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 2024年 1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3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和2024年展望
张晶,周向阳,刘继芳,吴建寨*
中国蔬菜    2024, 1 (1): 1-5.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08
摘要430)      PDF(pc) (1576KB)(1252)    收藏
蔬菜是重要“菜篮子”农产品之一。2023 年,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偏高位运行,夏季菜价跌幅不明显。受多次寒潮和补偿性上涨因素影响,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明显,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3 年菜价整体偏高,在田面积同比增加,大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供大于求,北方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蔬菜上市稳健,部分产区寒潮受灾但恢复供应的可能性大,预计2024 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总体看,在蔬菜供给总量宽松、结构调优的背景下,建议加快发展特色蔬菜,优化布局设施蔬菜,推进绿色转型,稳定供应链,升级产业链,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日本对中国蔬菜进口监控措施研究及分析
陈泽宇,张云,张信仁,黄响珠*
中国蔬菜    2024, 1 (1): 6-13.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02
摘要115)      PDF(pc) (1256KB)(967)    收藏
日本是中国重要蔬菜出口市场,但近年来中国输日蔬菜被通报不合格屡见不鲜,日本频繁更新对中国产蔬菜实施的进口监测计划,因此通过梳理、分析2017—2023 年日本对中国产蔬菜实施的进口监控措施及监控结果,综合研判得出有机磷类、三唑类、有机氯类以及新型农药如腐霉利、吡氟氯禾灵等农药为被监控高频项目,鳞茎类、茄果类、豆类、芸薹属等蔬菜为被监控高频蔬菜,同时分析中国蔬菜出口日本受阻原因,并建议从农药残留控制、加工环节质量管控、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北京市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模式应用现状及其推广建议
强晓玉,浦瑜,陈沁,唐骁,闫世昂,谢越*
中国蔬菜    2024, 1 (1): 14-21.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01
摘要162)      PDF(pc) (2047KB)(775)    收藏
设施蔬菜生产中,农业科学技术仍未得到充分应用,不合理的茬口安排和施肥依然存在。通过对北京市设施蔬菜不同施肥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其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挖掘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北京市设施蔬菜种植模式以单作为主,施肥模式主要为化肥与有机肥配施;使用测土施肥技术的种植户占总种植户的13.0%;种植户认知水平、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外合作情况、技术成本与政府补贴等均影响种植户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采纳决策。建议通过提高种植户认知水平,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加强种植户与高校、企业交流合作,完善绿色转型政府帮扶机制等措施,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番茄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潘春阳,李鑫,苏文悦,胡俊玲,鲁晓晓,潘峰,张晨,张辉,黄泽军,国艳梅,王孝宣,杜永臣,刘磊,李君明*
中国蔬菜    2024, 1 (1): 22-28.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2046
摘要165)      PDF(pc) (1947KB)(556)    收藏
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研究表明番茄抗晚疫病Ph-2基因存在株龄相关抗性(age-related resistance,ARR)。通过对Ph-2基因晚疫病抗性材料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接种晚疫病菌后0、8、24、48 h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后0~48 h,Ph-2基因与其他典型抗病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间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Solyc01g006290与Solyc02g087110在不同苗期叶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种后0~48 h,Solyc01g006290基因在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始终显著高于三叶期幼苗,该基因正调控木质素合成,并在细胞壁强化中起重要作用;接种后0 h,Solyc02g087110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接种后8~48 h三叶期幼苗中该基因表达量大幅下调并显著低于六叶期幼苗。此外,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水杨酸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响应晚疫病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番茄持久抗晚疫病育种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芥菜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李建忠1,2,戴昀1,叶鑫雨1,2,李国亮1,章时蕃1,李菲1,张慧1,袁凌云2,陈国户2,汪承刚2,张淑江1*
中国蔬菜    2024, 1 (1): 29-37.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3
摘要160)      PDF(pc) (2249KB)(822)    收藏
为建立芥菜营养品质标准评价体系,筛选优良品质的芥菜品种,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对14 份芥菜材料的干物质、VC、粗蛋白、粗纤维、葡萄糖、果糖、草酸、苹果酸、柠檬酸9 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 份芥菜材料的9 个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在16.46%~66.67% 之间,说明不同芥菜材料单一指标间的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综合品质得分较高的是1917012、1917396、1917381,较低的是1917351、祥瑞182;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营养品质优良的芥菜材料为1917396、1917397、1917381,较差的为1917152、祥瑞182。综合来看,芥菜材料1917396 和1917381 表现优异,营养品质好。这2 份材料的干物质、VC 等含量较高,也证明该评价体系可以极大的消除单一指标的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浩宇1,2,贾利2,宋婷婷2,汪胜1,2,张于1,2,方凌2,张其安2,严从生2,隋益虎1*,江海坤2*
