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产业广角
    冷杨,孙周平,魏晓明,别之龙,王克健,夏宏义,曹堃,周泽宇*
    摘要 (162) PDF全文 (1138)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设施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对老旧设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缺乏系统梳理,对如何破解改造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提升改造对策缺乏系统研究。通过调研我国主要设施蔬菜产区,总结老旧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推进改造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明确工作重点、优化设施结构、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 研究论文
    惠志明,张树根,邓晓梅,邢永萍,张秦,王振泉,张军民
    中国蔬菜. 2024, 1(3): 97-10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05
    为了解茄子果实营养品质特性,对3 种类型、15 个茄子DH 系的果实糖度、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 种不同类型茄子的糖度和固酸比由高到低均为紫萼紫黑圆茄 > 紫萼紫黑长茄 > 绿萼紫黑长茄;有机酸含量为绿萼紫黑长茄 > 紫萼紫黑长茄 > 紫萼紫黑圆茄;葡萄糖、蔗糖含量均以绿萼紫黑长茄最高,果糖含量以紫萼紫黑圆茄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紫萼紫黑长茄最高;味感为鲜味、甜味的天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含量由高到低均为紫萼紫黑圆茄>紫萼紫黑长茄>绿萼紫黑长茄,味感为酸甜味、苦味的天冬酰胺、精氨酸含量由高到低均为紫萼紫黑长茄>绿萼紫黑长茄>紫萼紫黑圆茄;紫萼紫黑长茄和绿萼紫黑长茄主要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异度普遍高于紫萼紫黑圆茄。
  • 产业广角
    安民,曹姗姗,孙伟,孔汇鑫,孔繁涛,刘继芳
    中国蔬菜. 2024, 1(2): 6-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09
    摘要 (154) PDF全文 (1070)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近10年来,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消费需求也明显上升,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市场运行总体比较稳健。蔬菜市场运行具有季节性波动、产地转换等五大特征。2023年,我国蔬菜市场产销两旺,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全年平均是近10年来的最高价;展望2024年,蔬菜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略有结余。蔬菜市场主要面临气候变化、种植意愿、产销衔接等五大风险点。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建设、蔬菜地产地销、均衡上市、监测预警和政策扶持,努力实现蔬菜产业保供稳价和高质量发展。
  • 栽培管理
    刘永春,王攀,骆海波,周利琳,杨绍丽,望勇,杨帆,司升云*
    中国蔬菜. 2024, 1(2): 126-13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09
    近年来,烟蓟马呈加重发生的趋势,已成为我国葱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了解烟蓟马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控制该害虫发生的关键。
  • 栽培管理
    周世平,刘中良,高俊杰,刘晨曦,王婷,陈震,韩珑,闫伟强, 王文亮,刘志勇,李衍素
    中国蔬菜. 2024, 1(8): 130-13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49
    露地辣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模式的核心技术包括选用高抗品种、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化学农药减量、生物农药应用以及无人机飞防等,可比常规种植模式减施化肥22%,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1.14%,鲜椒增产13.8%。
  • 研究论文
    黄新芳,孙亚林,杨英楠,柯卫东,彭静,董红霞,刘玉平,李峰,李双梅,朱红莲,刘义满,黄来春,李明华,周凯,匡晶,刘正位,王芸,钟兰,季群,王直新
    中国蔬菜. 2024, 1(7): 92-9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39
    从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中选择62 份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多子芋种质资源,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优异种质资源筛选。结果表明,白芽多子芋的株高、生育期、单个子孙芋质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均低于红芽多子芋,而叶面积、分株数量、母芋质量、子孙芋质量、球茎总质量、商品芋质量、子孙芋数量均高于红芽多子芋。生育期与株高、母芋质量、单个子孙芋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株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子孙芋数量呈显著负相关。株高、叶面积、子孙芋质量、球茎总质量、商品芋质量间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与子孙芋质量、球茎总质量、商品芋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个子孙芋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10 份,其中包含3 份特异种质资源。
  • 专论与综述
    杨东旭,刘玉梅,韩风庆,张硕,杨琳,李占省
    中国蔬菜. 2024, 1(2): 19-3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01
