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广角”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产业广角
    王世群, 朱书琦

    基于贸易流动的视角,采用社会网络理论与贸易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全球蔬菜种子贸易格局变迁及其规律,进而识别中国蔬菜种子的供给安全性。结果表明:全球蔬菜种子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不断提升,贸易可达性增强。荷兰、美国、法国等网络核心国的地位稳固,在贸易强度、贸易独立性以及贸易控制力等方面始终处于前列。中国蔬菜种业日益融入全球蔬菜种子大循环,在获取国际分工利益的同时,外部市场影响逐步加大,但总体风险可控。提出要以强化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重要抓手,夯实粮食安全与种源安全根基;要构建种业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产业协同,引导企业专精化深耕优势领域;要加强海外布局,深化国际种业合作与分工等政策建议。

  • 产业广角
    陈凯彬, 乔立娟
    中国蔬菜. 2025, 1(9): 9-1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5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辣椒种植户收入,在研究我国辣椒种植投入产出的基础上,对辣椒销售形态、辣椒主产省份、辣椒种植规模、辣椒机械化水平、辣椒种植模式、种植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辣椒种植成本收益的因素。结果发现:辣椒种植收益不稳定,干辣椒收益不确定性高于鲜辣椒;辣椒种植规模扩大对效益提升并不显著;辣椒种植人工成本持续增长降低收益水平。基于此提出推出辣椒种植与价格保险,提升辣椒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辣椒新品种研发等对策建议。


  • 产业广角
    贺国强, 郭芳, 胡晓艳, 张丽红, 曲明山, 魏金康
    中国蔬菜. 2025, 1(9): 17-2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7

    通过从产量、生产种类、区域分布、生产设施类型、销售方式等方面概述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现状,比较了北京市与外埠不同栽培方式的食用菌效益情况,系统分析了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优势,如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科技支撑基础强、大市场大流通优势和比较效益较高;同时也指出存在的劣势,如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抬升明显、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增值不足;并提出了提升食用菌设施和装备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激发“新动能”,提高比较效益优势;积极培养壮大“新主体”,创新经营形式;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社会化服务发展;丰富产品形式,打造区域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从而助力北京市食用菌高质量发展。

  • 产业广角
    李春华, 刘泰悦, 程知行, 李惠芳, 吴望春
    中国蔬菜. 2025, 1(8): 1-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5
    蔬菜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产业,探究农业保险对广西蔬菜生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对推动广西蔬菜生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4—2021 年广西14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农业保险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蔬菜生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蔬菜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得到了 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的验证。机制分析发现,农业保险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介作用助力蔬菜生产,农业技术在农业保险影响蔬菜生产的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应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保险推动蔬菜生产发展的作用,以及加速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 产业广角
    王顺利, 程旭欢, 付建, 刘洪, 文娟, 余津铭, 莫林, 胡星, 张琦琦, 肖朝芳, 但永贵
    中国蔬菜. 2025, 1(8): 11-1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9
    铜梁区作为重庆市蔬菜四大稳产保供基地之一,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约为2.55 万hm2(38.24 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 666.7 hm2(5.5 万亩),产量83.37 万t。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蔬菜业主汇报、查阅相关产业报告、征求各镇街分管农业的领导和产业中心推广人员意见等方式,从蔬菜种植面积、品类、效益、经营主体的规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详细总结了全区蔬菜生产的现状,分析了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品效益低、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并从品种、技术和品牌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 产业广角
    曹钰婷, 柴洪
    中国蔬菜. 2025, 1(8): 17-2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4
    甘肃省马铃薯的产量常年居于全国第二,已成为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及加工的核心基地。基于2000—2023 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相关数据,运用重心迁移模型、空间基尼系数、全局莫兰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探究了甘肃省14 个市州马铃薯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集聚特征及其竞争优势。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时空演变特征明显,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显著,集聚特征突出且甘肃省内不同市州的马铃薯生产竞争优势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优化品种结构,发挥核心产区优势,带动劣势生产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全产业链加工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品牌影响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竞争力。
  • 产业广角
    王响, 刘俟墨, 杨旭辉, 张雨萌, 刘玉凤, 宁晓峰
    中国蔬菜. 2025, 1(8): 27-3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9
    绿色生产是指在农业领域中实施的一系列环保策略和技术,旨在降低环境负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致力于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蔬菜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为蔬菜绿色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韭菜不仅是中国特色蔬菜之一,而且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韭菜生产农艺粗犷,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质量保障不足。本文介绍了韭菜典型栽培方式,重点论述了目前国内外韭菜绿色生产过程中,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水肥,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收获和收获后处理环节中所应用的技术与装备,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韭菜绿色生产技术装备发展提供支撑。
  • 产业广角
    钟云鹏, 路风银, 李成玉, 乔琪, 唐中杰, 段峥峥, 于跃波, 王庭峰, 谢德意
    中国蔬菜. 2025, 1(7): 1-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0

