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 2020年 1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19年我国蔬菜市场运行分析与2020年展望
张晶,吴建寨,孔繁涛,沈辰,周向阳,朱孟帅,张慕明
中国蔬菜    2020, 1 (1): 1-8.  
摘要290)      PDF(pc) (2409KB)(1069)    收藏

2019年我国蔬菜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相对稳定,价格整体高企,5~7月蔬菜价格创历史新高,但仍然符合季节性波动规律。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从蔬菜价格、生产、贸易入手,重点剖析2019年蔬菜市场运行态势,深入研判2020年蔬菜供需形势,并提出蔬菜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山东省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控新形势与发展对策
国栋,杨久涛,孙作文,李敏敏,李宝聚,于玲雅,朱军生
中国蔬菜    2020, 1 (1): 9-13.  
摘要284)      PDF(pc) (1724KB)(805)    收藏

近年来山东省蔬菜病虫害发生呈现面广量大、种类繁多、多发混发、为害隐蔽、土传及生理性病害不断上升、新病虫害不断增加等特点,而蔬菜病虫害防控面临着技术研究滞后、绿色防控覆盖率低、用药量总体偏高等困境。为此,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和发挥“一主多元”体系力量,全面开展依法“治病治虫”,深入推进实施绿色防控,强化宣传培训,培育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品牌,全面提升山东省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高附加值植物生产的环境控制技术(三)——植物工厂发展前景及高效生产
贺冬仙
中国蔬菜    2020, 1 (1): 14-16.  
摘要332)      PDF(pc) (1412KB)(881)    收藏

本期6 篇摘要来自于“2019 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大会暨2019 年高附加值植物生产的环控技术国际研讨会”的“高附加值植物生产专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019年茄果类、瓜类蔬菜重要研究进展
仲苏
中国蔬菜    2020, 1 (1): 16-21.  
摘要339)      PDF(pc) (1593KB)(974)    收藏

瓜类、茄果类蔬菜是重要的蔬菜种类,在蔬菜科学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2019 年,这两类蔬菜在基因组学、基因编辑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世界首个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构建成功;瓜类作物演化历史和果实大小新机制被揭示;首次从全基因组层面明确了西瓜7 个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定向创制番茄粉果杂交种;番茄抵御根结线虫的系统信号途径被揭示;等等。《中国蔬菜》编辑部将2019 年度我国科学家在知名科技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摘编汇总,以供读者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番茄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王杰,龙世芳,王正文,谌金吾,姜发洋,李星
中国蔬菜    2020, 1 (1): 22-30.  
摘要400)      PDF(pc) (1515KB)(911)    收藏

青枯病是危害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本文对近年来番茄青枯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国内番茄青枯病防治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应用,并展望了青枯病防治的研究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番茄叶夹角基因的精细定位
刘星雨,国艳梅,苏晓梅,黄泽军,王孝宣,杜永臣,高建昌
中国蔬菜    2020, 1 (1): 31-37.  
摘要337)      PDF(pc) (2097KB)(674)    收藏

叶夹角作为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作物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以叶片上举的161-817 为父本,叶片平展的Heinz1706 为母本构建F2∶3 群体,对番茄叶夹角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叶上举对叶平展表现为部分显性。混池分析结合QTL 作图结果显示,番茄10 号染色体上存在2 个主效QTL(LA1-1LA1-2)与番茄叶夹角表型有关。其中,LA1-1 位于分子标记A-10 和A-5 之间,遗传贡献率为18.7%,物理距离为1.58 Mb,该区域编码210 个基因;LA1-2位于分子标记B-3 和B-9 之间,遗传贡献率为22.5%,物理距离为378 kb,该区域编码32 个基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紫叶芥菜花青素分布及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李海渤,余梓婷,叶帝源,张飞洪,陈伟杰,冯慧敏,万正杰
中国蔬菜    2020, 1 (1): 38-43.  
摘要330)      PDF(pc) (2297KB)(700)    收藏