中国蔬菜    2024, 1 (1): 38-45.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2048
摘要162)      PDF(pc) (3619KB)(701)    收藏
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 + 6.0 mol·L-1 6-BA + 1.0 mol·L-1 IAA + 5.0 mol·L-1 AgNO3组合为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可诱导出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Flamingo-bill 诱导率为100.0%,子叶诱导率为86.7%。MS + 3.0 mol·L-1 6-BA + 2.0 mol·L-1 IAA + 5.0 mol·L-1 AgNO3 + 1.5 mol·L-1 GA3 组合为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不定芽伸长率为66.7%,子叶不定芽伸长率为30.0%。MS + 0.5 mol·L-1 NAA 组合为不定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和子叶不定芽生根率均为100.0%。通过Flamingo-bill和子叶外植体均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生物炭对微塑料污染下普通白菜生长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喜英1,莫忠妹1,李德燕2,张露露1,3,4,赵辉1,3,4*,谭智勇1,3,4,侯建伟1
中国蔬菜    2024, 1 (1): 46-59.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7
摘要147)      PDF(pc) (2984KB)(681)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以四季小白菜为试材,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不同微塑料类型(PP、PE、PVC)污染下普通白菜生长、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污染对普通白菜鲜质量和叶片数有抑制作用,施用生物炭对微塑料污染下的普通白菜鲜质量、株高和根长均有促进作用。微塑料及其与生物炭共存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丰度,其中PER处理土壤细菌丰度最大;PE、PVC及其与生物炭共存处理均显著促进土壤细菌Chao1 指数和ACE指数增加。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为优势类群;微塑料及其生物炭共存处理促进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的增加,抑制了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土壤pH 以及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ICRUSt 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微塑料污染下土壤新陈代谢、环境信息处理和有机系统等有益细菌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综上,施用生物炭对微塑料污染下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因微塑料类型而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几种诱抗剂对西瓜ZYMV的防治效果评价
郝小苑1,刘卓文1,刘枫楠1,刘莉铭1,吴会杰1,古勤生1,康保珊1,2*
中国蔬菜    2024, 1 (1): 60-67.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5060
摘要208)      PDF(pc) (3909KB)(805)    收藏
为探索对西瓜病毒病具有防效作用的植物免疫诱抗剂,以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为防治对象,植株的显症率及相对防效为指标,评价了6 种不同浓度的哌啶酸(Pip)、N- 羟基哌啶酸(NHP)、没食子酸、苯并噻二唑(BTH)、壳寡糖、β– 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及其2 种药剂和3 种药剂复配后对该病毒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单一药剂喷施后对西瓜ZYMV 的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NHP(0.5 mmol·L-1)、Pip(2 mmol·L-1)、壳寡糖(1 g·L-1)、没食子酸(0.5 g·L-1)、BABA(1 mmol·L-1)、BTH(0.1 mmol·L-1);复配药剂试验中,2 种药剂复配防效最好的是2-Ⅶ(NHP 0.5 mmol·L-1 + Pip 2 mmol·L-1),接种后11 d、无菌水对照植株显症率达到100.00%时,该组合处理的植株显症率为10.00%,相对防效达89.99%,但该复配药剂会影响植株生长;3种药剂复配防效较好的组合是3-Ⅰ(没食子酸0.5 g·L-1 + NHP 0.5 mmol·L-1 + BABA 1 mmol·L-1)和3-Ⅱ(没食子酸0.5 g·L-1 + NHP 0.5 mmol·L-1 + Pip 2 mmol·L-1),显症率分别为27.27%、33.33%,相对防效分别为79.49%、68.27%,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其中3-Ⅱ处理的植株显症率增加缓慢,防病效果较其他处理持久,防治效果最优。综上,NHP、Pip和没食子酸3种诱抗剂在预防西瓜病毒病害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张掖市山丹县马铃薯枯萎病菌的鉴定
何树文1,王彦2,崔凌霄2,许永锋1,王泽浩1*,杨成德2*
中国蔬菜    2024, 1 (1): 68-73.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3068
摘要160)      PDF(pc) (3375KB)(789)    收藏
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菌种类,对采集自山丹县的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 株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均使马铃薯表现出枯萎病的典型症状,其中病原菌3-2的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多为3~5个分隔,大小为(50~75)μm ×(4~5)μm,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病原菌1-1菌落表面中心由白色逐渐变为红色,边缘白色,呈现不规则状,未观察到分生孢子;病原菌3-6菌丝红色,生长后期菌落中心表面呈黄色,菌丝有隔,厚垣孢子圆形,未观察到分生孢子。结合形态学特征、ITS与EF-1α基因序列同源性,将病原菌3-2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该病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为国内首次报道;将1-1和3-6鉴定为三线镰孢菌(F. tricinctum),该病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为甘肃省首次报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换头节次对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楠1,刘希港1,李静1,2,3,季托1,2,3,魏珉1,3,杨凤娟1,2,3*
中国蔬菜    2024, 1 (1): 74-80.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2047
摘要173)      PDF(pc) (1791KB)(595)    收藏
