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试验研究
    高建昌 郭广君 国艳梅 王孝宣 杜永臣
    中国蔬菜. 2011, 1(2): 73-77.
    摘要 (4442) PDF全文 (1344)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仪获取标准图形,对ImageJ软件测定番茄叶面积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发现不同的扫描分辨率(100、200和300DPI)对图形面积没有显著影响,200DPI的分辨率为较好的扫描参数。以番茄叶片为试材,对剪纸法与图像处理法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差异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扫描仪结合ImageJ软件测定番茄叶面积的方法。
  • 封面说明
    中国蔬菜. 2009, 1(1): 20-20.
    摘要 (3691) PDF全文 (816)   可视化   收藏
    津优35号黄瓜是天津科润黄瓜所最新育成的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早熟性、瓜条外观商品性和丰产性,兼具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的性能,达到节能、省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目前选育的温室黄瓜品种中,综合性状居前列。该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叶片中等大小,主蔓结瓜为主,瓜码密……
  • 试验研究
    燕丛,徐坤,李云,宋小艺
    中国蔬菜. 2011, 1(20): 69-73.
    摘要 (3616) PDF全文 (1254)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DA-6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硝酚钠、DA-6均可显著促进生姜的生长,但生长前期以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生长的进行,生姜植株各器官鲜质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生姜收获时,复硝酚钠、DA-6处理的生姜株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59%和14.02%,分枝数分别增加24.59%和28.69%,产量分别提高18.53%和22.30%,但复硝酚钠、DA-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复硝酚钠、DA-6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姜根茎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含量。
  • 试验研究
    王茹华 张启发* 徐淼 逄兴杰 贾志民
    中国蔬菜. 2009, 1(24): 52-54.
    摘要 (3600) PDF全文 (1201)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0个不同食用菊花品种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和总黄酮等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食用菊花中Fe、Zn的含量相对较多,Cu含量其次,Se含量最低。总体来说,Long5和Xiab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高。对食用菊花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显示:谷氨酸的含量水平最高,其次是天门冬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Long4的氨基酸含量水平最高,其次是Long5、Long2和Long1。同时发现,Long1和Long2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Xiab蛋白质含量水平最高,其次是Zaoch、Long2和Long5;各品种可溶性糖和K、Na含量差异不大。
  • 试验研究
    唐涛 刘都才 马国兰 刘雪源* 魏昌贵
    中国蔬菜. 2009, 1(22): 63-66.
    摘要 (3243) PDF全文 (1640)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0 %氯虫·噻虫嗪SC、25 %氯虫苯甲酰胺SC、25 %噻虫嗪WG及40 %毒死蜱EC等药剂苗床灌根对结

    球甘蓝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30 %氯虫·噻虫嗪SC对小菜蛾与黄曲条跳甲高效且持效期长,移栽后10~25 d

    各处理防效都很好,均大于89 %,与25 %氯虫苯甲酰胺SC 48.75 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但极显著优于其他药

    剂处理。移栽后70 d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处理对甘蓝结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0 %氯虫·噻虫嗪SC结球率

    最低,空白对照结球率最高。

  • 书讯
    中国蔬菜. 2009, 1(15): 26-26.
    摘要 (3093) PDF全文 (1048)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6月出版)《中国现代蔬菜病虫原色图鉴》全彩大全版是在《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及其续集的基础上精编而成,并增加了名特优蔬菜、国外引进蔬菜上的病虫害,以及近几年新出现的病虫害,于2008年6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该图鉴介绍了176种现代蔬菜上的病
  • 试验研究
    李瑞海 徐大兵 黄启为 沈其荣 吴红文
    中国蔬菜. 2008, 1(6): 17-20.
