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李优柱, 肖诗涵, 付辉, 杨煜沣
    中国蔬菜. 2025, 1(10): 1-1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极端气温事件频发,蔬菜价格剧烈波动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通过对极端气温事件下蔬菜产品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可以为政府更好应对蔬菜价格波动、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思路。选取2017 年6 月1 日至2022 年6 月30 日的21 种山东蔬菜日度价格数据,以价格收益率为基础,结合溢出指数法和社会网络法分析蔬菜整体市场的总溢出效应和个体溢出效应,同时选取相关时期的气温数据,探究极端气温对于蔬菜市场价格溢出效应的影响。从整体来看,整体蔬菜市场价格溢出效应为53.73%;从单个品种来看,普通白菜、大白菜等“活跃型”蔬菜在蔬菜市场价格溢出网络中影响力较大;而大蒜、莲藕等“独立型”蔬菜在网络中影响力较小。极端气温对整体蔬菜市场价格溢出效应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对于根茎类和叶菜类蔬菜冲击较大。基于此,提出要对市场中的“活跃型”蔬菜进行价格监控,并加强对外在冲击的预警。
  • 李希, 孙致陆
    中国蔬菜. 2025, 1(10): 16-2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WTO 统计的中国蔬菜出口SPS/TBT 通报情况,分析了1996—2022 年中国蔬菜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况、类型和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蔬菜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SPS/TBT 通报数量显著增加、发达经济体SPS/TBT通报数量占主体等特点,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以及包装和标签要求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类型;中国蔬菜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技术标准越来越严、涉及环节越来越多、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强制措施越来越多等趋势。最后,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推动标准互认和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市场监测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等对策建议。
  • 李晓璇, 乔立娟, 高华山, 张建恒, 闫凤岐
    中国蔬菜. 2025, 1(10): 2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张家口是我国重要的错季蔬菜种植基地,在保障夏季蔬菜市场供应、促进农业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张家口市张北、沽源、尚义等蔬菜主产县的实地调研,对张家口蔬菜种植规模、布局与品类、生产效益、机械化水平等进行系统梳理,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资源约束、种植成本攀升、价格波动频繁、品牌建设薄弱、产业融合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推行露地蔬菜种植与价格指数保险、优化水价制度、提升机械化水平、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等建议,为张家口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 周佳燕, 胡美华, 王开心, 金子晶
    中国蔬菜. 2025, 1(10): 29-3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系统总结浙江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在种业创新上持续发力、在设施栽培上增强动力、在质量安全上不断加力、在品牌建设上激发张力、在政策集成上更加给力和在协同协作上形成合力等6 项推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浙江省草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升产业影响力与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 专论与综述
  • 胡娜, 魏庆镇, 庞鸿涛, 王五宏, 包崇来, 祝彪
    中国蔬菜. 2025, 1(10): 34-4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茄科作物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DNA 指纹图谱技术直接反映生物个体DNA 水平的差异,是近年来主要的品种鉴定工具。本文综述了茄科代表作物(番茄、马铃薯、辣椒、茄子、烟草、枸杞)DNA 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指纹图谱在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标记辅助育种等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茄科作物育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今后茄科作物的品种保护、亲本选配遗传育种等多方面提供理论支撑。
  • 李冬辰, 王涵, 贾利, 洪秀景, 王艳萍, 严从生, 张其安, 蔡永萍, 江海坤