    摘 要:体细胞杂交是一种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诱导融合,然后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技术。原生质体融合能克服传统育种的杂交生理障碍问题,实现不同材料间核质基因的重组,传递优异基因,创制并获得含目标性状的新种质,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同时能快速创制雄性不育材料,极大地缩短育种年限,是作物进行突破育种的有效手段和强大的性状改良工具。本文对该技术在蔬菜上的发展历程、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综述,重点总结了十字花科、茄科、伞形科蔬菜作物原生质体分离再生和体细胞杂交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体细胞杂交技术在蔬菜作物中的应用前景,讨论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为体细胞杂交在蔬菜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田原源,查凌雁,王座祺,段逸文,魏仕伟,章竞瑾
    中国蔬菜. 2024, 1(3): 51-5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3.0057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 μmol · m-2 · 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 μmol · m-2 · s-1)、UV-B(10 μmol · m-2 · s-1)对7 个叶用莴苣品种生长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红外光添加UV-A 补光强度(15、30、45 μmol · m-2 · s-1)及补光时长(0、1、2、3、6、9 d)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UV-A 处理可显著提高绿罗的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降低7 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3%~74% 和29%~60%。随着UV-A 补光强度的增加,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且以添加30 μmol ·m-2 · s-1 UV-A 处理2 d 后叶用莴苣中山莴苣苦素含量迅速上升,处理3 d 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莴苣苦素含量在处理2 d 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处理6~9 d 时略有下降。综上所述,红光补充适量的UV-A(30 μmol · m-2 · s-1、3~6 d),可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减轻苦味。
  • 产业广角
    周向阳,张晶,程国栋,迟亮,杨璐,沙德剑,边文波,吴建寨
    中国蔬菜. 2024, 1(3): 19-2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12
    摘要 (120) PDF全文 (1568)   可视化   收藏
    2023 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薯价前期高企、后期同比偏低、年度价格处于近10 年最高位等3 个显著特点,预计2024 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将总体低于2023 年水平。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不足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建议各地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快全产业链深度开发以及强化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着力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 栽培管理
    刘明霞,侯栋,杨建杰,王琼*,杨婷婷
    中国蔬菜. 2024, 1(2): 135-13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03
    甘肃临潭县羊肚菌采收后大棚闲置期较长,通过与紫叶莴笋轮作,可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羊肚菌营养料还田还可以减少莴笋的 化肥用量,莴笋品质好,种植效益高。
  • 栽培管理
    赵淑霞1,陶金先2,魏家鹏3,胡铭4,张远梅4,李胜4,徐立功2*,谷停停5
    中国蔬菜. 2024, 1(6): 145-14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29
    自2020 年鲁渝东西部农业协作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开州区在“寿光蔬菜”栽培模式的技术支持下,开展连栋塑料大棚螺丝椒冬茬栽培,采用“六统一分”的经营模式,降低了当地辣椒种植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已作为鲁渝农业协作典型案例示范推广。
  • 研究论文
    贲海燕,郝永娟*,霍建飞,姚玉荣,高苇,于金萍1王丽,王万立,柴阿丽,李磊,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24, 1(2): 58-6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3.5055
