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01
  

  • 全选
    |
    产业广角
  • 董 鹏,胡美华,王娟娟,张真和,张绍刚,刘跃明,邱正明,曹光亮
    中国蔬菜. 2016, 1(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云南和贵州充分利用天然气候资源,大力发展夏秋蔬菜产业,在均衡中国夏秋淡季蔬菜市场供应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云贵高原蔬菜生产情况调研专家组根据调研情况,概述了两地夏秋季蔬菜生产情况,介绍了两地发展夏秋季蔬菜产业的主要经验,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 赵义平,刘广会,祁晓会
    中国蔬菜. 2016, 1(3): 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黄瓜生产规模已居辽宁省蔬菜之首,尤以设施栽培发展迅猛;生产上主体品种98% 来自国内育种单位;工厂化育苗已成趋势;但生产上还存在品种同物异名现象严重、化肥农药用量较大、病虫害尤其是黄瓜“流胶病”危害严重等问题。

  • 李 兵,樊江岩, 王玉宏
    中国蔬菜. 2016, 1(3):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X4Z 四旋翼农用植保无人机飞防蔬菜病虫害,具有成本低、工作效率高、适用作物广、环境适应能力强、受药面积大、农业危害小等优点,但也受设备条件、农药剂型、病虫害种类、操作人员水平、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 专论与综述
  • 巩慧玲,孙梦遥,冯再平,袁惠君
    中国蔬菜. 2016, 1(3):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浓度蔗糖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蔗糖既能作为同化物维持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同时也能特异性地调控结薯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蔗糖也参与激素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调节。本文综述了蔗糖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研究论文
  • 王 宁,张正海,王立浩,张宝玺
    中国蔬菜. 2016, 1(3):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辣味辣椒Perennial(Capsicum annuum)和无辣味辣椒83-58 种内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辣椒种内遗传图谱,以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无辣味辣椒77013A 与重组自交系群体各株系杂交F1 果实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作为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和比值差异明显。对露地和温室栽培条件下辣椒果实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总和及其比值进行了QTL 定位,共获得16 个关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QTL 位点,分布在辣椒第2、4、12 号染色体上,2 号染色体上同时控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二者比值和辣椒素总量的主效QTL 位点cap2.1、dhp2.1、C/D2.1和(C+D)2.1,均在露地和温室被检测到,其LOD 值大于5.0,贡献率为20.2%~76.6%,侧翼标记均为BD76366 和Pun1,12号染色体上调控辣椒素总量的微效QTL 也在温室和露地同时被检测到,其他QTL 位点未在两种环境下同时定位到。

  • 刘雪莹,李君平,范双喜,韩莹琰
    中国蔬菜. 2016, 1(3):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的感官品质是指人们食用蔬菜时口腔味觉与触觉的综合反映,通常采用品尝方法进行鉴定。本试验选择10 位不同年龄段的资深品尝员组成专家小组,采用系统评分法对50 个叶用莴苣品种的感官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叶形、不同颜色叶用莴苣间的多个感官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结球莴苣的口感优于散叶莴苣,绿叶莴苣的口感优于紫叶莴苣。

  • 黄新芳 孙亚林 董红霞 刘玉平 柯卫东* 刘义满 李双梅 叶元英 彭 静 李 峰 朱红莲 黄来春 李明华 王 芸 钟 兰 周 凯 刘正位 匡 晶
    中国蔬菜. 2016, 1(3):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芋种质资源颜色性状的变化规律,以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的300 多份芋种质资源为材料,按照《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芋》对芋种质资源的颜色性状进行观察和归类,并重点对芋的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及母芋芽色的相关性进行总结和探讨。根据叶柄中下部颜色将滇南芋分为绿柄野芋(白芽类型)、乌绿柄野芋(红芽类型)和紫柄野芋(白芽类型)3 个类型;将芋中的多子芋分为绿柄多子芋(一般为白芽类型)、乌绿柄多子芋(一般为红芽类型)和红紫柄多子芋(白芽类型)3 个基本类型,将芋中的多头芋分为绿柄多头芋(白芽类型)和乌绿柄多头芋(红芽类型)2 个类型。从滇南芋和芋的整体来看,只要叶柄中下部颜色含有乌绿色成分,则母芋芽色一般为红色类型。从叶心色斑颜色来看,滇南芋中的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紫红色或紫色者,母芋芽色可能为白色类型,也可能为红色类型。芋中,多子芋叶心色斑颜色为紫红色者,母芋芽色为红色类型;黄绿色或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多头芋中,叶心色斑颜色为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红色类型;紫红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