    中国蔬菜. 2025, 1(10): 45-5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青素广泛分布于植物器官中,是植物中重要的色素成分,其在医药、食品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花青素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目前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已得到表征和验证。但由于花青素合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涉及的许多转录调控过程仍不清晰。DFR 基因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该基因通过还原花青素的3 种黄酮前体,即二氢山柰酚(DHK)、二氢槲皮素(DHQ)和二氢杨梅素(DHM),使得植物能够合成各种花青素,从而产生各种颜色。本文综述了花青素转录代谢调控以及DFR 基因调控花青素合成的研究进展,为通过分子育种提高植物花青素含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 伍祎翌, 符明金, 章涛, 隋秀玉, 王伟, 孙小艳
    中国蔬菜. 2025, 1(10): 59-6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尾菜作为农业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资源化利用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分类法和产品分类法两个维度对尾菜资源化利用的方式进行分类,综述了尾菜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还田、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化工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和吸附剂制备,重点分析了各技术路径的原理、现状及应用前景,为推动尾菜资源化利用向系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构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循环经济模式提供参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思路。
  • 研究论文
  • 王晨媛, 何巧芸, 王婷丽, 唐佳灵, 郭媛, 邓炎春, 侯春生
    中国蔬菜. 2025, 1(10): 68-7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适用于辣椒不同品种和不同果实组织中花青素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选取GAPDH、Actin、β-TUB、PP2A、UBQ2、DNA-J、ATPS 和ACBP 8 个常见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6 个辣椒品种、3 种不同颜色(黄色、红色和绿色)果实(胎座、果肉和种子)中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和RefFinder 软件评估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辣椒不同品种的果实中,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基因GAPDH 是最适内参基因,而ATP合成酶(ATP synthase)基因ATPS 是最不适宜内参基因。以GAPDH 作为内参基因,利用qRT-PCR 对辣椒不同品种的果实不同组织(胎座、果肉和种子)进行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即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基因CHS 和查耳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基因CHI 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HS 和CHI 在3 个品种辣椒果实(分别为黄色、红色和绿色)中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当以ATPS 作为内参基因时,CHS 和CHI 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不一致。结果显示GAPDH 是辣椒不同品种果实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研究结果为辣椒不同品种和果实不同组织中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及其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 王鑫, 刘慧珊, 路翠玲, 张鹤, 庞文星, 吴海东, 王丽丽, 陈少勇, 王国政
    中国蔬菜. 2025, 1(10): 80-8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辽宁新民(LNXM)、河北玉田(HBYT)、四川阿坝(SCAB)、山东柏乡(SDBX)、辽宁沈阳(LN01)和湖北宜昌(HBYC)的6 个大白菜根肿病发病区的菌株为菌源,采用注射接种法,对29 份自交系(S1~S29)与5 份雄性不育系(M1~M5)植株进行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中S13、S15、S16、S24 对其中5 种菌株表现为抗病,S17、S22、S23、S25、S29 对其中4 种菌株表现为抗病;不育系中M3 对其中5 种菌株表现为抗病,M1、M4 对其中4 种菌株表现为抗病。对29 份自交系和5 份雄性不育系进行了CRa、CRd、Crr1、Crr3、CRk、CRc 和CRA3.7 抗病基因/ 位点的鉴定,结果显示,自交系中S20 含有全部7 个抗性基因位点,S18、S19、S25、S26、S28、S29 含有其中6 个抗性基因位点;不育系M1 和M5 均含有其中4 个抗性基因位点。
  • 刘静, 徐玉婷, 黄钰, 曾庆国, 丁兰, 黄伟忠, 王尖, 许小江
