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 2015年 1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14 年蔬菜产业大事记
段韫丹
中国蔬菜    2015, 1 (1): 1-.  
摘要384)      PDF(pc) (1001KB)(104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蔬菜市场2014 年形势分析及后市展望
王盛威, 沈辰, 李辉尚, 熊露, 孔繁涛
中国蔬菜    2015, 1 (1): 5-.  
摘要424)      PDF(pc) (1233KB)(912)    收藏
2014 年全国气象条件较为有利,蔬菜生产形势整体向好,蔬菜价格略低于2013 年同期水平。随着“菜篮子”工程的深入开展,2015 年蔬菜供应仍将较为稳定,如果天气正常且蔬菜生长状况良好,2015 年蔬菜价格将基本保持平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上海蔬菜惠农政策分析与建议
李恒松, 张瑞明, 李珍珍
中国蔬菜    2015, 1 (1): 9-.  
摘要361)      PDF(pc) (1095KB)(811)    收藏
上海市蔬菜惠农政策成效显著,稳定了当地蔬菜生产和市场,提高了蔬菜产业抗风险能力,农民也得到了实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013 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
农业部
中国蔬菜    2015, 1 (1): 12-.  
摘要553)      PDF(pc) (541KB)(106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传播方式的研究进展
李俊香, 古勤生
中国蔬菜    2015, 1 (1): 13-.  
摘要437)      PDF(pc) (1124KB)(1206)    收藏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葫芦科作物重要病毒,通过多种方式如种子、土壤、水、介体和机械接触传播,病害蔓延扩散迅速。该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报道,我国也曾大面积受到为害,尤其是西瓜嫁接地区,产业损失严重。带毒种子为初侵染源,发生过该病害的地块土壤也是重要的侵染源,发病植株可通过灌溉水以及机械接触传播病毒。为了更好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本文介绍了该病毒传播方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番茄抗坏血酸相关渐渗亚系的构建及QTL初步定位
张敏, 李汉霞, 叶志彪, 张余洋
中国蔬菜    2015, 1 (1): 19-.  
摘要391)      PDF(pc) (1317KB)(797)    收藏
部分潘那利番茄渐渗系具有抗坏血酸(AsA,又名VC)高积累特性,但渐渗片段区间偏大。本试验拟得到与AsA相关的渐渗亚系,解析AsA 积累相关的QTL 位点。构建了IL8-1 与M82 杂交的F2 及F2:3 家系遗传群体,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筛选分子标记用于群体的检测,最终得到4 个纯合的重组单株,分别命名为48-1(5 cM)、281-2(13 cM)、559-1(20 cM)、281-7(3 cM),覆盖IL8-1(22 cM)渐渗区间。对亲本及得到的重组单株进行AsA 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IL8-1 总AsA 含量显著高于M82。渐渗亚系48-1、281-2、559-1 的总AsA 含量均显著高于M82。而亚系281-7 的总AsA 和还原态AsA 含量都显著低于M82。结合分子标记检测和AsA 含量测定可以得出,IL8-1 中与总AsA 相关的主效基因在标记U221657和At5g46630 之间的基因组区域(5 cM),与还原态AsA 相关的主效基因在At5g27390 和At5g46630 之间的基因组区域(13 cM)。而在Indel-3 和CT-92 之间(3 cM)可能存在AsA 的负向调控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甘蓝杂种致死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薛玉前, 张扬勇, 杨丽梅, 方智远, 刘玉梅, 李占省, 吕红豪, 庄木
中国蔬菜    2015, 1 (1): 24-.  
