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史话”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蔬菜史话
    肖瑜,安志信,黄亚杰,李素文,张斌
    中国蔬菜. 2017, 1(12): 77-80.
    摘要 (301) PDF全文 (1659)   可视化   收藏

    番茄在不到200 年的时间,从不认识以为它有毒,被贬称为“狼桃”,到昵称为“爱情苹果”,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传播历程?

  • 蔬菜史话
    丁晓蕾
    中国蔬菜. 2015, 1(12): 67-72.
    摘要 (244) PDF全文 (1565)   可视化   收藏

    球茎甘蓝原产地中海沿岸,通过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传入中国。“蓝菜”“甘蓝”“茄莲”“擘蓝”“芥蓝”“玉蔓菁”“菘根”“苤蓝”等是球茎甘蓝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地方名称,迄今仍在各地广泛使用。早期传入中国的球茎甘蓝茎部膨大不显著,明清时期起有球茎膨大品种栽培。中国北方是栽培、驯化、
    选育球茎甘蓝品种的重要地区。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23): 23.
    薤为百合科葱属能形成小鳞茎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作二年生蔬菜栽培。别名藠头、藠子、薤白、钓子、火葱、菜芝、鸿荟等。薤原产于中国,初始为野生,后经驯化为栽培作物。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21): 36.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中以鳞芽构成鳞茎的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蒜、胡蒜。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当时仅作药用。9 世纪初传入日本,16 世纪前叶扩展到非洲和南美洲,18 世纪后叶北美洲开始栽培。现已遍及世界各地。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19): 26.
    分蘖洋葱为葱科葱属洋葱的丛生变种,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茎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分蘖洋葱不同于常见的洋葱,一般每株分蘖成多个至十多个大小不规则的铜黄色鳞茎;形状较小,像大蒜中较大的蒜瓣(小鳞茎),鳞茎略有大蒜味。分蘖洋葱与普通洋葱有区别:普通洋葱每株形成一个较大的鳞茎,多以种子繁殖;而分蘖洋葱形成一丛鳞茎,很少开花结实,用分蘖小鳞茎繁殖。因此.分蘖洋葱被定为洋葱的丛生变种。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17): 41.
    洋葱为百合科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茎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葱头、圆葱,球葱、玉葱等。有关洋葱的原产地说法很多,但多数认为洋葱产于亚洲西南部中亚细亚、小亚细亚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及前苏联中亚地区,在这些地区至今还能找到洋葱的野生类型。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15): 18.
    大葱为百合科葱属中以叶鞘组成的肥大假茎和嫩叶为产品的二、三年生草本植物。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13): 24.
    韭菜为百合科葱属中以嫩叶和柔嫩花茎为主要产品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菜等。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11): 57.
    菜薹和薹菜均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起源于中国,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经长期选择和栽培驯化而来。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9): 35.
    乌塌菜别名黑菜、塌棵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墨绿色叶片为产品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Makino var. rosularis Tsen et Lee ,英名采用中文音译为 Wuta-tsai,由此可见乌塌菜原产中国。乌塌菜由芸薹进化而来,其生物学特性与普通白菜接近,宋、明代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乌塌菜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能在春节前后收获,以经霜雪后味甜鲜美而著称。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7): 53.
    大白菜又称结球白菜,原产中国,古代称为“黄芽菜”,其栽培历史远晚于芜菁及白菜。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5): 52.
    根菾菜(gardenbeet)学名Beta vulgaris L. var. rapacea Koch.,别名红菜头,藜科甜菜属甜菜种的一个变种,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3): 60.
    美洲防风(parsnip)学名Pastinaca sativa L.,别名芹菜萝卜、蒲芹萝卜,为伞形科欧防风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3, 1(1): 35.
    黑婆罗门参(black salsify)学名Scorzonera hispanica L.,别名菊牛蒡、鸦葱。菊科鸦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23): 16-16.
    牛蒡(edible burdock)学名Arctium lappa L.,别名大力子、蝙蝠刺等。菊科牛蒡属,二年或三年生草本植物,根菜类蔬菜,以肉质根、叶柄和嫩叶供食用。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21): 17-17.
    婆罗门参(salsify)学名Tragopogon porrifolius L.,别名西洋牛蒡,是菊科婆罗门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意大利以及南亚的印度等地。早在公元13 世纪,欧洲人就采食野生的婆罗门参。17 世纪开始作为食用植物种植,至今有300 多年的栽培历史。传入美洲的时间不会晚于18 世纪前半期,《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总统杰弗逊(1743~1826)曾在他的私人园圃中栽植过这种蔬菜。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19): 40-40.
    芜菁甘蓝,学名Brassica napobrassia Mill.,别名洋蔓菁、洋疙瘩、洋大头菜等。芜菁甘蓝是芜菁和甘蓝杂交形成的后代,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已有栽培。经过不断的杂交和选育,逐渐形成了具有肥大根部的栽培种。在欧洲,直至17 世纪才把芜菁甘蓝当作一种独特的蔬菜食用,18 世纪传入法国,有黄肉和白肉两种,其后传入英国和美国。19 世纪和20 世纪之交传到中国和日本,据清末农工商部有关农事试验场的档案资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清朝驻德国外交大臣孙宝琦经由德国引入芜菁甘蓝,当时因其根部尾端长在土中而呈白色,其上端长出地皮而呈紫红色,故称其为“白头小芜菁”。20 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又由前苏联引入,故将芜菁甘蓝采用俄文名称的音译,称其为“卜留克”。芜菁甘蓝的另一俗称“土苤蓝”则是以球茎甘蓝的别称“苤蓝”为参照物而命名的,以苤蓝比喻其形,加以“土”而表明食用其地下根。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17): 43-43.