    摘 要:近年来,天津地区青萝卜产区出现萝卜病害新症状,当地农民称之为“黑梗病”,其发病早、蔓延快,已成为天津地区青萝卜生产上棘手难防的病害之一。为准确地鉴定诱发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明确病害种类,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防控药剂,调查了卫青萝卜“黑梗病”田间发生情况,通过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黑梗病”的致病菌属性;针对靶标病原菌,采用药剂抑菌圈法对19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当地卫青萝卜“黑梗病”的致病菌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Pam.)Dowson,是萝卜黑腐病的新症状表现;并且发现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筛选到强致病力菌株LB-B。采用强致病力菌株LB-B,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参试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系数,其中有10种药剂对萝卜黑腐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0.3%四霉素水剂和10%丙硫唑悬浮剂的综合表现最好,高质量浓度1000mg·L-1对致病菌的抑菌率达89.52%以上,EC50分别为174.04mg·L-1和156.69mg·L-1,田间防治效果稳定、持效期长,为萝卜黑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候选药剂。
  • 品种选育
    杜磊,张芮豪,钟秋月,胡华冉,龙洪进,桂敏*
    中国蔬菜. 2024, 1(5): 127-12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25
    云干椒7号是以自交系258-1-2-3-1X-1为母本,以丘北辣椒优异单株390-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干制辣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及分枝性强,中熟,定植至采收约100 d(天),坐果率高;果实线形,老熟果深红色,平均果长11.5 cm,横径1.1 cm,干制后果面光滑油亮,平均单果干质量1.3 g,香辣味浓,辣椒素含量0.12%,VC 含量1 570.13 mg·kg-1;抗疫病,每667 m2鲜椒产量920~1 080 kg,干椒产量230~270 kg,制干率约25%,适宜云南省文山、曲靖、昭通、楚雄等干椒主产区及海拔2 200 m以下的小果干椒类型地区春季栽培。
  • 研究论文
    吴月亮,肖检妹,崔苏菲,胡博文,王军伟,熊程
    中国蔬菜. 2024, 1(4): 74-8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07
    以樟树港辣椒为试材,采用塑料大棚栽培,研究了在夜间分段(19:00—22:00,3:00—6:00)进行不同光质〔NIR(近红外光)、R(红光)、G(绿光)、UV-A(长波紫外光)、B(蓝光)、红蓝组合光(3R2B、2R3B)、W(白光)〕顶部补光处理对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补光对照相比,蓝光(B)处理对果实品质提升效果最佳,果实中的辣椒素、抗坏血酸、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35%、46.64%、37.52%和18.44%。同时,B处理辣椒单株产量也显著提升,较对照提高20.64%。Pearson分析显示,果实干质量是最能代表辣椒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优劣的指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B和红蓝组合光(2R3B、3R2B)是调节效果优的光质;G、紫外光(10U、20U)和NIR是调节效果差的光质。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B处理下辣椒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是设施栽培中改善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最佳光环境调控光质。
  • 栽培管理
    王来亮
    中国蔬菜. 2024, 1(4): 146-14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17
    茭白半旱栽是在茭白田中开沟整畦,畦沟蓄水、利用旱畦种植茭白的一项创新技术,与常规水田栽培相比,可节水50%以上,显著减少水体污染,同时旱畦行间可套种轮作其他粮、菜作物,方便田间管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田间劳动效率,每667m2可节省人工4.5个,省工节本740元。
  • 产业广角
    霍晓倩,王东平*,贾欢欢,李青云
    设施蔬菜产业是河北省特色优势产业,在确保京津冀蔬菜周年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北省强化科技支撑,通过新品种选育、土壤修复、节水生产以及品牌建设等技术措施,设施蔬菜实现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产销衔接效率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发等挑战。仍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专论与综述
    龚成胜,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郭广君,高长洲,朱现威,刁卫平
    中国蔬菜. 2024, 1(3): 23-3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03
    随着代谢组学的快速发展,瓜果类蔬菜在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等领域的研究不断加深。为更清晰地了解代谢组学在瓜果类蔬菜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从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与研究内容、代谢组学的研究应用、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关联分析3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代谢组学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进而为代谢组学在瓜果类蔬菜研究中的开展与应用奠定基础,并期望为加快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引领与指导借鉴。
  • 研究论文
    陈利达,李畅,李敬蕊,吕桂云,吴晓蕾,宫彬彬,高洪波*
    中国蔬菜. 2024, 1(5): 69-7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24
    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北保定地区的疑似叶用莴苣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CMV和PVY分别扩增得到大小为260、420 bp的单一条带;通过核苷酸序列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分离物分别与印度番茄CMV 分离物(MN514839.1)、印度马铃薯PVY分离物(JX945850.1)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分别为95%、92%。本研究首次检测到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病是由CMV与PVY复合侵染所致。