针对设施番茄长季节栽培过程中,因植株管理不当等造成的植株易早衰、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以圣罗兰3689为试材,以不换头为对照(CK),设置每4 穗果(T1)、6穗果(T2)、8穗果(T3)进行换头一次的3个处理,研究不同换头节次对番茄生长、开花坐果时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长,所有处理的番茄株高和茎粗均呈增加趋势,侧枝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CK 相比,T1、T2、T3处理的茎秆长度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番茄采收期;其中,定植后240 d,T1处理的株高、茎粗和产量分别增加8.7%、3.8% 和7.1%;T1处理前4穗果的转色时间和采收时间分别提前9、22、29、10 d和12、28、15、9 d,第14 穗果采收时间延长了19 d,经济效益以T1 处理较好。综上所述,每4穗果换头1次,有利于长季节栽培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能部分缓解春节和暑期番茄产品的供给,可作为番茄长季节优质高产栽培的植株调整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生物刺激素对麻江红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梦丽1,2,韦静静1,2,周世洋3,吴庆桃3,李茂贵3,周蓉1,2,蒋芳玲1,2,吴震1,2*
中国蔬菜    2024, 1 (1): 81-89.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3062
摘要146)      PDF(pc) (1627KB)(446)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麻江红蒜为试材,选用4 种生物刺激素(海藻精、氨基酸、甲壳丰、海精灵),在红蒜苗期设置不同喷施浓度处理以及在全生育期设置不同喷施次数处理(苗期喷施1次、苗期和抽薹期各喷施1次、苗期、抽薹期和鳞茎膨大期各喷施1次),研究生物刺激素对麻江红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5 g·L-1 海藻精、1 g·L-1氨基酸、0.5 g·L-1海精灵,麻江红蒜的株高、假茎长、假茎粗显著增加,鳞茎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5.08%~19.42%和19.17%~26.66%。喷施3 次海藻精、氨基酸、海精灵可显著提高麻江红蒜的株高、假茎粗、叶宽和鳞茎产量。喷施次数试验中,4种生物刺激素对鳞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和大蒜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果。综上,在麻江红蒜苗期喷施0.25 g·L-1海藻精、1 g·L-1氨基酸或0.5 g·L-1海精灵,增产提质效果好。在麻江红蒜全生育期(苗期、抽薹期、鳞茎膨大期)喷施3次生物刺激素,增产效果更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不同浓度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对大葱苗期生长的影响
崔丹丹1,韩金磊2,徐有权1,王婧1,李胜利1*
中国蔬菜    2024, 1 (1): 90-95.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3069
摘要136)      PDF(pc) (1975KB)(737)    收藏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徒长的控制效果,研究了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3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增加大葱幼苗的根系数量、茎粗、壮苗指数和根冠比;矮壮素和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株高,萘乙酸处理则增加株高;矮壮素和萘乙酸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干质量增加,而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的叶片和假茎干质量在处理后35 d时分别较对照降低7.56%~31.59%和27.95%~47.33%。综合考虑大葱幼苗的形态指标和干物质分配比例,500 mg·L-1 烯效唑处理对大葱幼苗控制徒长的效果最好,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分别较对照提高111.00%和91.3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研究
董瑞,徐丹丹,李玉焕,王少丽*
中国蔬菜    2024, 1 (1): 96-100.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3064
摘要141)      PDF(pc) (1301KB)(574)    收藏
为测定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防治效果,选择12种不同类型药剂对两种叶螨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差异很大,0.5%依维菌素乳油、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腈吡螨酯悬浮剂、20%丁氟螨酯悬浮剂的防效均超过90%,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最低,为58.17%;除依维菌素外,其他药剂对截形叶螨的防效均超过90%。药后7 d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处于40.30%~97.70%,对截形叶螨的防效处于87.55%~99.45%,说明12 种药剂在药后3 d和7 d对截形叶螨的防效均高于对二斑叶螨的防效。综合不同时间点的防效结果,12种药剂均可用于防治截形叶螨,依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酯、30%乙唑螨腈悬浮剂及复配剂45%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可轮换使用防治二斑叶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监测
温智浩,朱广雪,孙炳学,周荣佳,谢学文,柴阿丽,李磊,范腾飞,李宝聚*,石延霞*
中国蔬菜    2024, 1 (1): 101-106.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2
摘要141)      PDF(pc) (1637KB)(497)    收藏
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利对多主棒孢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 值分别为(0.22 ± 0.06)μg·mL-1 和(2.75 ± 0.91)μg·mL-1,两者的敏感性频率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总体呈正态分布,可作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对采集自山东和辽宁地区的828 株多主棒孢菌进行抗性水平监测,发现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不断升高,山东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 年的58.06% 和43.55% 上升到2021 年的91.30% 和78.99%,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 年的67.44% 和53.49% 上升到2021 年的82.14% 和83.33%。表明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具有高度的抗性风险,建议在黄瓜生产中乙霉威和腐霉利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应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胡长效,曹丹*,王昊晗,张莹
中国蔬菜    2024, 1 (1): 107-111.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5061