    芜菁〔Brassica campestris L.ssp.rapifera M atzg(syn.B. rapa L.)〕,别名蔓菁、圆根、盘菜等。芜菁起源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高加索等地,由油用亚种(ssp.okifera)演化而来。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种植芜菁,培植了一些品种,当时,很多农民靠缺少营养的膳食生活,并以芜菁充饥。人们相信,是罗马人把这种蔬菜带到北欧各地,在那里既用作人类食物又作为牲畜的饲料。法国有许多芜菁种质资源,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大量栽培饲用种。美洲栽培的芜菁由欧洲引入,在亚洲(阿富汗、伊朗、日本等国)也普遍栽培。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15): 55-55.
    胡萝卜学名为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 C .,别名红萝卜、黄萝卜、丁香萝卜、黄根等。伞形科野胡萝卜种胡萝卜变种中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胡萝卜起源于近东和中亚地区,在那里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但是,现代品种的原始祖先不是黄橙色而是淡紫色甚至近黑色,阿富汗为紫色胡萝卜最早演化中心,栽培历史在2 000 年以上。现代品种的黄色根是来源于缺少花青素的变异品种,10 世纪从伊朗传入欧洲大陆,驯化发展成短圆锥橘黄色欧洲生态型,15世纪英国已有栽培。中世纪欧洲人开始将胡萝卜用作食品,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17 世纪初叶,欧洲农业科学家专门研究了黄橙色胡萝卜品种的发展,最后停止了紫色品种的生产。但是在近东地区至今仍种植紫色品种。大约在同一时期,胡萝卜传入日本和北美洲。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13): 42-42.
    萝卜(radish)学名Raphanus sativus L.,别名莱菔、芦菔,十字花科萝卜属,是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两年生草本植物。关于萝卜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现今一般认为萝卜起源于地中海东部,亚洲中、西部,原始种为生长在欧亚温暖地域的野生萝卜。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11): 31-31.
    莳萝为伞形科莳萝属以嫩叶供食用的栽培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小茴香、土茴香、洋茴香等。莳萝全株具芳香气味,嫩叶可炒食或作调味品。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9): 21-21.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7): 53-53.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5): 50-50.
    苦苣为菊科菊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以嫩叶供食用的栽培种,别名花叶生菜、花苣等。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3): 28-28.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中以嫩叶为食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荏、赤苏、白苏。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2, 1(1): 17-17.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生菊苣的一个变种,别名欧洲菊苣、比利时菊苣、法国菊莴苣、包菜、芽球
    菊苣。菊苣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结球菊苣,以叶球的嫩叶食用;一种是芽球菊苣,以肉质根食用,其肉质根经软化栽培后,
    在黑暗环境下长出嫩芽。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1, 1(21): 50-50.
    榆钱菠菜为藜科滨藜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的栽培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食用滨藜、洋菠菜、法国菠菜等。
  • 蔬菜史话
    张德純
    中国蔬菜. 2011, 1(19): 38-38.
    罗勒为唇形科罗勒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的栽培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九层塔、零陵毛罗勒、兰香等。
  • 蔬菜史话
    张德純
    中国蔬菜. 2011, 1(15): 34-34.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1, 1(13): 31-31.
    番杏为番杏科番杏属中以肥厚、多汁嫩茎叶供食的一年生半蔓性草本植物,别名新西兰菠菜、澳洲菠菜、法国菠菜、夏菠菜等。
  • 蔬菜史话
    张德純
    中国蔬菜. 2011, 1(11): 34-34.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1, 1(9): 42-42.
    冬寒菜为锦葵科锦葵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的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冬葵、葵菜、滑肠菜等。以幼苗和嫩梢供食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1, 1(7): 57-58.
    荠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中以嫩叶食用的栽培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护生草、菱角菜。其拉丁种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是形容它的蒴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
  • 蔬菜史话
    张平真
    中国蔬菜. 2011, 1(3): 22-27.
    蔬菜是人们日常必需的食物,为了实现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通常采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蔬菜栽培。我国蔬菜的保护地栽培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蔬菜保护地栽培专家刘步洲先生,蔬菜栽培专家蒋名川先生,以及胡绪渭、叶静渊和朱洪涛等人,对我国蔬菜保护地栽培的悠久历史都早有论述。近日经笔者进一步钩沉、推究,又有所发现和补充。现在刘、蒋两位先生均已作古,为了追思、缅怀先师,现将前人研究成果和本人的补充意见整理成文,综述如下。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1, 1(3): 55-55.
    叶菾菜为藜科甜菜属中以嫩叶作菜用的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莙荙菜、叶甜菜。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些国家是甜菜的起源地,大约在距今3 500~4 000 年前,甜菜已经作为一种野生植物在那里大量存在了。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0, 1(23): 42-42.
    苋菜为苋科苋属中以嫩茎叶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苋。世界各地都有苋属植物分布,中国有苋属的种13 个。栽
    培的少数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中国自古栽培苋菜。在《尔雅·释草》中有“篑(音kui),赤苋”,郭璞注,“今人苋赤茎者”。
    可知在古代很早就知道红苋。《齐民要术》提到人苋,但并未列入蔬菜,还属于采集的野菜。成书于五代后蜀(公元934~965
    年)的本草著作《蜀本草》载有:“苋凡六种,为赤苋、白苋、人苋、紫苋、五色苋、马苋。”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0, 1(19): 16-16.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0, 1(17): 25-25.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0, 1(15): 20-20.
  • 蔬菜史话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0, 1(13): 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