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 2021年 1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甘蓝类蔬菜育种团队50 年发展的几点体会
方智远
中国蔬菜    2021, 1 (1): 1-3.  
摘要234)      PDF(pc) (2280KB)(1272)    收藏
科研团队(课题)是科研工作最基层单位,是完成科研任务的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
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团队成立于20 世纪70 年代,是我国蔬菜科技界持续时间最长并取
得丰硕成果的科研团队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团队50 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
绩的几点体会:面向产业和学科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研究方向,团结协作的集体,理论联系实
际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作风,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些体会,可供
同行在工作中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20 年我国蔬菜市场运行分析与2021 年展望
张晶,吴建寨,孔繁涛,沈辰,周向阳,张慕明
中国蔬菜    2021, 1 (1): 4-10.  
摘要310)      PDF(pc) (1448KB)(1976)    收藏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夏季洪涝灾害影响,我国蔬菜市场价格较往年偏高,但仍符合季节性波
动规律。整体看,蔬菜生产恢复较快,供给充足,消费弱稳,出口增加,进口偏弱。农业农村部蔬
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从蔬菜价格、生产、消费、贸易入手,重点剖析2020 年我国蔬菜市场运行态势,
深入研判2021 年蔬菜供需形势,提出蔬菜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我国市场主流蔬菜移栽机型作业效果综合评判
吴传云,冯健,高庆生,陈兴和,杨瑶
中国蔬菜    2021, 1 (1): 11-14.  
摘要256)      PDF(pc) (1769KB)(988)    收藏
通过试验示范、交流研讨、技术培训、现场演示和综合测评等活动,对我国主流蔬菜移栽机型作业
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机型中,4 行蔬菜移栽机整体上优于2 行蔬菜移栽机;
对栽植密度要求高的蔬菜不太适宜机械移栽;大葱机械移栽节本增效明显;全自动栽植是蔬菜机械
移栽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十三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杨丽梅,方智远,张扬勇,庄木,吕红豪,王勇,季家磊,刘玉梅,李占省,韩风庆
中国蔬菜    2021, 1 (1): 15-21.  
摘要307)      PDF(pc) (874KB)(2662)    收藏
“十三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创制出一批优异新种质,对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了定位
或克隆,培育出一批优质多抗新品种。本文从甘蓝种质创新、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 定位、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总结了近5
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甘蓝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十三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张凤兰,于拴仓,余阳俊,张德双,苏同兵,赵岫云,汪维红,李佩荣,辛晓云
中国蔬菜    2021, 1 (1): 22-32.  
摘要324)      PDF(pc) (1014KB)(2352)    收藏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显著进步,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合创制出一批抗新流行
病害、复合抗性突出的育种材料,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和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更广泛应用于育种中,培育出一批高口
感品质、产品类型多样化的大白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系统总结了“十三五”
(2016—2020 年)期间我国大白菜在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
了产业变化、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李占省,刘玉梅,韩风庆,方智远,张扬勇,杨丽梅,庄木,吕红豪,王勇,季家磊
中国蔬菜    2021, 1 (1): 33-40.  
摘要371)      PDF(pc) (889KB)(2476)    收藏
“十三五”期间,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选育出一批优异的青花菜新品种和育
种资源,雄性不育制种瓶颈得以突破,国产青花菜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 年的不足5% 提升至当前的15.36%,应用基
础研究快速发展,遗传育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从青花菜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等方面系统综述了
2016 年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并提出了青花菜产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聚合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抗性基因(L4)及马铃薯Y 病毒抗性基因(Pvr4)的甜椒自交系
于海龙,王立浩,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
中国蔬菜    2021, 1 (1): 41-47.  
