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李春华, 刘泰悦, 程知行, 李惠芳, 吴望春
    中国蔬菜. 2025, 1(8): 1-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产业,探究农业保险对广西蔬菜生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对推动广西蔬菜生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4—2021 年广西14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农业保险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蔬菜生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蔬菜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得到了 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的验证。机制分析发现,农业保险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介作用助力蔬菜生产,农业技术在农业保险影响蔬菜生产的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应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保险推动蔬菜生产发展的作用,以及加速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 王顺利, 程旭欢, 付建, 刘洪, 文娟, 余津铭, 莫林, 胡星, 张琦琦, 肖朝芳, 但永贵
    中国蔬菜. 2025, 1(8): 11-1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铜梁区作为重庆市蔬菜四大稳产保供基地之一,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约为2.55 万hm2(38.24 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 666.7 hm2(5.5 万亩),产量83.37 万t。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蔬菜业主汇报、查阅相关产业报告、征求各镇街分管农业的领导和产业中心推广人员意见等方式,从蔬菜种植面积、品类、效益、经营主体的规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详细总结了全区蔬菜生产的现状,分析了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品效益低、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并从品种、技术和品牌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 曹钰婷, 柴洪
    中国蔬菜. 2025, 1(8): 17-2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省马铃薯的产量常年居于全国第二,已成为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及加工的核心基地。基于2000—2023 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相关数据,运用重心迁移模型、空间基尼系数、全局莫兰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探究了甘肃省14 个市州马铃薯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集聚特征及其竞争优势。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时空演变特征明显,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显著,集聚特征突出且甘肃省内不同市州的马铃薯生产竞争优势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优化品种结构,发挥核心产区优势,带动劣势生产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全产业链加工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品牌影响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竞争力。
  • 王响, 刘俟墨, 杨旭辉, 张雨萌, 刘玉凤, 宁晓峰
    中国蔬菜. 2025, 1(8): 27-3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生产是指在农业领域中实施的一系列环保策略和技术,旨在降低环境负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致力于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蔬菜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为蔬菜绿色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韭菜不仅是中国特色蔬菜之一,而且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韭菜生产农艺粗犷,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质量保障不足。本文介绍了韭菜典型栽培方式,重点论述了目前国内外韭菜绿色生产过程中,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水肥,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收获和收获后处理环节中所应用的技术与装备,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韭菜绿色生产技术装备发展提供支撑。
  • 专论与综述
  • 张英男, 王宇欣, 杨晴, 魏晓明
    中国蔬菜. 2025, 1(8): 34-4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施蔬菜碳排放核算已成为设施园艺领域节能降碳的研究重点。目前已有较多国外学者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在设施蔬菜领域进行研究,然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本文通过梳理该领域内近20 年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选取53 篇涵盖不同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在进一步对其功能单位、系统边界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的过程中,比较大宗农资产品碳排放因子和单位农产品生产的碳排放量差异,指出碳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设施蔬菜LCA 的技术框架,即从摇篮到消费者的全环节,总结了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本综述可为后续设施蔬菜碳核算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和综合技术寻优提供支持。