  • 产业广角
    张秋生,丁小明
    规模化连栋玻璃温室单体规模大、环境调控能力强,普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能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极大拓展了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是现代设施种植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文章基于现状调研,结合文献分析,总结了规模化连栋玻璃温室近年来呈现出的区域布局向中西部拓展、结构标准化、装备国产化、管理数字化等发展特征,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缺位,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单位产出率偏低、运行成本过高影响温室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选址、因地制宜建设、适度从严审批,加大关键技术研发、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未来发展建议。
  • 品种选育
    史艳玮,吴宏昱,李蝶,李文嘉,蒋雅琴,王益奎,王先裕,甘桂云*
    中国蔬菜. 2024, 1(2): 119-12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8
    摘要:勇士3号是以自交系4为母本,以自交系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砧木一代杂种。无限生长型,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根系发达,茎粗2.3~3.3cm,第1花序着生节位为第7~9节;果实扁圆形,成熟果橙色,单果质量约60g,每667m2产量约4000kg,种子扁平短卵形,表面有茸毛,千粒重约1.9g;嫁接亲和性好、成活率高,高抗青枯病,适宜广西南部产区作为番茄嫁接砧木。
  • 研究论文
    汪自松,李兆佳,罗厚仟,沈伟,王涛涛,杨静,刘正鲁
    中国蔬菜. 2024, 1(3): 104-1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08
    以48 份苦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对与果实相关的10 个农艺性状和5 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3.9%,瓜棱变异系数最大,瓜长最小,变异范围为18.0%~49.6%,表明苦瓜的遗传基础较宽。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与果实相关的10 个农艺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且品质性状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选择相对独立。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中4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51%,单瓜鲜质量与单瓜干质量、瓜上径粗和瓜下径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选育瓜径粗较大的材料有利于配制单瓜鲜质量适中的高产杂交组合。聚类分析在D2 = 5 时,将48 份苦瓜材料分为特征不同的三大类,并筛选出早熟材料131-1、2101-2、2116,晚熟材料2106-4,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46-1-1、67-1、80-1,以及雌性系168-1,这8 份苦瓜种质可作为优异目标亲本选择。
  • 品种选育
    王春海,张汉明,张海娟,魏美甜,武玉芬,程斐,程琳1
    中国蔬菜. 2024, 1(2): 113-11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6
    摘 要:寿研羊角611 是以自交系CSVHPM1766002 为母本,以CSVHPF160700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适宜保护地栽培的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连续坐果性好,定植至始收约55 d(天);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5~28 cm,果肩宽3~4 cm,青熟果嫩绿色,老熟果红色,顺直光滑,商品性好;VC 含量1 520 mg · kg-1,辣椒素含量0.031%,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疫病和炭疽病;单果质量110 g 左右,每667 m2 产量1 1000 kg 左右,适宜山东地区保护地春季栽培。
  • 研究论文
    田雨,李淳2李岩*,王莉爽*
    中国蔬菜. 2024, 1(2): 51-5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3.2042
    摘 要:用RT-PCR 法对采自贵州6 个地区的疑似辣椒病毒病样品进行了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鉴定,并用分子克隆方法扩增不同地区的感染TSWV的N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贵州贵阳、安顺、瓮安、福泉、长顺和惠水的辣椒上均存在TSWV,经序列比对,贵州辣椒TSWV分离物核苷酸一致性为95.6%~99.7%,氨基酸一致性为97.1%~100.0%;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福泉、惠水和长顺辣椒TSWV分离物与云南、山东的番茄TSW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安顺、贵阳和瓮安辣椒TSWV分离物与云南的番茄、辣椒、烟草、芹菜和鬼针草TSWV分离物,以及江苏的莴苣TSW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表明贵州辣椒TSWV分离物有2种株系,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TSWV分离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产业广角