    摘要 (2997) PDF全文 (1573)   可视化   收藏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叶面肥〔混合氨基酸、芸薹素内酯(BRs)、表面活性剂、微量元素〕配施对番茄生长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不仅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单株产量(比清水对照增产28.6 %~85.7 %),而且能够促进叶片对N、P、K的吸收;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BRs和营养物质能够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提高果实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使果实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在不同叶面肥处理中,无论是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还是提高果实产量与改善品质,均是营养元素与BRs的合理配合〔营养物质(混合氨基酸+B+KH2PO4)+BRs+表面活性剂+微量元素(Fe、Cu、Mn、Zn)〕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试验研究
    何俊瑜;任艳芳
    中国蔬菜. 2010, 1(08): 30-35.
    摘要 (2995) PDF全文 (1389)   可视化   收藏
    以叶用莴苣台湾绣球生菜为试材,探讨水杨酸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幼苗生长受抑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预处理可以增加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叶用莴苣幼苗株高、叶面积、根长及根表面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程度;明显提高根系中CAT和APX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增强幼苗根系细胞质膜的稳定性。
  • 试验研究
    赵索,吴凤芝
    中国蔬菜. 2012, 1(10): 48-55.
    摘要 (2923) PDF全文 (973)   可视化   收藏
    在温室中采用槽式栽培方法,以耐盐黄瓜品种津春5号和盐敏感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用浓度为525 mg•kg-1的NaCl处理土壤,研究NaCl胁迫对不同耐盐黄瓜品种生长状况及根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盐敏感品种津优1号的单株产量和全株干质量均显著低于耐盐品种津春5号|随着黄瓜生长,盐敏感品种津优1号定植后50 d的叶面积和定植后40 d的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耐盐品种津春5号|NaCl胁迫条件下,定植后30 d、40 d耐盐品种津春5号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较盐敏感品种津优1号受抑制程度轻,受盐害程度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 专论与综述
    温艳斌, 程智慧
    中国蔬菜. 2012, 1(22): 8-16.
    摘要 (2833) PDF全文 (1571)   可视化   收藏
    多倍体植物在新开放或相对不稳定的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大的生理生化灵活性,比二倍体祖先或近缘种更能耐受恶劣环境,在营养繁殖和多年生植物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多倍体育种是近代作物育种常用方法之一。大蒜作为我国的优势园艺作物,其多倍体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蒜染色体多倍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大蒜多倍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大蒜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 专论与综述
    曹慧颖,张立军,夏润玺,高嵩,王思,张少斌
    中国蔬菜. 2012, 1(16): 10-14.
    摘要 (2807) PDF全文 (3925)   可视化   收藏
    番茄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番茄离体再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物理因素、生根条件等,对番茄离体再生中的组织形态学、体细胞变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番茄组织培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 专论与综述
    杨双娟,顾兴芳,张圣平,苗晗,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2, 1(4): 1-9.
    摘要 (2690) PDF全文 (2534)   可视化   收藏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试验研究
    任洁, 韩雪梅, 刘昭, 雷仲仁
    中国蔬菜. 2013, 1(12): 61-65.
    摘要 (2621) PDF全文 (836)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血淋巴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防御机制,利用吉姆萨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烟粉虱3 龄若虫血细胞感染白僵菌后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白僵菌的入侵可导致烟粉虱血细胞数量发生改变。体表接种36 h 后,虫体内出现芽生孢子,血细胞数量开始增加,芽生孢子被吸附到浆血细胞表面;接种60 h 后菌丝段吸附到粒血细胞表面;接种96 h 后粒血细胞表面吸附大量菌丝段,此时昆虫体色已经呈现感染症状,说明真菌已经打破了烟粉虱的防御体系,烟粉虱幼虫血淋巴对白僵菌有短时间抑制。
  • 调查研究
    李中明,沈军,王仲,高丽红,陈青云,郭玉晓
    中国蔬菜. 2011, 1(22/24): 13-19.
