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2-01
  

  • 全选
    |
    本期视点
  • 张凤兰, 李建伟
    中国蔬菜. 2011, 1(3):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北方大白菜冬贮数量大幅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加剧,病虫为害日益加重。如何保障大白菜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建立
    最低价格政策性保险制度是一条有效途径。
  • 产业市场
  • 丁小明
    中国蔬菜. 2011, 1(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荷兰引领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是包括中国在内需要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国家的参考标准。研究荷兰设施园艺发展,了
    解其发展历程,借鉴其发展经验,是中国这样的设施园艺发展大国走向强国的基础。
  • 潘凤杰, 穆月英
    中国蔬菜. 2011, 1(3):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新变动:蔬菜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蔬菜出口目的地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蔬菜出口国内来源地区具有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蔬菜出口种类结构也具有不平衡性,保鲜蔬菜的出口金额远远高于其他蔬菜种类,腌制蔬菜的出口金额很低。
  • 戴芬, 孙彩霞, 王艳, 崔野韩, 郑蔚然, 袁玉伟, 章强华
    中国蔬菜. 2011, 1(3):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对种植业无公害标准与现行其他国家标准的安全限量指标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在产品分类、指标数值、检测方法标准等
    方面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今后标准整合中应先从制定程序、统一产品分类标准入手。
  • 张玉玺
    中国蔬菜. 2011, 1(3):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际上,蔬菜价格的逐年小幅上涨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但是,上涨的幅度过大就有些不正常了,下降的幅度过大也同样不太正常。目前,针对种菜亏损的个别农户,属地的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对他们进行安抚和扶助,尽量避免农业生产的“大小年”现象出现。
  • 论文导读
  • 《中国蔬菜》编辑部
    中国蔬菜. 2011, 1(3):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蔬菜. 2011, 1(3):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虫防控
  • 王惟萍, 李宝聚, 李金萍, 谢学文
    中国蔬菜. 2011, 1(3):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辣椒栽培面积的扩大和世界范围的种子流通,辣椒细菌性疮痂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的发生日趋严重,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新西兰、土耳其、以色列、希腊、南部非洲、古巴及智利等近60 个国家,细菌性疮痂病已成为辣椒上主要的细菌
    病害,给生产造成严重威胁(Cook & Stall,1982)。在雨季到来时往往引起季节性大流行,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威胁着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美国
    的佛罗里达州,平均每年因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 %以上。我国对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研究较晚,20 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报道。随后,在内蒙古、甘肃、贵州、东北三省、山西、安徽、山东、河北、浙江、湖南、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防治困难等特点,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在我国迅速发生并蔓延。1991 年孙福在等报道了该病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和北京等地区不断发生和蔓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掌握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蔬菜史话
  • 张平真
    中国蔬菜. 2011, 1(3):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是人们日常必需的食物,为了实现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通常采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蔬菜栽培。我国蔬菜的保护地栽培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蔬菜保护地栽培专家刘步洲先生,蔬菜栽培专家蒋名川先生,以及胡绪渭、叶静渊和朱洪涛等人,对我国蔬菜保护地栽培的悠久历史都早有论述。近日经笔者进一步钩沉、推究,又有所发现和补充。现在刘、蒋两位先生均已作古,为了追思、缅怀先师,现将前人研究成果和本人的补充意见整理成文,综述如下。
  • 病虫防控
  • 张帆, 张君明, 罗晨, 王甦
    中国蔬菜. 2011, 1(3):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害虫种类繁多,寄主广泛,不仅为害蔬菜,还为害花卉、草坪、烟草、果树苗木等。蛴螬、小地老虎和韭蛆是菜田的重要地下害虫,分布普遍,为害严重。随着蔬菜生产中有机肥施用的不断增加,在提高蔬菜品质的同时也导致地下害虫数量增多,为害日趋严重。化学农药的应用常常引起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因此生物防治成为控制地下害虫的重要技术。下面针对小地老虎、蛴螬和韭蛆分别介绍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视具体情况及条件选择使用,建议不同虫态均选择1~2 项技术进行防治,以达到控制害虫为害的目的。