摘要167)      PDF(pc) (1311KB)(624)    收藏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LC50值分别为0.416 8、2.673 7 mg·L-1,二者质量比在3∶7~6∶4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以4∶6复配时增效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49。基于该质量比的400 g·L-1 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与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组合物,在用药量25 g·(667 m2)-1 时防效最佳,第1、2、3 次施药后7 d 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8.67%、87.00%、91.0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抗黄化曲叶病毒樱桃番茄新品种金宝的选育
邓军均1,高敏1,何洁1,王炳琳2,孙红波1,朱宏华1,严寒3,杨源3
中国蔬菜    2024, 1 (1): 112-114.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4
摘要148)      PDF(pc) (1570KB)(643)    收藏
金宝是以自交系hy15-1-5为母本,以10-4-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熟,植株生长势强,叶量中等,坐果能力强,果实卵圆形,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橘红色,果肉酥软,酸甜可口;单果质量25 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9%,总糖含量15.0%,番茄红素含量2.50 mg·kg-1,VC含量113.0 mg·kg-1;一般产量3 700 kg·(667 m2)-1左右,含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性基因Ty-2,田间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对照碧娇和金妃,适宜陕西地区早春保护地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设施番茄新品种闽农科3号的选育
张前荣1,2,3,陈明章4,裘波音1,2,3,林珲1,2,3,叶新如1,2,3,刘建汀1,2,3,李永平1,2,3,朱海生1,2,3,温庆放1,2,3*,李大忠
中国蔬菜    2024, 1 (1): 115-117.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0062
摘要161)      PDF(pc) (1643KB)(514)    收藏
闽农科3 号是以自交系15H1024-1-1-1-1-1-1 为母本,以15H2046-2-1-1-1-1-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无限生长类型番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半蔓生,中早熟,始花节位第9~12 节;果实近圆形,大红色,鲜艳有光泽,果脐小,果面光滑无棱沟,不易产生畸形果和裂果,耐贮藏;单果质量180~24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番茄红素含量36.1 mg·kg-1,糖酸比0.61,田间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的抗性明显强于对照ZX252,每667 m2 产量5 000 kg 左右,适宜福建省秋冬季大棚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菜薹新品种玉田3号菜心的选育
李光光,张华*,郑岩松,江定,任海龙,徐勋志
中国蔬菜    2024, 1 (1): 118-120.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0055
摘要173)      PDF(pc) (1583KB)(599)    收藏
玉田3号菜心是以Ogu CMS雄性不育系NKY018A1为母本,以自交系B-1-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晚熟菜薹(菜心)一代杂种。播种至采收春茬50~52 d(天)、秋茬52~54 d(天),株型直立,薹叶柳叶形、墨绿色,花球大,主薹粗壮,肉质紧实、匀称;主薹高约28.3 cm,横径约2.7 cm,单株主薹质量约0.112 kg,每667 m2 春茬产量约1 300 kg,秋茬产量约1 600 kg;VC 含量318.0 mg·kg-1,可溶性糖含量19.1 g·kg-1,中抗霜霉病,耐寒性强,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珠江三角洲适播期为10月至12月中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西瓜新品种农科大14号的选育
马建祥,张勇,李好,魏春华,杨建强,白如意,沈健,温瑞琦,付宇航,王香,杨甜,张显*
中国蔬菜    2024, 1 (1): 121-123.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1
摘要151)      PDF(pc) (1606KB)(648)    收藏
农科大14 号是以自交系Y2M 为母本,以152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中果型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约90 d(天),果实发育期约30 d(天);果实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齿条纹,果肉大红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中抗枯萎病,果皮厚1.1 cm,较耐贮运,平均单瓜质量6.5 kg,每667 m2 产量4 200 kg 左右,适宜陕西省设施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海南夏季蔬菜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尚庆茂1,2,6,张锋1,2,吴华瑞3,廖道龙4,罗丰5,孙晓东4,庞强强4,伍壮生4,陈贻诵4,6*
中国蔬菜    2024, 1 (1): 124-129.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01
摘要161)      PDF(pc) (5800KB)(515)    收藏
海南是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然而夏季高温、高湿、台风、暴雨、病虫害等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夏淡”极为突出,个别地区蔬菜自给率不足10%。综合应用耐逆抗病丰产品种、降温避雨防虫设施、集约化育苗、高畦高垄地膜覆盖宽行栽培、精准灌溉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有助于海南夏季蔬菜高效生产和稳定供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马铃薯新害虫窄缘施夜蛾(Schrankia costaestrigalis)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廖莉莉1,陈景成2*,杨声澉1,宾丽慧1,古彪1,陈思名2,覃天鑫2
中国蔬菜    2024, 1 (1): 130-133.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3059
摘要176)      PDF(pc) (2316KB)(519)    收藏
窄缘施夜蛾是马铃薯的新发害虫,主要为害块茎导致产品品质严重下降。为有效控制该虫为害,通过多年研究,基本摸清了其发生规律、为害成因,结合高产栽培制定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节本防治技术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节能日光温室后墙简易U型槽蔬菜立体栽培技术
王玉忠,张丽萍*