紫叶芥菜是富含花青素的一种新型保健蔬菜。本试验在建立紫叶- 绿叶芥菜近等基因系的基础上,研究紫叶芥菜花青素的微观分布、花青素含量以及花青素对芥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芥菜花青素分布于叶片上下表皮,其含量显著高于绿叶芥菜,但叶绿素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光照辐射强度或相同CO2 浓度条件下,紫叶单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绿叶单株,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羧化速率极显著低于绿叶单株,电子传递速率、最大光合速率显著低于绿叶单株;紫叶芥菜花青素含量与其光合作用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随着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伴生植物筛选
杨帆,辛月岩,吴凤芝
中国蔬菜    2020, 1 (1): 44-47.  
摘要282)      PDF(pc) (1420KB)(876)    收藏

以19 种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植物伴生番茄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以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初筛和复筛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分蘖洋葱、薄荷、茴香等4 种植物伴生能够显著降低番茄根结数量和根结指数,相对防效为58.7%~82.8%,且对番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可作为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有效伴生植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干旱胁迫下新疆野葱与普通大葱生理特性比较分析
黄晓梅,苑磊,种道齐,王立霞,高亚轻,刘世琦
中国蔬菜    2020, 1 (1): 48-55.  
摘要300)      PDF(pc) (3249KB)(590)    收藏

以新疆野葱与普通大葱(章丘大葱和日本元藏大葱)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干旱胁迫对3 种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葱整体长势较弱,但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野葱株高、叶长等形态指标变化幅度小;野葱叶片和假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普通大葱,且相对电导率和MDA、H2O2 含量增加幅度小于普通大葱,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SOD、POD 活性增加幅度大于普通大葱,根系活力下降幅度低于普通大葱。综合各项指标,野葱的抗旱性优于章丘大葱和日本元藏大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潮汐灌溉供液高度对黄瓜穴盘苗生长发育与水肥利用的影响
李倩,董春娟,田雅楠,曹玲玲,尚庆茂
中国蔬菜    2020, 1 (1): 56-62.  
摘要234)      PDF(pc) (2065KB)(802)    收藏

在潮汐灌溉条件下,以黄瓜品种中农18 号为材料,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进行穴盘育苗,比较1、2、3 cm 供液高度对基质的吸水速率、黄瓜穴盘苗表观生长指标、根系活力、水分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液高度增加,基质吸水速率逐渐加快;夏季和冬季育苗供液高度为2 cm 和3 cm 时,穴盘苗的株高、叶面积、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高于1 cm供液高度,3 个供液高度间的根体积、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根冠比、壮苗指数无显著差异,但3 cm 供液高度的穴盘苗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供液和回液体积以及肥料施用量最大;而夏季育苗2 cm 供液高度时,穴盘苗的水分利用率较高,且氮素利用率最大。基于穴盘苗表观生长指标与水肥利用率,夏季和冬季黄瓜潮汐穴盘育苗的适宜灌溉高度均为2 c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减量施肥后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对春大棚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沈建国,王忠,李丹,楼玲,朱徐燕,庞法松,王京文
中国蔬菜    2020, 1 (1): 63-67.  
摘要303)      PDF(pc) (1656KB)(664)    收藏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连续两年在化肥总养分减少30% 的条件下比较2 种水肥一体化模式对浙江杭嘉湖地区春大棚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穴施追肥相比,减量施肥的2 种水肥一体化模式均促进了春大棚辣椒的生长,有效提高产量、效益和品质,其中半程水肥一体化模式明显优于全程水肥一体化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江苏省草莓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分析
韩振兴,牛文静,朱涛,常向阳,王雪梅
中国蔬菜    2020, 1 (1): 68-75.  
摘要250)      PDF(pc) (1612KB)(562)    收藏

基于2003~2016 年中国草莓主产区种植数据和2018 年4~5 月江苏省草莓生产调研数据,分析江苏省草莓种植变化情况,并与其他主产区进行比较,测算江苏省草莓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结果表明:江苏省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2016 年已位居全国第二,但是单产仅为其他草莓主产省份(山东、辽宁、河北)的65%~75%;专业化程度和集中系数不高,主要是受单产较低的影响;综合比较优势明显,主要得益于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初见成效。制约江苏省草莓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单一,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户繁育脱毒苗比例低,种苗繁育规模化程度低;连作障碍严重;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差,宣传力度不够。据此提出提升江苏省草莓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麻江红蒜栽培现状调查及分析
付存念,周世洋,刘敏,汪浩,蒋芳玲,李文旺,李萍,吴震
中国蔬菜    2020, 1 (1): 76-80.  
摘要458)      PDF(pc) (1480KB)(552)    收藏

