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室工程建造技术、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设施园艺的内涵越来
越丰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集约化生产越来越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本文在综述亚洲、
地中海沿岸、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主要国家设施园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发达
国家设施园艺发展的特点及经验,并从温室自动化、智能化、环境资源友好型等方面,展望了未来
设施园艺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未来设施园艺提质增效、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北京市草莓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生产规模总体稳定,三级育苗体系基本形成,栽培模式多样,
主栽品种突出,销售渠道广泛;但在丰富品种、规范种苗、升级产品、经营品牌等方面需要加强和
改进。
莘县瓜菜菌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山东省第一,已经形成以甜瓜、食用菌、西瓜、蔬菜为主导的规模经
营体系。通过对不同规模经营模式下蔬菜种植规模、生产设施、组织管理和生产效益进行汇总分析,
发现莘县蔬菜规模化经营存在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低
等问题,并提出蔬菜产业品牌化、科技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发展建议。
相比较其他培育方式,马铃薯雾培在成本、产量及品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被大范围用来生产马铃薯原原种。
在不同的营养方式及管理方式下,雾培马铃薯的生长势、产量及品质都有很大差异。 本文总结了目前马铃薯原原种雾培系
统中的主要营养方式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旨在为科学指导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提供参考。
为探讨大白菜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以20 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生育期干烧
心指数及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干烧心指数差异较大,总体上均随
钙水平的升高明显降低,而相同钙水平下则随生育期延长而升高;幼苗期钙水平0 mmol·L-1 和莲座期、结球期钙水平0.5
mmol·L-1 处理的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幼苗干烧心指数回归模型中,仅幼苗期0.5
mmol·L-1 与4.0 mmol·L-1 钙水平下的植株鲜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入选,且以入选变量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结
果与幼苗期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将参试大白菜品种分成钙敏感型、钙迟钝型和中间型3 类,说明幼苗期0.5
mmol·L-1 和4.0 mmol·L-1 钙水平下的大白菜植株鲜质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可作为大白菜品种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
指标。
以腐熟的木薯渣作为主要原料,与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不同体积比混配成12 个基质配比,以市场上成品蔬菜
育苗基质作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不同种类瓜果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黄瓜、番茄、西瓜
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木薯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40∶40∶10∶10(T5 处理)和20∶40∶20∶20(T6
处理)的复配基质各项理化性质均在瓜果类蔬菜幼苗生长要求的适宜范围内,2 个基质配方培育的瓜果类蔬菜幼苗出苗率、
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体积、根尖数等生长和生理指标均表现较好。根据瓜果类蔬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并结
合环境和经济方面等因素,在生产上推荐使用木薯渣比例更高的T5 处理作为黄瓜育苗专用基质配方,T6 处理可作为瓜果类
蔬菜通用育苗基质配方。
以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不能开花的长沙藤蕹为试材,采用迁光的方法测定长沙藤蕹的临界光周期、限界性诱导光周期
和幼龄期。结果表明:藤蕹的临界光周期为12 h 光照/12 h 黑暗,限界性光周期为16 d,幼龄期在4 片真叶时结束。当光周
期暗期持续长度达到13 h 时,更有利于长沙藤蕹的花芽分化;当诱导光周期少于限界性光周期时,已分化的花芽会发生逆转,
说明长沙藤蕹是一种严格的专性短日照植物。
以圆顶茄子和尖顶茄子为亲本构建6 世代群体(P1、P2、F1、BC1P1、BC1P2、F2),在春露地和秋大棚两个茬口分别
种植6 世代群体,利用目测法和Tomato Analyzer 软件分析法采集茄子果顶形状数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
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茄子果顶形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目测法和软件法都可以用来描述茄子果顶形状,
Tomato Analyzer 软件分析法获取的果顶数据计算出的AIC 值完整性好、适应性检测中的统计量差异显著个数少,对茄子果顶
形状的数据测量更为准确,更加适用于茄子果顶形状的采集。茄子果顶形状表现为数量性状,受2 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
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分离群体中F2 群体主基因遗传率高、稳定性好,主基因遗传率达到72% 以上,育
种过程中适合在F2 群体进行果顶形状的选择。
对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保存的17 份荷兰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和产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
鉴定。获得了中早熟品种3 份,中熟品种3 份,中晚熟品种1 份,晚熟品种10 份。其中Mentor 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淀粉含
