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高丽红,眭晓蕾,齐艳花,魏文亮,葛春升,杨恩庶,张振贤
    中国蔬菜. 2018, 1(10):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日光温室越冬栽培黄瓜每667 m2 产量1 万 kg 左右,最高超过3 万kg。黄瓜高产的理论基础
    是什么?获得高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中国农业大学设施蔬菜栽培课题组分别在北京大兴和河北永
    清日光温室进行高产栽培理论验证和高产技术实践,并总结出获得3 万kg 产量的关键技术环节。

  • 范立国,都明霞,黄向丽,韩化雨,陈永波
    中国蔬菜. 2018, 1(10):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公司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营销理念、优秀的蔬菜品种、栽培管理配套一体化的新技术,资金、
    人才、种质资源等优势为我国民族种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
    种质资源,带动了寿光种业乃至全国种业的进步。但国外品种进驻的同时,部分国产蔬菜品种逐步
    退出市场乃至消失的问题引起各界关注。寿光将如何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 马兆红
    中国蔬菜. 2018, 1(10):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7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目的是通过品种登记,公开发布登记品种的信息,统一保
    存品种标准种子样品,登记品种接受全社会监督,建立种业信用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确保种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种业安全、
    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同时,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供品种支撑,满足消费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到目前为止,品种登记已经实施一年有余,截至2018 年9 月6 日全国品种登记量达到7 956 个,其中蔬菜品种
    4 921 个。可以说取得了一定阶段性进展。但是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现有登记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品种登记审
    核不严、执法力度过弱以及品种登记与现实市场的矛盾突出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现有登记制度下,种子企业又该
    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对此,笔者采访到业内多家种子企业、种子管理站以及种业界专业律师,请他们积极反映问题、献计献
    策。诚然,品种登记制度的完善不是依靠任何单位的一己之力实现的,而是需要政府从制度设计、强化监管角度,企业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自律,以及业界相关人士共同努力、监督与维护实现的。

  • 专论与综述
  • 秦渊渊,郭文忠,李静,李海平,李灵芝,余礼根,李友丽
    中国蔬菜. 2018, 1(10): 17-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废弃物无序堆置和低效处理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其资源化高效利用研究与创新迫在眉
    睫。本文总结了我国蔬菜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与特点;从肥料化、能源+ 肥料化、饲料化等多种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创新研究方
    面进行综述,分析了资源化处理途径的特点;并对我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途径进行了展望。

  • 研究论文
  • 梁贝贝,温江丽,李灵芝,李海平,郭文忠
    中国蔬菜. 2018, 1(10):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植物工厂LED 光源环境下,以黄瓜品种中农26 号为试材,研究基质不同含水量对黄瓜幼苗生长特性及需水规律
    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工厂LED 光源环境下,基质含水量为85%~90% 时,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
    壮苗指数等生长指标最优。85%~90% 基质含水量处理单株幼苗总耗水量最大,达到129.72 mL,且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水分
    利用效率。幼苗播种后天数与单株日耗水量的关系以线性方程最佳,表达式为y=0.355 3 x-1.887 5。综合考虑黄瓜幼苗生长
    和耗水特性,LED 光源环境下,85%~90% 基质含水量培育优质壮苗的同时能够实现水分的高效利用。

  • 孙风清,张旭,王冰华,陈奎,田永强,曲梅*
    中国蔬菜. 2018, 1(10): 2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对黄瓜商品苗贮运质量的提升效果,研究蔬菜育苗生产中常用的寡聚糖、壮苗1 号和植
    物益生源对贮运0、3、6 d 黄瓜穴盘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壮苗1 号可以抑制幼苗徒长,增加
    地下部干质量,维持较高的壮苗指数、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而植物益生源和寡聚糖对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小。因此,
    推荐叶面喷施壮苗1 号来提高黄瓜商品苗的贮运质量。

  • 王舒亚,吕剑,郁继华,金宁,金莉,刘晓奇,魏守辉,高峰
    中国蔬菜. 2018, 1(10):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LED 植物生长灯(红蓝光比例7∶2)为补光光源,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不同补光时长(1、
    2、3 h)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补光2 h 和3 h 均能明显提高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面
    积;补光3 h 能够显著提高番茄的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产量,以及果实VC、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产量增加7.0%,
    每667 m2 利润增加528.9 元。综上所述,补光3 h 对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

  • 肖苏琪,王冰华,曲梅,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18, 1(10): 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幼苗子叶展平期至两叶一心期进行不同补光光强处理(50、100、150、200 μmol·m-2·s-1),研究不同补光光强
    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补光有效降低了幼苗的下胚轴长度和株高,但显著增加了茎粗、叶面积、
    比叶重、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等指标。而且补光促进干物质向叶片和根部分配,抑制向茎部分配。另外,补光下幼苗的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和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但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以壮苗指数作为评判补光优劣的标准,T(100)、T(150)、
    T(200)处理显著优于对照和T(50)处理,从经济、节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1