摘要269)      PDF(pc) (1909KB)(882)    收藏
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病毒是危害我国辣椒生产最重要的病毒之一,其中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
近些年来危害日趋严重。L 系列等位基因(L1、L2、L3、L4)是抗烟草花叶病毒属的主要抗性基因。为了提高辣椒品种烟草
花叶病毒属病毒和马铃薯Y 病毒(PVY)抗性,本试验分别以CM334(抗PVY,含Pvr4 基因)和引进材料200375(抗
PMMoV,含L4 基因)为抗源,以甜椒自交系83-163(中抗疫病和CMV)为回交亲本,进行多代回交并自交,利用分子标
记辅助选择结合苗期抗病性鉴定、形态选择,最终选育获得了聚合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抗性基因L4 和马铃薯Y 病毒抗性基
Pvr4 的早熟、大果型甜椒自交系PT83-163(中抗疫病和CMV,携带抗病基因Pvr4L4),经人工接种鉴定表现抗病,
其他园艺性状与自交系83-163 相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24- 表油菜素内酯对亚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与钾积累的影响
杨莲,高欢,吴凤芝
中国蔬菜    2021, 1 (1): 48-55.  
摘要242)      PDF(pc) (1305KB)(887)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方式,以低温敏感型番茄品种东农708(DN 708)和耐低温型番茄品种东农722(DN 722)为试验材料,
研究24- 表油菜素内酯(EBR)对亚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和钾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宜温度相比,亚低温胁迫抑
制了2 个番茄品种幼苗的生长,显著降低了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茎与叶中K+ 浓度,显著增加了丙二醛(MDA)
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且亚低温胁迫对DN 708 的影响大于DN 722;而外源施用EBR 可有效缓解亚低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
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了2 个番茄品种的Fv/Fm,根、茎与叶中K+ 浓度以及根和叶中LKT1、SIHAK5SIHAK9 基因的相
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了MDA 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且DN 708 的变化幅度大于DN 722。综上所述,外源EBR 可能通过促
进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K+ 吸收,使番茄幼苗各器官中K+ 浓度增加,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番茄幼苗对亚低温的
适应性,外源EBR 对低温敏感型番茄品种DN 708 的亚低温胁迫缓解效应大于耐低温型番茄品种DN 72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大葱种质资源抽薹性综合评价
杨国栋,李娜,贾俊香,田云,蒋欣陶,姜滨滨,崔连伟
中国蔬菜    2021, 1 (1): 56-61.  
摘要224)      PDF(pc) (866KB)(764)    收藏
以28 份不同类型大葱种质为研究对象,选用大葱抽薹开花期9 个主要特征性状为抽薹性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聚
类分析、平均隶属度和抽薹指数法对大葱抽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葱抽薹性主成分贡献较大的因子为露薹期、始
花期、叶片数和抽薹速度,累计贡献率达到58.93%,其中露薹期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高,可作为抽薹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平均隶属度法和抽薹指数法都能有效区分大葱种质抽薹性,其中平均隶属度法和抽薹指数法对大葱种质
抽薹性划分更直观清晰,2 种方法结果相近,平均隶属度法优点是综合全面,抽薹指数法优点是简单方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不同全生物降解膜对茎用莴苣产量的影响
李水凤,王华英,许楚楚,范正伟,钟水良,胡美华
中国蔬菜    2021, 1 (1): 62-65.  
摘要224)      PDF(pc) (874KB)(773)    收藏
引进10 种不同规格的全生物降解膜在茎用莴苣上进行试验,研究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聚乙烯地膜
对照相比,除上海黑6 外,其他降解膜对茎用莴苣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有随着膜厚度的降低产量减少的趋势;不同厚度的
降解膜,厚度越薄,降解速度越快;黑色降解膜进入诱导期的时间普遍要比白色降解膜早。综合地膜降解情况和茎用莴苣产
量来看,云南白10 全生物降解膜最适合早春茎用莴苣露地地膜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牛蒡根际土壤中解磷菌筛选、鉴定及解磷条件优化
孙科,耿凤英,于秋菊,王锋
中国蔬菜    2021, 1 (1): 66-72.  
摘要209)      PDF(pc) (1761KB)(686)    收藏
采用解磷圈法和可溶性磷含量测定法分离筛选出牛蒡根际土壤中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PSM-5,并对筛选出的菌株
进行解磷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初步鉴定菌株PSM-5 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优化后最优解磷条件为初始pH 值
3.79、发酵温度28.46 ℃、盐浓度10.46 g · L-1。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制牛蒡专用生物有机肥提供解磷菌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不同春化天数对浙南地区普通白菜秋季加代繁种的影响
舒骏,黄文斌,娄建英,冯光,张建隆,李乐斌,张景丽,吴小宝
中国蔬菜    2021, 1 (1): 73-78.  