以贵州省麻江县红蒜主栽区贤昌镇为样本,采用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麻江红蒜的种植面积、栽培管理方式及产量等进行调研,分析麻江红蒜栽培面积减少和产量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2016 年贤昌镇红蒜种植面积达133.4 hm2,但单个农户的种植规模均较小,种植面积不足667 m2的农户占比为35%;整体产量偏低,平均为435 kg ·(667 m2-1,最低仅为285 kg ·(667 m2-1;栽培管理中存在选种不严、种植密度偏低、施肥单一和管理粗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选优留种、分级播种、合理密植和均衡施肥等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羊角椒新品种寿研梦扬的选育
刘虎成,王如芳,杨小伟,程斐,王晓武,王蕾,程琳
中国蔬菜    2020, 1 (1): 81-83.  
摘要321)      PDF(pc) (2200KB)(612)    收藏

寿研梦扬是由母本CSVHPM1407001 和父本CSVHPF1407002 配制而成的羊角椒一代杂种。植株长势旺盛,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5~30 cm,果肩宽3~4 cm;青熟果黄绿色,老熟果红色;外表光亮,商品性好,耐贮运;单果质量100 g 左右,辣味浓,宜鲜食;田间对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喜洋洋。保护地栽培鲜椒产量可达12 840 kg ·(667 m2-1 左右。适宜山东、河北等地区早春、秋延保护地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黄瓜新品种绿园7号的选育
宋铁峰,赵聚勇,刘永丽,杨光,赵越,赵丽丽
中国蔬菜    2020, 1 (1): 84-86.  
摘要241)      PDF(pc) (2260KB)(585)    收藏

绿园7 号黄瓜是以华北型雌性系72 为母本,华北型自交系R34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第1 雌花着生在主蔓第4~6 节,以后节节为雌花;商品瓜长32 cm 左右,瓜把短,果皮绿色有光泽,蜡粉轻,多刺,瘤小,心腔小,果肉浅绿色,风味品质好。温室栽培平均产量7 000 kg ·(667 m2-1 以上。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适宜辽宁、吉林、山东等地越冬、春季温室及春季塑料大棚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糯玉米新品种Q糯5号的选育
张采波,余庭跃,文守云,张玮,陈磊
中国蔬菜    2020, 1 (1): 86-89.  
摘要348)      PDF(pc) (2982KB)(547)    收藏

Q糯5号是以糯玉米自交系715-10 为母本、8300-22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糯玉米一代杂种。植株株高237.0 cm,穗位高99.9 cm,果穗锥型、粗大,穗长19.5 cm,穗行数14~18 行,平均行粒数36.6 粒,籽粒大、白色,排列整齐,外观商品性好。蒸煮后食味香甜可口,皮薄化渣,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1%,中抗纹枯病,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900 kg 左右,鲜籽粒产量580~640 kg,适宜在四川、重庆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西瓜专用砧木新品种苏砧2号的选育
刘广,徐锦华,侯茜,张曼,任润生,羊杏平
中国蔬菜    2020, 1 (1): 90-92.  
摘要245)      PDF(pc) (2905KB)(532)    收藏

苏砧2 号是以印度南瓜种自交系15S-32 为母本,以印度南瓜种自交系15S-27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南瓜类型西瓜专用砧木一代杂种。该砧木出苗整齐,茎秆青绿、粗壮,髓腔紧实,子叶平展、大小适中,嫁接易操作,嫁接亲和性好、成活率高;高抗西瓜枯萎病,田间对蔓枯病的抗性强于对照京欣砧4 号,前期耐寒、后期耐热性突出。嫁接苗生长后期不易早衰。易坐果,增产效果较好,平均达12.3% 以上;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能增加果实中心糖含量,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相似地区春提早保护地西瓜嫁接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大蒜根蛆综合防治技术与应用
胡静荣,史彩华,李传仁,张友军
中国蔬菜    2020, 1 (1): 93-96.  
摘要317)      PDF(pc) (1579KB)(921)    收藏

为解决“毒蒜”顽症,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基于大蒜根蛆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有效的防控措施,重点介绍“日晒高温覆膜法”的技术要点和防治效果。并针对大蒜种植中根蛆的主要来源与途径,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北京市韭萤叶甲的发生和防治
胡彬,穆常青,郑建秋,张智,时祥云
中国蔬菜    2020, 1 (1): 97-98.  
摘要256)      PDF(pc) (2941KB)(553)    收藏