  • 王旋旋,田罡铭,吴凤芝
    中国蔬菜. 2018, 1(10):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番茄品种粉和平和分蘖洋葱品种绥化为试材,研究分蘖洋葱伴生减磷处理对番茄生长、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分蘖洋葱伴生减磷(常规施肥量的50%)处理的番茄植株茎粗在定植后30 d 显著高于对照(番茄单作,常规施肥
    量),全株干、鲜质量在拉秧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开花期和盛果期均明显高于对照,
    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可以减少磷肥的施用量。

  • 郜永博,马晟,杨凤娟,王秀峰,魏珉,史庆华,李岩
    中国蔬菜. 2018, 1(10):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沙子∶炉渣=2 V∶1 V 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0%(T1)、20%(T2)、30%(T3)、40%(T4)和50%(T5)
    体积比的菇渣,研究沙子、炉渣、菇渣复合基质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春茬试验中,T3 处理的果肉可溶
    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4 处理的果肉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茄皮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也较高。
    秋冬茬试验中,T3 处理的果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4 处理的抗坏血酸含量显著提高,
    T1 处理的茄皮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著提高。两茬试验中,T1 处理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5.5% 和11.2%。综上,
    冬春茬和秋冬茬均以添加10% 比例的菇渣最有利于茄子产量形成,而添加30% 或40% 比例的菇渣有利于茄子果实品质形成。

  • 杨冬艳,冯海萍,桑婷,谢华
    中国蔬菜. 2018, 1(10):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定量等氮还田的方法,研究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和堆肥还田对番茄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土壤碳氮含量及
    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在还田60 d 内对番茄植株生长有化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在60 d 后减弱,
    还田110 d 后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升果实品质,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番茄秸秆堆肥还田处理能够持续促进番
    茄植株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及C/N 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在生
    产中番茄秸秆堆肥可直接作为肥料施用,且肥效优于鸡粪,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则需要至少60 d 的腐解才能减弱对番茄生长
    的抑制作用。

     

  • 田晴,李敏,吴凤芝
    中国蔬菜. 2018, 1(10): 6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连作3 a 黄瓜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黄瓜为主栽作物,分别以大葱、普通白菜和小麦为冬夏季休闲期的
    填闲作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填闲模式对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填闲模式处理的
    土壤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中的主要物种基本一致,但是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细菌属水平上,填闲小麦处理中Flexibacter、
    Nitrosomonadaceae_uncultured、Anaerolineaceae_unculture
    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而Flavobacterium、
    Clostridium、Peptostreptococcaceae_incertae_sedis
    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在真菌属水平上,填闲小麦处
    理中Ascomycota_unclassified、Hypocreales_unclassified、Humicola 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而Fusarium、
    Pyrenochaeta、Nectriaceae_unclassified、Preussia
    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说明不同填闲作物对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 许红军,李彦荣,崔拥民,蒋卫杰,洽特合,孜尔旦,乃比江
    中国蔬菜. 2018, 1(10):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和田沙漠温室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组装式与砖墙两种沙漠温室内部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土壤温
    度在晴天、阴天条件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沙漠区域具有优越的光照条件,组装式温室的保温效果较好,室温、土壤温
    度、相对湿度均高于砖墙温室。综合来看,组装式温室较砖墙温室在新疆和田地区具有较强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南疆非耕地
    区域。

  • 品种选育
  • 邓强,杨瑞环,王惠哲,曹明明,李淑菊*
    中国蔬菜. 2018, 1(10):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津美79 是以自交系A143-5 为母本,以自交系TBL-2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植株长势较强,雌
    花节率高、连续结瓜能力强,瓜条生长速度快,商品性突出,顺直整齐,瓜长36 cm 左右,瓜把短,单瓜质量300 g 左右,
    瓜色深绿。抗枯萎病,中抗褐斑病、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丰产性好,总产量约18 000 kg·(667 m 2-1。适合华北、东
    北等地区冬春及秋冬日光温室栽培。

  • 徐丽,樊艳丽,卢柏山,席胜利,张翠芬,高 宁,董 会,刘焱辉,史亚兴
    中国蔬菜. 2018, 1(10):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科甜191 是以超甜玉米自交系T68 为母本,自交系T6302 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果蔬型甜玉米品种。果穗
    筒型,穗长19.0 cm,穗粗5.3 cm,穗行数16~18 行,行粒数36~38 粒,粒行整齐。籽粒亮黄色,外观漂亮。平均每667 m 2
    鲜果穗产量900 kg 左右,出籽率约67.4%。鲜籽粒含粗蛋白2.98%,粗脂肪1.37%,总糖6.7%,口感甜脆清爽,皮薄无渣。
    播种至采收平均85.4 d(天),适宜京津冀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 吕汰,王鹏,郭天顺,李芳弟,颉炜清,罗照霞,窦俊焕,齐小东
    中国蔬菜. 2018, 1(10):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薯15 号是以陇薯7 号为母本,天薯9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从播种至块茎成熟119 d
    (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皮黄色,薯肉淡黄色,芽眼浅。单株结薯4.4 个,平均单薯质量92.2 g,商品率
    89.8%。每667 m2 产量在1 500 kg 以上,在甘肃的天水、陇南、临夏、定西、平凉等地均可种植。