  • 崔清志  陈 宸  田 云  刘晓虹  陈惠明
    中国蔬菜. 2016, 1(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全雄株(ffMMaa)、雌雄同株(ffMMAA)、全雌株(FFMMaa、FFMMAA)和两性花株(FFmmAA)不同基因型近等基因系材料间的乙烯释放速率,探讨乙烯与黄瓜性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近等基因系乙烯释放速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全雄株78 ♂(ffMMaa)的乙烯释放速率较低;雌雄同株406(ffMMAA)四叶一心期的乙烯释放速率大于两叶一心期;含6.33 个F 基因拷贝数的雌性系10098 ♀(FFMMaa)与F 基因拷贝数为2.15 的雌性系WI1983G(FFMMAA)相比,乙烯释放速率较低;雌性系WI1983G(FFMMAA)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两性花株WI1983H(FFmmAA),两性花株WI1983H 又极显著高于雌雄同株WI1983GM(ffMMAA);说明黄瓜性别表型与内源乙烯密切相关。从试验结果推断:雄株(ffMMaa)中乙烯释放速率低可能与A 基因失活相关,雌性系(FFMMaa)乙烯释放速率可能受A/a 基因的调控,两性花株(FFmmAA)中虽然M 基因失活但内源乙烯释放速率并未降低很多,可能F 基因产生的内源乙烯没有直接作用到两性花的雄蕊上。

  • 王喜枝1 王崇华1 王立河1* 王俊忠2 田春丽1
    中国蔬菜. 2016, 1(3):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影响大蒜生长的土壤障碍因子,研究锌钼与腐殖酸配施对大蒜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能力、大蒜产量及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设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 锌肥+ 钼肥(T1)、常规施肥+ 腐殖酸(T2)、常规施肥+锌肥+ 钼肥+ 腐殖酸(T3)4 个处理。结果表明,锌钼与腐殖酸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大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利于增强土壤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能显著增加大蒜株高、茎粗、蒜头直径及产量。T3 处理的大蒜产量可达20.13 t·hm-2,比当地传统施肥增产14.83%。综上所述,锌钼与腐殖酸配施对于河南蒜区的大蒜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很好的效果。

  • 孙风清1 李娟起1 齐俊生2 高丽红1*
    中国蔬菜. 2016, 1(3):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大丽花轮枝孢激活蛋白(Verticilliam dahliae Allergen Asp f2-like,VdAL)干粉制剂对黄瓜商品苗贮藏质量的影响,以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在育苗期进行了3 次不同浓度叶面喷施处理,分析贮藏前与贮藏4 d 后黄瓜幼苗质量相关指标以及定植后3~6 d 恢复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25 g·L-1 大丽花轮枝孢激活蛋白处理可以显著增强黄瓜幼苗的耐贮运性,与其他处理相比,该处理浓度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稳定,定植后恢复生长快,表明育苗期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大丽花轮枝孢激活蛋白,有利于提高黄瓜商品苗的贮藏质量。

  • 杨彩宏 冯 莉 田兴山*
    中国蔬菜. 2016, 1(3):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蔬菜的影响,在室内采用毒土添加法研究了莠去津不同土壤残留量对黄瓜、豇豆、辣 椒和菜薹光合作用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土壤残留量为0.21、1.84、0.24、0.11 mg·kg-1 时,导致黄瓜、豇豆、辣椒和菜薹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10%;4 种蔬菜分别在接近此有效成分剂量时(黄瓜0.2mg·kg-1、豇豆2 mg·kg-1、辣椒0.2 mg·kg-1、菜薹0.1 mg·kg-1),电子传递速率(ETRⅡ)显著下降,且单株鲜质量抑制率达到50%;4 种蔬菜对莠去津土壤残留的敏感性顺序为:菜薹>黄瓜>辣椒>豇豆;Fv/Fm 可作为早期预知轮作蔬菜是否受到莠去津残留潜在药害的指标,Fv/Fm 的ID10 为轮作蔬菜是否受药害的临界值。

  • 石延霞1 唐 明1,2 晋知文1 谢学文1 柴阿丽1 李宝聚1*
    中国蔬菜. 2016, 1(3):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 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 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 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 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 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 腐霉利- 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 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 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 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 株灰葡萄孢菌对6 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 株灰葡萄孢菌对6 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 李晓红
    中国蔬菜. 2016, 1(3):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褐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Curt.)Wei. 〕为供试病原菌,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测定了噁酮锰锌对黄瓜褐斑病的防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噁酮锰锌和代森锰锌对黄瓜褐斑病菌的EC50分别为1.16 mg·L-1 和6.23 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68.75% 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468.0、625.5、937.5 g·hm-2 连续3 次施药后,对黄瓜褐斑病的防效可达到78.61%、89.33% 和90.28%。且试验浓度下对黄瓜安全,无药害产生。