摘要209)      PDF(pc) (1010KB)(794)    收藏
以3 个不同抽薹类型的普通白菜品种为试材,采用低温处理萌动种子+ 低温长日照处理幼苗,模拟低温长日照春化
过程,研究不同春化天数对普通白菜营养体、抽薹开花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抽薹、中等抽薹和晚抽薹类型普通
白菜植株开展度最大的处理分别是最小处理的17.1、6.3、6.5 倍,单株质量最大的处理分别是最小处理的5.6、2.8、2.9 倍;
随着春化天数的增加,3 种抽薹类型的开花时间均明显提前,最早开花日期比最晚开花分别提早了54、39、36 d。早抽薹类
型20-20 处理和中等抽薹类型20-25 处理的平均单株种子质量和发芽率较优。通过调整抽薹开花期及采籽期,将育种加代环
节与正常育种周期完整衔接,创建了浙南地区普通白菜一年二代的育种加代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溴氰虫酰胺和吡蚜酮在南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李安英,张少军,陈勇达,赵旭东,李红艳,郑振山*
中国蔬菜    2021, 1 (1): 79-83.  
摘要310)      PDF(pc) (1163KB)(621)    收藏
建立了用于检测南瓜中溴氰虫酰胺、吡蚜酮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河北、浙江两地的溴氰虫酰胺 · 吡蚜酮水分散
粒剂在南瓜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N- 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南瓜样品中溴氰虫酰胺和吡蚜酮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 mg · kg-1 和0.005 mg · kg-1,溴
氰虫酰胺在0.01~1.0 mg · kg-1 浓度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100%~104%,吡蚜酮在0.005~0.5 mg · kg-1 浓度范围内的添加
回收率为96%~107%;溴氰虫酰胺和吡蚜酮在南瓜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南瓜中溴氰虫酰胺最终残留
量≤ 0.031 mg · kg-1,吡蚜酮最终残留量≤ 0.023 mg · kg-1。按企业推荐剂量450 g · hm-2 和675 g · hm-2 施药,安全间隔期为
14 d,收获期的南瓜果实食用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保护地韭菜灰霉病生物防治试验
王丹,石朝鹏,李萍,刘存辉,尹姗姗,李纪顺,左利波,孙作文
中国蔬菜    2021, 1 (1): 84-88.  
摘要241)      PDF(pc) (902KB)(930)    收藏
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韭菜的重要病害。选取5 种木霉制剂进行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在苗期进行喷雾处理,
结果表明,深绿木霉20111、哈茨木霉C61、哈茨木霉LTR-2、哈茨木霉21990 和深绿木霉23617 对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分别为13.62%、68.93%、64.00%、91.72% 和87.23%,其中,哈茨木霉21990 防效最优。在此基础上进行木霉与枯草芽孢杆
菌协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在韭菜扣棚前随水冲施哈茨木霉21990,待韭菜长到5 cm 左右时喷施枯草芽孢杆菌,田间防
效可达74.0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有棱丝瓜新品种桂冠5号的选育
康德贤,黎炎,卢发仕,吴永官,卢亚成,蒋雅琴,莫阳朋,甘桂云,李韦柳,王益奎,李文嘉
中国蔬菜    2021, 1 (1): 89-91.  
摘要224)      PDF(pc) (2738KB)(695)    收藏
桂冠5 号是以自交系B05-13-2 为母本,以自交系A10-12-3-7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有棱丝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
分枝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叶片深绿色;早熟,第1 雌花节位春季为第12~13 节、秋季为第16~18 节,播种至始收
春季65~68 d(天)、秋季45~47 d(天);商品瓜短棒形,瓜皮绿色带斑点,瓜长35~38 cm,横径5.0~5.2 cm,单瓜质量
310~350 g,瓜肉白色、细嫩,口感甜脆;每667 m2 产量3 500~3 900 kg,田间对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强
于对照桂林八棱瓜,适宜华南地区春、夏、秋季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泡椒新品种黔辣10 号的选育
杨红,姜虹,刘崇政,赖卫,严希
中国蔬菜    2021, 1 (1): 92-95.  
