    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持续时间相近,分别为10、15 d 和30 d。
  • 李志芳,闫晋强,韩向峰,谢大森,刘文睿,伍倩慧,江彪
    中国蔬菜. 2021, 1(4):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冬瓜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和暗培养天数对子叶节愈伤诱导再生芽的影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冬
    瓜芽继代扩繁的影响,以及再生苗的生根与驯化移栽,建立了完整的冬瓜子叶节再生体系。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诱导不定芽
    分化的最优配比组合为MS + 2,4-D 0.1 mg · L-1 + IBA 0.10 mg · L-1 + 6-BA 0.8 mg · L-1 暗培养7 d,暗培养天数和2,4-D 浓度
    对诱导再生影响较大;冬瓜芽继代扩繁最佳培养基为MS + NAA 0.05 mg · L-1 + 6-BA 0.2 mg · L-1,平均增殖系数为2.487;在
    生根培养基1/2MS + NAA 0.2 mg · L-1 上再生苗生根率为100%,其驯化移栽的成活率达到80% 以上。
  • 任峻辉,刘 焱,吉晶晶,陈志强,张耀伟
    中国蔬菜. 2021, 1(4): 6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华北和东北地区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抗角斑病已成为大白菜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
    尚未建立完善的大白菜抗细菌性角斑病鉴定方法。本试验对哈尔滨市向阳乡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实习基地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病原菌为丁香假单孢菌丁香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van Hall)。以该分离物为
    接种病原,以大白菜自交系A224-1 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接种温度、湿度、苗龄对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的影响;并以自交系264-1-1、203-1 及331-1 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的接种浓度。结果表明:苗龄7~8 叶期、接种温
    度25~30 ℃、接种湿度90%~100% 为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最佳条件组合,最佳接种浓度为1 × 1010 cfu · mL-1
  • 齐小芳,李夏夏,刘中笑,程智慧
    中国蔬菜. 2021, 1(4): 6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锗是大蒜的重要功能成分之一,大蒜天然富锗,拥有更高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但依靠天然富锗存在着含量较低、
    水平不稳定等问题。本试验以大蒜品种G110 为试材,在返青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3、6、9、12 mg · L-1)和次数(1、2、3 次)
    二氧化锗溶液,研究外源施锗对大蒜锗积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锗浓度极显著影响蒜薹和鳞茎锗含量,喷施
    次数和二者交互作用对蒜薹锗含量影响显著。叶面喷施1 次12 mg · L-1 GeO2 时蒜薹锗含量达到27.00 μg · kg-1,与对照(0 mg ·
    L-1)相比提高了66.9%,并可获得较高的蒜薹可溶性蛋白含量;所有处理组合中,叶面喷施1 次9 mg · L-1 GeO2 时鳞茎锗含
    量达到最高,为4.02 μg · kg-1。因此,于大蒜返青期叶面喷施1 次9~12 mg · L-1 GeO2 溶液可用于富锗大蒜栽培。
  • 鲁耀雄,高鹏,李棉勇,崔新卫,朱校奇,彭福元,戴良英
    中国蔬菜. 2021, 1(4):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蚯蚓活动对连作百合生长、产量、土壤容重、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并对连作百合枯萎病与根际土壤的生物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对连作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施
    用蚯蚓粪,相比全施化肥对照的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3.42%,增产9.94%。蚯蚓活动提高了根际土壤的含水量、总孔隙度,有
    利于连作百合提前出苗和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了镰孢菌等真菌数量,从而降低了连作
    百合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综上,蚯蚓活动可以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减少连作百合枯萎病的发生,达到
    缓解百合连作障碍的目的。
  • 李通,武占会,佟静,王丽萍,王宝驹,刘子英
    中国蔬菜. 2021, 1(4): 8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茭白种植的缓释肥种类,以浙茭2 号为试材,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探究5 种氮磷钾不同配比的
    缓释肥对茭白光合作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比例为25∶12∶15 的新洋丰缓释肥处理茭白株高可达
    174.83 cm,总叶绿素含量为5.56 mg · g-1,净光合速率10.47 μmol · m-2 · s-1,产量可达1 829.62 kg ·( 667 m2 -1,可溶性蛋白
    含量可达2.77 mg · g-1,VC 含量110.90 mg · kg-1,可溶性糖含量3.62%,茭白植物学性状、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品质整体
    表现优于其他处理,可推荐在茭白种植中推广使用。
  • 周珊珊,陶涛,邹敏,杨洋,王永清,田时炳
    中国蔬菜. 2021, 1(4):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渝茄5 号为试材,采用4 因素3 水平L9(34)正交设计试验,通过比较种子产量、种果数量、单果种子产量,研
    究不同处理措施对茄子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个不同因素组合处理中,处理5〔即种植密度2 000株 ·( 667
    m2) -1,去掉第1、2台花,从3台开始蕾期去雄、花期重复授粉〕获得的种子产量最高,为51.74 kg ·( 667 m2-1;极差分
    析显示,影响制种产量的主次因素是授粉方式>保留商品果>授粉台位>种植密度,且4 个因素均对茄子杂交制种产量具有
    极显著效应。经综合比较分析,在进行规模化茄子杂交制种时,最优的制种方式为种植密度1 600株 ·( 667 m2-1,去掉第1、
    2 台花,从3 台开始蕾期去雄、花期重复授粉。
  • 品种选育