韭萤叶甲主要以幼虫为害韭菜和葱,集群取食,且食量大,发生严重时可将植株地上部分全部啃食光,严重危害产量。正确了解该虫的为害症状、发生特点、形态特征等有助于及时有效防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日光温室口感型番茄和优质甜瓜一年三茬菇渣基质高效栽培技术
葛桂民,李建欣,卢钦灿,崔杏春,楚晓真
中国蔬菜    2020, 1 (1): 99-102.  
摘要248)      PDF(pc) (1522KB)(671)    收藏

口感型番茄和优质甜瓜一年三茬菇渣基质高效栽培模式,将耐低温的番茄安排在早春和晚秋,喜热的甜瓜安排在夏季;菇渣与有机肥经过高温发酵后作为栽培基质,有效提高产品品质;采取温室地面铺地布膜、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措施改良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每年每667 m2保守利润可达10万元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海南樱桃番茄高抗砧木嫁接栽培技术
伍壮生,吴月燕,王小娟,李雪峤,高芳华
中国蔬菜    2020, 1 (1): 103-105.  
摘要263)      PDF(pc) (1511KB)(598)    收藏

海南樱桃番茄以嫁接栽培露地生产为主,年种植面积0.67 万hm2(10 万亩)左右。高抗青枯病的茄砧类型砧木品种海茄砧1 号、海茄砧2 号正逐步替代以往的砧木品种托鲁巴姆,配套相应的嫁接栽培技术将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生姜套种分葱高效栽培技术
韩娅楠,张英,宋启明,张涛,姚秋菊,常晓珂,程志芳,王彬
中国蔬菜    2020, 1 (1): 106-107.  
摘要261)      PDF(pc) (1737KB)(537)    收藏

生姜套种分葱是河南省汝南县推广的特色栽培模式,生姜块大、肉厚、无丝、味纯,销路广阔,分葱味道好、口感香、价格好,每667 m2收入共计3万元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辽宁塑料大棚薄皮甜瓜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
张家旺,吕艳玲,张丽丽,刘石磊,何明
中国蔬菜    2020, 1 (1): 108-110.  
摘要260)      PDF(pc) (892KB)(610)    收藏

辽宁地区选用坐瓜能力强、生殖生长旺盛的甘露19,探索出一套塑料大棚薄皮甜瓜绿色轻简化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该模式可节约种苗70%,节约劳动力成本30%,减少化肥用量30%,减少农药用量40%,延长采收期15~20 d(天),每667 m2节本增效2 000 元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高寒阴湿区秸秆还田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
孙新荣,仲彩萍,张维彪,王玉华,孙卫冬
中国蔬菜    2020, 1 (1): 110-111.  
摘要265)      PDF(pc) (1497KB)(529)    收藏