摘要223)      PDF(pc) (2740KB)(846)    收藏
黔辣10 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8719A 为母本,以自交系87-22-3C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圆珠椒三系杂交种。早熟,
全生育期17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单生向上、圆珠形,果长2.0 cm 左右,果肩宽2.9 cm 左
右,平均单果质量11.2 g,VC 含量1 505 mg · kg-1,辣椒素含量114 mg · kg-1;田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湄江明珠,对
病毒病的抗性与对照相当,每667 m2 鲜椒产量1 500 kg 左右,适宜云贵高原生态区的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贵阳市、
黔南州、黔西南州春季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优质耐裂西瓜新品种京颖的选育
任毅,宫国义,张海英,郭绍贵,张洁,李茂营,于泳涛,许勇
中国蔬菜    2021, 1 (1): 95-97.  
摘要374)      PDF(pc) (2711KB)(572)    收藏
京颖是以自交系XM 为母本,以自交系HX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优质耐裂耐贮小型西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
较强,嫁接后低温条件下易坐瓜,果实发育期30~35 d(天),全生育期约90 d(天);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锯齿
状窄条纹,单瓜质量约2.0 kg,果肉红色、均匀,中心糖含量12%~13%,最高可达15.7%;果皮薄而韧,耐裂,不易脱水,
肉质脆嫩,口感佳,耐贮运,货架期可达15 d(天);每667 m2 产量3 500 kg 左右,适于全国各地保护地小型西瓜高品质栽
培及远距离运输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黑糯玉米新品种晋糯20号的选育
范瑞,陈永欣,董立红,翟广谦,李文和,阮福林
中国蔬菜    2021, 1 (1): 98-101.  
摘要317)      PDF(pc) (2669KB)(591)    收藏
晋糯20 号是以自交系天BN 为母本,以自交系chN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黑色糯玉米一代杂种,果穗筒型,穗轴紫黑色,
籽粒紫黑色。北方产区种植,生育期91 d(天)左右,株高279 cm,穗位高127 cm,穗长20.5 cm,穗粗4.8 cm,穗行数16 行,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9.09%,中抗大斑病和瘤黑粉病,每667 m2 鲜穗产量940 kg 左右;南方产区种植,生育期76 d(天)
左右,株高225 cm,穗位高86 cm,穗长17.2 cm,穗粗4.9 cm,穗行数14~16 行,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30%,中抗纹枯病,
每667 m2 鲜穗产量800 kg 左右。适宜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及浙江、江西、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高光效规避病毒病栽培技术
郄丽娟,孙立永,韩晓倩,韩建会
中国蔬菜    2021, 1 (1): 102-104.  
摘要222)      PDF(pc) (2366KB)(743)    收藏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高光效规避病毒病
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延迟定植时间,小苗定植,
合理安排株行距和密植,小水勤浇和适当遮
阴,以及防治传毒害虫等,不仅对病毒病的防
效达66.5%,还保证了番茄成熟时间与常规栽
培一致,且产量提高13.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成都平原稻菜轮作早春冬瓜高效栽培技术
敖清艳,先本刚,游敏,张建军,赵开平
中国蔬菜    2021, 1 (1): 105-107.  
摘要216)      PDF(pc) (1705KB)(560)    收藏
早春冬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可有效缓
解土壤连作障碍,基本不发生枯萎病,比常规
春露地栽培冬瓜提早上市30 d(天)以上,每
667 m2 效益增加近4 000 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机采加工番茄“两重两轻”水肥管理技术
李荣霞,刘伟,林运杰,訾慧芳,张爱萍
中国蔬菜    2021, 1 (1): 108-109.  
摘要231)      PDF(pc) (1439KB)(622)    收藏
“两重两轻”技术是针对加工番茄育
苗移栽特点和机械采收对果实集中红熟的要
求,根据番茄各生育期不同需肥特点而进行的
水肥调控技术,可促进果实集中成熟,成熟期
缩短5~10 d(天),实现全田集中采收,避免
采收时未熟果多、浪费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酒泉戈壁沙漠西瓜有机基质穴栽技术及应用
常梅梅,王亮,崔海成,刘长军,蒋卫杰,余宏军
中国蔬菜    2021, 1 (1): 110-112.  