中国蔬菜    2024, 1 (1): 134-135.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3.3067
摘要155)      PDF(pc) (1768KB)(558)    收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在温室内的后墙上安装U型PVC管立体槽架进行叶菜类蔬菜基质栽培,可以增加温室内种植面积25%~30%,省工省肥见效快,经济效益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山东临朐佛手瓜露地套袋高产栽培技术
高芹
中国蔬菜    2024, 1 (1): 136-138.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02
摘要158)      PDF(pc) (1285KB)(590)    收藏
佛手瓜是山东省临朐县山区特色蔬菜,生产中长期存在育苗技术不过关、露地定植易受冻害等问题。采用扩袋育苗、定植套袋等新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佛手瓜露地早定植早上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设施蔬菜智能化:挑战与策略探索
聂莹☆,布海乔☆,陈蕾,钟瑶,吴思齐*
中国蔬菜    2024, 1 (10): 1-7.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3
摘要186)      PDF(pc) (1419KB)(446)    收藏
发展智能化设施蔬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对于确保蔬菜供应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设施蔬菜智能化发展进行宏观分析,梳理其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及确保市场供应的重要性,发现尽管设施蔬菜智能化在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表现突出,但高昂的初始投资和维护成本、技术与人才之间的不匹配以及数据安全与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限制其广泛应用。同时提出了增长型、扭转型、防御性、多样化等一系列策略,包括降低进入门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与人才培养以及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具体措施,旨在为设施蔬菜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长江经济带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
冯馨1,杨君2,吴芝花3
中国蔬菜    2024, 1 (10): 8-12.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5
摘要95)      PDF(pc) (1362KB)(207)    收藏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农业发展及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长江经济带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数量及地理分布、产品种类及分布、品牌声誉等方面进行梳理,从品牌分布不平衡、品牌影响力有限以及品牌维护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做好品牌战略规划,促进品牌协调发展;挖掘品牌优势,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维护,助力品牌健康发展;推动科技赋能,提升品牌竞争力,为促进长江经济带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设施蔬菜产业标准化“寿光模式”实践经验浅谈
张敬敏1,李光聚2,李培之1,张友祥1*
中国蔬菜    2024, 1 (10): 13-18.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6
摘要123)      PDF(pc) (1446KB)(293)    收藏
农业标准化强调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新时代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途径。本文以设施蔬菜 产业为例,分析总结了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标准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如蔬菜标准体系不健全、蔬菜标准制定原则落实不到位、蔬菜产业标准化普及度低、蔬菜生产标准化与蔬菜产品优质优价错位等。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经验做法,阐述了该中心在构建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制定过程、加强标准化试点建设、以优质优价助推蔬菜产业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思路,为“寿光模式”转化成乡村振兴模式提供借鉴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蔬菜废弃物肥料化研究进展
蔡佳敏1,2,蔡琳琳3,贾思禹4,樊旭东1,王靖雯2,王纪忠1*,高淼2*
中国蔬菜    2024, 1 (10): 19-27.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37
摘要122)      PDF(pc) (1493KB)(243)    收藏
摘 要:我国蔬菜废弃物种类繁多,随意丢弃和不合理回收利用不仅浪费资源,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蔬菜废弃物的肥料化是一种无害化、生态化、高效化和科学化的综合利用方式,实现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的生态循环。本文首先介绍了蔬菜废弃物的资源量分布及养分含量特点,然后通过原位还田和集中发酵两类处理方式介绍了蔬菜废弃物肥料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蔬菜废弃物腐解的相关菌群和菌剂进行了梳理,最后对蔬菜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除草剂阿特拉津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韩彩婷1,2,李玉双1,刘宏斌2,王靖雯1,2,徐靖2,刘普浩2,高淼2*
中国蔬菜    2024, 1 (10): 28-37.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27
摘要121)      PDF(pc) (1502KB)(1308)    收藏
摘 要:阿特拉津为三嗪类除草剂,可以控制一年生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也可以抑制某些多年生杂草,是世界上玉米生产中最重要的除草剂之一,还可用于高粱、甘蔗、果树等。其在环境中具有中等持久性,可在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残留,易对下茬作物,如油菜、普通白菜、菜薹、黄瓜、辣椒、豇豆、秋葵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就阿特拉津的微生物降解展开综述,从生物强化、生物刺激、固定化微生物技术3 个方面介绍了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微生物降解技术,整理归纳了以往研究中证实的可以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类群,从降解过程、降解基因两个方面阐明了阿特拉津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分析了影响阿特拉津微生物降解的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小麦填闲减施磷肥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曹昆鹏,孙菲,张雨,张秀,陈振坤,Asad Ullah,Musawar Ibrahim,吴凤芝,刘守伟*