    摘要 (2582) PDF全文 (1251)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4~8月,共走访北京市13个郊区(县)63个乡(镇)124个村的804家从业者(791户农户和13家企业/合作社),调研2009~2010年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经济效益的整体情况和不同茬口模式下的效益状况。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种植食用菌、花卉与草莓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蔬菜和西甜瓜,其中食用菌的年产效益最高,达35 895.34元 (667 m2)-1,蔬菜的最低,为8 003.09元 (667 m2)-1|同样种植蔬菜与西甜瓜,塑料大棚的平均效益远低于日光温室,其中蔬菜比日光温室低34.29%,西甜瓜低28.94%|日光温室获得高效益〔>2.00万元 (667 m2)-1〕的可能性大于塑料大棚,其中日光温室种植蔬菜获得高效益的比例最低为7.14%,而塑料大棚仅为3.06%|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多茬种植的效益都明显高于一大茬种植。针对制约设施园艺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了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模式|加大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发挥合作社优势,拓宽销售渠道的建议。
  • 试验研究
    易图永;张宝玺;谢丙炎;高必达;马新卫;
    中国蔬菜. 2003, 1(2): 16-18.
    摘要 (2551) PDF全文 (1233)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离体叶片接种、切茎接种、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等 3种不同接种方法对 8个辣椒品种 (品系 )的影响 ,发现这 3种方法均能用于鉴定辣椒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性。其中离体叶片接种法是从田间采集叶片进行室内鉴定 ,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多个品种 ,并且对植株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最适合对种质资源稀少的品种进行抗疫病鉴定 ;切茎接种法操作简单 ,可以测量病斑的长度 ,反映病斑的扩展速度 ,适宜对抗性进行量化 ;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基本上模拟田间病害的发生过程 ,最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但工作量大 ,操作较复杂。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 ,采取适当的接种方法对辣椒品种进行抗疫病鉴定。
  • 试验研究
    贺宏年;张有林;
    中国蔬菜. 2001, 1(6): 17-19.
    摘要 (2533) PDF全文 (1181)   可视化   收藏
    对影响辣椒沙司品质的主要因素如配方、油泼温度和增稠剂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较佳配方是 67g辣椒粉、10g食盐、17g天然香料C、17g天然香料D、2g姜粉、1.1g白砂糖 ,增稠剂为加入 16g( 14 % )的纯牛脂 ,用原料质量 1.5倍的精炼菜籽油在 2 0 0℃下泼料
  • 试验研究
    张丽;张力群;段会梅;康玉凡;吕玉兰
    中国蔬菜. 2011, 1(4): 61-65.
    摘要 (2533) PDF全文 (900)   可视化   收藏
    模拟工厂化生产豆芽工艺培育黄豆芽,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烂芽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并测定了立枯丝核菌不同菌量对绿豆芽的致病性,结果显示:不同接种量引起绿豆芽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生物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接种量为2块菌饼配制5 mL和2块菌饼配制10 mL的菌丝悬浮液造成严重的烂芽,第5天发病率分别达46 %和25 %。不同处理防治豆芽立枯病的试验表明:40 ℃热力消毒、1 %石灰水和1/5 000高锰酸钾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91.30 %、54.35 %和50.00 %。
  • 试验研究
    王武台,古瑜,韩启厚,吴锋,孙德岭
    中国蔬菜. 2011, 1(8): 22-27.
    摘要 (2524) PDF全文 (749)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5对优选引物,分析了105份芹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将105份芹菜资源分为5大类。在5大类资源中,大部分资源(81.9 %)都聚在第2组(西芹类),表明收集到的芹菜资源亲缘关系较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芹菜资源大体上包括了西芹类和本芹类两个大的类别。在本芹类中,实心白芹与实心本芹的亲缘关系较紧密,推测实心白芹是由实心本芹变异而来。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田间观察,又可将西芹类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育期长、直立性强且耐抽薹的类型,另一类为生育期短、直立性弱且不耐抽薹的类型。
  • 专论与综述
    黄亚杰,运广荣,李梅,李长增,肖瑜,张斌
    中国蔬菜. 2012, 1(8): 11-19.
    摘要 (2510) PDF全文 (2051)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苦瓜果实性状遗传、雌性系育种及性别分化、抗病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新品种选育方面,综述了苦瓜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苦瓜育种面临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研究论文
    陈相波;钟武辉;李海龙;潘节保;
    中国蔬菜. 1998, 1(3): 7-0.