    中国蔬菜. 2025, 1(10): 88-9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为研究印度南瓜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52 份印度南瓜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对测序数据过滤后鉴定变异位点,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2 份印度南瓜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插入缺失标记(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具有区域集中性,并且两种变异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系统发育分析将52 份印度南瓜材料分为7 大类,分别包括2、10、1、5、11、7、16 份种质,其中第1 类群仅有品种锦栗2 号和霍比特,第3 类群仅有品种俊荣,与其他商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为印度南瓜品种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 马隆隆, 李顺朋, 汪厚民, 张昊, 王瑞飞, 李朝闯, 李明军, 杨清香
    中国蔬菜. 2025, 1(10): 95-102.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烯响应因子(ERF)是调控植物逆境响应与花青素合成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基于盐碱胁迫下绿色和紫色山药植株的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到28 个显著差异表达的ERF 家族成员,这些蛋白均具有保守的AP2 结构域、典型WLG 和YRG 单元、保守串联基序motif 2-motif 3-motif 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ERFs 蛋白的氨基酸数量为143~327 个,分子量15.9~35.3 kDa,理论等电点4.78~9.73,以酸性、亲水性蛋白为主,且均可定位在细胞核,其中9 个成员同时定位在细胞质。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8 个ERFs 蛋白与其他物种已知花青素合成相关ERFs 存在较高同源性,暗示它们可能参与花青素合成;同时,它们的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响应光、激素、环境胁迫及生长发育的顺式作用元件。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山药ERF蛋白在花青素合成方面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胡锦彬, 关键, 韩南南, 陈琴, 廖南峤, 吴新胜
    中国蔬菜. 2025, 1(10): 103-10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胚轴长度是影响普通白菜外形美观和食味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以短上胚轴材料Qgc89A 和长上胚轴材料Qgc102 为亲本,构建F2 群体,利用计算机视觉等软件设计了一套精准量化普通白菜上胚轴长度的方案。通过BSA-Seq 的方法在A02 染色体上鉴定出影响普通白菜上胚轴长度的QTL,在该QTL 区间内进行KASP 标记的开发,基因分型结果发现,A02:3390650 位点与F2 群体上胚轴长度高度相关。为调控普通白菜上胚轴长度基因精细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徐媛, 王璐, 王红波, 曾长立
    中国蔬菜. 2025, 1(10): 109-118.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鲜切蒌蒿(藜蒿)因营养与风味突出,在净菜市场具有广阔潜力,但因其高多酚含量极易在切分后发生酶促褐变从而造成巨大损失。以鲜切蒌蒿酶促褐变的酚类与酶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蒌蒿多酚物质组成与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鲜切蒌蒿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对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建立酶促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分子对接分析蒌蒿酚类物质与PPO 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鲜切蒌蒿中游离酚类型与含量丰富,游离酚含量为22.18 μg · g-1(FW),占总酚含量的61.8%;褐变与鲜切蒌蒿PPO 活性呈正相关,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PPO 的Vmax 为16.50 × 10-8 mol ·L-1 · s-1。作为引发酶促褐变的关键酶,PPO 与鲜切蒌蒿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绿原酸迅速反应,分子对接分析表明绿原酸、没食子酸、原儿茶素和藜芦酸与PPO 活性空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网络,PPO 催化蒌蒿中的酚类物质发生酶促反应可能与这些氢键网络有关,从而引发鲜切蒌蒿的酶促褐变。
  • 王巧, 韩风庆, 周杰, 程锋, 王绍辉, 李宝聚, 李占省, 李磊