  • 何建文,吴迪,付文婷,朱永鹏,陈松
    中国蔬菜. 2021, 1(4):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螺是以自交系10011A 为母本,以自交系jq55-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辣椒一代杂种。中熟,生育期170 d(天)左
    右;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株高65 cm,开展度65 cm;果实牛角形,果面有皱褶,呈螺纹状,果长16~20 cm,
    果肩宽1.3~1.8 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VC 含量1 342.0 mg · kg-1,辣椒素含量0.12%;田间对病毒病的抗性强于
    对照长辣7 号,每667 m2 鲜椒产量2 200 kg 左右,适宜贵州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 解华云,何毅,洪日新,叶云峰,李桂芬,覃斯华,黄金艳,柳唐镜,陈东奎,李天艳
    中国蔬菜. 2021, 1(4):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妃是以自交系HL4334 为母本,以自交系HHH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西瓜一代杂种。春季栽培全生育期96 d
    (天)左右,果实发育期30 d(天)左右;秋季栽培全生育期75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28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
    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深绿色覆墨绿色条带,皮厚0.8~1.0 cm,果肉大红色,肉质细腻甜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1.5%,单果质量2.5~3.8 kg,每667 m2 产量2 300 kg 左右,适宜广西地区露地栽培。
  • 辛亚宁,李春文,雷应才,欧阳丽莹,万群,舒彬,练华山
    中国蔬菜. 2021, 1(4):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田188 是以自交系CH-LS19 · 7 为母本,以自交系GY-3QP12 · 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苦瓜一代杂种,春大棚
    栽培播种至始收9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基部侧枝萌发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第1 雌花节位为第7~9 节,间
    隔2~3 节连续着生雌花。果实长棒形,头梭尾尖,果皮绿白色,条瘤和珍珠瘤相间;瓜长35~40 cm,横径6~7 cm,果
    肉厚0.96~1.18 cm,单瓜质量0.5~0.8 kg,每667 m2 产量5 000 kg 左右。果实硬度12.97 kg · cm-2,耐贮运,货架期4~5 d
    (天),田间对白粉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符溪1918,适合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种植。
  • 王莹,王晓玲,席晓飞,乔智辉,王海旭,陈辅志,张正洁
    中国蔬菜. 2021, 1(4):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色1424 是以自交系黄甜3148 为母本,以自交系白甜211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甜玉米一代杂种。生育期
    90 d(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09.5 cm,穗位高77.5 cm;果穗筒型,穗长21.0 cm,穗粗5.1 cm,穗行数15.3 行,
    行粒数37.3 粒,籽粒黄白相间,可溶性糖含量10.0%,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5%;中抗瘤黑粉病,每667 m2 鲜穗产
    量960 kg 左右,适宜甘肃省河西地区(酒泉、张掖、武威)、中东部地区(兰州、白银)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 栽培管理
  • 王冰华,刘湘伟,王艳芳,杜莉雯,李新旭,雷喜红,李蔚,孙丹
    中国蔬菜. 2021, 1(4): 104-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生产模式具有极高
    的资源利用效率,且工业技术与温室园艺生产
    有机结合,劳动生产率很高,番茄产量可达35
    kg · m-2 以上,土地产出率、水分利用效率和
    肥料利用效率分别是国内普通设施生产番茄
    的2.8 倍以上、1.33 倍和1.67 倍。
  • 张德双,辛晓云,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汪维红,苏同兵,李佩荣,卢桂香
    中国蔬菜. 2021, 1(4):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2021 年白菜
    类蔬菜良种繁育工作具有繁种价格升高、极端
    天气危害部分商品种子亲本等特点。为确保取
    得好收成,育种单位和制种企业可根据良种繁
    育工作建议,提前做好规划。
  • 刘景坤,李鹏,高华山,郝建宇
    中国蔬菜. 2021, 1(4): 112-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冀北地区设施越夏彩椒生产集成保水剂
    应用、双膜覆盖、摘心促转色以及病虫害绿色
    防控等关键技术,与常规栽培相比,每667 m2
    可降低用水量34.7%,减少化肥用量18.8%、
    化学农药用量43.2%,减少13 个工时,彩椒
    产量和一级果率显著提高。
  • 崔海成,葛亮,张国森,常梅梅,柴再生,蒋卫杰
    中国蔬菜. 2021, 1(4):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基质穴栽技术是甘肃戈壁番茄栽培
    的新模式,与常规栽培槽模式相比,每667
    m2 节约栽培槽开挖及栽培基质成本79.3%,
    节水40.0%,节肥48.6%,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 石朝鹏,尹姗姗,王丹,刘存辉,杨久涛,刘奎成,金鑫,孙作文
    中国蔬菜. 2021, 1(4):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 年调查发现,迟眼蕈蚊在山东大蒜
    上发生严重,常规的化学农药灌根防治效果
    差,生产上应采取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
    防治、科学选择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 祝宁,王俊英,齐长红,宗静,何秉青,马欣,李日俭
    中国蔬菜. 2021, 1(4): 1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地区从日本引进的高品质草莓品种
    光点成熟期早,11 月下旬即可采收,果实商
    品性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2%~17%,
    每667 m2 产量2 278 kg,效益8 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