    2000 年以来,世界大蒜产业和进出口贸易都出现了新变化,为了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和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国际贸易概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国家统计局(NBSC)和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结合文献报道,分析了世界和中国大蒜的收获面积、产量、单产水平、进出口贸易等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收获面积还是产量,亚洲都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蒜生产区域,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排名世界前三位,其中中国的收获面积和产量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单产水平排名世界第四,为世界最高水平 科威特的50% 左右。大蒜是全球进出口贸易比较活跃的农产品之一,2022 年进口数量约 235 t,进口价值接近30 亿美元,出口数量263 t,出口价值超过27 亿美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进口国,2022 年进口数量56.62 t,占世界比例24.22%,进口价值5.98 亿美元,占比20.1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出口国,2022 年出口数量203.59 t,占比77.42%,出口价值17.96 亿美元,占比64.79%。近10 年(20132022 年)来,中国大蒜出口数量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为79.46%,出口价值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至68.78%,西班牙是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的平均国际市场份额都增加超过2% 的国家。2023 年中国大陆地区大蒜出口的贸易伙伴超过140 个,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东南亚国家,对发达国家出口较少。山东、江苏和河南是中国大蒜出口的三大省份,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累计占比都超过92%。虽然中国大蒜的收获面积、产量、出口贸易在世界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也存在制约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的建议。