    摘要 (2507) PDF全文 (1106)   可视化   收藏
    以宜春肉丝瓜为砧木、“78-2”杂交组合苦瓜为接穗,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栽培试验,结果嫁接苗的亲和性较好,成活率达81.5%,植株不易早衰,后期生长仍比较旺盛,通过嫁接能改进苦瓜的商品性状,提高根系抗根结线虫病能力。嫁接苗苦瓜比实生苗苦瓜增产38.4%,主要是后期增产幅度较大。
  • 试验研究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中国蔬菜. 2011, 1(8): 81-85.
    摘要 (2496) PDF全文 (695)   可视化   收藏
    对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压砂西瓜进行了硼、钾肥效应试验,研究了CK(N)、NB0.1、NB0.2、NB0.3、NK、NKB0.1、NKB0.2、NKB0.3 8个施肥处理对压砂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钾肥及配施均能提高压砂西瓜产量、可溶性糖及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硼钾肥配施效果好于单施,且以NKB0.3(N 105 kg?hm-2、K2O 115 kg?hm-2、B 0.3 %)处理最为显著,其产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较CK(N 105 kg?hm-2)分别提高了18.72 %、21.12 %和31.08 %,硝酸盐含量较CK降低了21.43 %。
  • 试验研究
    许贞杭 李坤 韩道杰 王英华 于贤昌*
    中国蔬菜. 2009, 1(4): 56-59.
    摘要 (2381) PDF全文 (1698)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韭菜品种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有机基质盘栽的方法研究了移栽时间对韭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早或延迟移栽时间有利于促进日光温室有机基质盘栽韭菜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增加,11月24日移栽的韭菜生长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移栽时间的延迟,韭菜新根数和新根长度均下降,韭菜叶宽逐渐增加,而叶片数变化较小。4个韭菜品种对不同移栽时间的响应关系与韭菜品种的休眠特性和根株贮藏养分的多少有关。与791、紫根红和新独根红相比,平韭2号生根较快、生长势较强、产量较高。
  • 试验研究
    耿广东;张素勤;程智慧*
    中国蔬菜. 2009, 1(4): 48-51.
    摘要 (2334) PDF全文 (1926)   可视化   收藏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苯胺3种化感物质对番茄幼苗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苯胺均能影响番茄幼苗根系对N、P、K的吸收。随着邻苯二甲酸浓度的增加,其对番茄幼苗根系吸收N、P、K的抑制作用增强;低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以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对N的吸收,抑制对P、K的吸收,高浓度时对N、P、K的吸收均起抑制作用;低浓度的二苯胺可以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对N、K的吸收,抑制对P的吸收。从整体来看,这3种化感物质对P的吸收影响最大。
  • 试验研究
    任建国;王俊丽;岳美云
    中国蔬菜. 2011, 1(4): 56-60.
    摘要 (2332) PDF全文 (839)   可视化   收藏
    选用21种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对番茄疮痂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2 %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溶性粉剂(SP)、50 %二氯异氰尿酸钠SP和90 %新植霉素SP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毒力作用,且其EC50值分别为35 582、925 186、1 948 mg?L-1;一定浓度比的72 %农用高效链霉素SP与90 %新植霉素SP、50 %二氯异氰尿酸钠SP与90 %新植霉素SP对病原菌的毒力有增效作用,而50%二氯异氰尿酸钠SP与72 %农用高效链霉素SP组合对病原菌的毒力则表现为独立作用。
  • 试验研究
    王菲,王正银,赵欢,张国平,吕慧峰
    中国蔬菜. 2012, 1(20): 68-72.
    摘要 (2326) PDF全文 (905)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缓释复合肥用量对茎瘤芥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专用肥相比,施用缓释复合肥能改善茎瘤芥生物学性状,提高茎瘤产量。缓释复合肥处理的茎瘤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VC含量变化不大。施用缓释复合肥显著降低了茎瘤的硝酸盐含量,改善其卫生品质。施用缓释复合肥增加了茎瘤芥茎叶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缓释复合肥的不同施用量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缓释复合肥减量5%处理,即81.7 kg·(667 m2)-1为缓释复合肥经济施用量。
  • 试验研究
    朱卫刚,胡伟群,张蕊蕊,陈杰
    中国蔬菜. 2012, 1(6): 85-88.