  • 王少丽, 张友军, 吴青君, 徐宝云, 朱国仁
    中国蔬菜. 2011, 1(3):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别名莲纹夜蛾、斜纹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食性很杂,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已知可为害的寄主植物达100 余科400 余种,其嗜好的寄主植物多达90 余种,在蔬菜寄主中,主要为害甘蓝、大白菜、小白菜、花椰菜、芥蓝、藕、芋、蕹菜、苋菜、马铃薯、茄子、甜椒、番茄、豆类、瓜类及大葱、韭菜等,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安徽以及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盛发期为7~10 月。该虫在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常暴发为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斜纹夜蛾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识别特征详见《中国蔬菜》2009 年第19 期。
  • 王连刚, 刘淑芹
    中国蔬菜. 2011, 1(3):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青岛市洋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9 年达到12 000 hm2。由于连年种植及气候异常等原因,2005 年以来洋葱白色疫病连续在青岛市部分市区严重发生,发病中心病株率100 %,病叶率70 %,洋葱整株萎蔫、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 新优品种
  • 柳唐镜, 张棵
    中国蔬菜. 2011, 1(3):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南冬季瓜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并已经在全国冬季蔬菜市场上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种植面积在8 000 hm2 以上的作物有西瓜、苦瓜、豇豆、南瓜、辣椒等。西瓜种植主要集中在三亚、陵水、文昌、东方和琼海,其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3.6 %;冬种辣椒主要分布于海口、临高、文昌、琼海、儋州和澄迈,其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6.0 %;冬种豇豆分布于三亚、陵水、乐东和海口,其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3.7 %。
  • 吴康云, 郭惊涛, 邓英, 孟平红, 袁学华, 蔡炎
    中国蔬菜. 2011, 1(3):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 年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从独山县收集到一个地方宽叶芥菜材料,由于多年栽种,品种较为混杂,植株矮小,产量低,品种退化较为严重。经过3 a(年)的
    提纯复壮,并进行营养品质分析,选出叶柄宽大肥厚、脆度好、营养丰富、产量高、植株整齐、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定名为黔青1 号。2006~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 年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黔青1 号平均每667 m2 产量2 614~2 851 kg,比对照贵阳鸡冠青菜(2 369~2 559 kg)增产10.34 %~11.40 %,钙、粗纤维含量适中、脆度好,丰产性及产品品质明显优于对照。2010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青1 号。2008~2010 年累计示范推广逾57 hm2。
  • 生产技艺
  • 严再蓉, 费伦敏, 黄有志, 黄有林
    中国蔬菜. 2011, 1(3):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菊芋、蘘荷引入贵州省兴义市有近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均是在田边地头零星粗放种植,产量很低。近年来,利用菊芋、蘘荷腌制、泡制的特色小菜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产品由自产自销走向外省市,为农民增加了收入。由于菊芋、蘘荷栽培面积小,产量低﹙每667 m2 菊芋为1 200~1 500 kg,蘘荷为420~600kg﹚,市场供不应求。为了提高菊芋与蘘荷的品质和产量,笔者在兴义市的白碗窑镇下抹村、马岭镇乌拉村进行菊芋与蘘荷间作栽培,种植面积分别为1 025 m2和852m2,历时五年﹙一个周期三年轮换1 次﹚探索出菊芋与蘘荷间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菊芋和蘘荷的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高:每667 m2 菊芋产量2 200~2 500 kg,蘘荷产量800~1 000 kg,菊芋每千克2.0~3.0 元,蘘荷每千克4.0~6.0 元,年收入5 000~8 000 元。
  • 新优品种
  • 陈新, 袁星星, 陈华涛, 张红梅, 崔晓艳, 顾和平
    中国蔬菜. 2011, 1(3):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豇豆是江苏省重要的豆科蔬菜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5.3 万hm2 左右,其中有10 %左右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和省外市场,每年可创造1 亿元经济效益,换取外汇50 万美元。近年来,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豇豆栽培面积迅速增长,但适合于露地和大棚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的豇豆品种十分缺乏。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高产、优质、抗病豇豆新品种选育研究。苏豇1 号豇豆是以宁豇3 号为母本,以镇豇1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后再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品种,2009 年9 月20 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2009~2010 年在江苏省对苏豇1 号进行了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示范推广工作(图1),目前年种植面积在1 333 hm2 以上。