  • 朱冬阳, 吕文轩, 卜凤姣, 邱艳红, 罗玉松, 赵平, 李茂营, 戴思慧
    中国蔬菜. 2025, 1(8): 45-5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多糖,因特有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其在农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提高种子萌发效率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其调控酶活性、植物激素以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壳聚糖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种子萌发的实际应用方面提供更明确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从而助力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研究论文
  • 张跃星, 张瑞青, 肖玉珍, 代雪, 张勇, 王中元, 于蓉, 侯尹婕, 张显, 魏春华
    中国蔬菜. 2025, 1(8): 54-6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适用于西瓜种质基因分型的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 c PCR)标记,并构建种质指纹图谱,对促进西瓜种质资源的保护、品种鉴定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根据西瓜重测序数据分析鉴定的高质量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共设计50 个KASP 标记,并在43 份西瓜材料中进行基因分型,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KASP 标记设计的成功率为40.0%,但不同染色体上KASP 标记成功率有所差异,其中1 号和7 号染色体的成功率最高,达到75.0%;挑选16 个最优KASP 标记,根据其在43 份西瓜材料中的基因分型结果构建指纹图谱,将其转化为二维码,便于快速识别和查询西瓜材料遗传信息;对43 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饲用西瓜大都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且遗传距离相近,而黏籽西瓜和栽培西瓜则在多个分支中分布,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充分显示出它们之间遗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试验成功开发并应用西瓜KASP 标记技术,为西瓜遗传研究与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也为西瓜的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杨永照, 董佳美, 薄凯亮, 白龙强, 王长林, 段颖
    中国蔬菜. 2025, 1(8): 65-7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病是我国北方春季露地南瓜属蔬菜易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明确病毒病在南瓜属不同栽培种中的侵染情况,2024年6—7 月采集 北京地区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等3 个主要栽培种共122 份样品,以及9 份黄瓜和1 份甜瓜样品,共计132 份 高代自交系或品种,利用14 种病毒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RT-PCR 检测。结果表明: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在南瓜中检出率分别为64.8%、45.9%和17.2%,2 种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为13.1%~38.5%,表明ZYMV 在3 个栽培种中均为优势病毒。同时,为明确北京地区ZYMV 分离物株系分类及系统进化情况,从3 个栽培种中获取了3 份ZYMV CP(coat protein)核苷酸序列,即Beijing-SY1、Beijing-SY2、Beijing-SY3,并与世界上其他65 个不同地理来源国家(地区)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3 份ZYMV 分离物均属于东亚型亚组,与来自韩国和中国山东、山西等地区的ZYMV 分离物相似性较高。通过 摩擦接种法验证发现,ZYMV 北京分离物Beijing-SY3(美洲南瓜)可系统侵染西葫芦和黄瓜幼苗,经接种后产生的子代病毒也具有侵染性。研究结果为我国南瓜属蔬菜作物优势病毒病的鉴定和防控以及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符家平, 岳梦霞, 矫振彪, 焦忠久, 严承欢, 邱正明
    中国蔬菜. 2025, 1(8): 76-8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观遗传调控是植物应答多变环境的调控机制之一,为探索韭菜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观遗传发生的变化, 采用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蛋白杂交检测(western blotting assays)和免疫染色(immunostaining)技术,分析在42 ℃高温条件下韭菜细胞核和组蛋白发生的改变。结果表明,经热胁迫处理后的韭菜叶片失水萎蔫,DN4756_c1_g1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光合作用受到破坏,叶片中H3K9ac 和H4K5ac 活性显著增加,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细胞核碎片化,导致植株死亡。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韭菜表观遗传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张茹, 白锐琴