中国蔬菜    2024, 1 (10): 38-49.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36
摘要106)      PDF(pc) (1576KB)(1256)    收藏
摘 要:以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设置5 个梯度的磷肥施用量,即P100(常规施用量)、P75(常规施用量的75%)、P50(常规施用量的50%)、P25(常规施用量的25%)及P0(不施磷肥),研究采用小麦填闲处理后不同施磷水平下黄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不填闲相比,填闲有助于提高黄瓜植株茎粗、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增加产量,增加黄瓜果实糖酸比、可溶性蛋白及VC 含量,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在填闲处理中,与其他施磷水平相比,P50 处理黄瓜产量最高,为1.78 kg·株-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黄瓜茎粗、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在定植后的第20、35 天时均最高。P25 处理的黄瓜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P50 处理的VC 含量、糖酸比均较高,果实硝酸盐含量较低。在第20、35 天时,P50 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均与P100 处理差异显著。第50 天时,P25、P50 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P0、P50 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均与P100 处理差异显著。综上,在小麦填闲条件下,将磷肥施用量减少至8.71 g·株-1 时(P50 处理)可有效促进连作黄瓜的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加土壤酶活性,是设施连作黄瓜栽培较为理想的磷肥施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Cd积累型辣椒根系Cd固持及辣椒生长的影响
王岩1,王永平1,毛明明2,吴康云1,郭涛3,邢丹1*
中国蔬菜    2024, 1 (10): 50-56.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2
摘要78)      PDF(pc) (1517KB)(150)    收藏
摘 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可增强宿主植物对镉(cadmium,Cd)的耐受性。然而,AMF对不同Cd 积累型作物Cd 吸收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沙培方法,在Cd 胁迫下,以Cd 高积累型辣椒品种辣研101 和Cd 低积累型辣椒品种辣研201 为研究对象,设置2 个接菌水平,即接菌(Fm)和不接菌(CK),研究接种AMF 对不同Cd 积累型辣椒品种生长指标、根系形态指标、木质部伤流液Cd 浓度、根系Cd 离子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Cd 胁迫下,接种AMF 促进了辣椒生长。与CK 相比,接种AMF 使得辣椒根系干质量显著增加,辣研101、辣研201 分别提高了99.71%、82.61%;辣研201 的地上部干质量及辣研101 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加。两个辣椒品种伤流液Cd 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在30 d 时降幅最大,辣研101、辣研201 分别下降32.12%、45.83%;根系Cd2+ 平均流速也大幅下降,且辣研101 降低幅度(81.8%)大于辣研201(77.2%)。AMF 可抑制两个辣椒品种根系对Cd 的吸收,且对Cd 高积累型品种 辣研101 的抑制效果强于Cd 低积累型品种辣研2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灌溉施肥频率和数量对设施辣椒水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盐分累积的影响
庞忠俊1,吕昊峰1,唐冰冰2,季泓旭1,梁斌1*
中国蔬菜    2024, 1 (10): 57-64.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2
摘要87)      PDF(pc) (1460KB)(228)    收藏
摘 要:针对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过量灌溉施肥导致的水肥利用效率低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以辣椒品种新瑞为试验材料,应用基于土壤水分原位监测的智能精准滴灌施肥技术,设置4 个灌溉施肥处理,即传统滴灌 + 传统施肥量(WhFh)、高频滴灌 + 传统施肥量(WlFh)、传统滴灌 + 优化施肥量(WhFl)、高频滴灌 + 优化施肥量(WlFl),探究不同灌溉施肥处理对设施辣椒产量、生长指标、水肥利用效率、土壤矿质态氮和盐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WlFl 处理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比WhFh 处理降低29.9% 和50.0%,对辣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叶面积增加63.6%,根、茎、叶干质量分别增加29.5%、29.7%、24.0%,均差异显著。此外,WlFl 处理N、P2O5、K2O 回收利用率显著增加,比WhFh 处理增加50.9、27.2、46.2 百分点。与传统滴灌相比,高频滴灌处理灌溉水淋失量降低44.7%~66.4%,水分利用率提高14.5~15.9 百分点。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土壤表层水溶性盐含量降低21.4%~34.7%,土壤矿质态氮累积量降低55.1%~70.0%。综上所述,高频滴灌 + 优化施肥处理可大幅降低水肥投入和渗漏损失,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矿质态氮和水溶性盐累积,对设施蔬菜绿色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棉隆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土传病害及长势的影响
杨波1,2,王喜刚1,郭荣君3,张丽荣1,沈瑞清1,郭成瑾1*,李世东3
中国蔬菜    2024, 1 (10): 65-71.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0
摘要79)      PDF(pc) (1587KB)(241)    收藏
摘 要:为明确不同棉隆用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土传病害的防效,采用温室小区试验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研究 20 g · m-2 和 40 g · m-2 棉隆用量与自制哈茨木霉菌剂和菌肥、商品淡紫拟青霉复合菌剂和菌肥配施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根结线虫以及番茄长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高于CK,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土壤中根结线虫均未发生,而CK 根结线虫数量为2 170 条 · kg-1;各处理番茄植株发病率均显著低于CK,且处理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处理株高、茎粗、果实糖酸比、产量均显著高于CK,说明不同用量棉隆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对产量提高具有积极效应。在20 g · m-2 和40 g · m-2 棉隆用量下,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放线菌除外)、番茄株高、茎粗、折合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考虑节本增效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土壤熏蒸剂棉隆20 g ·m-2 联合施用哈茨木霉菌剂和菌肥技术,能够达到有效防控番茄土传病害和增产提质双重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稀土半胱氨酸螯合物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韩国荣1,2,刘艳丽1,王文昊1,刘欣宇2,陈清1,慕康国1*