摘要429)      PDF(pc) (1084KB)(724)    收藏
杂种致死是一种生殖隔离类型,致死材料的鉴定及遗传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杂种致死的遗传机制,还可以为致死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利用已知携带杂种致死基因的甘蓝自交系09-211、09-222、10-260 和其他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为试材,鉴定携带致死基因的新材料,并对甘蓝杂种致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1-204 和11-176 是2 个新的甘蓝致死材料;11-176 与09-222 及10-260 具有遗传等效性,而11-204 与09-211 具有遗传等效性;甘蓝杂种致死性状是由2 个显性基因互补控制的,其中1 个致死基因来自09-211 或11-204,另1 个致死基因来自09-222 或10-260 或11-176,其遗传模式符合Dobzhansky-Muller(DM)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豇豆四倍体的诱导及鉴定
李艳艳, 周鸿章, 户秋稳, 杨阳, 张蜀宁
中国蔬菜    2015, 1 (1): 28-.  
摘要466)      PDF(pc) (1659KB)(622)    收藏
用浓度为0.1%~0.3% 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豇豆子叶期的茎尖生长点,获得同源四倍体(2n=4x=44),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农艺学鉴定。结果表明:经0.2% 秋水仙素处理4 次获得同源四倍体的效果最佳,四倍体诱变率为2.809%;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花器官、荚果等均表现巨大性,气孔密度和单个荚果种子数降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豇豆二倍体DNA 相对含量为250,四倍体为500,与根尖染色体鉴定结果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栽培茄与水茄远缘杂交F1 植物学性状及不育性分析
王益奎, 王红, 王艳娜, 李文嘉, 蒋雅琴, 黎炎
中国蔬菜    2015, 1 (1): 32-.  
摘要395)      PDF(pc) (1520KB)(606)    收藏
以栽培茄116、117 与野生水茄的杂交后代F1 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不育性研究。结果表明: F1 多数形态特征偏向野生亲本水茄,并且表现为不育。通过对F1 花粉形态、数量以及活性分析得出,其败育主要表现在花粉畸形且活力为零,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同时试验通过对水茄和栽培茄与杂交后代F1 进行回交,然后对授粉后1~6 d 柱头进行荧光染色分析,发现父母本花粉与杂交后代F1 柱头不亲和,不能完成正常的授粉受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盐渍土壤中聚氨酸肥料对普通白菜生长、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尚玉洁, 曾路生, 杨华青, 王兴梅, 张金言, 林少雯
中国蔬菜    2015, 1 (1): 37-.  
摘要395)      PDF(pc) (1093KB)(689)    收藏
将聚氨酸增效剂与常规肥料混合制成聚氨酸肥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盐渍土壤中聚氨酸肥料对普通白菜品种四季小白菜和苏州青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聚氨酸新型肥料在盐渍土壤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聚氨酸肥料后,四季小白菜的根长和单株质量分别增加36.81% 和36.11%,苏州青分别增加19.70% 和27.57%,四季小白菜和苏州青叶绿素总量分别提高31.00% 和27.27%,土壤呼吸强度分别提高69.48%和28.57%,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19%~32%,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增加了8%~33%,代谢熵提高了14%~40%。聚氨酸肥料均可促进参试普通白菜的生长,且在四季小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略优于苏州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不同分苗苗龄对湿栽水芹种子苗质量的影响
田秋芳, 江解增, 石如琼, 周增辉, 张娜, 韩承华
中国蔬菜    2015, 1 (1): 41-.  
摘要367)      PDF(pc) (1066KB)(670)    收藏
以湿栽水芹D07 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繁殖过程中不同分苗苗龄对湿栽水芹生长、根系活力、品质及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3 片真叶期为湿栽水芹种子繁殖的适宜分苗苗龄,可以培育出长势一致的优质苗,叶柄长、叶柄粗、植株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及根系活力、壮苗指数均为最高,品质较好,功能性成分含量也较高;而子叶期分苗的育苗效果较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效率及结构分析—基于农户调研数据
王欢, 穆月英
中国蔬菜    2015, 1 (1): 45-.  