摘要195)      PDF(pc) (1007KB)(772)    收藏
利用农作物秸秆、食用菌废料、禽畜粪
便及炉渣等工农业废弃物作栽培基质,在戈壁
沙漠区进行西瓜有机基质穴栽,不仅操作简
单、管理方便,病虫害发生较轻,西瓜的品质
也明显提高,平均糖度达12.2%,同时提高了
戈壁沙漠利用率,保护和改善了戈壁沙漠生态
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贵州秋冬蔬菜栽培技术
邓英,陶莲,钟秀来,张丽,杨巍,文林宏,李裕荣,王天文,李桂莲,孟平红
中国蔬菜    2021, 1 (1): 112-116.  
摘要215)      PDF(pc) (2224KB)(862)    收藏
贵州低海拔(600 m 以下)、中海拔
(800~1 300 m) 以及高海拔(1 300~
2 400 m)地区气候差异较大,秋冬蔬菜栽培
应根据不同海拔选择合适的栽培品种,配套适
宜的田间管理技术,才能实现高产高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高寒二阴区鲜食春蚕豆主要病虫害调查与防治
漆文选
中国蔬菜    2021, 1 (1): 117-122.  
摘要221)      PDF(pc) (1412KB)(898)    收藏
高寒二阴区鲜食春蚕豆赤斑病、褐斑病、
蚜虫、蚕豆根瘤象等偏重发生,轮纹病、锈病
等中度偏重发生,蚕豆疱疱病、根腐病、疫病、
灰霉病中度发生,白粉病、病毒病、潜叶蝇、
地老虎等轻度发生。采用轮作、种子消毒、顶
凌播种及化学防治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虫害
的发生危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姚森,杨其长,马伟,段发民
中国蔬菜    2021, 1 (10): 1-7.  
摘要255)      PDF(pc) (866KB)(1370)    收藏
发展全程机械化对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蔬菜耕整地、
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和采后分级环节的机械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了我国蔬
菜全程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农机与农艺结合发展;优化农机结构,降低生
产成本;发展大型农场,配套大型智能农业机具;发展都市农业,构建生态城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甘肃日光温室的特色及改进建议
李艳,周长吉,富建鲁
中国蔬菜    2021, 1 (10): 8-14.  
摘要171)      PDF(pc) (5030KB)(1003)    收藏
甘肃日光温室是全国日光温室的一个缩影,基本代表了当前国内日光温室的发展潮流和特征。本文
通过调研,梳理总结了甘肃日光温室的墙体和骨架结构特点,并针对温室建设重后墙而轻保温被、
骨架锈蚀普遍、温室保温构造和通风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番茄工厂化栽培作业管理现状与效率提升路径
王明媚,张跃峰,李胜男,黄松波
中国蔬菜    2021, 1 (10): 14-19.  
摘要168)      PDF(pc) (939KB)(756)    收藏
大型玻璃温室番茄工厂化栽培具有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流程化和持续可控的特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型玻璃温室番茄工厂化栽培作业在流程、效率、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基于影响作业环节的作业时间、作业频次、空间位置及顺序等因素,提出了5 个环节的优化工艺;根据樱桃番茄工厂化栽培的种植密度,提出了单位面积用工数量推荐配置;针对我国大型温室番茄工厂化栽培的效率和效益需求,提出了深入研究栽培作业管理和建立以种植者为中心的创新协作体系等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十三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周杰,夏晓剑,胡璋健,范鹏祥,师恺,周艳虹,喻景权
中国蔬菜    2021, 1 (10): 20-34.  
摘要310)      PDF(pc) (3011KB)(1482)    收藏
“十三五”期间,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基本稳定,设施装备水平、种植技术显著提升,
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近5 年我国设施蔬菜产业与科技发展情况,并从设施蔬菜生长发育与调控、抗
逆机制与调控技术、病虫害抗性机制与安全生产技术、水分养分高效利用、品质形成及优质调控以及设施类型与装备等方面
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最后在分析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和科研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
今后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和科研的发展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建立完善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化设施蔬菜
产业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研究进展
田恬,田永强,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21, 1 (10): 35-44.  
