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病虫为害已严重制约我国西甜瓜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设施栽培快速发展之后,栽培管理不当造成的病害频发现象愈加突出,使瓜农损失惨重。对此,《中国蔬菜》编辑部特别采访到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甜瓜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古勤生研究员,请他来为瓜农朋友支支招。古勤生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鲜活的生产实例,为广大瓜农朋友推荐了一套不仅能将病害扼杀在“摇篮”里,还能结出高品质西甜瓜的技术——“西甜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他特意强调:这套技术的成败关键在于瓜农要转变种植理念,做到“预防为主、全程防控”。
2017 年我国蔬菜出口额155.2 亿美元,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0.5%,蔬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而技术性贸易措施是蔬菜产品出口受阻的重要障碍。本文以我国蔬菜出口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遭受扣留或召回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 ~ 2017 年我国蔬菜产品出口受阻的总体情况、重点受阻产品和受阻原因,并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对于叶菜类、葱蒜类等种植密度大、行距小的蔬菜作物,种子机械化直播既能减少繁杂的作业工序,又能提高作业效率,对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实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蔬菜精量直播四大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分析了国内外蔬菜精量直播机发展现状、特点及推广应用状况,浅析现有直播装备及配套技术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发展建议,为蔬菜精量直播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南瓜育种相关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与最新进展,包括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基因/QTLs 定位、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单倍体育种及转基因育种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南瓜育种相关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南瓜育种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乌塌菜是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叶面上有皱泡是安徽乌菜区别于其他白菜亚种的一个典型特征。采用Illumi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安徽乌菜(黄心乌和黑心乌)和叶面平展的普通白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7.75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 均达到4.00 Gb,Q30 碱基百分比在90.53% 以上。将测序数据进行de novo 拼接后得到127 988 条转录本和46 950条unigene,平均长度分别为1 327.71 bp 和856.26 bp。以FDR(false discovery rate)< 0.01 且差异倍数FC(fold change)≥ 2为标准筛选安徽乌菜和普通白菜的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到1 296 个差异表达基因。对所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不同数据库比对,共有1 156 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其中1 150 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nr 数据库;864 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GO 数据库;200 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KEGG 数据库,分属80 条代谢通路。
以番茄品种L402 幼苗为试材,研究外源喷施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番茄生长和灰霉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25 mmol·L-1 和50 mmol·L-1 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对番茄幼苗具有显著的壮苗作用;30~60 mmol·L-1 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通常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加强;30~40 mmol·L-1 的碳酸钠和50~60 mmol·L-1 的碳酸氢钠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50 mmol·L-1 的碳酸钠和50~60 mmol·L-1 的碳酸氢钠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生产上可应用适宜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防治番茄灰霉病。
为了探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叶菜类蔬菜基质栽培中N 素的高效利用模式,以普通白菜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以全量硝态氮供应(N 素供应量17.33 mmol·L-1)为对照,设置25%、40%、60% 3 个增铵水平,观测普通白菜生长过程中根系的生长、活力以及N 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测定其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增铵25%~40% 能够提高普通白菜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体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其对N、P 素的吸收;相对全硝态氮素供应,增铵能够显著降低普通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但对单株质量无显著影响;增铵40% 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比增铵25%、60% 处理分别提高了3.7%和3.8%,并显著提高了普通白菜地上部干物质量。综上,北方冬季设施栽培普通白菜,以硝态氮(17.33 mmol·L-1)为主配增施40% 铵态氮的效果最好。
采用平板对峙结合显微观察确定枯草芽孢杆菌NBF809 菌株对多主棒孢的抑菌活性,采用活体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番茄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条件下NBF809 菌株对多主棒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和变形;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BF809 菌株对番茄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3.26%。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检测NBF809 菌株的抗菌素生物合成基因,扩增到bacD、ituC、ituD、mrsM 和mycC 5 个基因,涉及Bacilysin、Iturin、Mersacidin 和Mycosubtilin 4 种抗菌素的合成。
