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姚森,杨其长,马伟,段发民
    中国蔬菜. 2021, 1(10):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全程机械化对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蔬菜耕整地、
    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和采后分级环节的机械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了我国蔬
    菜全程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农机与农艺结合发展;优化农机结构,降低生
    产成本;发展大型农场,配套大型智能农业机具;发展都市农业,构建生态城市。
  • 李艳,周长吉,富建鲁
    中国蔬菜. 2021, 1(10): 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日光温室是全国日光温室的一个缩影,基本代表了当前国内日光温室的发展潮流和特征。本文
    通过调研,梳理总结了甘肃日光温室的墙体和骨架结构特点,并针对温室建设重后墙而轻保温被、
    骨架锈蚀普遍、温室保温构造和通风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 王明媚,张跃峰,李胜男,黄松波
    中国蔬菜. 2021, 1(10):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玻璃温室番茄工厂化栽培具有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流程化和持续可控的特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型玻璃温室番茄工厂化栽培作业在流程、效率、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基于影响作业环节的作业时间、作业频次、空间位置及顺序等因素,提出了5 个环节的优化工艺;根据樱桃番茄工厂化栽培的种植密度,提出了单位面积用工数量推荐配置;针对我国大型温室番茄工厂化栽培的效率和效益需求,提出了深入研究栽培作业管理和建立以种植者为中心的创新协作体系等发展建议。
  • 专论与综述
  • 周杰,夏晓剑,胡璋健,范鹏祥,师恺,周艳虹,喻景权
    中国蔬菜. 2021, 1(10): 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三五”期间,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基本稳定,设施装备水平、种植技术显著提升,
    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近5 年我国设施蔬菜产业与科技发展情况,并从设施蔬菜生长发育与调控、抗
    逆机制与调控技术、病虫害抗性机制与安全生产技术、水分养分高效利用、品质形成及优质调控以及设施类型与装备等方面
    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最后在分析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和科研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
    今后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和科研的发展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建立完善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化设施蔬菜
    产业体系。
  • 田恬,田永强,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21, 1(10): 3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设施菜田土壤普遍发生质量退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土壤紧实板结、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污染
    和土传病害加重等。目前,我国关于设施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多数研究侧重于单一土壤理化性
    质及微生物性状等方面,缺乏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于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
    上结合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综合分析了设施菜田土壤质量,并简要介绍了土壤整体质量的评估方法,以期对深入
    评价设施菜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张雪莹,尹一歌,姜晶,刘欣
    中国蔬菜. 2021, 1(10): 4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CP 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选取18 个在番茄叶片组织中高
    表达的TCP 转录因子,检测其在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筛选出与叶片发育进程相关的SlTCP2、SlTCP4、SlTCP8、
    SlTCP11、SlTCP14、SlTCP15、SlTCP19、SlTCP22、SlTCP24、SlTCP25
    等10 个TCP 家族成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
    结果表明这10 个SlTCP 成员分布在8 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它们的碱基、氨基酸长度以及分子量大小相差较大,均为不稳定
    的亲水性蛋白;SlTCPs 的蛋白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中间约50 aa 长度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相对较高且丝氨酸占比较多;
    SlTCPs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在细胞核上。以上SlTCPs 蛋白均含有TCP 家族典型的保守域,其保守基序的分类与系统
    进化树的分支一致。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lTCP11、SlTCP15、SlTCP24 在番茄叶片发育各个时期的不同组织器官中,
    均有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对番茄典型叶形突变体LA2922、LA2532 及其对应的野生型进行qRT-PCR,结果表明SlTCP2
    SlTCP11、SlTCP14、SlTCP15、SlTCP19、SlTCP24
    在LA2922 和LA2532 叶片中的表达水平呈相反趋势。结合生物信息分析
    结果,明确了SlTCP2、SlTCP11、SlTCP14、SlTCP15、SlTCP19、SlTCP24 可能在番茄叶形发育中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
    究番茄叶片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周佳琦,张钰,张梦燚,薄宇,季为,孙锦
    中国蔬菜. 2021, 1(10): 5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作物品质且危害环境,如何在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氮肥施用量成为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