    中国蔬菜. 2025, 1(10): 119-12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腐病是青花菜生产上主要的细菌性病害。采用苗期喷雾法对62 份十字花科材料进行黑腐病抗性评价,筛选获得4 份高抗黑腐菌3 号生理小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race 3,Xcc3)材料(3 份青花菜,1 份山芥),病情指数在11.1 以下;4 份高感Xcc3 材料(3 份青花菜,1 份甘蓝),病情指数达80.00 以上。本研究筛选的抗性材料为后续青花菜抗黑腐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 李守凡, 张斌, 姚学辉, 任文静, 吴元康, 方智远, 杨丽梅, 庄木, 吕红豪, 王勇, 季家磊, 闫超, 张扬勇
    中国蔬菜. 2025, 1(10): 128-135.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褪黑素(MT)引发对甘蓝种子在高温胁迫下出苗率及幼苗耐热性的影响,以露地越冬品种中甘1305 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浓度梯度MT 处理,研究高温胁迫下(37 ℃)幼苗出苗率、形态指标(根长、全株鲜质量)及生理特性(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7 ℃高温胁迫导致中甘1305 出苗率比22 ℃条件下降低19.77%,且差异显著。通过75 μmol · L-1 MT 处理可有效缓解胁迫抑制。与未引发相比,75 μmol · L-1 MT 处理后中甘1305种子的出苗率提升13.22%,根长、全株鲜质量分别增加25.40% 与18.59%,均差异显著;生理指标显示,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升50.67%、83.04%、58.45% 和105.35%,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42.60% 和33.78%,均差异显著。综上,MT 引发可以缓解37 ℃高温胁迫对甘蓝种子出苗抑制的影响,并通过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提升细胞膜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幼苗耐热性。
  • 丁强强, 贾利, 葛治欢, 严从生, 翟永琪, 俞飞飞, 张其安, 王艳, 江海坤, 董言香, 王明霞
    中国蔬菜. 2025, 1(10): 136-14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花菜自交系V04D0002 为试验材料, 利用PCR 技术在幼苗cDNA 中克隆得到2 个WRKY53 同源基因BoWRKY53-1 和BoWRKY53-2,其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48 和966 bp,分别编码315 和321 个氨基酸,蛋白序列相似度为95%,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定位于细胞核中。qRT-PCR 结果表明,这2 个基因在青花菜的叶片、花球和花中都有表达,且均在花球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此外,BoWRKY53-2 在低温胁迫处理后3、6、9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BoWRKY53-1在低温胁迫处理后6 h 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表明这2 个基因能够积极响应低温胁迫。
  • 蒿文宇, 王云端, 侯广广, 李邵, 田婧, 裴庆余, 李敬蕊, 高洪波
    中国蔬菜. 2025, 1(10): 142-149.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锦惠青梗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浅液流方式进行水培,研究不同的液位高度、供液频率和流速对普通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位高度为0.5~2 cm,植株生长、光合和品质指标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但4 cm 液位高度与2 cm各项指标相比无显著变化;在20~60 min 供液间隔条件下,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光合等指标差异不显著,供液间隔延长到80 min 显著降低了植株生长和光合性能,但普通白菜品质随供液间隔的延长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营养液流速(0.5~4L · min-1)对普通白菜的生长、光合和品质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生长、光合和品质指标,普通白菜水培生产适宜的液位高度为2 cm、供液频率为间隔60 min 供液5 min、流速0.5 L · min-1。试验结果为水培叶菜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 崔甜甜, 范旭东, 黄修梅, 张凤兰, 杨忠仁, 李丽, 李濛池
    中国蔬菜. 2025, 1(10): 150-15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2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沙芥生产粗放管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探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沙芥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基于盆栽试