以水茄(Solanum torvum Sw.)幼苗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诱导N、P、K 缺素症,观察缺素症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各缺素水茄的生长与生理差异,以期为水茄栽培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茄缺素症的表现时间和主要症状有差异,缺N 症状表现最早,缺N、缺K 处理对植株地上部影响最明显;水茄缺素处理的叶片数、全株干质量、根总体积均低于对照,根冠比均高于对照;缺N 水茄老叶和嫩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缺P 处理的嫩叶叶绿素含量则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缺素处理水茄的根系活力之间差异极显著,缺N 和缺P 植株根系活力变弱,而缺K 植株的根系活力变强,比对照极显著提高了44.3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锰盐、福·福锌、苯醚·溴菌腈、二氢蒽醌、苯醚甲环唑和多福·溴菌腈等6 种新型化学药剂对菜豆炭疽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 种化学药剂对菜豆炭疽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80% 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和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1 000 mg·L-1 时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77.68% 和72.96%,EC50 分别为212.41 mg·L-1 和296.83 mg·L-1。因此,80% 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和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可作为田间防治菜豆炭疽病的候选药剂。
中国是世界上的蔬菜生产大国和蔬菜出口大国。2002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协议共同建立所辖人口数量最多、在发展中国家中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本文以此为背景,在分析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是,贸易双方国家GDP 总量、地理距离、CAFTA 贸易环境、自身国家蔬菜单产(生产技术)等对中国与东盟的蔬菜出口贸易影响显著,同时通过贸易潜力测算前瞻性地分析出中国对东盟的蔬菜出口贸易前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对内蒙古赤峰市7 个设施蔬菜基地进行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查,对2 个种植年限较长的基地进行土样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种植10 a 的0~5 cm 土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最高可达11.4 g·kg-1,显著高于相邻露地;而随着栽培耕层的加深,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呈现(0~5)cm >(5~15)cm >(15~25)cm 的趋势;设施土壤EC 值、主要盐离子含量也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地区的设施土壤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
盛秋2 号是以自交系2431 和自交系12-9 杂交配制而成的露地专用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长势较强,主蔓结瓜为主,瓜码密。瓜条顺直,瓜长20 cm 左右,皮色浅绿,白刺稀少,果肉浅绿色,清香味浓,商品性好。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褐斑病。露地栽培每667 m2 产量2 000 kg 左右,适宜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种植。
云辣1 号是以078-2-3 为母本、250-4-1-1-S 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泡椒专用品种。植株生长势及分枝性强,中熟,果实长羊角形,果面光滑有光泽,商品果长14.5 cm,果肩宽1.6 cm,单果质量19 g,果肉厚0.26 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味微辣,口感脆、无渣。突出特点是长期泡制后仍然保持良好的脆感和适度的辣味,皮肉不分离。田间较对照二金条抗病毒病和疫病,坐果率高,从定植到始收70~75 d(天),一般每667 m2 红熟果产量3 000 kg 左右。经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适于我国西南地区作为泡椒加工型品种栽培。
同薯29 号是以9905-1 为母本、9333-10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育成的鲜食及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出苗至收获105 d(天)左右;薯块圆形,黄皮白肉,芽眼深浅中等;块茎干物质含量27.0%,淀粉19.40%,VC189 mg·kg-1(FW),还原糖0.15%,粗蛋白2.80%。一般肥力条件下每667 m2 产量1 500~2 000 kg,高肥力条件下产量可达4 000 kg 以上,丰产稳产性好。中抗马铃薯X、Y 病毒病。适宜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中部、南部及陕西北部马铃薯一季作区种植。
驻茄11 号是以自交系P07-01 为母本,以驻Q-12 为父本育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果实卵圆形,纵径16.0 cm,横径11.5 cm,平均单果质量0.50 kg,果皮绿色,果面光滑,商品性好,平均产量5 100 kg·(667 m2)-1。田间对青枯病、绵疫病、黄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新乡糙青茄。适宜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春、秋设施和露地种植。
天津青萝卜种植面积达667 hm2(1 万亩),利用秋大棚、秋日光温室栽培的青萝卜可于元旦、春节前后上市,每667 m2 产量4 000 kg,批发价格4.0~5.0 元·kg-1,收益1.6 万~2.0 万元。
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易造成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菜田农药面源污染。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特点,提出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草菇大田纯稻草栽培新技术是在传统大田栽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稻草前处理、播种及后期管理等措施,使草菇产量提高1 倍以上,每667 m2 产值可达2.4 万元,已成为广东中山草菇栽培的主要模式。
高品质番茄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017 年开始探索,初步集成了日光温室高品质番茄基质化生产技术。适宜的亏缺灌溉、高EC 值和高K+ 管理等可以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
芹菜种子皮厚坚硬难透水,发芽慢且不整齐,人工播种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采用包衣种子、机械播种,再配合调苗、平茬技术、适宜的定植方式等,可有效提高育苗效率,保证芹菜幼苗质量,目前北京市80% 以上的芹菜育苗采用集约化穴盘育苗方式。
华南地区雨水较多,辣椒疫病严重,选择高抗疫病品种,再辅以高垄深沟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大提高了辣椒种植成功率。该技术已在广东粤西地区、惠州及河源地区推广近800 hm2(1.2 万亩)。
蔬菜简易覆盖设施是由蔬菜作物立架栽培的“人”字形支架搭建而成,可以有效地解决南方地区低温、轻度霜冻、降雨对蔬菜作物造成的危害,其保温、防雨效果近似于或稍低于简易大棚,且造价低廉、易搭建,可在南方冬春季低温、夏季多雨地区,以及夏粮秋冬菜轮作区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