    中国蔬菜. 2025, 1(8): 82-8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甘肃省地方品种猪大肠辣椒素合成转录因子,对其进行MYB 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1 个全长为1 035 bp 的cDNA,该序列编码1 个包含344 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通过对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在N端包含1 个含有54 个氨基酸的HTH myb-type,1 个含有50 个氨基酸的HTH myb-type,以及2 个含24 个氨基酸的H-T-H motif DNA 结合域,判断该基因是R2R3 型MYB 转录因子,并命名为Camyb;通过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法进行亚细胞定位,确定Camyb 存在于细胞核内;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证实 Camyb 在辣椒绿熟果的胎座中表达量最高。
  • 张勇, 刘汉兵, 王一然, 程瑶, 方家辉, 张丽莉, 蒋欣梅, 佟雪姣
    中国蔬菜. 2025, 1(8): 87-9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查两个不同结构类型日光温室内老山芹(Heracleum moellendorffi i Hance) 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发病情况,探究设施环境因子与白粉病流行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 步回归分析及多元线 性回归方法构建日光温室老山芹白粉 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老山芹白粉病 的流行发生主要集中在6—9 月,发病期间日均空 气温度在20 ℃以 上,日均空气相对湿度在50% 以上;不同结构类型日光温室环境差异导致老山芹白粉病发病规律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光温室日均空 气温度、日均空气相对湿度、日均土壤湿 度、日最低空气温度 、日最高空气相对湿度、日最低空气相对湿度均与老山芹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日累计总辐射、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则与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 关。日光温室老山芹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Y1 = 9.976X1 + 2.220X2 - 337.972、Y2 = 8.995X1 + 2.255X2 - 323.48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 = 9.737X1 + 1.368X2 - 1.318X9 + 0.680X8 - 290.111、Y2 = 8.847X1 + 1.607X2 - 1.571X9 + 0.420X8 - 279.315,预测模型拟合度均较好,可为实际生产中日光温室老山芹白粉病的预测和生态防治提供依据。
  • 李承龙, 王耀浦, 赵芳萍, 李琬玉, 杨梦雪, 郭雨, 许红军, 李红
    中国蔬菜. 2025, 1(8): 94-10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根际细菌Rh58 对盐胁迫下黄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津优401为试材,使用75 mmol · L-1 NaCl 溶液进行盐处理,同时在根部土壤中接种富集培养的根际细菌Rh58。结果表明,根际细菌Rh58 能够缓解盐胁迫对黄瓜植株的生长抑制,在盐胁迫条件下通过根部土壤接种根际细菌Rh58 菌液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及叶面积,与未接种菌液相比分别增加12.1%、7.9% 和45.7%;植株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每667 m2 黄瓜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13.3%;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糖酸比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4.3%、48.4%、0.4 百分点和50.8%。综上,根际细菌Rh58 能够促进黄瓜植株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及产量。
  • 岳丽昕, 王清华, 刘泽洲, 孔素萍, 高莉敏
    中国蔬菜. 2025, 1(8): 101-1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章丘大葱为试材,采用穴盘基质育苗,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钙、锌、硼、镁单一元素及多种元素肥料共14 个处理(T1~T14),探究不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对大葱幼苗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叶面肥的施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中微量元素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大葱幼苗的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片长、叶扁宽、单株质量,其中以T12 处理(钙镁硼元素水溶肥料250 倍液)效果最佳,该处理上述指标较CK 分别增加了26.21%、39.45%、25.46%、23.29%、40.43%、81.61%。此外,适宜浓度的中微量元素肥可显著提高大葱幼苗的根系活力,增强SOD、POD、CAT 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 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叶面肥在大葱高质量种苗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 王泽月, 高苇, 杨利娟, 韩毅科, 刘策, 刘慧芹, 王勇