    验,采用双因素(灌溉量和施氮量)试验设计,灌溉量设置为严重亏缺灌溉W1(田间持水量30%~40%)、亏缺灌溉W2(田间持水量50%~60%)、充分灌溉W3(田间持水量70%~80%)3 个水平;施氮量设置为无施氮N0(0)、低氮N1(135.0kg · hm-2)、中氮N2(292.5 kg · hm-2)、高氮N3(450.0 kg · hm-2)4 个水平;组合设置12 个处理。结果表明,与无施氮处理相比,水氮耦合对促进沙芥生长发育具有显著效应,W2N2 处理的株高、开展度和叶面积均明显提高,W3N2 处理的株高、开展度及W3N3 处理的叶面积明显提高,且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W2N2 和W3N3 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其中W2N2 处理产量最高,为6 529 kg · hm-2,比产量最低的处理(W1N1)高94.37%;W2N2 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1.31 kg · m-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W2N2 处理综合得分最高。综上,当田间持水量50%~60%,施氮量为292.5 kg · hm-2 时,沙芥产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大田沙芥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王冰华, 王铁臣, 郭芳, 赵鹤, 孙桂芝, 李云飞, 曹玲玲, 李蔚
    中国蔬菜. 2025, 1(10): 158-163.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大棚早春茬结球莴苣的种植密度,以结球莴苣品种雷达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结
    球莴苣生长、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球莴苣种植密度增加,莲座期植株株高、开展度未受到显著影响;采收期叶球质量、单位面积净菜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VC 含量和单位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商品菜数量、产值、利润等呈增加趋势,在种植密度6 300株 ·( 667 m2)-1 条件下结球莴苣的VC 含量和单位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商品菜数量、产值、利润等均达到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大棚早春茬结球莴苣种植密度为6 300株 ·( 667 m2)-1,此密度下种植效益较高。
  • 柳小兰, 邓廷飞, 曹佩雪, 高安勤, 魏福晓, 杨莹, 韦涛, 王道平
    中国蔬菜. 2025, 1(10): 164-17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贵州不同产地人工栽培与野生羊肚菌在营养品质及无机元素积累方面的特征与差异,以道真、水城两产地
    的人工栽培及野生羊肚菌为对象,分析了羊肚菌菌盖与菌柄中的5 种营养成分(总酚、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蛋白质)及22 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PCA 分析以及营养指数评价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两产地的野生与人工栽培羊肚菌在总酚、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上存在差异,多数营养指标呈菌盖高于菌柄趋势,其中蛋白质含量为5 种常见蔬菜蛋白质含量的2.13~5.78 倍。两产地野生羊肚菌的无机元素Pb、Hg、Al、Cu、Fe、Zn 和Mn 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菌盖的As、Hg、Se、Cu、Zn、Mn、Sr、Ca、P 和K 含量高于菌柄,Al 含量则相反,且两地羊肚菌Na 含量远低于全国均值,Se 和K 含量则反之。PCA 分析结果与矿质元素营养质量指数(INQ)值在两产地呈现相同规律,即道真高于水城。研究表明羊肚菌菌柄和菌盖均可作为优质蛋白源,且据其富钾贫钠的特性,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膳食佳品。
  • 李光聚, 王光辉, 甄清伟, 尼秀媚, 李美芹, 刘建芳, 陶刚, 李玉华, 刘天英
    中国蔬菜. 2025, 1(10): 172-17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防治保护地根结线虫的高效农药,针对目前市场主流的7 种以旋耕灌根方式施用的杀线剂进行系统、全面的
    田间药效试验。选择3 个根结线虫发病程度中等,同一个大棚根结线虫2 龄幼虫虫口密度基本一致的冬暖式大棚为试验地块,寄主植物选用根结线虫易感寄主甜瓜。通过增产率、防治效果、2 龄幼虫虫口减退率综合评价供试药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 噻唑膦颗粒剂(GR)应用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3.6%,平均增产率56.29%,平均幼虫减退率达到65.9%,与10% 噻唑膦GR 防效相当;其次是20% 噻唑膦EW、0.5% 氨基寡糖素AS 与75% 噻唑磷EC+ 根多乐微量元素水溶肥,平均防治效果为76.7%-92.9%,平均增产率为41.81%-47.10%,平均幼虫减退率为55.5%-62.6%。防治效果最差的是富氧根微生物菌剂 + 10% 噻唑膦GR + 0.5% 阿维菌素GR 和1% 阿维菌素GR + 1% 阿维菌素GR 伴侣,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0.8% 和63.2%,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9.08% 和24.60%,平均幼虫减退率分别为38.0% 和45.6%。综上,5% 噻唑膦GR 防效最好,0.5% 氨基寡糖素AS 作为1 种农业专用壳聚糖,药效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 品种选育
  • 郏艳红, 吉立柱, 宋建, 王立宾
    中国蔬菜. 2025, 1(10): 178-18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津粉608 是以自交系15-500 为母本,以15-518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粉果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早熟,节