    题。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及生长发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有替代氮肥
    的应用潜力。本试验以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e Hort.)与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8
    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与5 个不同AMF 菌剂用量处理,筛选出叶用莴苣和菠菜生长最好的纯氮用量分别为6.0 kg · hm-2 和8.0
    kg · hm-2,AMF 用量分别为200 g · kg-1 和175 g · kg-1。用AMF 替代不同比例的氮肥用量,研究AMF 对叶用莴苣和菠菜氮
    肥用量的减施效果。结果表明,基质栽培条件下,在不降低全株鲜质量的前提下,基质中分别添加200 g · kg-1 和175 g · kg-1
    AMF 可减少叶用莴苣40% 和菠菜60% 的氮肥用量,即叶用莴苣和菠菜氮肥用量分别为3.6 kg · hm-2 和3.2 kg · hm-2 时,植
    株生长不受影响。试验结果为叶用莴苣和菠菜氮肥减施和高品质栽培提供了新途径。
  • 刘爱龙,刘丹霞,殷东升,练瀚,张轶婷,陈日远
    中国蔬菜. 2021, 1(10): 6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限根栽培条件下,以正常排液(20-EC1.6 处理)为对照,对极少排液(0-EC1.6 处理)及其配合提高营养液浓度
    (0-EC1.6-2.4 处理)或添加NaCl(0-EC1.6-2.4Na 处理)条件下番茄的生长指标、叶片光合参数、果实商品性状、相关代
    谢酶、初生代谢物等进行测定,研究极少排液与营养液浓度调控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少排液显著抑制了番
    茄植株茎秆增粗、叶片伸展与果实膨大,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
    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也显著降低,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VC、番茄红素、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葡萄糖/ 苹果酸、果
    糖/ 柠檬酸明显提高,非商品果率降低;极少排液配合提高营养液浓度,进一步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5-L-
    谷氨酰-L- 丙氨酸)、酚酸(香豆醛)含量及葡萄糖/ 苹果酸,降低非商品果率。极少排液显著提高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
    配合提高营养液浓度后转化酶与蔗糖合成酶活性进一步显著提高,从而催化分解蔗糖,产生葡萄糖与果糖。综合考虑各项指
    标,0-EC1.6-2.4 为限根栽培提高番茄果实品质的最佳处理。
  • 赵玉红,康珍,孙涛,朱轲钰,张琪,胡晓辉
    中国蔬菜. 2021, 1(10): 7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构建陕北地区日光温室袋培辣椒精准水肥管理模式,本试验以拉菲78-9 为试材,采用基质袋培方式,以单株
    需水量为标准,设置每天供应1 次、每2 d 供应1 次、每3 d 供应1 次、每3 d 供应6 次和每3 d 供应4 次5 个营养液供应频
    率,研究不同营养液供应频率对日光温室越冬茬袋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3 d 供应6
    次营养液处理和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处理的辣椒产量较高,分别为10 161.66、10 062.98 kg · hm-2;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处理
    的果实还原糖、VC、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亦最高(77.99 kg · m-3)。采用Topsis 综合
    评价法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贴合度以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处理最高,达到0.858。综
    上,陕北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袋培辣椒,每天供应1 次营养液的综合效果最好。
  • 孟鑫,吕剑,罗石磊,于健,李金武,刘泽慈,朱文
    中国蔬菜. 2021, 1(10):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营养液浓度与番茄果实综合品质的关系,以粉太郎为试材,设置常规营养液浓度
    (CK)、营养液浓度为CK 的130%(T1)、营养液浓度为CK 的150%(T2)、营养液浓度为CK 的200%(T3)4 个处理,
    研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番茄果实12 个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升高,番茄果实的单果鲜质量和干质
    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 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
    糖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呈线性升高。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依次为T2 > T1 > T3 > CK,即营养液浓度为
    常规营养液的150% 时番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
  • 何立中,丁小涛,金海军,张红梅,崔佳维,周强,余纪柱
    中国蔬菜. 2021, 1(10):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品种戴多星和春秋王为试材,分别用商品岩棉条和椰糠条进行育苗和栽培试验,探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黄瓜生
    长、光合、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 片真叶展开后26 d,椰糠基质栽培的黄瓜幼苗茎粗、第2~4 片真叶叶
    面积均高于岩棉栽培的黄瓜幼苗。椰糠基质栽培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产量(采收25 d 后)显著高于岩棉栽培,
    并且椰糠基质栽培的黄瓜果实干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也较高。椰糠基质栽培黄瓜的可溶性糖和VC 含量高于岩棉栽培的
    黄瓜。综合黄瓜苗期和成株的生长来看,椰糠基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获得较高的果实品质,适宜在黄
    瓜温室育苗和生产中推广使用。
  • 郑钦中,李楠洋,刘子英,孟艳玲,贾兵国,王素娜,王星,邹志荣,李勇军,王丽萍
    中国蔬菜. 2021, 1(10): 97-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日光温室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存在的墙体蓄热能力较差、土地利用率低、土壤资源缺乏和施工速度慢等问题,