    中国蔬菜. 2025, 1(8): 111-11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 年以来,在天津北辰、武清等地区发现黄瓜发生叶片畸形、皱缩、褪绿、黄化、花叶等病毒病症状,为明确引起天津地区黄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及其复合侵染情况,采集黄瓜病毒病叶片和瓜条样品共30 份,提取RNA 并反转录获得cDNA,利用CCYV、WSMoV、MNSV、CGMMV 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约306、449、1 000、654 bp 的特异性条带,核酸序列比对发现天津CCYV、WSMoV、MNSV、CGMMV 分离物分别与新疆(KY618799.1)、青州(OQ184866.1)、日本(AB232926.1)、广东(MK933286.1)分离物同源性最高。在采集的30 份样品中,共有29 份病毒病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检出率为96.7%,CCYV、WSMoV、MNSV 和CGMMV 检出率分别为70.0%、43.3%、43.3% 和20.0%,其中CCYV、MNSV 和CGMMV 存在单独侵染情况,33.3% 的样品呈现单一侵染,63.3% 呈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检测到天津地区黄瓜已被WSMoV、MNSV 侵染,且复合侵染情况严重,应做好病毒病的监测和防控,为病毒病的早期预警和治理提供依据。
  • 赵青华, 邱俊杰, 赵晴晴, 张宇溪, 周洁, 吴金平
    中国蔬菜. 2025, 1(8): 118-12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 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11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11 种杀菌剂中,80% 乙蒜素乳油抑菌效果最好(EC50 为1.32 μg · mL -1),其次是3% 噻霉酮可湿性粉剂(EC50为3.45 μg · mL-1),80% 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 为518.82 μg · mL-1)。
  • 陈爱莲, 闫权, 姜雪 , 宋子鑫 , 孙江鹤, 王丽艳, 荆瑞勇
    中国蔬菜. 2025, 1(8): 125-13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霉、木霉、黑曲霉为指示菌进行食用菌拮抗菌的筛选,在污染的菌包中分离出3 株污染真菌:青霉(Penicillium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在食用菌大棚土壤中初筛出对污染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9 株(TF1~TF9)不同的拮抗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复筛获得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和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不抑制且对污染菌抑制的菌株有5 株(TF1、TF2、TF4、TF6 和TF8)。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 基因序列鉴定拮抗菌结果发现,TF1 和TF4 隶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F2 和TF3 隶属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TF6 和TF8 分别隶属于深褐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试验结果可为食用菌栽培中污染真菌的微生物防治提供生物材料和数据支撑。
  • 孙剑平, 张宇辰, 李晓军, 薛晨阳
    中国蔬菜. 2025, 1(8): 132-14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硒(selenium,Se)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摄入富硒农产品是补充人体所需Se 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日常饮食中最为常见的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施加和叶面喷施硒酸钠两种方式,比较茄子和番茄Se 含量、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元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对外源施硒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均可显著提高植株中的Se 含量。土壤施硒处理下,茄子和番茄果实中Se 含量分别是叶面喷施的19.70 和8.87 倍,土壤施硒处理下仅需消耗新鲜茄子或番茄120 g 即可达到我国成人每天硒的安全摄入量(400 μg · d-1)。外源施硒对植株生物量 (干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茄子和番茄叶片叶绿素a 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含量。相比较土壤施硒,叶面施硒对叶片叶绿素的影响更大。外源施硒对茄子和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不仅可以降低茄子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和VC 含量,还会降低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但二者的绿原酸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外源施硒可以改变植株中的元素含量和相互作用关系。两种施硒方式下,茄子果实的锰含量显著降低;番茄果实中钙含量显著增加,铜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外源施加硒酸钠可以提高茄子和番茄果实中Se 含量,土壤施硒提升最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单一施加硒酸钠并不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整体果实品质的提升,生产高品质富硒蔬菜需要采用复合硒肥。
  • 徐烨, 李静, 余本玉, 李愚鹤, 杜南山, 付海朋