摘要352)      PDF(pc) (1118KB)(708)    收藏
基于对北京市农户蔬菜生产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北京市农户蔬菜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棚和温室两种设施蔬菜生产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北京市蔬菜生产整体效率水平较低,反映出农户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同时对两类蔬菜生产设施进行对比后发现,现阶段大棚蔬菜生产更有效率,而温室生产的蔬菜则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早熟辣椒新品种京线2 号的选育
王朝莲, 丁海凤
中国蔬菜    2015, 1 (1): 50-.  
摘要374)      PDF(pc) (1073KB)(557)    收藏
京线2 号是以07-128 为母本,以07-40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持续坐果能力强,果实为长线椒,纵径26~32 cm,横径1.8~2.0 cm,单果质量33~36 g。果实光亮,果形顺直,青熟果浅绿色,老熟果红色鲜亮,辣味香浓,品质佳,耐贮运,商品性好。耐热、耐湿,抗TMV,中抗CMV 和疫病。持续收获期长,绿红果兼收,适宜多种加工,鲜食或做酱均可。一般每667 m2 产鲜椒3 200 kg 左右。适于南北方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绿肉节瓜新品种桂优5 号的选育
黎炎, 李文嘉, 吴永官, 康德贤, 蒋雅琴, 王益奎, 何 志
中国蔬菜    2015, 1 (1): 52-.  
摘要357)      PDF(pc) (1073KB)(614)    收藏
桂优5 号是以自交系06-23-5-7-7-7 作母本,以自交系07-27-6-8-12-15 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节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中早熟,春栽从播种至始收65~75 d(天),夏秋栽从播种至始收45~50 d(天)。商品嫩瓜短圆筒形,长25~30 cm,横径6~8 cm,单瓜质量0.50~0.75 kg,老熟瓜单瓜质量1.5~4.0 kg。果皮绿色无蜡粉,有梅花斑点,果肉浅绿色,口感清脆、味甜,品质优,果实硬度好、耐贮运。春栽每667 m2 产量3 500~5 000 kg,夏秋栽每667 m2 产量3 500 kg以上。适宜华南地区春、夏、秋季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花椰菜新品种圣雪3 号的选育
胡立敏, 陶兴林, 朱惠霞, 刘明霞
中国蔬菜    2015, 1 (1): 55-.  
摘要340)      PDF(pc) (1083KB)(751)    收藏
圣雪3 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4-11 为母本,以自交系2010-3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花椰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中强,叶片灰绿色,花球圆形近高圆形,洁白、紧实,自覆性好,品质优良,春季栽培从定植至采收80 d(天)左右,平均单球质量1.20 kg,每667 m² 产量3 000 kg 左右;秋季栽培从播种至采收117 d(天)左右,平均单球质量1.30 kg,每667 m² 产量3 300 kg 左右。适宜甘肃及西北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唐山秋黄瓜新品种秋分1 号的选育
刘海英, 宋瑞生, 李秋艳, 张运峰, 范永山, 胡芬
中国蔬菜    2015, 1 (1): 57-.  
摘要397)      PDF(pc) (1063KB)(944)    收藏
秋分1 号是以雌雄同株自交系ZY10 为母本,以雌雄同株自交系ZY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唐山秋瓜一代杂种。无限生长型,主、侧枝结果,单株结瓜数10.5 个,单瓜质量213.4 g,中长果形,瘤大而稀,瓜把短,口感脆嫩清香。3 心室,果肉为黄色,种子腔小。商品果率达95% 以上,耐贮运,货架寿命长。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光合效率高,抗寒性好,早熟。坐果能力强,果实膨大快。前期产量高,占总产量的 40%~50%。适宜栽培密度为2 700~3 000 株·(667 m2)-1,早春保护地栽培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5 434 kg,秋季露地栽培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5 066 kg。适合早春保护地、春秋露地和秋延后保护地栽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北京2014 年11 月蔬菜价格走势分析
张玉玺
中国蔬菜    2015, 1 (1): 60-.  