  • 产业广角
    陈睿, 黎莉莉, 韦静宜, 郑勇, 罗清平
    中国蔬菜. 2025, 1(7): 18-2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3
    摘 要:食用菌是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增收效果好的绿色产业与健康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力军,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实现农业工厂化、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重庆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品种与区域布局、工厂化生产、科技支撑体系与品牌建设等产业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了重庆食用菌产业在资源禀赋、发展势头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基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剖析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全、科技支撑不足、联农带农不强等问题,提出聚力打造重庆食用菌百亿级产业链的战略目标,并从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全链发展、实现产业能级提升,强化科技赋能、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 产业广角
    赵晓晨, 董莉 , 徐猛 , 赵俊, 崔家迅, 杨莹彪, 赵家进
    中国蔬菜. 2025, 1(7): 24-2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9
    摘 要:近年来,云南高原蔬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品牌影响不断增强,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产业在集约化育苗等关键环节还存在短板,严重制约了云南高原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主体、品类、市场销售等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集约化育苗重点措施;从种苗端发力,提升产业绿色化和标准化发展进程,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商品性,助力云南高原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 产业广角
    许静, 项朝阳, 刘梅
    近年来,我国番茄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蔬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2017—2023 年的数据,对番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成本收益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番茄产业实现周年化供应,且形成六大番茄种植优势区域。从成本收益来看,2017—2023 年我国番茄总成本和净利润均呈现上升趋势,成本利润率处于波动状态。然而,成本上涨压力、设施番茄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等制约了番茄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从数智赋能、机制健全、种业创新3 个角度提出番茄产业提质增效路径:发展智慧生产,优化成本结构;构建全链条协同机制,降低总成本;推动番茄种业科技创新,降低种植生产成本。
  • 产业广角
    甘中祥, 刘磊, 李鑫, 朱璨, 王孝宣, 黄泽军, 国艳梅, 杜永臣, 李君明
    中国蔬菜. 2025, 1(6): 9-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4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加工番茄制品出口贸易国,西部地区具有天然优势,然而加工番茄产业发展却长期处于严重波动,一直位于查漏补缺的处境。通过从品种、种植、采收、产品类型、出口等方面分析了加工番茄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国际市场自主品牌产品树立、开发多元化和精细化产品、科学引导市场、完善产业行规、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等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加工番茄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确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产业广角
    项朝阳, 宋长鸣, 肖小勇
    中国蔬菜. 2025, 1(6): 14-2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6003
    采用X-12-ARIMA 模型分析了番茄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及动态 特征,主要结论为:2004—2023 年,番茄价格季节性波动最高点为每年2 月,季节性因素导致番茄价格平均上涨了24.13 %;季节性波动最低点为每年7 月,季节性因素导致番茄价格平均下跌了24.83 %。1、3、4、5 月和12 月是番茄价格季节性上涨的月份,平均上涨幅度分别是19.54%、20.13%、16.44%、0.36% 和4.62 %。6、8、9、10 月和11 月是番茄价格季节性下跌的月份,研究期限内平均下跌幅度分别为20.99%、22.89%、12.02%、3.25% 和0.52 %。动态来看,番茄价格季节性波动幅度呈现缩小趋势,原因是季节性波动高点不断走低,季节性波动低点却走 高。总体来看,2、3 月和4 月番茄价格季节性涨幅有缩小趋势,12 月却呈现扩大态势;6、7、8 月番茄价格季节性跌幅也呈现缩小趋势;5 月番茄价格由季节性上涨转为下跌;11 月则由季节性下跌转为季节性上涨。
  • 产业广角
    霍晴, 赵邦宏, 王哲, 乔立娟, 李薇

    为全面准确把握我国加工辣椒产业发展趋势,规避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通过系统持续的实地调研与数据检索,分析加工辣椒产业发展形势与面临的新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辣椒产业西迁已成定局且速度逐步加快,主要发生在北纬38°线以北并胡焕庸线以西。辣椒产业西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需要,与科技创新互动的同时带来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品种选择、自然灾害、市场适应性和供应链整合等风险。地方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规避大起大落风险;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东西部产业对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部辣椒加工能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西部辣椒品牌。

  • 产业广角
    黄莎, 高中强, 王勇, 李炜蔷, 王晓婷, 郭莹, 王健
    中国蔬菜. 2025, 1(5): 8-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0

    山东省是中国蔬菜大省,通过全面剖析2024年山东省蔬菜市场运行状况,可深入了解蔬菜产业在生产、价格、供应、流通等各环节的具体表现和特点。2024年山东省蔬菜种植规模与产量持续增长,蔬菜批发均价同比上涨,整体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年内蔬菜价格波动显著,上半年呈下降趋势,7月开始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10月回落,12月温和上涨。蔬菜进出口贸易整体增长,出口品类优化,国际市场不断拓展。预计2025年山东省蔬菜价格整体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涨跌,具体价格走势仍需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各类影响因素的变化。

  • 产业广角
    周陆红, 卢国彩, 孙莎莎, 徐立功, 王晓, 孙继峰
    中国蔬菜. 2025, 1(5): 14-2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6

    近年来,食品安全尤其是农残超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基于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中心,统计整理了我国萝卜生产的农药登记现状,并以GB2763—2021及其增补标准GB2763.1—2022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萝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据统计,萝卜生产农药共登记了82个产品,涉及16种有效成分,以杀虫剂类农药最多,占登记总数的60.98%。现行标准中涉及萝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有140项,其中36项为临时限量,相比GB2763—2019新增了51项,变更限量标准也更严格。基于萝卜生产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推进萝卜上常用的农药登记工作,制定已登记农药的MRLs,补充未规定限量的农药残留标准,促进萝卜产业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