    摘要 (2310) PDF全文 (1039)   可视化   收藏
    醚菌酯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新型杀菌剂,为筛选出对草莓白粉病具有增效作用的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混配组合,通过活体盆栽试验对草莓白粉病进行复配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与10%苯醚甲环唑WG(质量比分别为1∶1、1∶3、1∶5、1∶7、1∶9)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57.91、121.83、116.65、114.07和108.08|5个配比中,1∶1和1∶3配比表现增效作用,其余3个配比表现相加作用。综合增效作用和防治效果两方面考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1∶1配比最佳。
  • 试验研究
    肖长坤,张涛,陈海明,郑书恒,周真真,胡学军,穆常青,王以中,郑建秋
    中国蔬菜. 2010, 1(21): 29-31.
    摘要 (2279) PDF全文 (106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滴灌施药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生物熏蒸剂———20 % 辣根素水剂对设施草莓土壤消毒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20 % 辣根素水剂对土壤真菌和细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 对土壤放线菌杀灭效果不明显,对土壤真菌中的镰刀菌杀灭效果达到了100 % , 对土壤真菌中的腐霉、曲霉、青霉等杀灭效果显著。设施草莓土壤经过辣根素消毒处理后,草莓整个生长期内的植株成活率明显提高, 可在草莓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 专论与综述
    任 毅 黄三文 任 毅 黄三文
    中国蔬菜. 2009, 1(2): 1-6.
    摘要 (2258) PDF全文 (1924)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黄瓜、番茄、马铃薯和大白菜等蔬菜作物国际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即将完成,宣告蔬菜作物进入功能基因组学时代。本文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和技术,及在蔬菜作物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专论与综述
    鲜登宇, 江为, 赵夏云, 汤青林, 宋明, 王志敏
    中国蔬菜. 2013, 1(6): 1-8.
    摘要 (2249) PDF全文 (1999)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经过长期的发育进化,形成了一套复杂而精细的基因调控网络,以确保植株能在最佳
    时间开花。开花时间是由一系列特定的基因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表达及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植物开花调
    控的分子机理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开花整合子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1
    SOC1)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相关调控信号之间的作用关系:SOC1 作为一个MADS 转录因子,
    它能够整合来自四条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的开花信号,促进
    开花。它的上游基因COFTSPL 以及赤霉素信号可以上调SOC1 的表达,但SVPFLC 却下调SOC1
    的表达;SOC1 AGL24 之间能形成正反馈回路,同时SOC1 和AGL24 蛋白还可以相互作用激活下游基
    因LFY 的表达,调节下游花器官特征基因,实现花期调控。
  • 试验研究
    刘奎;许江;林上统;关义甫;卢辉;钟义海
    中国蔬菜. 2010, 1(6): 63-66.
    摘要 (2219) PDF全文 (1125)   可视化   收藏
    选用2.5 %吡虫啉乳油、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 %啶虫脒乳油、100 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 g·L-1毒死蜱乳油、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 %敌敌畏乳油、75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豇豆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 d,2.5 %吡虫啉乳油1 500倍液、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5 %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和100 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 000倍液对豇豆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5.76 %以上,防效优良;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仅为29.79 %~66.68 %,防效很差。75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最好,药后3、7和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3 %、94.10 %和93.28 %;其次是480 g·L-1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药后3、7和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12 %、69.15 %和69.40 %;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差。
  • 试验研究
    张多娇 齐红岩* 陈璐璐
    中国蔬菜. 2009, 1(06): 25-30.