量也相对较高;Favorita、Wilia、Estima 和Bintje 在产量方面表现突出,Bintje、Sirteme、Urgenta、荷1 对疮痂病表现高抗。
同时筛选出Favorita、Estima、Colmo 3 个优良马铃薯品种。
选择7 个不同甜瓜品种,综合比较了瓜蚜对不同品种室内离体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及在室外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增长动
态。结果发现,瓜蚜对IVF437 和羊角蜜的叶碟选择性比其他品种低,叶碟选择2 h 后羊角蜜和IVF437 上的瓜蚜数量为2~3
头,选择率为5.54%~7.38%;培养12 h 后,羊角蜜和IVF437 上的若蚜分别为5.50 头和14.00 头。且瓜蚜在这2 个品种上的
种群增长速度也较慢,研究结果为田间甜瓜品种的选择种植及进一步选育抗蚜品种提供了科学基础。
在离体条件下比较了胡椒科荜茇、假蒟、黑胡椒、白胡椒4 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
4 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发育各阶段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胡椒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为
0.007 9 g·mL-1,其次为荜茇、黑胡椒和假蒟;当浓度为0.5 g·mL-1 时,荜茇和假蒟的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产孢量抑制作
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2.8% 和92.0%;黑胡椒和白胡椒乙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荜茇和假蒟;4 种
植物粗提物浓度高于0.062 5 g·mL-1 时,均能完全抑制灰葡萄孢菌核产生。
对新疆博州地区豇豆二斑叶螨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并研究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 月中
旬博州二斑叶螨在豇豆上开始发生为害,高峰时期一直持续到9 月10 日。7 月中旬施用1 次30% 乙唑螨腈悬浮剂4 000 倍
液+ 有机硅助剂防治豇豆二斑叶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豇豆安全。
京研优胜是以11-c64 为母本、11-c25-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保护地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瓜条长棒状,
长35~36 cm,瓜色油绿,光泽明显,瘤中等大小,密生白刺,肉色绿,风味浓,品质优良。耐低温弱光,抗枯萎病。北方
保护地栽培产量为6 000~8 500 kg·(667 m2)-1,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冬春保护地栽培。
浙樱粉2 号是以CP10-24F2-6-1-3-1-2-1-1 为母本,以TP10-18F2-31L-2-22-1-30-1 为父本育成的樱桃番茄一代
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早熟,果实圆形,成熟果粉红色,单果质量24 g 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 以上。抗番茄黄化曲
叶病毒病(TYLCVD)和根结线虫病。每667 m2 产量约6 300 kg,适宜全国各地保护地春、秋、越冬栽培。
琼3 号是以耐热、果形优美的苦瓜自交系KG09-05 为母本,以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的KG02-10-03 为父本配制的中熟、
丰产、耐湿热苦瓜一代杂种。第1 雌花节位为第17~20 节,果实短棒状,肩平、尾钝,瓜瘤粗直,瓜长22~30 cm,横径6.5~8.5
cm,肉厚1.2~1.4 cm,单瓜质量400~550 g,苦味适中,果肉紧密、耐贮运,裂果少,每667 m2 产量达3 500~4 000 kg,
田间抗白粉病和炭疽病的能力强于对照中华1 号和琼2 号,适合海南地区夏秋季露地和设施大棚种植。
青杂3 号是以大葱雄性不育系08 青601A 为母本,以山东品种宗正葱王优选株高代自交系08-21-3-7 为父本配制
的三系杂交新品种。株高150 cm 左右,葱白质地紧密,长60~65 cm,横径3.5~4.0 cm,口感甜脆多汁,适宜冬季贮藏保存。
叶片直立,抗风、抗倒伏能力较强。成株平均鲜质量450 g,每667 m2 产量约7 500 kg,田间抗霜霉病、紫斑病、病毒病的
能力优于对照寒丰巨葱,适宜在河北、山东、辽宁等北方地区栽培。
近年来,以荷兰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型连
栋温室工厂化生产模式在国内迅速发展,北京
郊区许多园区及企业已开展了蔬菜工厂化生
产和商业化经营的探索,提升设施硬件条件及
规模化程度、开展蔬菜工厂化生产集成技术研
究、加强人才培养和提高园区组织化程度是今
后的发展方向。
浙江嘉善茄子种植面积813 hm2(1.2 万亩),其中大棚越冬茄子种植面积353 hm2(0.5万亩),平均每667 m2 产量4 500 kg,产值2.5万元左右,收益(扣除物化成本,不扣除劳动力)2 万元左右,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方式。
选用真优美、金妃、粉太郎等口感好的
粉色大果番茄品种,采用“控制”番茄生长的
手段,才能生产出果实口感风味俱佳、胜过时
令水果的口感型番茄。
口感、味道、色泽、营养等较佳的“原
味番茄”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本文从品种
选择、水肥一体化应用、熊蜂授粉、环境调控、
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采收期管理等方面,对“原
味番茄”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瓠瓜是浙江省重要的设施蔬菜,当地已
形成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设施瓠瓜生产基
地。为规范瓠瓜生产技术,针对瓠瓜不同栽培
方式、不同设施类型的各项栽培措施制定了浙
江省瓠瓜生产技术规程。
以芥蓝侧枝为砧木,以花椰菜花球为接
穗进行嫁接,有效提高了繁种亲本的抗病性,
解决了花椰菜繁种过程中长期重茬发病严重
造成的绝收问题,嫁接后花椰菜种子产量从每
667 m2 2~3 kg 增加到20 kg。
番茄是我国市民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也
是广大菜农喜爱种植的蔬菜作物之一。据农业
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
番茄种植面积约为105 万hm2 (1 580 万亩),
产量约为5 413 万t。但是近些年,随着生产
形势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番茄品种的更
新速度正在加快,种子市场的番茄品种更是五
花八门,到底该如何挑选合适的番茄品种呢?
2018 年4 月26 日,中国蔬菜“种得好”聚
焦番茄,推出番茄生产系列视频直播,特邀
山东寿光蔬菜专家刘天英老师做客节目直播
厅,介绍了选择番茄品种的经验及寿光主要栽
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