    中国蔬菜. 2025, 1(8): 147-15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苗期是判断耐热性的重要生长阶段 ,为从光合作用和碳氮代谢角 度探究黄瓜幼苗 耐热能力,以当前黄瓜生产主栽品种津优35 和设施黄瓜新品种津优186 为试验材料,人工气候箱设置白天42 ℃、夜间32 ℃的高温处理,以白天28 ℃、夜间18 ℃的常温处理作为对照,探究高温逆境对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抑制两个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高温处理后7 d,津优35 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和叶面积分别较常温对照下降了21.2%、21.9% 和38.1%,而津优186 幼苗鲜质量、 干质量和叶面积仅下降了10.6%、6.8% 和13.6%。高温处理后7 d,与津优35 相比,津优186 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较低的胞间CO2 浓度,同时津优186 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均显著高于津优3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低于津优35。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有下降趋势; 高温胁迫处理后7 d,津优186 淀粉含 量显著高于津 优35;常温处理1、3、5 d 后,两个品种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 合酶、淀粉 水解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高温处理后7 d,津 优186 蔗糖 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酶、淀粉水解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津优35。同时 ,高温处理后7 d,津优186 中光合相关基因RbcL 和RbcS、氮代谢相关基因NR 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津优35,碳代谢相关基因SS、SPS 和Amylase 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津优35,也证明了津优186 的耐高温性明显强于津优35。研究结果为设施黄瓜耐热品种鉴定和选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 王艺琏, 张志博, 杜雪晶, 刘爱群, 滕龙, 付欣, 张馨宇
    中国蔬菜. 2025, 1(8): 158-16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速北方地区优质抗病茄子种质资源的创制,筛选有效可靠的抗黄萎病、青枯病分子标记,以91 份北方地区主要类型茄子种质资源为试材,从8 个抗黄萎病和9 个抗青枯病分子标记中分别 筛选出特异性分子标记2 个,利用这些标记筛选出13 份材料携带抗黄萎病基因、10 份材料携带抗青枯病基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萎病和青枯病田间病情分级赋值结果与分子标记赋值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 和-0.79,筛选出的分子标记有效性较高。研究结果为北方地区抗黄萎病和青枯病优异茄子种质资源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
  • 刘辰, 成宜德, 徐文玲, 刘贤娴, 杨猛, 邵传东, 王淑芬
    中国蔬菜. 2025, 1(8): 165-17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明确盐胁迫对萝卜幼苗生长和肉质 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200 mmol · L-1 NaCl 模拟盐胁迫,苗期处理3个盐敏感萝卜品种和3 个强耐盐萝卜品种,分析其生理生化变化;分别在非盐碱地和盐碱地种植5 个强耐盐萝卜品种,测定肉质根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 :盐胁迫抑制了萝卜幼苗生长,盐敏感品种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降幅为32.34%~55.50%;盐敏感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强耐盐品种总体呈上升趋 势;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增幅均在200% 以上;POD 活性亦显著提高,幅度在43 .11%~1 420.15% 之间。除盐碱地种植的扬州圆白和春白玉单根质量、根长显著提高外,5 个强耐盐萝卜品种在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种植的肉质根根长、根粗、单根质量等产量指 标均无显著差异,且总体上表现为盐碱地低于非盐碱地;盐碱地种植的萝卜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 含量总体上显著提高,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最大,增加了15.91%~40.00%。
  • 赵文慧, 胡锐, 丁峰, 马静静, 曾晓萍, 夏冬健, 王娟娟, 毛伟, 钱晓晴
    中国蔬菜. 2025, 1(8): 173-18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张家港善港地区设施蔬菜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集的60 份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衡;依据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土壤养分指标权重系数的排序: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钼<有效铁<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铜<有效磷<有效锌< pH;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知研究区土壤整体肥力处于二级及以上水平,但养分状况不堪理想,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铁含量极为缺乏;速效钾、有效铜、有效磷则处于极高水平;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间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互相印证了评价结果的正确。研究结果明确了张家港善港设施蔬菜基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丰缺状况,为未来的土壤管理工作与均衡施肥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张舜, 黄文, 陈焕丽, 李红记, 刘程宏, 付诗雨, 王芳, 杨海龙