摘要295)      PDF(pc) (1064KB)(60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2014 年11 月蔬菜供应量增加 价格同比略降
中国蔬菜    2015, 1 (1): 62-.  
摘要438)      PDF(pc) (985KB)(46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两种病原菌引起的豇豆假尾孢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杜公福, 戚志强, 牛玉,  韩旭, 杨 衍, 赵倩, 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5, 1 (1): 64-.  
摘要357)      PDF(pc) (1158KB)(64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临淄日光温室西葫芦冬春茬栽培技术
王青川 , 王玉江, 蒋卫杰, 余宏军
中国蔬菜    2015, 1 (1): 66-.  
摘要360)      PDF(pc) (1363KB)(906)    收藏
临淄是山东省种植日光温室西葫芦较早、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当地菜农通过使用牛粪有机肥、秸秆反应堆、免蘸花保果剂等系列技术,生产的冬春茬西葫芦产量高、商品性好,每667 m2 收入4.5 万元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河南省马铃薯规模化种植误区及改进措施
郑军伟, 陈焕丽, 郭赵娟, 吴焕章
中国蔬菜    2015, 1 (1): 70-.  
摘要464)      PDF(pc) (1099KB)(573)    收藏
河南省春季马铃薯规模化栽培,必须实行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生产,采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做到早暖种、早切块、早播种、早追肥、早浇水、早培土、早植保、早收获,才能获得高产高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装配式双屋面日光温室芝麻蜜甜瓜早春促成栽培技术
苏雄, 李建明
中国蔬菜    2015, 1 (1): 73-.  
摘要444)      PDF(pc) (1127KB)(562)    收藏
装配式双屋面日光温室是一种无后墙双屋面日光温室,建造成本比寿光式土墙温室降低9.2%,土地利用率提高30% 以上。通过扩大室内地面蓄热,同时配套地下防寒隔热、多层保温和水热交换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温室内温度,不但适宜于瓜菜生产,更便于机械化耕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江苏省防虫网室构型优化及关键配套技术
周军,  余汉清,  曾晓萍
中国蔬菜    2015, 1 (1): 76-.  
摘要371)      PDF(pc) (1648KB)(581)    收藏
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创新开发的框架式防虫网室,不仅能抗强风、通风透气良好、易拆装、网室内便于各种农事操作,而且冬季拆卸收拢归仓及春夏秋季上架工作难度小、不易破损,适于省力化和机械化操作。配套实施两网一膜、微喷灌溉技术、省力化耕整地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使得蔬菜生产更加高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河西地区甜椒错期播种均衡上市栽培技术
贺泉兴, 赵怀勇, 赵国荣
中国蔬菜    2015, 1 (1): 78-.  
摘要377)      PDF(pc) (1131KB)(581)    收藏
甘肃河西地区甜椒早春茬(两茬)、正常茬及秋延后茬4 种模式,并搭配栽培高粱,根据市场需求和甜椒加工需求采收绿果、红果上市,不仅售价高,而且能有效抵御价格波动的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紫色甘薯新品种吉徐紫2 号
刘峰, 王凤, 王洋, 张海, 姜亚杰, 王殿发, 李闯
中国蔬菜    2015, 1 (1): 80-.  
摘要367)      PDF(pc) (1230KB)(576)    收藏
吉徐紫2 号花青素含量高,紫皮紫肉,薯块长纺锤形,单薯质量280~350 g,外形美观,营养价值高,食味好,使用范围广,抗逆性强,田间抗黑斑病,每667 m2 产量2 400 kg 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2014 年山西省蔬菜认定品种(一)
李竹梅
中国蔬菜    2015, 1 (1): 82-.  
摘要331)      PDF(pc) (1312KB)(56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大数据在农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孙晓勇,刘子玮,孙涛,陈万利
中国蔬菜    2015, 1 (10): 1-5.  
