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蔬菜集约化育苗供苗量约1 000 亿株,而蔬菜种苗需求量超过6 800 亿株,缺口很大,蔬菜集约化育苗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议从以下5 个方面提升我国蔬菜育苗产业:优化设施结构,提高环境调控能力;提高育苗设施周年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实现精量播种生产线和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提升育苗基质标准化生产和育苗专用肥生产水平;建立标准化育苗生产工艺,实现管理的人工智能化。
寿光市通过健全“六大体系”、完善“五项制度”、强化“六项措施”,全力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打造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的菜篮子。
传统的蔬菜营销模式是上海市蔬菜销售的主要模式,其蔬菜销售量约占上海郊区蔬菜总产量的90%。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厨房”、“电子商务”、“生鲜超市”、“阳台蔬菜”等新型蔬菜营销模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爆发出的活力越来越强。
利用双抗体夹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和反
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来自土耳其的番茄种子进行种传病毒
检测。结果表明,在该批番茄种子中检测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对PCR 产物进行测序,扩增
片段与其他TSWV 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9%~100%,证实该批番茄种子携带TSWV。
:分别以全雌系D1104-2-4、强雌系D1158 ♀ -2、雌雄异花同株D0528-2 为母本,与1 个雌雄异花同株父本
D0708-2 杂交获得杂种一代,调查开花初期、根瓜期、盛果期3 个时期雌性相关农艺性状,筛选出差异显著的组合进行转
录组测序分析进而分析黄瓜杂交组合间MADS-box 家族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以全雌系D1104-2-4 为母本的杂种一代
C15-114 在雌花数、雌花节率上均具有超亲优势,3 个杂交组合F1 均具有早熟的中亲优势。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以全雌系
D1104-2-4 为母本的杂种一代基因表达情况显著的偏向母本,挑选的37 个黄瓜MADS-box 家族基因只有6 个与母本有表达
差异,17 个与父本有表达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命名了1 个差异最显著的基因CsMADS-box AGL62,该基因全长745 bp,
编码187 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属于线粒体中不稳定的亲水性跨膜蛋白,NCBI 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是1 个转录因子,系统
进化分析发现其与甜瓜中AGL62 同源性最高,在黄瓜中该蛋白和其他黄瓜AGL62 亚型属于同一分支并且属于I 型。
基于NCBI 数据库提供的番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 1)全长,并根据基因序列中PAM(proto adjacent
motif)的位置设计特异性sgRNA,构建CRISPR/Cas9 Level 1、Level 2 载体;将设计好的载体转化农杆菌,继而转染番茄子叶,
利用PCR 产物测序法检测sgRNA 在番茄基因组中的敲除效率。结果表明,36 个转基因植株中有22 个PSY 1 基因目标区出
现不同数目的碱基缺失、增加或互换,初步估计基因敲除效率为61%。本试验在番茄中初步建立了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
敲除技术,该技术能够稳定的在番茄中实现基因敲除。
为了明确茄子嫁接后砧木、接穗残株的再生进程及再次嫁接利用的可行性,以茄砧1 号、园杂471 为砧木和接穗品种,
研究砧木、接穗残株再生苗的生长发育进程,并比较残株再生苗嫁接与初次嫁接苗的愈合情况和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茄子
嫁接后砧木残株扦插再生、接穗残株腋芽再生30 d 左右均可形成健壮的幼苗,植株茎粗可达2.5 mm 左右,与播种育苗相比,
砧木、接穗分别缩短育苗时间约45、10 d;利用砧木、接穗残株进行嫁接,嫁接苗成活率、木质部输导能力、砧/ 穗接合力
及35 d 嫁接苗净生长量与初次嫁接苗无显著差异。茄子残株嫁接苗砧木与接穗培养成本明显低于初次嫁接苗,按万株嫁接
苗计,可节约生产成本696.4 元。综上,茄子嫁接后砧/ 穗残株可以嫁接再利用,并可提高经济效益。
采用深液流水培方式研究硫硅配施对大蒜青蒜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硅配施可以明显提高
青蒜苗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其中2 mmol·L-1 硫配施1.50 mmol·L-1 硅效果最佳。适宜浓度
的硫硅配施有利于提高青蒜苗中大蒜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VC 含量,其中硫浓度2~3 mmol·L-1 配施硅浓度0.75~1.50
mmol·L-1 效果最好。综上,硫浓度2 mmol·L-1 配施硅浓度0.75~1.50 mmol·L-1 最有利于水培青蒜苗的生长和品质。
通过大田镉污染土壤栽培,对薄皮甜瓜不同部位的镉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12 个不同类型
薄皮甜瓜果实镉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 规定的甜瓜果实中镉的限量指标(0.05
mg·kg-1),其中IVF-28 果实内镉含量最低,仅为0.015 3 mg·kg-1。镉在甜瓜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基部茎叶>根>上部茎
叶>果实,综合果实镉含量和品质性状,筛选出IVF-28 为适于重金属镉中度及以下污染区种植的薄皮甜瓜品种。
在安徽萧县多年连作基地对160 份国内外胡萝卜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及3 个时期(T1、T2、T3,分别为播种
后70、90、110 d)的黑斑病病级指数调查。结果表明:黑斑病病级指数随着胡萝卜生长而逐渐增加,3 个时期的平均病级
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0.9、1.8、2.1。基于T3 时期的病级指数,160 份材料共分为5 类,其中第Ⅰ类材料抗性最强,
病级指数为0.25~0.75,共21 份,其地上部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显著优于其他类群。
依据青花菜根肿病的发生特点,采用穴盘育苗时药液拌基质及移栽后不同时期灌根的方式,研究50% 氟啶胺悬浮
剂(SC)不同施用方法对青花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苗期和成株期植株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基质拌50% 氟啶胺SC