高寒阴湿区秸秆还田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是一项改善土壤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解决薯块气孔严重外翻,减轻种薯窖藏病害,提高种薯质量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每667 m2种薯产量达3 443 kg,较传统种植增产47%,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我国连栋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产量与荷兰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许 艺 李新旭 杨 哲 李红岺 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20, 1 (10): 1-8.  
摘要264)      PDF(pc) (2663KB)(1393)    收藏
荷兰连栋玻璃温室基质栽培蔬菜作物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番茄产量已达90 kg · m-2,平均产量超过60 kg · m-2;而我国连栋玻璃温室岩棉(椰糠)栽培番茄产量最高只有40~45 kg · m-2,平均水平仅25~30 kg · m-2,与荷兰相比差距较大。本文以北京小汤山特菜基地连栋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岩棉栽培试验为基础,从外界气候环境、温室设施结构、室内环境调控、水肥管理和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对我国连栋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岩棉栽培产量与荷兰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我国连栋玻璃温室番茄岩棉高产栽培的主攻技术方向提供一定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专利视角下国际辣椒育种技术创新态势分析
苗润莲 岳 青 梁燕平
中国蔬菜    2020, 1 (10): 9-12.  
摘要243)      PDF(pc) (1369KB)(588)    收藏
基于德温特创新平台(DI)的专利数据,从专利视角分析国际辣椒育种技术的创新领域分布、主要
创新区域和主要创新主体及其技术与市场布局策略。结果显示,创新领域主要集中于通过组织培养
技术的植物再生、基因突变育种、辣椒栽培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方面,美国、中国、以
色列等为主要技术创新国家,中国专利总数量排名第2,但专利申请相对分散,技术集中度相对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海南南瓜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思考
云天海
中国蔬菜    2020, 1 (10): 13-17.  
摘要230)      PDF(pc) (943KB)(804)    收藏
2019 年海南省冬春季南瓜播种面积为1.592 万hm2,居瓜类蔬菜之首,销售至全国170 多个大中城
市。近几年受宏观规划与区域布局工作滞后、品种结构单一、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土壤环境保
护不力、田间管理粗放、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海南省一些市县南瓜主产区播种面积
和总产量有下降趋势。建议打造南瓜优势产业带,规划2020~2025 年冬春季南瓜年播种面积稳定
在1.6 万~1.7 万hm2,总产量50 万~65 万t,南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8% 以上,农业科技进
步贡献率达到70% 以上。通过“生产基地+ 乡村旅游+ 互联网电商”方式,强力打造海南自贸区
(港)乡村振兴南瓜产业和南瓜旅游商品品牌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南瓜耐盐性研究进展
王伟奇 张 蒙 秦肇辰 马 玮 孙廷珍 史玉滋 段 颖 王长林
中国蔬菜    2020, 1 (10): 18-26.  
摘要407)      PDF(pc) (1042KB)(1497)    收藏
土壤盐渍化是蔬菜作物栽培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南瓜(Cucurbita spp.)具有较强的盐胁迫耐受能力,
也是黄瓜、西瓜、甜瓜等葫芦科蔬菜嫁接生产的砧木,选育耐盐性较强的南瓜品种有助于提高南瓜和葫芦科嫁接蔬菜的产量
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南瓜耐盐性评价方法和耐盐种质资源筛选、南瓜耐盐性形成的生理机制、南瓜耐盐性状的遗传及相
关耐盐基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解析南瓜耐盐调控机制和选育耐盐性品种提供理论
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马铃薯土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及其应用
李 磊 赵昱榕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20, 1 (10): 27-34.  
摘要269)      PDF(pc) (1055KB)(916)    收藏
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严重,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早期诊断、预测监控、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比
较了普通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特点,
以及在检测马铃薯土传病害时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病害检测报道的引物信息和检测体系的优势。同时,对各技术的应用前景
进行展望,旨在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节瓜ACC 合酶基因CqACS 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彭 琴 王 敏 彭庆务 江 彪 林毓娥 刘文睿 梁肇均 
中国蔬菜    2020, 1 (10): 35-41.  
摘要337)      PDF(pc) (1649KB)(624)    收藏
为分析ACC 合酶与节瓜雌性之间的关系,以雌性自交系(A36)和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为材料,克隆得
到节瓜ACC 合酶(CqACS)基因,并与葫芦科中已知的ACC 合酶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构建进化树;对A36 幼苗
叶片进行赤霉素(GA3)处理后用qRT-PCR 对CqACS 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并统计赤霉素处理前后20 节内的雌花率。结果
表明,CqACS 基因在雌性自交系A36 中的长度为1 318 bp,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 中长度为1 637 bp。经对比分析,SX