  • 产业广角
    黄峰华, 王珣, 李柱刚
    中国蔬菜. 2025, 1(5): 21-2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3

    黑龙江省是中国籽用南瓜的主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籽用南瓜产业呈现出口金额高、出口单价高、比较效益高、种植面积低的“三高一低”现状和种植区域向山区转移的发展趋势,生产组织形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经纪人+农户”“农户+市场”模式。而原料供应不足、南瓜疫病防治“卡脖子”难题是黑龙江南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保障种植区域、培育高产品种、应用微生物复合菌剂防治疫病、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主打绿色有机品牌等产业发展对策。

  • 产业广角
    冷杨, 郑宇豪, 高丽红, 柴阿丽, 李宝聚, 田永强, 高淼, 万克江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稳步发展,在保障蔬菜均衡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覆盖栽培、高强度连作、化学投入品过量施用、设施环境内水热失衡等原因,我国设施蔬菜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调、微生物区系破坏、土传病害加重等一系列障碍问题。推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效治理对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蔬菜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我国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的主要类型,提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精准诊断、精准施策、精量投入、精细管理”的“四精”治理路径和“控害增菌、增碳控肥”核心技术模式,总结其应用效果,提出推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政策建议。
  • 产业广角
    安民, 曹姗姗, 路洪涛, 孔繁涛, 刘继芳
    中国蔬菜. 2025, 1(4): 6-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7
    基于近20年我国大蒜批发市场价格数据,运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模型、HP滤波分解模型等,全方位、多维度地对我国大蒜批发市场价格进行分解分析,探究我国大蒜价格异常波动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大蒜受市场供需、极端天气、市场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异常波动时有出现,并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随机性特征。鉴于此,为有效平抑大蒜价格的异常波动,切实实现大蒜的保供稳价目标,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作用,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领域专家等组成的大蒜产业专家组,通过建立产销监测制度、供需商会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及时研判大蒜产销形势,引导大蒜市场运行,推动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产业广角
    李宜蒙, 陈孟强, 王晨宇, 罗元凯, 徐振江, 刘亚菊
    中国蔬菜. 2025, 1(4): 14-1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5
    冬瓜在保障我国瓜类作物的稳定供应和种植户的种植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育优良冬瓜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是冬瓜育种者的重要工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对冬瓜新品种进行全流程保护,激励了冬瓜育种者的原始创新能力。而目前冬瓜新品种保护和测试存在着育种家新品种保护意识不强,冬瓜测试指南有待进一步完善,冬瓜已知品种分子库亟需完善,测试设施条件存在不足等问题。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应加强普法宣传的工作,建议指南研制单位联合测试单位一起修订指南,同时国家应提高测试机构经费投入等,使冬瓜DUS测试更加适应冬瓜育种技术创新和种业发展需求,以促进冬瓜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我国冬瓜产业的发展。
  • 产业广角
    刘晓东, 白丽, 王哲
    中国蔬菜. 2025, 1(4): 20-2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1
    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吉林等省份安心韭菜水培系统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选取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对水培韭菜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与对比分析,并测算了经济利润临界值。结果表明:水培韭菜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土地生产率是露地栽培、中小拱棚栽培和大棚栽培的11.11、8.89倍和5.33倍,水培韭菜的劳动生产率是露地栽培、中小拱棚栽培和大棚栽培的4.22、3.73倍和2.35倍;对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防治效果达到最优,防治效率提升至100%,大大提高了韭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研究结论,从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加快轻简化装备研发、强化水培韭菜环境管理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出系统性发展建议。
  • 产业广角
    周向阳, 张晶, 程国栋, 迟亮, 吴建寨
    2024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总体低迷,马铃薯月度批发均价始终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2024年马铃薯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偏低位次。预计2025年前期马铃薯市场价格仍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后期马铃薯市场价格会同比上涨。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存在土传病害危害日益严重、马铃薯淀粉国际竞争力弱和订单履约率亟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各地加强土传病害防治、扶持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产业广角