    创新设计了一种装配式水模块主动蓄热日光温室(GH1)。对GH1 与普通日光温室(GH2)的室内温度、地温、相对湿度进
    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晴天时,GH1 白天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较GH2 高1.2 ℃和1.8 ℃,夜间平均温度
    高1.2 ℃ ;平均地温高1.5 ℃。连续阴天时,GH1 平均温度白天较GH2 高5.3 ℃,夜间高4.0 ℃ ;平均地温高2.0 ℃。极端
    天气时,GH1 平均温度较GH2 高4.8 ℃,平均地温高1.8 ℃。经连续31 d 的测试,结果显示,GH1 的平均最低温度较GH2
    高1.1 ℃,夜间平均温度较GH2 高3.8 ℃。晴天时,GH1 平均相对湿度比GH2 降低14.7 百分点,阴天时比GH2 降低4.1 百
    分点。综上所述,水模块主动蓄热日光温室技术方案可行,总体蓄热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日光温室,尤其连续阴天和极端雨雪
    天气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室内温度和地温。
  • 品种选育
  • 许春梅,张作标,柳景兰,赵丹,王昕,杨龙,孟雪娇,萨日娜,叶万军,崔嵩岑
    中国蔬菜. 2021, 1(10):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龙绿2 号是以自交系332-5 为母本,以自交系106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华北型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中等,
    主蔓结瓜为主,第1 雌花着生于主蔓第4 节左右,雌花节率高,单性结实能力强。瓜条棒状,瓜长32~35 cm,瓜皮深绿色,
    白刺较密,果肉浅绿色,商品瓜率高。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抗枯萎病,VC 含量129.0 mg · kg-1,每667 m2 前期产量1 800
    kg 左右,总产量5 000 kg 左右,适宜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保护地、露地种植。
  • 邱胤晖,曾绍贵,李永清,吴立东,罗英,朱邦彤
    中国蔬菜. 2021, 1(10):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椒13 号是以自交系m124-2-4-3-3 为母本,以自交系f23-4-5-2-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线椒一代杂种。植株生
    长势强,株高65 cm 左右,始花节位为第6~8 节,定植至青熟果始收45 d(天)左右,全生育期160 d(天)左右;果实线
    形,顺直光亮,果长26~30 cm,果肩宽1.2~1.5 cm,果肉厚0.15 cm 左右,单果质量26~32 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
    辣度为3 721 SHU,VC 含量1 680 mg · kg-1,粗纤维含量0.08%,香味浓郁,品质佳;田间对病毒病、青枯病、炭疽病的抗
    性强于对照辣丰3 号,每667 m2 产量2 500 kg 左右,适宜福建地区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 颜秀娟,赵云霞,何鑫,王学梅
    中国蔬菜. 2021, 1(10):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椒3 号是以自交系9970 为母本,以自交系986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螺丝椒一代杂种,生育期186 d(天)
    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2 cm 左右,始花节位为第8~9 节。果实长羊角形,果面皱褶均匀,果长25~29 cm,果肩宽3.2
    cm 左右,果肉厚0.25 cm 左右,平均单果质量66 g,最大单果质量98 g,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VC 含量1 792.4 mg ·
    kg-1,干物质含量11.6%,总辣椒素含量0.052 g · kg-1,味香辣,田间对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椒3 号,每
    667 m2 产量4 600 kg 左右,适宜宁夏及环境条件相近区域露地和保护地种植。
  • 宋瑞生,李贺,李娟,王耐红,周腾
    中国蔬菜. 2021, 1(10):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唐芹1 号是以自交系J01-1-2 为母本,以自交系F10-2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连续定向选择5 代育成的保
    护地芹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直立,叶片绿色;平均株高78.6 cm,第1 节叶柄长38.5 cm、宽2.3 cm,黄绿色,
    有光泽,实心,口感脆嫩;田间对斑枯病、叶斑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日丰1 号,VC 含量65.5 mg · kg-1,可溶性糖含量3.49%,
    粗纤维含量0.67%。定植后60 d(天)左右开始采收,单株质量0.6 kg 左右,每667 m2 产量8 000 kg 左右,适宜华北、东北
    地区秋冬茬保护地栽培。
  • 栽培管理
  • 杨冬艳,赵云霞,王丹,桑婷,宋卫堂
    中国蔬菜. 2021, 1(10): 117-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地区从2018 年开始进行设施蔬菜宜机化栽培模式研究,确定了日光温室蔬菜东西垄向宜机化的栽培参数,筛选出深翻、旋耕、起垄、移栽、灭茬、行间作业等环节的适用机械,使机械化率从29.0% 提高至67.8%,人工成本投入减少8.1%。
  • 徐磊
    中国蔬菜. 2021, 1(10): 122-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建省针对设施农业发展需求,优化集成智能温控大棚、立柱式大棚、避雨大棚、插地式拱棚、锯齿型温控大棚、双层覆盖立柱式大棚、多层覆盖拱棚等7 种棚型,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花卉、中药材等生产,推广总面积约2 万hm2
  • 李蔚,李新旭,雷喜红,武仲生,王冰华,孙丹,崔雪明3
    中国蔬菜. 2021, 1(10):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地区通过开展耐高温水培叶菜品种筛选,集成无土育苗、水肥管理、环境调控、种植密度调整等技术,提高了叶菜周年均衡供应能力。
  • 李平兰,穆文强,尚庆茂
    中国蔬菜. 2021, 1(10): 131-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功能性育苗基质是在基质中接种植物促生菌或添加微生物肥料,具有防病、增抗、促生作用。原料选择、混配工艺和产品检测是保证基质质量的关键。
  • 庄新研,贾兴辉,彭金鑫, 杨华, 胡志杰,高丽红,朱虹企
    中国蔬菜. 2021, 1(10):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省兰陵县四季温室又称新阴阳型日光温室,无后墙,内部空间大,适宜机械化操作,土地利用率比传统阴阳型温室提高20 百分点。利用该类型温室栽培早春茬辣椒,并配合单行U 型双干整枝技术,辣椒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增加46.4%,收益增长3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