摘要1188)      PDF(pc) (1454KB)(1726)    收藏

农业大数据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广泛应用于以下研究方向。农业育种:农业大数据基于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技
术,大大增加优良性状的识别率。通过提取有价值的SNP 分子标记,帮助育种学家建立SNP 分子标记数据库,快速筛选所
需要的基因片段。农业栽培:农业大数据能够给农业工作者提供“傻瓜式”一键到位栽培服务。根据手机等远程通信工具,
农业工作者可以轻松地站在田地里辨别土壤品质,选定最高收益的种植品种,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和最好的收获时间,并规
避气候、病虫害等风险,从而提供最佳的农业栽培建议,并大大提高农业栽培的效率和产量。农业病虫害:病虫害信息可以
存储在农业大数据中心,与环境影响因素、农作物生长情况一起作为数据挖掘的参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相关防治措施。
同时,基因型和表现型相关的农业大数据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加深人们对病虫害机理的研究,更好地防治病虫害。
农业气候、土壤和经济:农业大数据在产量、价格预测以及风险规避上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工作者
的收入,并充分利用土壤条件,同时规避气候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农业大数据带来了农业科学研究革新的新起点。可以
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大数据将彻底改变农业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并最终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辽宁省番茄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赵义平,贾倩,祁晓会
中国蔬菜    2015, 1 (10): 6-9.  
摘要271)      PDF(pc) (1567KB)(881)    收藏

辽宁省番茄生产规模大效益高,栽培品种类型丰富,优质化控制栽培规模逐渐扩大,但仍然存在出
口生产加工能力弱、病虫为害严重和规模化生产事故发生的现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重庆石柱辣椒种植灾害保险的实施效果
黄任中,葛文东,何叶,黄启中,柘文君,刘晓波,吴朝龙
中国蔬菜    2015, 1 (10): 10-12.  
摘要337)      PDF(pc) (1499KB)(679)    收藏

2012 年重庆石柱县首次将辣椒种植灾害纳入保险,3 年来累计投保面积逾0.33 万hm2(5 万亩),
合作社或椒农自缴保险费62.4 万元,财政补贴145.6 万元,共为合作社或椒农办理理赔247 笔,
发放理赔款150 余万元,为椒农挽回了一定的损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玮,李丽
中国蔬菜    2015, 1 (10): 13-15.  
摘要396)      PDF(pc) (1484KB)(1045)    收藏

2014 年南京市蔬菜总播种面积9.5 万hm2 (142.00 万亩),总产值52 亿元,基本形成了江北速生叶
菜、茄果类蔬菜,栖霞八卦洲芦蒿和水生蔬菜,近郊速生叶菜,江宁设施蔬菜,溧水有机蔬菜,高
淳食用菌等六大菜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我国设施番茄氮肥施用量现状及其利用率、产量影响和地力贡献率分析评价
梁静,王丽英,陈清,张卫峰
中国蔬菜    2015, 1 (10): 16-21.  
摘要318)      PDF(pc) (1907KB)(1385)    收藏

:通过对国内与设施番茄施肥有关的57 篇文献中的79 个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目前设施番茄的氮肥投入量、氮
肥效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传统施肥模式下,设施番茄有机肥氮素投入量平均为617.0 kg·hm-2,化肥氮素投入量平
均为705 kg·hm-2,总氮投入达到1 313 kg·hm-2;优化施肥模式下的有机肥氮素投入量、化肥氮素投入量和总氮投入分别
为581.7、353 kg·hm-2 和936 kg·hm-2。优化施氮处理比传统施氮处理平均增产8%。传统施肥的氮肥偏生产力(PFP)、农
学效率(AE)、当季利用率(RE)平均值分别为155.7 kg·kg-1、28.0 kg·kg-1、9.5%。优化施肥模式下,氮肥偏生产力、农
学效率、当季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356.3 kg·kg-1、63.6 kg·kg-1、17.8%。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处理的菜田地力贡献率平均值
分别为72.9% 和70.4%,与传统施肥相比,优化施肥的化肥氮减量潜力很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黄瓜种质资源苗期耐低温性评价
周双,秦智伟,周秀艳
中国蔬菜    2015, 1 (10): 22-26.  