  • 品种选育
  • 黄 浅 钱健康 田 炜 刘 杰 李国臣
    中国蔬菜. 2016, 1(3):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美是以MY0216 为母本,以MY0310 为父本育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果实高圆形,幼果无绿果肩,成熟果黄色,平均单果质量17.6 g 左右,果实硬度高,耐贮运,口味甜酸,品质优。每667 m2 产量达3 000 kg 左右。可在北京、辽宁、河南、陕西、湖南、江苏、浙江和海南等适宜地区春季保护地或露地种植。

  • 黄学森 贾 俊 黄建新 朱义锋 王冬梅
    中国蔬菜. 2016, 1(3):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耐B1102 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9051 和9021 组配而成的春秋种植娃娃菜一代杂种,生育期70 d(天),整齐度高,外叶深绿,叶面稍皱,开展度小,叶球筒状叠抱,心叶鲜黄,单球质量约750 g,每667 m2 净菜产量约6 000 kg,口感佳,品质优,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抗霜霉病。适合北京、甘肃、河北、云南等地种植。自2011 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达20 万hm2

  • 孟秋峰1 汪炳良2 王毓洪1 任锡亮1 黄芸萍1
    中国蔬菜. 2016, 1(3):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 张馨宇 张伟春* 杜雪晶 张志博
    中国蔬菜. 2016, 1(3):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辽茄12 号是以优良自交系2007P190 为母本,以2007P19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绿萼紫长茄一代杂种。中熟,从播种到采收93 d(天)。植株长势强,株高118.2 cm,果实长棒形,平均单果质量243.9 g,果实纵径23.6 cm,横径5.8 cm,商品性好,果皮紫黑色,光泽度强。每667 m2 产量4 200 kg 左右。适合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区保护地种植。

  • 栽培管理
  • 王莹莹 柴阿丽 孙 阳 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6, 1(3):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期蔬菜价格不断上涨,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天津河北部分地区暴发多种黄瓜病害,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制约菜农收入。2016 年1 月6~7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菜病综防课题组对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乐亭县、迁安市以及天津市宝坻区4 个地区进行了病害调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地区黄瓜叶部病害发生严重,主要有炭疽病、棒孢叶斑病、灰霉病、红粉病、霜霉病、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等6 种病害,田间多种病害混合发生,且多种病害症状相似,易于混淆,致使田间防治困难。为此,课题组对不同病害进行病样采集,并结合病原鉴定结果对各种病害进行症状描述及区分,以期指导蔬菜种植者准确识别不同病害,并进行针对性防治。

  • 古 松 高先爱 杨和平 李晓慧 万志芳
    中国蔬菜. 2016, 1(3):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棒孢叶斑病已成为黄石市设施蔬菜重要病害,其田间发病症状在黄瓜上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相似,在番茄上发病症状与早疫病相似,需正确识别,及时防治。

  • 许永锋 高宜明 张建朝 *
    中国蔬菜. 2016, 1(3): 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制种番茄生长期综合防控,收获后规范洗种和种子处理流程,集中处理病残体如尾酱和尾水等,以及严格种子检疫等综合防控措施,将制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大田发病率控制在1% 以下,成品种子中检疫检出率为0,降低传播风险。

  • 钟必凤1 张全军1 邓家林1 李文贵1 余宏军2 蒋卫杰2*
    中国蔬菜. 2016, 1(3): 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椿属落叶乔木,树体高大,采摘难度较大。大竹县开展的巴山红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能将树高控制在3~4 m,每667 m2产量超过300 kg,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 许文梅 徐桂凤 李明晶
    中国蔬菜. 2016, 1(3):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大营养钵育苗移栽,利用三膜覆盖栽培,使早春菜豆提前至5 月上中旬上市,较露地直播提早上市50 d(天)左右,较大拱棚直播提早上市20 d(天)左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生产中做好育苗棚增温、各生育阶段综合管理是关键。

  • 新优品种
  • 周广熊 张武鸣 黄超艳 陈斌艳 黄小玲 袁 辉
    中国蔬菜. 2016, 1(3):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林市是广西重要的番茄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约1 万hm2(15 万亩),产量30 万t 以上,年产值高达6 亿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一些地方政府将番茄产业列为当地农业主产业,为繁荣地方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 徐淑莲
    中国蔬菜. 2016, 1(3):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圣女红3 号、黄晶、中选1001、佳美1 号、传祺2 号、美惠、胜欣、勇凤1 号、京欣5 号、北农吉嘉、莎蜜佳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