    摘要 (2216) PDF全文 (1763)   可视化   收藏
    以日光温室地面正常管理的薄皮甜瓜永甜3号自根苗为对照(CK),以日光温室小拱棚内管理的南瓜砧木嫁接苗(T1)、永甜3号自砧嫁接苗 (T2)和部分自根苗(T3)为处理,研究嫁接和嫁接后环境条件对薄皮甜瓜花芽分化及花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内的各处理之间,自根苗比嫁 接的两个处理初花期和盛花期均提早3~4 d,子蔓第1节位雌花率也极显著高于嫁接的两个处理;雌花质量无明显差异,均低于CK。CK初花期和盛花 期均较T3早1~2 d,子蔓第1节位雌花率极显著高于小拱棚内的各处理。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的结果表明,嫁接对花芽分化进程无明显的影响,小 拱棚内的各处理均比CK晚分化1片真叶。说明嫁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薄皮甜瓜的花芽分化和花发育,表现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延后3~4 d,子蔓第1 节位雌花率下降6.1~15.2个百分点。但是,嫁接后的高夜温和遮光对其影响更大。
  • 试验研究
    王天阳 肖罗 陈国华 茆振川 杨宇红 谢丙炎*
    中国蔬菜. 2009, 1(4): 7-11.
    摘要 (2207) PDF全文 (1597)   可视化   收藏
    以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为材料,根据已知南方根结线虫flp基因的EST序列设计引物,利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FLP基因Mi-flp-16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EU549831)。该基因全长690 bp,包括一个52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条17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序列分析表明Mi-flp-16编码3个FLP肽,即2个AQTFVRF和1个GQTFVRF。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此基因表达位置在围喉神经环。
  • 试验研究
    叶雪珠,赵燕申,王强,蒋玉根
    中国蔬菜. 2012, 1(14): 76-80.
    摘要 (2183) PDF全文 (2803)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浙江省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情况调查和94种农药的残留检测,分析了目前蔬菜中主要残留农药品种及其潜在风险。结果发现,目前蔬菜生产中主要使用78种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以低毒农药品种为主|蔬菜中主要残留28种农药,检出频率较高的农药依次为啶虫脒、多菌灵、毒死蜱、吡虫啉、烯酰吗啉、三唑磷、霜霉威和哒螨灵等,检出的残留农药品种中,有46.4%在调查中未发现有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仍有检出。农药产品标识和农药成分不明是主要风险之一。此外,蔬菜中使用的28种农药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检测方法,蔬菜食用仍存在农药残留安全风险。
  • 试验研究
    张景云;吴凤芝*
    中国蔬菜. 2009, 1(10): 13-16.
    摘要 (2168) PDF全文 (2698)   可视化   收藏
    用浓度为225 mmol·L-1的NaCl溶液对黄瓜不同耐盐品种进行处理,研究NaCl胁迫对黄瓜不同耐盐品种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盐浓度下,耐盐品种在盐胁迫初期变化不明显,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叶绿素含量降低显著,但耐盐品种比盐敏感品种降低幅度小;同时盐胁迫对叶绿体的膜系统产生伤害,叶绿体老化加快,片层逐渐解体,外形轮廓发生变化,内部片层排列方向发生改变,并发生轻微膨胀,基粒片层数目减少,内部结构趋向简单,以至瓦解,耐盐品种的变化程度小于盐敏感品种。
  • 试验研究
    涂炳坤;王鹏程;叶要妹;玉云祎;丁小飞;
    中国蔬菜. 2002, 1(1): 13-15.
    摘要 (2143) PDF全文 (2281)   可视化   收藏
    以红香椿的根条和枝条为试材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扦插繁殖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香椿根条扦插优于枝条扦插 ,长插穗扦插效果优于短插穗 ;两种插条生根部位有所不同 ,枝插条是愈伤组织生根 ,根插条则以皮部型生根为主 ,少部分为愈伤组织生根。根条和枝条扦插繁殖可用于香椿大规模育苗生产 ,采用直径 0 .5cm以上的根和直径 0 .8cm以上的枝 ,于 3月底扦插 ,剪截长度分别为 8cm、12cm ,扦插前插条下端用HL4 3生根剂分别处理 15~ 2 0s(秒 )、5s(秒 ) ,插于沙床 ,生根率达 94 .3%。
  • 最新研究报道
    李金萍,柴阿丽,孙日飞,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2, 1(8): 1-4.