摘要297)      PDF(pc) (1577KB)(771)    收藏

:以43 份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瓜苗期进行低温处理(昼/ 夜温度为12 ℃ /9 ℃),以冷害
指数作为鉴定指标对其耐低温性进行评价。最终鉴定出7 份耐低温材料、10 份低温敏感型材料。对黄瓜低温处理后的冷害
指数(Y)与叶绿素降低率(X1)、可溶性蛋白增高率(X2)、MDA 增高率(X3)、脯氨酸增高率(X4)、POD 增高率(X5)进
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鉴定黄瓜耐低温性的回归方程:Y=0.433+0.671X1+0.005X2+0.121X3-0.733X4+0. 248X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不同人工补光光源对早春西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黄芸萍,张华峰,严蕾艳,王毓洪,应泉盛,王迎儿
中国蔬菜    2015, 1 (10): 26-30.  
摘要376)      PDF(pc) (1568KB)(828)    收藏

在早春持续低温阴雨寡日照的天气下,以甬砧5 号嫁接的拿比特西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利用LED 灯、高压钠灯
于心叶刚长出时进行连续25 d 的补光,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结果表明,人工补光能明显促进西瓜嫁接苗的生长,补光17 d 起,
采用LED 灯和高压钠灯处理的砧木下胚轴长度和接穗下胚轴长度快速提高,嫁接苗整体株高增长显著,且叶面积增大,砧
木和接穗茎粗增粗,嫁接苗生物量积累加快,接穗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嫁接苗成活率提高,苗期猝倒
病等发病率降低。不同光源比较,LED 灯的效果优于高压钠灯,且长期运行的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也更低,是今后农业领域
最有前途的人工补光光源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不同夜温对茄子套管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赵渊渊,董春娟,赵建忠,尚庆茂
中国蔬菜    2015, 1 (10): 31-36.  
摘要373)      PDF(pc) (2815KB)(1100)    收藏

以茄子砧木品种茄砧1 号和接穗品种快圆茄为试材,采用显微观察等方法,研究不同夜温(19、24、29 ℃)对茄
子套管嫁接苗愈合速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 ℃昼温条件下,随着夜温的升高,茄子嫁接苗接合部愈伤组织细胞
层数增加,接合部直径增大,但维管束连接及愈合进程减缓,木质部输导能力减弱,愈合质量下降。夜温为19 ℃的处理,
嫁接后第13 天隔离层完全消失,维管束连接,愈合进程较快,木质部输导能力比夜温29 ℃处理提高了72.89%;夜温为29
℃的处理,嫁接后前9 d 愈伤组织产生较多,接合部直径明显增大,比夜温19 ℃处理提高了13.35%,但愈合进程较慢。综
上,在昼温29 ℃的情况下,夜温19 ℃最有利于茄子嫁接苗的愈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造纸污泥为主料的复合基质对黄瓜育苗效果的影响
余宏军,刘兴元,林小明,蒋卫杰,李凤菊,张净浩
中国蔬菜    2015, 1 (10): 37-41.  
摘要308)      PDF(pc) (1529KB)(732)    收藏

以黄瓜品种中农26 号为试验材料,以传统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作为对照,将造纸污泥、中药渣及香蕉茎叶残体
按不同配比混合堆肥处理后,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污泥复合基质总体
符合育苗基质的要求,其中T5 处理(造纸污泥∶香蕉茎叶残体=1 V∶1V)的复合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最高,生
长效果最好。且除株高外,出苗率、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干鲜质量、根冠比、G 值等各项生理指标均与对照(草炭∶蛭
石=2 V∶1 V)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黄瓜育苗基质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木本泥炭促进设施番茄生长和改良土壤的效果
陈硕,聂海斌,谭钧,邢文军,陈清
中国蔬菜    2015, 1 (10): 42-46.  