中国蔬菜    2024, 1 (10): 72-79.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4
摘要86)      PDF(pc) (1936KB)(111)    收藏
摘 要:为探究稀土螯合物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硝酸镧、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 镧作为试验材料,在NaCl 溶液模拟的盐胁迫环境下进行培养皿发芽试验和盆栽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黄瓜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而半胱氨酸- 镧螯合物能显著缓解盐胁迫,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与无盐胁迫处理无显著差异。半胱氨酸- 镧处理的盐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率提高了10.9%,幼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增加了34.5%,地下部鲜质量增加了25.1%。此外,半胱氨酸- 镧还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抗氧化系统,如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缓解了27.9%、33.9%、31.1%、37.0%,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半胱氨酸- 镧作为一种有效的盐胁迫缓解剂,具有提高黄瓜在盐胁迫环境下生长潜力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间作木薯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双江1,谢海弘1,陈默1,陈璐1,孙彬杰1,盛浩2,3*,宋勇1,2,4,5,6*
中国蔬菜    2024, 1 (10): 80-88.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1
摘要82)      PDF(pc) (3108KB)(181)    收藏
摘 要:为研究间作木薯对辣椒生长、光合性能、土壤酶活性、产量和虫害的影响,以辣椒(湘研55 号)和木薯(南植199)为试验材料,以单作辣椒(CK)为对照,设置辣椒和木薯间作时辣椒3 种种植密度(株距分别为0.4、0.5、0.6 m,即T1、T2、T3 处理)。结果表明:T1 处理下辣椒的茎粗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T2、T3 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辣椒株高,对辣椒茎粗则无显著影响;T2、T3 处理还可以提高辣椒植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并提高辣椒初果期的净光合速率。T1 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CK;而T2、T3 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间作T2 处理与CK 产量无显著性差异;而T1、T3 处理的产量均有降低。T1、T2 处理能有效减轻白粉虱和烟青虫的为害状况,相对防效较好。综上所述,以2 行木薯间作2 行辣椒、辣椒株距为0.5 m 的T2 栽培模式最优,适合作为湖南产区辣椒和木薯的间作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胶东酸化设施菜田的改良效果
管西林1,张玉凤1*,田慎重1,李彦1,安连任2,边文范1,刘玉敏1
中国蔬菜    2024, 1 (10): 89-96.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4016
摘要105)      PDF(pc) (1510KB)(169)    收藏
摘 要:设施菜田表层土壤酸化是限制蔬菜产量、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土壤改良剂以及有机肥的施用是缓解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在山东海阳开展田间试验,设计对照处理、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处理、贝壳粉调理剂处理筛选酸性土壤改良剂,在此基础上设计对照处理以及鸡粪源、牛粪源、粉丝废物源3 种不同来源有机肥处理,旨在揭示不同土壤改良剂和不同来源有机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施肥、改良土壤、提升番茄产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胶东设施菜田表层土壤有酸化趋势,pH 降低0.06 个单位,与传统对照处理相比,施用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可以平均提高两茬番茄产量12.9%,与番茄果径和单果质量的升高有关,施用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和贝壳粉调理剂处理的两茬番茄果实VC 含量平均提高15.0% 和12.2%。在施用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的基础上,鸡粪源有机肥和粉丝废物源有机肥可以平均显著提高两茬番茄产量,增幅分别为15.4% 和17.8%,与番茄株高、番茄果径及单果质量的增加有关,粉丝废物源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两茬番茄VC 含量14.9%。相关分析表明,0~20 cm 土层土壤pH 与产量以及植株株高、果实果径、单果质量、果实VC 含量显著正相关。综上,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配合粉丝废物源有机肥可以缓解设施番茄表层土壤酸化,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纳米氧化锌对青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高峰,白耀博,曹丹*,刘本文,胡军荣,张新钵
中国蔬菜    2024, 1 (10): 97-107.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57
摘要62)      PDF(pc) (3123KB)(100)    收藏
摘 要:为明确纳米氧化锌对青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徐州青蒜主栽品种邳州白蒜为试材,对青蒜叶面喷施50 mg · kg-1(S1)、100 mg · kg-1(S2)、200 mg · kg-1(S3)、500 mg · kg-1(S4)浓度的纳米氧化锌,以喷施去离子水作对照(CK)。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纳米氧化锌能促进青蒜生长并改善其品质。与CK 相比,S1~S4 处理的株高、叶宽、假茎长和假茎粗分别提高7%~16%、6%~19%、1%~24% 和-2%~12%;叶、茎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1%~12%、4%~11% 和5%~16%、4%~10%,产量分别提高3%~11%;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 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32%~74%、39%~111%、33%~76% 和6%~18%;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大蒜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提高8%~22%、19%~31%、15%~43%、8%~17%、18%~39% 和9%~65%;N、P、K、Fe、Ca 和Zn 含量提高9%~21%、3%~11%、28%~39%、3%~23%、9%~23% 和41%~121%。CK、S1、S2、S3 和S4 处理的综合评价值依次为0.18、0.50、0.67、0.77和0.53。综合来看,叶面喷施200 mg · kg-1 纳米氧化锌(S3)为最优处理,青蒜生长最好且品质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氰氨化钙对连作辣椒根际土壤环境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磊1,曾志红1,王国军2,吴霜1,余鹰1,王瑢笙1,刘斌1,况觅3,李姗蓉3,罗云米1*