  • 霍振国,张孟军,李永义,孟文信,刘海河
    中国蔬菜. 2018, 1(10):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翠宝1 号是以雄性不育系9693-87A 为母本,自交系Z044-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苤蓝新品种,球茎扁圆形,
    横径14.5 cm,纵径9.4 cm,球色翠绿,表面光滑,皮薄,肉白色,口感脆甜,粗纤维少,商品性好。单球质量1.2 kg。田间
    对黑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青苤蓝。从定植到收获需要60 d(天),每667 m2 产量5 500 kg 左右,适宜我国
    北方地区秋季露地栽培。

  • 栽培管理
  • 侯三元,孙培田,方智远,王国强,杨丽梅,刘玉梅,庄木,张扬勇,吕红豪,李占省
    中国蔬菜. 2018, 1(10):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11 月下旬至12 月上旬,种株叶球有
    板栗大小时进行割球处理,再在浇完冻水中耕
    后、地面还未结冰时覆盖第二层膜,可以有
    效解决圆球型甘蓝制种花期晚、种子产量过
    低等技术难题,使每667 m2 种子产量提高至
    100 kg 以上。

  • 王娟娟,李衍素
    中国蔬菜. 2018, 1(10):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暴雨灾害后,日光温室结构不同程度受
    损,土壤会出现“三高三低”现象,田间蔬菜
    萎蔫或死亡,易暴发病虫害。灾后应立足及时
    恢复生产和区域产业长远发展,并结合未来一
    段时间内蔬菜市场供需,采取温室修复加固、
    排水、栽培、植保等技术措施恢复生产,提高
    日光温室蔬菜产区暴雨灾害的应灾减灾能力。

  • 张世同
    中国蔬菜. 2018, 1(10):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本地西瓜种植以庞各庄西瓜最为出名,瓜农张世同是庞各庄的西瓜种植能手,他种植西
    瓜近20 a(年),曾3 次在全国西甜瓜擂台赛上捧回冠军奖杯。目前,他在北京有近21.3 hm2(320 亩)
    的西瓜地,靠种瓜、卖瓜,年纯收入200 多万元。本文是他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总结的大棚西瓜种植技术
    指导方案和对技术服务团队的管理要求,并对西瓜种植新手提出了几点建议。

  • 孙维拓,吴尚军,宋曙光,陈晓丽,郭文忠
    中国蔬菜. 2018, 1(10): 9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北京市西城区某地下停车场,通过
    配备环境调控系统、LED 人工光源系统、营
    养液循环系统、叶菜立体栽培系统、食用菌与
    芽苗菜栽培系统、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等,建
    立了混合型植物工厂,具有低碳节能的优势,
    可为城市地下空间植物工厂的设计、施工及商
    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 王艳芳,冯颖,李新旭,雷喜红,李蔚,牛曼丽
    中国蔬菜. 2018, 1(10):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环境调控技
    术,是以温度、光照、湿度等为主要调控指标,
    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条件下,通过采取暖气管
    道加温、高压喷雾降温增湿、幕布保温、环流
    风机循环、遮阳降温、风口开闭等措施,将温
    室内环境调节至适宜番茄生长的最佳状态。

  • 陈之群,闫丽,吕慎宝,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18, 1(10):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沂南县蔬菜发展局和临沂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工作者依据沂南县自
    然条件特点,通过生产实践,成功探索出大棚
    春大白菜—越夏黄瓜—秋莴笋栽培模式,实现
    了塑料大棚的周年生产,每667 m2 纯收入为
    3.4 万~4.1 万元。

  • 温晓涵,杨世丽,肖延仁,李雪姣,余宏军,蒋卫杰
    中国蔬菜. 2018, 1(10):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宫黄韭一般在霜降之后,从大田内刨
    出韭菜根,移栽于半地下温室,在弱光下进
    行生产。每667 m2 大田韭根移入温室内可生
    产黄韭1 000 kg 左右,每667 m2 收入2 万元
    以上。

  • 王殿宏,马建辉,安建强,吴永权
    中国蔬菜. 2018, 1(10):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开展初选和复选引种试验,选出了适
    宜河北廊坊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台75-3
    和辽鲜1 号,并总结出配套的栽培技术,使
    鲜荚产量比本地栽培品种提高20%~30%,
    采收期提前30~40 d(天),采用分期播种技
    术,采收时间可延长到90 d(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