摘要209)      PDF(pc) (956KB)(923)    收藏
近年来我国设施菜田土壤普遍发生质量退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土壤紧实板结、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污染
和土传病害加重等。目前,我国关于设施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多数研究侧重于单一土壤理化性
质及微生物性状等方面,缺乏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于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
上结合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综合分析了设施菜田土壤质量,并简要介绍了土壤整体质量的评估方法,以期对深入
评价设施菜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参与番茄叶形发育的TCP 转录因子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张雪莹,尹一歌,姜晶,刘欣
中国蔬菜    2021, 1 (10): 45-56.  
摘要213)      PDF(pc) (1849KB)(839)    收藏
TCP 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选取18 个在番茄叶片组织中高
表达的TCP 转录因子,检测其在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筛选出与叶片发育进程相关的SlTCP2、SlTCP4、SlTCP8、
SlTCP11、SlTCP14、SlTCP15、SlTCP19、SlTCP22、SlTCP24、SlTCP25
等10 个TCP 家族成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
结果表明这10 个SlTCP 成员分布在8 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它们的碱基、氨基酸长度以及分子量大小相差较大,均为不稳定
的亲水性蛋白;SlTCPs 的蛋白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中间约50 aa 长度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相对较高且丝氨酸占比较多;
SlTCPs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在细胞核上。以上SlTCPs 蛋白均含有TCP 家族典型的保守域,其保守基序的分类与系统
进化树的分支一致。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lTCP11、SlTCP15、SlTCP24 在番茄叶片发育各个时期的不同组织器官中,
均有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对番茄典型叶形突变体LA2922、LA2532 及其对应的野生型进行qRT-PCR,结果表明SlTCP2
SlTCP11、SlTCP14、SlTCP15、SlTCP19、SlTCP24
在LA2922 和LA2532 叶片中的表达水平呈相反趋势。结合生物信息分析
结果,明确了SlTCP2、SlTCP11、SlTCP14、SlTCP15、SlTCP19、SlTCP24 可能在番茄叶形发育中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
究番茄叶片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丛枝菌根真菌对基质栽培叶用莴苣和菠菜氮肥用量的减施效果
周佳琦,张钰,张梦燚,薄宇,季为,孙锦
中国蔬菜    2021, 1 (10): 57-65.  
摘要190)      PDF(pc) (1480KB)(674)    收藏
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作物品质且危害环境,如何在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氮肥施用量成为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
题。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及生长发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有替代氮肥
的应用潜力。本试验以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e Hort.)与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8
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与5 个不同AMF 菌剂用量处理,筛选出叶用莴苣和菠菜生长最好的纯氮用量分别为6.0 kg · hm-2 和8.0
kg · hm-2,AMF 用量分别为200 g · kg-1 和175 g · kg-1。用AMF 替代不同比例的氮肥用量,研究AMF 对叶用莴苣和菠菜氮
肥用量的减施效果。结果表明,基质栽培条件下,在不降低全株鲜质量的前提下,基质中分别添加200 g · kg-1 和175 g · kg-1
AMF 可减少叶用莴苣40% 和菠菜60% 的氮肥用量,即叶用莴苣和菠菜氮肥用量分别为3.6 kg · hm-2 和3.2 kg · hm-2 时,植
株生长不受影响。试验结果为叶用莴苣和菠菜氮肥减施和高品质栽培提供了新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极少排液与营养液浓度调控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刘爱龙,刘丹霞,殷东升,练瀚,张轶婷,陈日远
中国蔬菜    2021, 1 (10): 66-78.  