摘要440)      PDF(pc) (1632KB)(1229)    收藏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连作障碍、蔬菜品质降低等问题,以北京郊区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基施木本泥炭及其他
添加物料作土壤调理剂,研究其对番茄产量、品质以及设施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本泥炭+ 苛性钾处理较常规
施肥处理番茄产量显著增加16.73%,果实VC 含量显著增加55.77%,同时明显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含量,提高
了pH 值,而单施木本泥炭、木本泥炭+ 米糠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施用木本泥炭及其他添加物料均有降
低土壤表层盐分累积的趋势。综上,施用木本泥炭及其他配合物料对设施番茄生长以及土壤改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木
本泥炭+ 苛性钾处理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不同钾水平对茄子茄碱含量和分配的影响
王菲,李银科,叶学见,王正银
中国蔬菜    2015, 1 (10): 47-52.  
摘要320)      PDF(pc) (1593KB)(1047)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就不同钾水平对盆栽茄子生物量和茄碱含量、累积量及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从植物营养角度控制茄子茄碱的形成和累积,达到改善茄子口感和风味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后茄子各器官以果实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施钾处理可使茄子果实中茄碱含量显著降低,果蒂、根、茎、花等器官的茄碱含量总体上也表现为降低。两个采收期茄子果实茄碱累积量均在施用钾肥后升高,以中量和高量钾处理影响最大,而果蒂、茎、花的茄碱累积量呈下降趋势。
茄子果实中茄碱分配最多,其次为叶片,花瓣分配最少。两个采收期果蒂、花等器官茄碱分配系数随钾水平增加而降低。施用钾肥能降低果实茄碱含量,但对茄碱在果实中的累积和分配有增加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模型模拟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袋培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飞,孙周平,李凌慧,郑世伟,刘义玲
中国蔬菜    2015, 1 (10): 52-56.  
摘要277)      PDF(pc) (1734KB)(641)    收藏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
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 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 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
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
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 kg,分别比W1、W2 和W3 处理增产4.3%、23.3% 和47.9%,但与W1 处理差异不显著;
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 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 处理最优,W1 处理次之;W1 处理
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 kg·m-3,分别比对照、W2 和W3 处理高出10.3%、0.6% 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 处理在
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苏云金芽孢杆菌NBIN863 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
黄大野,叶良阶,刘晓艳,姚经武,曹春霞,杨妮娜,龙同 
中国蔬菜    2015, 1 (10): 57-60.  
摘要370)      PDF(pc) (1722KB)(639)    收藏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NBIN863 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效果,对番
茄植株的促生作用及在番茄根际周围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NBIN863 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温室防效达到54.48%;对番
茄植株具有促生作用,株高、根长和全株鲜质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49.10%、43.69% 和52.50%;该菌株能稳定在番茄根际
周围定殖,接种30 d 后,其定殖浓度为8.37×105 cfu·g-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不同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杜守良
中国蔬菜    2015, 1 (10): 60-62.  
摘要379)      PDF(pc) (1537KB)(867)    收藏

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在生姜不同生长期施用5 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播种前用姜瘟
净水剂(黄芪多糖、小檗碱、紫草素≥ 2.8%)500 倍液、45% 代森铵水剂600 倍液、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5 000 倍液、
3% 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20% 噻菌铜悬浮剂500 倍液浸种,对生姜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浸种后在生姜出苗、三股杈、
大培土时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处理,对降低姜瘟病发病率均有效果,其中以姜瘟净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达92.6%;3% 克菌
康可湿性粉剂次之,为90.5%。除去用药成本,生姜收益以姜瘟净最高,每667 m2 为23 348.6 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