    袁昭慧, 张梦圆, 刘文超
    中国蔬菜. 2025, 1(3): 5-1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4
    河北省设施蔬菜种植规模不断增加,雇工现象普遍存在于种植户的生产经营中。通过调研发现,在雇工生产过程中,存在雇工费用持续上升、雇工市场发展不规范、雇佣关系稳定性弱等问题,由此形成的“雇工约束”成为制约河北省设施蔬菜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提出搭建雇工信息服务平台、创建区域劳务品牌、创新雇工管理方式、发展社会化服务等对策建议,以期探索河北省设施蔬菜产业高效发展的实现路径。
  • 产业广角
    王鑫梅, 张天柱, 朱海东, 刘彩霞, 曹华, 陈小文, 刘星
    中国蔬菜. 2025, 1(3): 12-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12
    蔬菜育苗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北京市蔬菜稳定供应,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市集约化育苗产业的规模和发展特点进行梳理,提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经营理念滞后、技术创新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标准不健全以及行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建议企业引入现代理念精准对接市场,从资金和人才两方面驱动育苗创新,规范育苗标准并强化产业监管等对策建议,进而促进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快速发展,为提高首都蔬菜产量及实现蔬菜自给率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 产业广角
    张仕林, 陈微, 张容, 李威亚, 潘美红, 田在军, 沈若刚, 惠林冲, 何林玉, 杨海峰
    中国蔬菜. 2025, 1(3): 18-2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大葱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全面了解本地区大葱生产现状,更好地为大葱产业服务,对2018—2023年长三角地区大葱种植分布、栽培品种、育苗采收、经营主体、生产效益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大葱产业存在种业“卡脖子”问题突出、种苗质量难以保证、机械化程度较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生产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主栽品种国产替代、专业化育苗、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体系、推进种植基地建设等应对策略,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大葱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产业广角
    孔汇鑫, 孙伟, 许世泉, 赵仁杰, 孔繁涛
    在建设贸易强国的背景下,整合了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海关等多平台数据,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蔬菜产销情况,从出口量、出口品种及主要出口国家等方面探究了进出口趋势及贸易特点。根据当前进出口贸易形式,从突发事件、出口关税、绿色壁垒和极端天气方面探讨了影响中国蔬菜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从蔬菜品种优化、出口基地及布局、技术瓶颈突破创新和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方面提出了扩大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 产业广角
    章德宾, 项朝阳
    中国蔬菜. 2025, 1(2): 8-1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3
    因货架期短、鲜食偏好、小农户大市场、全国流通等诸多原因,我国生鲜蔬菜流通当前仍然存在价格波动频繁、种植户收入占比低、产业不稳定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泛化,为蔬菜流通领域决策模式提供了变革可能;音频、视频、监控等多模态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流通环节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以往的、根本性变化的决策模式,从而促进蔬菜产业变革和水平提升。
  • 产业广角
    李冰融, 陈建明, 王哲, 张珏锋
    中国蔬菜. 2025, 1(2): 12-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2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我国特色水生蔬菜,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种植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茭白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茭白产业发展受到重视。为了解我国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助力茭白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调研,阐述我国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茭白成本收益状况,发现茭白产业具有市场集中度高、消费区域性强、组织化程度高等特征,并对茭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一是产业总体生产规模呈扩展态势;二是产业呈现产品绿色化、品质高端化趋势;三是产业机械化、智能化需求趋势。
  • 产业广角
    宋俏姮, 陈小琳, 孔亮亮, 张垚, 崔阳, 王佳婧, 刘俊峰
    中国蔬菜. 2025, 1(2): 19-2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7