    闫妍,赵文华,韩荧,曹堃,刘淑慧,田江帅,冷杨
    通过分析我国2020—2022 年的蔬菜进出口数据发现,我国蔬菜出口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了9.13%,2021 年蔬菜出口量受疫情影响稍有下降,2022 年疫情形势缓和后有所回涨;进口贸易中进口额和进口量先升后降,蔬菜进口贸易的升降与疫情相关。出口市场中,我国蔬菜出口量超10 万t 的支柱市场的出口量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出口产品中,优势产品集中度明显,辅助产品占比持续较小,其中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量止降回涨,干蔬菜和蔬菜种子稳步发展。优势进口市场数量减少,进口量占比持续下降,优势进口蔬菜产品变化较大,进口量集中度明显下降。另外,3 年来我国蔬菜进出口均价有所上涨,其中加工保藏蔬菜进出口均价持续上涨,其他品类皆有波动。提高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在后疫情时代中拓展蔬菜对外贸易市场、巩固我国主要的蔬菜进口市场的重要方法之一。
  • 产业广角
    聂莹☆,布海乔☆,陈蕾,钟瑶,吴思齐*
    中国蔬菜. 2024, 1(10): 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33
    发展智能化设施蔬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对于确保蔬菜供应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设施蔬菜智能化发展进行宏观分析,梳理其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及确保市场供应的重要性,发现尽管设施蔬菜智能化在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表现突出,但高昂的初始投资和维护成本、技术与人才之间的不匹配以及数据安全与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限制其广泛应用。同时提出了增长型、扭转型、防御性、多样化等一系列策略,包括降低进入门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与人才培养以及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具体措施,旨在为设施蔬菜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路径。
  • 栽培管理
    朱明钊,于海龙,张宝海,王永勤
    中国蔬菜. 2024, 1(4): 149-15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10
    与大葱传统栽培技术相比,编线直播技术效率高,可省去定植环节,降低人力成本,节省种子用量,平均每667m2可节省成本8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 品种选育
    黄文,李自娟,黄晓燕,应芳卿,张丽霞,胡京昂,张舜
    中国蔬菜. 2024, 1(4): 129-13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21
    郑番1733是以自交系13Y12-36-8-12-混-9-32-混-混为母本,以14A4-66-18-6-53-混-混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番茄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无限生长型,商品果粉红色,幼果有绿果肩;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86,平均单果质量101g,硬度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番茄红素含量239.0mg·kg-1,VC含量287.0mg·kg-1,总酸含量0.78%;含有I2、Mi1.2、Ve1、Ve2纯合抗性基因位点,Ty1、Bwr12、Frl949、Mi23、Sm、Tm2杂合抗性基因位点,抗TYLCV、TMV、CMV、叶霉病、枯萎病、根结线虫,每667m2产量4800kg左右,适宜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春秋大棚和越冬温室种植。
  • 品种选育
    何秀萍,胡继军*,邰连赛,刘杨
    中国蔬菜. 2024, 1(2): 116-1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05
    摘 要:珍味1 号是以自交系W-1-3-1-4 为母本,以B-1-2-1-2-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粉红果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较强,叶量较少,以多岐花序为主;成熟果粉红色,幼果有绿果肩,果实短椭圆形,口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番茄红素含量66.2 mg · kg-1,VC 含量289.3 mg · kg-1;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果质量18 g,6 穗果后留2 片叶摘心,每667 m2 前期产量850 kg 左右,总产量3 300 kg 左右,高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枯萎病,中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适合上海、江苏、浙江地区春季保护地种植。
  • 研究论文
    陈大青,戴云花,毛莲珍,孙浩,周瑶,刘周斌
    中国蔬菜. 2024, 1(2): 38-4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02