比A36 多了91、97、117 bp 3 个片段,除此之外只有2 个碱基的差别。同源序列比对发现,A36 中的CqACS 基因与西瓜中
Cit-ACS1 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5.31%,与黄瓜中的Cs-ACS1 基因同源性为91.13%;SX 中的CqACS 基因与西瓜中Cit-
ACS1
基因同源性为78.04%,与黄瓜中的Cs-ACS1 基因同源性为76.06%。GA3 处理后,A36 的平均雌花节率(20 节位内)
为45%,而对照为90%;qRT-PCR 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CqACS 基因在GA3 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在第3 次
处理后4 h 上调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基于InDel 标记的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强强 江海坤 王 艳 梁 赛 隋益虎 贾 利 方 凌 张其安 董言香
中国蔬菜    2020, 1 (10): 42-47.  
摘要239)      PDF(pc) (1368KB)(796)    收藏
用19 对InDel 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46 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 对InDel 标记的多态性
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48~0.66 之间,均值为0.59。46 份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2~1.00 之间,均值为0.70,
说明46 份茄子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不大,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6 处,
将46份茄子种质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聚类的结果与叶色、花冠色和果实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与来源地的关联性并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杨永岗 张化生 李晓芳 苏永全
中国蔬菜    2020, 1 (10): 48-54.  
摘要281)      PDF(pc) (1341KB)(728)    收藏
以多分枝西瓜品种陇抗9 号与不分枝西瓜品种无杈早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研究分
析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引哚甲酸(ICA)、引哚乙酸(IAA)、玉米素(Z)、二氢玉米素(DHZ)、脱落酸(ABA)
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ICA、IAA+ICA 含量显著高于多分
枝西瓜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Z、DHZ+Z 含量低于多分枝品种;且不分枝西瓜品种的(ICA+IAA)/
(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显著高于多分枝品种。由此
可见,较高含量的ICA 对西瓜侧枝的分生有抑制作用,较高含量的Z 与DHZ 对西瓜侧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ICA+IAA)/
(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的较高比值不利于西瓜侧枝的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对比及生理特性分析
梁 赛 贾 利 王 艳 张强强 陈友根 江海坤 方 凌 张其安 董言香
中国蔬菜    2020, 1 (10): 55-61.  
摘要217)      PDF(pc) (2287KB)(600)    收藏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 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
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
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
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
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栽培茄(Solanum melongena L.)与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 C.B.Clarke)F1杂交种的获得与鉴定
薛金燕 刘益勇 吴隽香 徐照璨 张 宇 成玉富 杨 旭
中国蔬菜    2020, 1 (10): 62-67.  
摘要262)      PDF(pc) (1749KB)(577)    收藏
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 C. B. Clarke)是茄子近缘野生种,具有珍贵的抵抗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的基因。以
10 份栽培茄材料作母本与喀西茄进行杂交,并采用一次授粉、重复授粉、花柱短截、混合授粉及嫁接后授粉等授粉方式,
研究获得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嫁接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结果率,并且得到了L81 与喀西
茄的F1;对F1 苗期植株进行SSR 分子鉴定,证实了F1 种子为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扁豆菌核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顾玉阳 王黎娜 袁 娟 张 艺 姚陆铭 马晓红 王 彪 武天龙
中国蔬菜    2020, 1 (10): 68-76.  
摘要238)      PDF(pc) (2542KB)(699)    收藏
近几年,在上海浦东扁豆主产区暴发了一种病害类似于其他作物上发生的菌核病。通过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进行形
态学观察、致病性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确定了该致病菌就是核盘菌属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该菌可以感染扁豆全株,包括根、茎、叶、花、果实都能感染发病,并且能观察到菌核的形成。研究发现扁豆核盘
菌室内分离培养的最佳碳源是果糖,温度22 ℃,pH 为5,适当的逆境生长条件有利于菌核的形成。扁豆、大豆、普通白菜
来源的核盘菌在ITS rDNA 序列上存在差异。将3 种不同来源的核盘菌相比较,发现它们属于不同的融合群,对不同寄主存
在致病能力上的差异,但都能致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河北省不同蔬菜种类废弃物资源量、分布特征及肥料化利用潜力分析