    鲜食玉米因其良好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受到市场的青睐。通过搜集2014—2023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鲜食玉米品种数据,对其基本情况和性状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四川省鲜食玉米品种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4—2023年四川省共审定鲜食玉米品种95个,省内科研单位的育种主导优势地位凸显;品种审定数量前期发展缓慢,自2020年起迅速增多,甜加糯玉米逐渐成为主流审定类型;甜玉米籽粒颜色以黄色为主,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以白色为主色调;审定品种全生育期以85~90 d居多,产量和品质均较对照有所提高,但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高抗玉米主要病害的品种匮乏。针对鲜食玉米品种审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加快多元化品种培育,强化品种综合抗性,优化审定标准方面提出了建议。
  • 产业广角
    张晶, 周向阳, 迟亮, 吴建寨, 刘继芳
    摘 要:2024 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但夏秋季节偏高位运行。受不利天气及其延续性影响,预计2024 年冬季、2025 年春季菜价上行较往年偏缓,上涨区间可能相对较长。考虑到2024 年菜价整体偏高,在田面积同比增加,预计2025 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
  • 产业广角
    童辉, 殷武平, 彭莹, 袁祖华, 杨晓, 张振兴
    中国蔬菜. 2025, 1(1): 7-1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1
    摘 要:通过对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调研,系统分析了育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育苗设施装备配套率低、环境控制能力较弱、缺乏育苗标准规范及技术人才、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优化育苗设施条件,引进先进的育苗设备和技术,培育专业人才,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科技支撑,健全育苗体系,制定育苗相关技术标准等建议,从而确保湖南主要商品蔬菜基地优质种苗持续稳定供应,助力湖南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产业广角
    陈敏氡1, 2, 3, 王彬1, 2, 3, 林霜霜2, 3, 朱海生1, 2, 3, 余文权3
    中国蔬菜. 2025, 1(1): 13-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40
    摘 要:种质资源是蔬菜育种创新的“芯片”,是推动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第3 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福建省共接收并抢救性收集蔬菜资源2 091 份,涵盖39 个科,91 个属,126 个种或变种。近年来,福建省从园艺性状鉴定、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以及品质测定等多个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多样化的种质资源及遗传信息,基本实现了蔬菜的优质品种选育、病害抗性改良、适应新生态环境等目标,推动了福建省蔬菜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资源前期调查和评估;加强种质资源库的管理与追溯,鼓励探究前沿的贮藏、保存技术;充分发挥福建对台湾省合作优势,完善闽台种质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
  • 产业广角
    万歆钰,穆月英*
    中国蔬菜. 2024, 1(12): 1-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1
    摘要 (921) PDF全文 (1488)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蔬菜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品类,2022 年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6.157%。RCEP协定签署与生效的背景下,探究中国与各伙伴国间的蔬菜贸易状况与潜力对深化出口积极效应,提升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6—2022 年中国对RCEP伙伴蔬菜出口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与贸易非效率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RCEP 伙伴的贸易效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测算各国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和RCEP伙伴的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经济差距、蔬菜单产和贸易环境均对蔬菜出口具有显著性影响;RCEP伙伴的法治水平、经济制度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水平对蔬菜出口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出口目的地的廉洁水平以及政府效率的提升反而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中国对RCEP 伙伴蔬菜出口历年的平均效率为0.667,但RCEP 伙伴内部各国别间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应继续提高蔬菜出口质量,加快推进RCEP 协定内容的落实并持续拓展与RCEP伙伴的合作深度与广度以减少贸易阻力,促进蔬菜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 产业广角
    贾浩然,袁一琪,弓亚桐,王哲,杨江澜*
    中国蔬菜. 2024, 1(12): 11-1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9
    为分析我国辣椒产业的种植生产效率,基于我国辣椒主产省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22年辣椒种植生产效率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辣椒种植生产效率普遍较低,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经营主体的最优种植规模和生产效率存在差异,东北地区辣椒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最优,西北地区以种植大户为最优,黄淮海和中南地区以合作社为最优,华东和西南地区则以龙头企业为最优。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辣椒种植生产效率需要根据地区特点和经营主体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并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全面保障各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最优。