1 000、2 000、3 000 倍液处理对青花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均抑制幼苗生长,与对照相比株高变矮、第1 片真叶变短,
药剂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故不宜在育苗期使用该药剂。移栽后不同时期50% 氟啶胺SC 1 000 倍液灌根处理对青花菜
根肿病防效显著,移栽后3 d 和30 d 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92.21%,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移栽
后3 d 灌根处理,相对防效为74.03%,极显著优于发病后灌根处理;药液2 次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1 次灌根处理,根肿
病显症前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显症后灌根处理。
农药制剂的形态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在环境中的残留量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制剂的最
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2.5% 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
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2.5% 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
衰期分别为2.58~2.74 d 和2.88~3.07 d;施药量为100 g·(667 m 2)-1 和150 g·(667 m 2) -1 时,鱼藤酮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
的最终残留量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中农33 号是以自交系09676 和12173 为父母本配制的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性好。果实商品性好,颜色深绿、有光泽,腰瓜长约35 cm,瓜粗3.4 cm 左右,瓜把长约4.5 cm,心腔较小,果肉为淡绿色。白刺、密,瘤小,无棱。高抗WMV,中抗CGMMV、枯萎病、黑星病。早熟性好,持续结果及丰产优势明显。温室长季节栽培每667 m2 产量高达10 000 kg 以上。适宜日光温室和春棚栽培。
甘甜糯2 号是以自交系糯J11 为母本,自交系甜糯7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甜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株高231.0 cm,穗位高110.0 cm,果穗锥型,适应性广,籽粒黏中带甜,果皮较薄,品质优良,香味纯正。中抗瘤黑粉病,高抗茎基腐病、红叶病。一般每667 m 2 产量1 200 kg 左右,出苗至鲜穗采摘102 d(天),适宜在西北春玉米区种植。
津松66 是以雄性不育系D-16 为母本,以M-1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秋中熟松散型花椰菜一代杂种,华北地区秋季从定植到采收7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花球松散、白嫩、光滑、青梗,平均单球质量约2 kg,每667 m 2 产量约4 000kg,适合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秋季露地栽培。
苏梦6 号是品质尤为突出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由母本G42 和父本G38 配制而成。早春保护地栽培全生育期105~117 d(天),果实发育期30~35 d(天)。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覆细墨绿色齿条带,果皮厚0.44 cm。果肉红色,质地酥脆,中心糖含量12.3%。单瓜质量1.5~2.0 kg,产量2 000~3 200 kg·(667 m 2)-1。抗枯萎病,适合江苏和北京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
设施西甜瓜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集成高温闷棚、使用生物菌剂、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嫁接栽培和轮作换茬等方法,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有效降低了土传病害的发生率,减少了农药施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西甜瓜产量、品质。
浙江杭州的临安区为“中国竹子之乡”,当地从1991 年开始推广雷竹早出覆盖生产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地表覆盖有机物料,提高土壤温度,使出笋盛期提早2~3 个月,且早出雷笋的价格比自然雷笋高5~10 倍,极大地提高了雷竹栽培的经济效益。
连栋温室甜椒工厂化生产技术包括岩棉塞+ 岩棉块育苗、椰糠条定植、甜椒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温室环境调控和水肥灌溉策略等,采用该技术实现了甜椒周年生产,每平方米甜椒产量达13.2 kg。
冀东地区通过创新恒温库控温催芽、水肥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总结出一套大棚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每667 m2 生姜产量达8 812 kg,较当地传统的地膜栽培增产40.43%,增收8 839 元。
大葱半支撑双行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单行等距栽培变为大小行双行栽培,待大葱株高达40 cm 以上时,大行距内采用传统的培土方式,小行距内安装免培土装置。该栽培模式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节水节肥、省工、操作简便的优点,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40% 以上。
博洋9 号甜瓜口感好、风味佳,坐果性好,近几年来在山东省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扩大趋势。生产上采用双蔓整枝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每667 m 2 产量可达7 000~8 000 kg。
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轮作模式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成株越冬、修枝再生等技术,实现了茄子一次定植两季采收,与早春茄子传统栽培相比,仅春季一茬每667 m 2 就可节约成本1 200 元,总效益增加15% 以上。
锅美味为秋播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约60 d(天),叶面皱,单球质量约2.5 kg,软叶率高,约为61.07%,尤其适合涮、水煮、做汤等食用方式。一致性高,一般每667 m 2产量5 500 kg。田间对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的抗性较对照青研早9强,适合包装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