  • 中国蔬菜. 2011, 1(3):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生产技艺
  • 尚庆茂
    中国蔬菜. 2011, 1(3):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芳德, 李树行
    中国蔬菜. 2011, 1(3):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孟秋峰, 王毓洪, 任锡亮, 陆开形, 臧全宇, 杨伟斌
    中国蔬菜. 2011, 1(3):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松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L.)Makino〕,亦称小菘菜、菘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普通白菜的变种,原产中国,在日本普遍栽培。与普通白菜相比,小松菜生长势更加旺盛,株型更加开张,叶柄加长,单株分蘖数较多,叶色浓绿,某些品种更耐热、耐寒、耐抽薹,钙含量更高,适宜加工,属于加工型十字花科蔬菜。小松菜以幼嫩的植株供食用,叶质柔嫩,味道鲜美,经烹调后色泽翠绿,营养价值高,超过绿叶菜之首的菠菜。我国近年来引进多个小松菜品种,作为速冻加工型出口蔬菜,因其生长周期短、抗逆性强(可周年生产)、产量高、效益佳、市场前景好,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蔬菜之一。浙江省宁波市自2002 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目前已成为宁波市出口日本的主要创汇蔬菜种类之一,2004 年种植面积逾3 333 hm2,出口创汇额逾7 500 万元。
  • 王本辉, 韩秋萍
    中国蔬菜. 2011, 1(3):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试验研究,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成功探索出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垄沟转换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前期保墒集雨促植株、中后期调节促薯块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在同类农业气象条件地区已示范推广110 hm2,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进技术后的马铃薯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到2 580 kg,最高达到了3 200 kg,较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平均增产38 %,商品率提高了22 %,平均每667 m2 增值1 440 元,尤其是在2008~2010 年冬春连旱、秋季多雨的情况下,凸显出了新技术的优势。
  • 刘海波
    中国蔬菜. 2011, 1(3):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秸秆发酵技术(也称“生物反应堆”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蔬菜生产者所接受和采用,具体应用技术,请参见《中国蔬菜》2010(11)“辽宁设施蔬菜应用秸秆发酵技术创规模效益”。但是,如果操作时不注意一些特殊的环节,很难获得最佳的效果。在果菜类蔬菜栽培上采用秸秆发酵技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陈可可, 徐文其
    中国蔬菜. 2011, 1(3):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浙江省黄岩西部海拔600 m 左右的山区,有种植白花扁豆的习惯,但因扁豆生长期长,采收期短,产量低,故效益不高。山区常规栽培一般4 月播种,到8 月中下旬才开始采收,11 月初霜后采收结束,如遇寒流早,采收期更短,一般每667 m2 产量仅1 200 kg 左右。黄岩区蔬菜技术人员采用控蔓促花技术后,可使扁豆收期提早到6 月下旬,直至11 月结束,每667m2 产量高达3 000~4 000 kg。据调查,2010 年富山乡北山等村种植白花扁豆15.3 hm2,全部应用控蔓促花术,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3 650 kg,每667 m2 产值超万元,增产增收十分显著。
  • 朱红莲, 刘义满, 钟兰柯, 卫东, 李明华
    中国蔬菜. 2011, 1(3):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也叫子午莲,为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有“水生植物皇后”之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水景园的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睡莲根状茎富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酒,叶、叶柄、花和花梗也可食用。近年来,在湖北省仙桃市、洪湖市等地,睡莲作为一种新型水生蔬菜种植,采集其叶柄和花梗(统称睡莲梗)上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湖北地区有种植采食芡(Euryale feroxSalisb.)梗(即芡实叶柄和花梗)的传统习惯,但常规栽培时,芡实梗在6 月中旬才开始批量上市,而睡莲梗从4 月即可批量采收上市。并且由于睡莲梗去皮炒食具有与芡实梗相似的色泽、质地和风味,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2009~2010 年,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对湖北仙桃、洪湖等地的菜用睡莲栽培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 蔬菜史话
  •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1, 1(3):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菾菜为藜科甜菜属中以嫩叶作菜用的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莙荙菜、叶甜菜。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些国家是甜菜的起源地,大约在距今3 500~4 000 年前,甜菜已经作为一种野生植物在那里大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