  • 产业广角
    陈立才,廖禺,徐光浩,徐谐庆,欧阳淑珍,吴罗发*
    中国蔬菜. 2024, 1(12): 20-2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23
    我国芋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广泛,因受品种特性、地理环境和种植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芋收获仍以人工和中小型挖掘机收获方式为主,严重制约芋产业的发展。通过阐述国内外芋机械化收获装备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总结出我国芋机械化收获面临农机与种植环境适用性不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差,研发投入少、核心技术创新不足,联合收获或多功能的收获机具缺乏等主要问题。并对芋机械化收获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因地制宜研制适用性收获装备,加强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借鉴先进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加强核心部件和技术攻关,研发多功能和高性能收获装备。
  • 产业广角
    刘振国,谢雪果,朱莉,兰梅,陈智云,潘奇,谢勉
    中国蔬菜. 2024, 1(11): 1-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7
    缅甸西甜瓜为中国冬春季西甜瓜市场保供,是缅甸瓜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的代表。缅甸气候适宜高品质西甜瓜种植,和我国气候互补性强,形成错季生产。缅甸西甜瓜种植总成本从4 700元 ·( 667m2)-1到7 300元 ·( 667 m2)-1不等,最高生产总成本仍较中国海南低2 700元 ·( 667 m2)-1。但中国瓜商瓜农单独进入缅甸从事西甜瓜生产经营风险较大,建议采取边境市场经营交易、委托生产或在缅甸入股有生产种植经验和基础的公司等方式开展生产经营。中缅双方联合推动缅甸西甜瓜产业由引进中国单项的西甜瓜品种、生产技术到整套方法、方案,再到中国西甜瓜产业技术标准过渡,逐渐提高缅甸西甜瓜产业水平。
  • 产业广角
    江应红,宋玉兰,赵鑫,王浩,任红松,戴俊生
    中国蔬菜. 2024, 1(11): 7-1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8
    通过对新疆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总结了新疆蔬菜生产的总体情况、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特色蔬菜发展情况、市场流通情况、科技水平情况、人才队伍情况、经营主体及质量安全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新疆蔬菜产业存在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蔬菜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老旧设施较多;资源要素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重点打造特色蔬菜优势区,发展特色蔬菜精深加工;发展南疆设施蔬菜产业,提高设施智慧化水平;充分发挥新疆自由贸易区优势,发展蔬菜贸易。
  • 产业广角
    蒋佰兰,乔立娟,车寒梅,李如欣
    中国蔬菜. 2024, 1(11): 13-1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4
    河北邯郸大蒜种植历史悠久,逐渐形成了以大名县和永年区为中心的大蒜主产区,大蒜鲜食与加工制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大名县还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蒜种生产基地。通过调查邯郸特色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山东金乡、江苏邳州等主产区的大蒜成本收益情况,发现邯郸大蒜产业发展中存在大蒜品种更新滞后、全程机械化发展缓慢、缺少高标准链主龙头加工企业以及蒜价波动大、蒜农积极性低等问题,提出引进或改良大蒜品种,推进大蒜全程机械化,政策扶持精深加工企业及加强品牌培育等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 产业广角
    聂莹☆,布海乔☆,陈蕾,钟瑶,吴思齐*
    中国蔬菜. 2024, 1(10): 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3
    发展智能化设施蔬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对于确保蔬菜供应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设施蔬菜智能化发展进行宏观分析,梳理其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及确保市场供应的重要性,发现尽管设施蔬菜智能化在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表现突出,但高昂的初始投资和维护成本、技术与人才之间的不匹配以及数据安全与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限制其广泛应用。同时提出了增长型、扭转型、防御性、多样化等一系列策略,包括降低进入门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与人才培养以及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具体措施,旨在为设施蔬菜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路径。
  • 产业广角
    冯馨1,杨君2,吴芝花3
    中国蔬菜. 2024, 1(10): 8-1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5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农业发展及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长江经济带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数量及地理分布、产品种类及分布、品牌声誉等方面进行梳理,从品牌分布不平衡、品牌影响力有限以及品牌维护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做好品牌战略规划,促进品牌协调发展;挖掘品牌优势,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维护,助力品牌健康发展;推动科技赋能,提升品牌竞争力,为促进长江经济带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