    摘 要:通过朝天椒D71 和甜椒D72 组合构建辣椒重组自交系(recombiant inbred line,RIL),测定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RIL群体的单果质量、果长、果肩宽、果宽、果实硬度、果肉厚、果柄粗、叶宽和叶长共9个性状,分析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2种生长环境下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1,表明这些性状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说明群体各性状受多基因控制的影响。各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6.73%~52.06%,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大,为52.06%,而叶长最小,仅为16.73%。群体性状遗传力范围为42.03%~51.21%,其中果实多个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实硬度与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群体在E1下性状表现力要好于E2,变异现象分析说明该RIL群体内部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分析表明辣椒果实性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型共同作用的影响,且受环境型影响略高于基因型影响。RIL群体在2种生长环境下的各性状分布均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这些性状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以上结果可为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 品种选育
    马栋豪1,李美换2,陶璐璐1,马伟皓1,杨校飞1,高建民3,王艳斌1,刘丙欣1,蔡黎明2,马颖豪1,李正道2,刘金星2,马金海1,王宇欣4,王青峰4
    中国蔬菜. 2024, 1(5): 133-13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23
    久星31号是以天津青韭优选株系96-13-32为母本,以92-1优选株系19-5-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韭菜新品种。直立性强,春季返青早,平均株高49.0 cm,假茎长10.1 cm、粗0.6 cm;叶片深绿色,蜡粉少,长宽条形,先端锐尖,平均叶长38.9 cm,叶宽0.8 cm,单株功能叶片数5 片,单株质量8.7 g;分蘖能力强,冬季不休眠,耐寒性强,对灰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791,蛋白质含量1.82%,β- 胡萝卜素含量9.10 μg·g-1,VC 含量216.0 mg·kg-1,铁含量71.1 mg·kg-1;年收割6~7茬,每667 m2产量12 500 kg左右,适宜河南省以及生态型相似地区种植。
  • 专论与综述
    邢啸林1,2,汪精磊2,胡天华2,黎炎3,王益奎3,王五宏2,胡海娇2,魏庆镇2,严亚琴2,甘德芳1*,包崇来2*
    中国蔬菜. 2024, 1(5): 23-3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15
    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在我国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上占有重要地位。DNA 指纹图谱技术是研究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种子纯度等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该技术逐渐成熟,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物种的真实性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本文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DNA 指纹图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十字花科蔬菜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 研究论文
    王泉城,王少骅,储天然,石延霞,谢学文,李磊,范腾飞,柴阿丽,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24, 1(4): 45-5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11
    为探究CcTLS2基因在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cassiicola)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多主棒孢菌CcTLS2基因,构建CcTLS2敲除株,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力测定、差异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确定了CcTLS2对多主棒孢菌致病的影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2基因敲除菌株致病力丧失,菌落生长速度变慢,产孢量显著减少。多主棒孢菌G蛋白信号途径相关基因(A7125、A1402、A0835、A8311和A2529)在CcTLS2敲除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CcTLS2可能通过G蛋白相关途径影响多主棒孢菌的产孢机制、菌丝生长和致病力,在多主棒孢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 品种选育
    江定,郑岩松*,李光光,戴修纯,吴蓓,李向阳,张华,黄贞
    中国蔬菜. 2024, 1(2): 123-12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3.0061
    摘 要:青蕾1号是以自交系D-1-3 为母本,以Y-3-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大顶类型苦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大顶形,瓜皮深绿色,圆条瘤相间,瓜长11.4~12.6 cm,横径10.3~11.3 cm,肉厚1.15~1.16 cm。中熟,春栽播种至始收约77 d(天),延续采收期约33 d(天),全生育期约110 d(天);秋栽播种至始收约56 d(天),延续采收期约43 d(天),全生育期约99 d(天)。单瓜质量342.3~420.3 g,商品瓜率90.08%~92.10%,中抗枯萎病,每667 m2 产量2 000 kg 左右,适合广东省春季种植。
  • 产业广角
    岳焕芳,张雪梅,胡潇怡,安顺伟,孟范玉,宗静
    中国蔬菜. 2024, 1(2): 14-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1006