段亚军 张 惠 吕 诗 张玉坤 王小敏 宁国辉 杨志新
中国蔬菜    2020, 1 (10): 77-82.  
摘要251)      PDF(pc) (1244KB)(559)    收藏
以河北省11 个地级市8 大类主要蔬菜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草谷比估算了河北省不同蔬菜废弃物资源量。结
果表明:2011~2016 年期间河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以每年4.26 万t 的速度增加,2016 年达到了230.37 万t。其中,
甘蓝类(57.87 万t)、白菜类(43.42 万t)和茄果类(29.98 万t)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比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00.98%、
50.80%、4.12%,其次为根茎类、豆类和瓜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最低。废弃物资源量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衡,变异系数
为50.57%~82.52%。以唐山市(40.81 万t)、石家庄市(35.17 万t)、保定市(29.78 万t)和张家口市(27.96 万t)蔬菜废
弃物资源量最多,总量占全省的58.04%。将全省蔬菜废弃物全部进行肥料化,相当于每667 m2 农田间接施加纯氮3.01 kg、
纯磷1.85 kg、纯钾2.99 kg 和有机质72.61 kg,相当于全年化肥用量的6.68% 和有机肥299.20 万t,其中,甘蓝类、白菜类和
茄果类蔬菜氮磷钾养分量最高,总量占8 类蔬菜的57.73%,有机质含量根茎类最高。全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在2011~2016
年期间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各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和养分量差异突出,其中,蔬菜产量和产废系数成为了影响蔬菜
废弃物资源量差异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熟辣椒新品种锐致的选育
王朝莲 丁海凤 何伟明
中国蔬菜    2020, 1 (10): 83-85.  
摘要220)      PDF(pc) (2533KB)(651)    收藏
锐致是以粗牛角椒稳定自交系11-22 为母本,以灯笼椒稳定自交系11-4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圆锥形辣椒一代杂种。
中熟,始花节位多为第9 节,植株生长势较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整齐、上下果一致性好。2~3 个心室,果长约17.0
cm,果肩宽约5.0 cm,果肉厚约0.45 cm,单果质量约130 g。果面光滑,光泽度好,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暗红色,转色快、
转色后不易软,辣味浓。田间对病毒病、青枯病和茎基腐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甜杂1号,前期产量2 500 kg ·( 667 m2-1 左右,
总产量4 200 kg ·( 667 m2-1 左右,适宜云南、四川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厚皮甜瓜新品种楚金1 号的选育
王运强 戴照义 易丽聪 龚 钰 王舒景
中国蔬菜    2020, 1 (10): 86-88.  
摘要212)      PDF(pc) (2544KB)(598)    收藏
楚金1 号是以高代自交系TH607 为母本,以高代自交系TH60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厚皮甜瓜一代杂种,全生
育期103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42~45 d(天)。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中等,叶色绿,以子蔓结瓜为主。果实圆形,
果皮黄色覆深绿色斑块,单果质量1.5 kg 左右,果肉白色,果肉厚3.7 cm 左右,肉质软,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 左右,
品质优良,口感风味好。田间对白粉病、霜霉病的抗性与对照伊丽莎白相当,大棚吊蔓栽培产量2 500 kg ·( 667 m2-1 左右,
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设施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抗TYLCV 番茄新品种龙番1 号的选育
侯富恩 郝科星 苏东涛 张 涛 王 铭 张 曼 侯东颖
中国蔬菜    2020, 1 (10): 89-92.  
摘要268)      PDF(pc) (2726KB)(701)    收藏
龙番1 号是以自交系TMX2511-2 为母本,以自交系TMX2535-4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抗TYLCV 番茄一代杂种。无
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始花节位为第8~9 节;果实红色,扁圆形,纵径6.5~7.0 cm,横径8.0~8.5 cm,单果质量
220 g 左右,果实硬度中等,幼果无绿肩;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9%,番茄红素含量0.035 mg · g-1,VC 含量0.167 mg · g-1
一般每667 m2 产量8 500 kg 左右,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抗叶霉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根结线虫,
适宜山西省吕梁、忻州、晋中、长治、大同等地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棚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药食同源蔬菜赤苍藤新品种桂赤苍藤1 号和桂赤苍藤2 号的选育
张尚文 李 婷 石 前 潘颖南 庾韦花 蒙 平 张向军
中国蔬菜    2020, 1 (10): 92-95.  
摘要261)      PDF(pc) (2673KB)(658)    收藏
桂赤苍藤1 号和桂赤苍藤2 号是从广西野生赤苍藤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采用组培快繁为主、扦插繁育为
辅的方法选育出的药食同源蔬菜赤苍藤新品种。桂赤苍藤1 号嫩芽绿色,每667 m2 产量1 900 kg 左右;桂赤苍藤2 号嫩芽红
色,香味较桂赤苍藤1 号浓郁,每667 m2 产量1 700 kg 左右。这两个品种均具腋生卷须,枝纤细,有不明显的条纹,叶纸质
至厚纸质或近革质,叶长8~20 cm,叶宽4~15 cm;采食新鲜嫩芽,长度15 cm 左右,有特殊香味,蛋白质、脂肪、粗纤维、
钙、磷、VC 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常见蔬菜;定植3 a(年)后进入丰产期,适宜广西及西南地区露地栽培,北方地区
保护地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