摘要314)      PDF(pc) (2169KB)(1085)    收藏
在限根栽培条件下,以正常排液(20-EC1.6 处理)为对照,对极少排液(0-EC1.6 处理)及其配合提高营养液浓度
(0-EC1.6-2.4 处理)或添加NaCl(0-EC1.6-2.4Na 处理)条件下番茄的生长指标、叶片光合参数、果实商品性状、相关代
谢酶、初生代谢物等进行测定,研究极少排液与营养液浓度调控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少排液显著抑制了番
茄植株茎秆增粗、叶片伸展与果实膨大,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
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也显著降低,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VC、番茄红素、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葡萄糖/ 苹果酸、果
糖/ 柠檬酸明显提高,非商品果率降低;极少排液配合提高营养液浓度,进一步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5-L-
谷氨酰-L- 丙氨酸)、酚酸(香豆醛)含量及葡萄糖/ 苹果酸,降低非商品果率。极少排液显著提高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
配合提高营养液浓度后转化酶与蔗糖合成酶活性进一步显著提高,从而催化分解蔗糖,产生葡萄糖与果糖。综合考虑各项指
标,0-EC1.6-2.4 为限根栽培提高番茄果实品质的最佳处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不同营养液供应频率对日光温室袋培辣椒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玉红,康珍,孙涛,朱轲钰,张琪,胡晓辉
中国蔬菜    2021, 1 (10): 79-84.  
摘要216)      PDF(pc) (1090KB)(650)    收藏
为了构建陕北地区日光温室袋培辣椒精准水肥管理模式,本试验以拉菲78-9 为试材,采用基质袋培方式,以单株
需水量为标准,设置每天供应1 次、每2 d 供应1 次、每3 d 供应1 次、每3 d 供应6 次和每3 d 供应4 次5 个营养液供应频
率,研究不同营养液供应频率对日光温室越冬茬袋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3 d 供应6
次营养液处理和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处理的辣椒产量较高,分别为10 161.66、10 062.98 kg · hm-2;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处理
的果实还原糖、VC、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亦最高(77.99 kg · m-3)。采用Topsis 综合
评价法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贴合度以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处理最高,达到0.858。综
上,陕北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袋培辣椒,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日光温室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孟鑫,吕剑,罗石磊,于健,李金武,刘泽慈,朱文
中国蔬菜    2021, 1 (10): 85-90.  
摘要195)      PDF(pc) (1344KB)(953)    收藏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营养液浓度与番茄果实综合品质的关系,以粉太郎为试材,设置常规营养液浓度
(CK)、营养液浓度为CK 的130%(T1)、营养液浓度为CK 的150%(T2)、营养液浓度为CK 的200%(T3)4 个处理,
研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番茄果实12 个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升高,番茄果实的单果鲜质量和干质
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 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
糖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呈线性升高。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依次为T2 > T1 > T3 > CK,即营养液浓度为
常规营养液的150% 时番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商品岩棉条和椰糠条对黄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何立中,丁小涛,金海军,张红梅,崔佳维,周强,余纪柱
中国蔬菜    2021, 1 (10): 91-96.  
摘要193)      PDF(pc) (1676KB)(569)    收藏
以黄瓜品种戴多星和春秋王为试材,分别用商品岩棉条和椰糠条进行育苗和栽培试验,探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黄瓜生
长、光合、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 片真叶展开后26 d,椰糠基质栽培的黄瓜幼苗茎粗、第2~4 片真叶叶
面积均高于岩棉栽培的黄瓜幼苗。椰糠基质栽培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产量(采收25 d 后)显著高于岩棉栽培,
并且椰糠基质栽培的黄瓜果实干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也较高。椰糠基质栽培黄瓜的可溶性糖和VC 含量高于岩棉栽培的
黄瓜。综合黄瓜苗期和成株的生长来看,椰糠基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获得较高的果实品质,适宜在黄
瓜温室育苗和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水模块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应用性能分析
郑钦中,李楠洋,刘子英,孟艳玲,贾兵国,王素娜,王星,邹志荣,李勇军,王丽萍
中国蔬菜    2021, 1 (10): 97-104.  