    间短,坐果性好;果实近圆形,单果质量230 g 左右,果脐小,成熟果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4%,糖酸比11.28,番茄红素含量19.29 mg · kg-1,VC 含量43.20 mg · kg-1;生长势较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枯萎病、灰叶斑病,每677 m2 前期产量2 600 kg 左右,总产量8 000 kg 左右,适宜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华北地区春季设施栽培。
  • 曹文姬, 任建忠, 王泽林, 高小军, 蔡旭, 蔡宇轩
    中国蔬菜. 2025, 1(10): 182-18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姬是以自交系MC285 为母本,以LS1D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甜椒一代杂种。中熟,出苗至始收120 d(天)左右,
    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70 cm,坐果性好,果实膨大速度快。果实方形,纵径9.8~10.0 cm,横径9.5~9.8 cm,单果质量200~220 g,嫩果绿色,成熟果红色,果肉厚0.55~0.60 cm。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炭疽病、疫病,中抗白粉病,VC 含量1 320 mg · kg-1,每667 m2 产量3 700 kg 左右,适宜甘肃、新疆、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北、山东地区春季露地或早春、秋延后、越冬设施种植。
  • 门雪杰, 周进, 吴杨焕, 兰创业, 陈芳, 杨启航, 帕如克 · 阿尼瓦尔, 司晓霞
    中国蔬菜. 2025, 1(10): 185-187.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快2 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4-09-32-17-3 为母本,以自交不亲和系SY-99-1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苗用型
    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33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约30 cm,开展度约30 cm。外叶绿色,叶肋两侧有叶翼,叶柄白色,有一定束腰,叶片呈倒卵形,半结球;单株质量170 g 左右,每667 m2 产量2 800 kg 左右。耐热性强,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适宜新疆五家渠以及相同气候区域夏秋季露地和设施种植。
  • 池福铃, 李锋, 何毓光, 林鸾芳, 陈心怡, 阮惠明
    中国蔬菜. 2025, 1(10): 188-191.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棱1 号是以自交系L-03 为母本,以S-0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有棱丝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强,主、
    侧蔓均能结瓜,叶片深绿色。早熟,春植第1 雌花着生于主蔓第9~10 节,播种至始收64~75 d(天);秋植第1 雌花着生于主蔓第30~35 节,播种至始收58~60 d(天)。瓜条棒状,瓜长42.0~45.0 cm,横径6.0~7.0 cm,单瓜质量500~550 g,瓜皮绿色带花斑,瓜棱墨绿色,棱沟浅,瓜肉白色,肉质松软,口感甜。每667 m2 产量2 600 kg 左右,适宜福建省春、秋季种植。
  • 栽培管理
  • 王元胜, 吴华瑞
    中国蔬菜. 2025, 1(10): 192-20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夏季高温暴雨天气制约蔬菜越夏生产,采用传统设施种植成本高且功能单一。轻简化避雨降温智能设施集成自动伸缩棚体、喷雾降温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避雨降温远程监控一体化,为热带地区越夏蔬菜智能化种植提供了参考模式。

  • 郭洪参1, 王兴翠2, 罗振明1, 丁清华3, 韩伟4
    中国蔬菜. 2025, 1(10): 201-204.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拱棚早春马铃薯—秋延迟生姜栽培模式解决了山东安丘地区早春大拱棚内温度低、土地空闲率高的难题。马铃薯采用四层膜覆盖栽培,上市早、价格高,生姜采用切块穴盘育苗技术结合大拱棚避雨栽培,避开了传统直播苗期不良环境的影响,产量高、品质好,且薯姜轮作能有效改良土壤和减少病虫害发生。
  • 郭凤领, 张兆辉, 吴金平, 黄科, 袁伟玲, 邱正明
    中国蔬菜. 2025, 1(10): 205-210. https://doi.org/10.19928/j.cnki.1000-6346.2025.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产劳动力不足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园区或基地宜机化改造、种植模式与沟厢标准规范及农机设备配套的基础上,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创新与露地蔬菜轻简化生产配套的农机和农艺措施,实现了施肥、耕整地、移栽、植保、水肥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在减少人工、降低劳动强度、减施化肥农药、提高商品率和劳动力生产效益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该集成技术已在全国露地蔬菜主产区建立多个核心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