中国蔬菜    2024, 1 (10): 108-113.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31
摘要79)      PDF(pc) (1454KB)(120)    收藏
摘 要:以加工型辣椒品种艳椒425 为试材,采用大棚栽培方式,研究了氰氨化钙(CaCN2)不同施用量(0.3、0.6、0.9、1.2、1.5t · hm-2)对连作辣椒根际土壤环境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aCN2 施用量为1.2 t · hm-2 和1.5 t · hm-2 时,连作辣椒根际的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等土壤物理性质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土壤养 分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用CaCN2 的CK,且保持了较高的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容重则比CK 显著降低;辣椒结果盛期辣椒株高、开展度、单株结果数、果长及小区产量等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K。随着CaCN2 施用量的增加,辣椒病害得到有效控制,CaCN2 施用量为1.2 t · hm-2 和1.5 t · hm-2 时,病株率分别仅为8.6% 和5.5%,显著低于CK 和其他处理。综上,CaCN2 施用量为1.2 t · hm-2 和1.5 t · hm-2 能有效降低连作辣椒的病株率,显著改善根际土壤环境,并对辣椒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应用效果及生产成本,推荐CaCN2 施用量1.2 t · hm-2 用于缓解辣椒连作障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酒糟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喀斯特山区朝天椒生物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郑博文1,张萌2,江友峰1,芶久兰2,杨明开1,顾小凤2,程利芳羽1,宋南伶1,张迪1*
中国蔬菜    2024, 1 (10): 114-121.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5
摘要73)      PDF(pc) (1617KB)(79)    收藏
摘 要:为探究酒糟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朝天椒的应用效果,采用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化学肥料(CF,N-P2O5-K2O 为15-15-15)、有机无机复混肥1(OIF1,N-P2O5-K2O 为12-5-10,有机质≥ 30%)、有机无机复混肥2(OIF2,N-P2O5-K2O 为8-3-6,有机质≥ 40%)对贵州朝天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 处理相比,施用OIF1 和OIF2 两款有机无机复混肥使朝天椒鲜椒产量和干椒产量分别提高5.86%~21.93% 和3.34%~16.36%。同时,2023 年OIF1 和OIF2 处理的还原糖含量较CF 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41.05% 和31.88%,而且2023 年OIF1 和OIF2 处理的硝酸盐含量也显著降低了26.41% 和32.24%,差异均显著。此外,有机无机复混肥OIF1 和OIF2 的施用在促进辣椒养分积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影响。综合来看,施用酒糟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朝天椒生产能力和肥料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可作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朝天椒提质增产的一种有效技术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山东沂南县典型蔬菜区土壤肥力特征分析与评价
卢敏1,刘燕1,李彦2,王婷婷3,井永苹2,刘兆东2,张英鹏2*
中国蔬菜    2024, 1 (10): 122-128.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4013
摘要69)      PDF(pc) (1409KB)(186)    收藏
摘 要:为了解山东沂南县设施菜地土壤肥力状况,以沂南县6 个乡镇和1 个街道的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H、盐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通过内梅罗公式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沂南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酸化,微酸性占比分别为25.00% 和44.83%。设施黄瓜土壤以轻度盐渍化和无盐渍化为主,占比分别为43.75% 和34.37%,而设施番茄土壤则以无盐渍化、轻度和中度盐渍化为主,占比分别为34.48%、31.03% 和24.14%。沂南县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除钾外(全钾处于中等),其余均处于较高和高等级。设施黄瓜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和肥沃,而设施番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瘦瘠、一般和肥沃。其中,盐分、全钾和pH 是影响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由于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均与土壤表层氮、磷积累有关,沂南县典型设施菜区的氮、磷养分投入应根据土壤氮、磷含量来确定,适当补充钾素,降低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程度,从而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黄瓜新品种浙秀35的选育
周胜军,朱育强,张鹏,王欣
中国蔬菜    2024, 1 (10): 129-131.   DOI: 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60
摘要114)      PDF(pc) (1316KB)(122)    收藏
摘 要:浙秀35 是以极早熟雌性系H225-1-1-2-1-1-1 为母本,以自交系B11-1-2-2-1-1-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强雌性系,生长势较强,耐低温弱光性好;瓜条长棒形,瓜长32~35 cm,瓜把长2.5~4.0 cm,单瓜质量220~250 g,瓜皮深绿色、无蜡粉、油亮,顶端渐尖无条纹,刺瘤较多、白色、大小中等;瓜肉浅绿色,肉厚、口感脆嫩;春、秋季设施栽培每667 m2 产量5500、5000kg 左右,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枯萎病,适宜于长江流域设施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