    摘 要:对北京市6 个主产区85 位草莓种植户的灌溉相关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草莓灌溉水源、灌溉设施、灌溉管理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结果显示:所有灌溉水的pH 值均大于7.0,EC 值以0.5~0.7 mS · cm-1 为主,占比50%;所有受访者均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使用率最高,占比92.9%;灌溉决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墒情(占比,94.1%)、天气状况(63.5%)、个人经验(58.8%)、土壤质地(42.4%)、与其他种植户同步(3.5%);草莓整个生育期平均灌溉量基质栽培大于土壤栽培,分别为4 479 m3 · hm-2 和2 070 m3 · hm-2;施肥设备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文丘里施肥器(40.0%)、电动喷雾器(28.2%)、压差式施肥罐(21.2%)、注肥泵(17.7%)、水肥一体机(11.8%)。最后,针对节水设施、灌溉制度和技术培训提出了发展建议。
  • 调查报告
    闫豪玮,穆月英*
    中国蔬菜. 2024, 1(2): 106-11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05
    摘 要:城市郊区蔬菜种植户中外来农户的比重持续增加,农户间“分化”加剧,明确本地农户和外来农户设施蔬菜生产特征,对提高城市的蔬菜应急保供能力意义重大。基于北京市203 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本地农户和外来农户设施蔬菜生产的异质性。结果显示:本地农户和外来农户设施蔬菜生产的异质性明显,且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要素投入,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而非资本投入;二是技术推广与采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补贴、技术培训以及质量安全型技术采用,而非增产增效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三是成本收益,主要体现在雇工费用、地租费用和成本收益率。本地农户技术推广与采用、成本收益高于外来农户,而外来农户的要素投入明显高于本地农户,表明外来农户设施蔬菜生产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而非技术采用,进而导致其成本高、收益低。由此,提出对策建议:重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加快新型技术推广应用,以期破解本地农户和外来农户设施蔬菜生产约束,推动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
  • 品种选育
    赵孟良,王金贵,郑开福,任延靖
    中国蔬菜. 2024, 1(9): 124-12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0058
    青芋7号是由河南地方优良菊芋农家种经单株系统选育而成的加工型中晚熟菊芋新品种。全生育期175 d(天)左右,株高160~200 cm,分枝数17~22个;块茎呈瘤状,分布较集中,外皮红色,肉白色,平均块茎质量36.2 g,表面光滑,须根少;干物质含量192.0 g·kg-1,可溶性糖含量57.0 g·kg-1,粗蛋白含量20.6 g·kg-1,粗纤维含量6.7 g·kg-1,川水地栽培每667 m2产量可达5 800 kg,适宜在青海省川水地、浅山地种植。
  • 栽培管理
    董文阁1,刘念1,刘晓伟1,董莉1,刘玉凤2*,孙周平2
    中国蔬菜. 2024, 1(10): 142-14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3060
    日光温室番茄秸秆整秆原位还田是秸秆处理的新模式,可实现番茄2 年5 茬连续种植,不仅省时省力、省肥省药,而且解决了蔬菜秸秆随意丢弃、污染环境等问题。连续8年种植实践表明,日光温室土壤性状良好,番茄产量稳定,农户收益显著提高。
  • 研究论文
    赵东航,黄建新,庄飞云,欧承刚,赵志伟,张一凡,刘星
    中国蔬菜. 2024, 1(3): 59-6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5007
    黑斑病是胡萝卜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通过对比不同菌液接种浓度、不同接种苗龄等条件对黑斑病病情指数的影响,筛选出胡萝卜黑斑病人工接种鉴定的最适宜条件,进而建立一套准确、稳定的人工接种鉴定体系。结果显示,菌液浓度为1 × 104 个 · ml-1,接种苗龄为8 片真叶是最适宜的人工接种鉴定条件。利用此鉴定体系对94 份胡萝卜材料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1 份抗病材料(di = 28.4),为胡萝卜抗黑斑病育种提供了重要抗源材料。
  • 研究论文
    张河庆,宋占峰,韩帅,吴婕,苗明军,席亚东,乔昕
    中国蔬菜. 2024, 1(4): 93-9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4.2006
    为明确四川辣椒产区辣椒炭疽病致病菌株,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并分离鉴定了资阳、盐源等7个辣椒产区的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离体果实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个辣椒产区分离到的辣椒炭疽病菌均为Colletotrichumscovillei;C.scovillei菌丝对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氟啶胺、腈菌唑敏感性较高;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咪鲜胺(95.66%)>戊唑醇(92.43%)>氟环唑(81.00%)>腈菌唑(75.29%)>氟啶胺(72.40%)>苯醚甲环唑(67.67%)。
  • 研究论文
    郑旭,张爱爱,尚庆茂*
    中国蔬菜. 2024, 1(2): 46-5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3.5058
    摘 要:基质水分吸持特性直接影响基质含水量和蔬菜穴盘苗生长发育。为了探明湿润剂对穴盘育苗基质水分吸持的作用,研究了湿润剂添加后对不同粒径育苗基质的水分吸收量、蒸散速率和黄瓜穴盘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基质吸水速率和吸水量显著低于大粒径基质,湿润剂更有利于增加小粒径基质吸水量,相对于大粒径基质增加了17.32 百分点;添加湿润剂同时提高了穴盘育苗基质吸水速率和蒸散速率,并使基质在1、2、3 次吸水- 蒸散过程始终保持较高相对含水量;基质添加湿润剂可有效促进小粒径基质条件下黄瓜穴盘苗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根冠比和成坨率。表明基质添加湿润剂可有效改善小粒径育苗基质水分吸持特性,有利于黄瓜穴盘苗壮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