    摘要 (2095) PDF全文 (1283)   可视化   收藏
    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山东青岛等地迅速扩大,危害十分严重,制约着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根肿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根肿菌分类地位、根肿菌生理小种分化、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原菌有效接种技术、病原菌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根肿病防治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来,根肿病的研究在病原菌检测、病原菌生物防治技术、病原菌生活史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本文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与检测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对国外近两年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根肿菌生活史研究趋势、根肿菌致病机理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 专论与综述
    安重莹;何晓明;谢大森;彭庆务
    中国蔬菜. 2009, 1(8): 7-10.
    摘要 (2079) PDF全文 (1821)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瓜类蔬菜枯萎病菌专化型分化情况,近年来甜瓜、西瓜、黄瓜等瓜类蔬菜抗枯萎病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育种中应用进行了展望。
  • 调查研究
    刘思莹,戴希楠,黄龙,谢晓露,高丽红,曲梅
    中国蔬菜. 2011, 1(22/24): 20-25.
    摘要 (2077) PDF全文 (852)   可视化   收藏
    以生产上常用的4种类型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其后墙(从内到外)的材料分别为37 cm红砖+10 cm聚苯板+24 cm红砖、20 cm陶粒砌体砖+10 cm珍珠岩+20 cm陶粒砌体砖、寿光型机推土墙、37 cm红砖+12 cm聚苯板。根据4种类型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与建筑材料,分析其采光性能与后墙墙体热工性能,并在2010~2011年冬季对日光温室室内外气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2010~2011年冬季北京市气温属于正常偏冷。后墙为37 cm红砖+10 cm聚苯板+24 cm红砖的日光温室的热阻为3.41 m2 K W-1,冬季室内平均气温为14.4 ℃,夜间平均气温10 ℃以上,最低气温在6 ℃以上|寿光型机推土墙温室冬季室内平均气温为12.4 ℃,夜间平均气温8.4 ℃以上,最低气温在4.6 ℃以上|这两种类型日光温室基本上能够保证冬季果菜类蔬菜生产。20 cm陶粒砌体砖+10 cm珍珠岩+20 cm陶粒砌体砖的日光温室与37 cm红砖+12 cm聚苯板的日光温室冬季室内气温均较低,最低气温在0 ℃左右,夜间平均气温在5~7 ℃之间,冬季只能进行耐寒叶菜类蔬菜生产。
  • 试验研究
    兰青阔,张桂华,王永,赵新,朱珠,崔兴华,郭永泽,程奕
    中国蔬菜. 2012, 1(6): 58-63.
    摘要 (2065) PDF全文 (1213)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际葫芦科基因组数据库CuGenDB中序列信息,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筛选出用于黄瓜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NP位点CLA6(A/G),该位点在33个市售黄瓜品种中的多态信息量为0.401,处于中度多态|结合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基于CLA6位点的SNP-Pyrosequencing黄瓜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利用该鉴定方法检测黄瓜杂交种优一90粒种子,结果其种子纯度为96.7%,该结果与CLA0位点及SSR鉴定结果相符,表明该鉴定技术适于黄瓜杂交种纯度鉴定,具有用于DUS测试分析的潜力。
  • 试验研究
    于丽霞;汤晓倩;武晓璐;鄢波*
    中国蔬菜. 2010, 1(6): 14-18.
    摘要 (2045) PDF全文 (1399)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第3组胚胎晚期丰富蛋白(LEA3)是一组在胚胎发育后期丰富表达的蛋白,同时它还受水分胁迫和ABA的诱导,与植物抗旱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经过干旱处理的茭白幼苗的mRNA为模板,根据禾本科lea3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得到lea3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结合RACE方法获得全基因两端的序列,经拼接得出茭白lea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包含2个LEA3基元序列。通过与已报道的LEA3蛋白序列比较,与禾本科中水稻、大麦、小麦、雀麦、玉米的同源性分别为51.2 %、41.0 %、41.1 %、42.0 %和40.5 %。最终得出结论,茭白lea3基因具有已知物种lea3基因的特征,可以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目前,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登录,编号为GQ49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