    中国蔬菜. 2025, 1(8): 183-18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茄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亦可产生碳排放。本研究构建了番茄生产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番茄产量、番茄价格、生产总成本、净利润、成本收益率,环境成本指标包括柴油消耗与肥料施用碳投入价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黄淮海农业区各省露地与设施番茄栽培的综合效益,为番茄丰产低碳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省份露地与设施番茄净利润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露地与设施番茄成本收益率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河南。露地与设施番茄总环境成本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露地番茄的综合指标值: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设施番茄的综合指标值: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综合指标值可以作为判断各省番茄栽培综合效益依据之一,建议选择丰产低碳番茄新品种,采取低碳栽培技术,实现番茄生产丰产低碳目标。
  • 品种选育
  • 邓强, 杨瑞环, 王惠哲, 曹明明, 李平
    中国蔬菜. 2025, 1(8): 189-19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津冬521 是以高代自交系JL-2 为母本,以JLBM-3 为 父本配制而成的设施黄瓜一代杂种 。植株生长势 强,雌花节率60% 左右 ,第1 雌花节位第4~5 节,连续结瓜能力强。瓜条顺 直整齐,生长速度快,瓜长33~35 cm,瓜皮深绿色、有光泽,刺瘤适中,单瓜质量 210 g左右。抗白粉病、枯萎病,中抗霜霉病,总产量可达12 000 kg ·( 667 m2)- 1 左右,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设施栽培。
  • 乔宁, 焦彦生, 梁燕平, 苗如意
    中国蔬菜. 2025, 1(8): 193-196.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晋椒206 是以自交系C16 为母本,以C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甜椒一代杂种。中晚熟,株 型直立紧凑,始花节位第10 节左右,定植至始收约63 d(天)。果实方灯笼形,青 熟果深绿色,成熟果实呈红色,光泽度好;平均单果质量184 g,纵径约9 cm,横径约9.5 cm,果肉厚约0.8 cm,口感脆嫩、微甜。丰产性好,每667 m2 产量4 000~4 500 kg,适宜华北地区春播露地及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栽培。
  • 何伟, 王武台, 高国训, 刘惠静, 王钦, 吴锋
    中国蔬菜. 2025, 1(8): 197-20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冠304 是以自交系C304 为母本,以优选单株S330 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杂交后经连续5 代自交定向选择育成的口感型芹菜新品种。生长速度快, 早熟,定植后60 d(天)左右可采收,平均单株质量63.3 g。株高65 cm 左右,平均叶柄长36.2 cm、宽1.1 cm,棱线浅,空心,叶柄浅黄色,靠近基部渐白,成熟叶 片黄绿色,心叶嫩黄色;口感脆嫩,粗纤维含量0.725%,味甜,水溶性总糖含量1.16%。耐抽薹,高抗叶斑病,每667 m2 产量3 600 kg 左右,适宜我国南北各地直播速生种植或育苗移栽种植。
  • 李凤云, 王立春, 田国奎, 王海艳, 娄树宝, 潘阳, 庞泽, 丁凯鑫, 刘乐
    中国蔬菜. 2025, 1(8): 201-20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克新37是以东农303为母本 ,以克新1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无性系鉴定筛选育成的鲜食马铃薯新品种。早熟,株型半直立,生育期约66 d(天)。结薯集中,薯块短卵圆形,芽眼中等,黄皮浅黄肉,干物质含量16.0%,淀粉含量10.8%,蛋白质含量1.78%,VC 含量351.2 mg · kg-1,还原糖含量0.28%。中抗PVX、PVY 和晚疫病,单株结薯数5~7 个,平均单薯质量212.3 g, 商品薯率83.40%~94.31%,每667 m2 产量3 000 kg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 栽培管理
  • 杨冬艳, 赵云霞, 王丹, 桑婷, 宋卫堂
    中国蔬菜. 2025, 1(8): 204-20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地区针对大拱棚樱桃番茄机械化生产需求,在深翻、撒肥、旋耕、起垄、移栽和灭茬等耕作环节全程应用机械作业,每667 m2 节省人工成本1 120 元,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用工短缺问题。
  • 王攀, 梁文妍, 杨绍丽, 望勇, 杨帆, 骆海波, 周利琳, 朱红莲, 司升云
    中国蔬菜. 2025, 1(8): 209-21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花蓟马已成为湖北省蔬菜主要的微小型害虫。近年来,湖北地区的水生蔬菜上也发现该害虫为害。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饲养,对该害虫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与描述,总结其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可为该害虫的田间识别和综合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张正, 袁思怡, 祖力皮喀尔 · 吾不力, 宋文胜, 杨生保, 杨莎, 刘峰, 欧立军, 邹学校, 戴雄泽
    中国蔬菜. 2025, 1(8): 214-2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全球辣椒红素最大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70% 以上),新疆焉耆盆地光照足、温差大,所产辣椒色价高,是我国种植辣椒红素提取椒的核心产区。当地推广的色素辣椒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已规模化应用逾4.7 万hm2(70 万亩),实现干辣椒每667 m2产量700 kg 以上(高产田达1 100 kg),较常规种植增产10%,采用机械化可降低人工成本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