摘要205)      PDF(pc) (1656KB)(748)    收藏
针对目前日光温室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存在的墙体蓄热能力较差、土地利用率低、土壤资源缺乏和施工速度慢等问题,
创新设计了一种装配式水模块主动蓄热日光温室(GH1)。对GH1 与普通日光温室(GH2)的室内温度、地温、相对湿度进
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晴天时,GH1 白天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较GH2 高1.2 ℃和1.8 ℃,夜间平均温度
高1.2 ℃ ;平均地温高1.5 ℃。连续阴天时,GH1 平均温度白天较GH2 高5.3 ℃,夜间高4.0 ℃ ;平均地温高2.0 ℃。极端
天气时,GH1 平均温度较GH2 高4.8 ℃,平均地温高1.8 ℃。经连续31 d 的测试,结果显示,GH1 的平均最低温度较GH2
高1.1 ℃,夜间平均温度较GH2 高3.8 ℃。晴天时,GH1 平均相对湿度比GH2 降低14.7 百分点,阴天时比GH2 降低4.1 百
分点。综上所述,水模块主动蓄热日光温室技术方案可行,总体蓄热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日光温室,尤其连续阴天和极端雨雪
天气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室内温度和地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黄瓜新品种龙绿2 号的选育
许春梅,张作标,柳景兰,赵丹,王昕,杨龙,孟雪娇,萨日娜,叶万军,崔嵩岑
中国蔬菜    2021, 1 (10): 105-107.  
摘要304)      PDF(pc) (1844KB)(493)    收藏
龙绿2 号是以自交系332-5 为母本,以自交系106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华北型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中等,
主蔓结瓜为主,第1 雌花着生于主蔓第4 节左右,雌花节率高,单性结实能力强。瓜条棒状,瓜长32~35 cm,瓜皮深绿色,
白刺较密,果肉浅绿色,商品瓜率高。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抗枯萎病,VC 含量129.0 mg · kg-1,每667 m2 前期产量1 800
kg 左右,总产量5 000 kg 左右,适宜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保护地、露地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辣椒新品种明椒13 号的选育
邱胤晖,曾绍贵,李永清,吴立东,罗英,朱邦彤
中国蔬菜    2021, 1 (10): 108-110.  
摘要299)      PDF(pc) (1834KB)(495)    收藏
明椒13 号是以自交系m124-2-4-3-3 为母本,以自交系f23-4-5-2-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线椒一代杂种。植株生
长势强,株高65 cm 左右,始花节位为第6~8 节,定植至青熟果始收45 d(天)左右,全生育期160 d(天)左右;果实线
形,顺直光亮,果长26~30 cm,果肩宽1.2~1.5 cm,果肉厚0.15 cm 左右,单果质量26~32 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
辣度为3 721 SHU,VC 含量1 680 mg · kg-1,粗纤维含量0.08%,香味浓郁,品质佳;田间对病毒病、青枯病、炭疽病的抗
性强于对照辣丰3 号,每667 m2 产量2 500 kg 左右,适宜福建地区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辣椒新品种宁椒3 号的选育
颜秀娟,赵云霞,何鑫,王学梅
中国蔬菜    2021, 1 (10): 111-113.  
摘要193)      PDF(pc) (1828KB)(439)    收藏
宁椒3 号是以自交系9970 为母本,以自交系986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螺丝椒一代杂种,生育期186 d(天)
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2 cm 左右,始花节位为第8~9 节。果实长羊角形,果面皱褶均匀,果长25~29 cm,果肩宽3.2
cm 左右,果肉厚0.25 cm 左右,平均单果质量66 g,最大单果质量98 g,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VC 含量1 792.4 mg ·
kg-1,干物质含量11.6%,总辣椒素含量0.052 g · kg-1,味香辣,田间对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椒3 号,每
667 m2 产量4 600 kg 左右,适宜宁夏及环境条件相近区域露地和保护地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保护地芹菜新品种唐芹1 号的选育
宋瑞生,李贺,李娟,王耐红,周腾
中国蔬菜    2021, 1 (10): 114-116.  
摘要209)      PDF(pc) (1801KB)(519)    收藏
唐芹1 号是以自交系J01-1-2 为母本,以自交系F10-2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连续定向选择5 代育成的保
护地芹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直立,叶片绿色;平均株高78.6 cm,第1 节叶柄长38.5 cm、宽2.3 cm,黄绿色,
有光泽,实心,口感脆嫩;田间对斑枯病、叶斑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日丰1 号,VC 含量65.5 mg · kg-1,可溶性糖含量3.49%,
粗纤维含量0.67%。定植后60 d(天)左右开始采收,单株质量0.6 kg 左右,每667 m2 产量8 000 kg 左右,适宜华北、东北
地区秋冬茬保护地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