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10-11-01
  

  • 全选
    |
    本期导读
  • 中国蔬菜. 2010, 1(2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果类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致力于解
    决果类蔬菜的产业技术研发、集成和成果落地的关键瓶颈
    和农民亟待解决的生产难题,把更多的先进实用技术成果
    “落户”到生产一线。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显著。
  • 资料信息
  • 中国蔬菜. 2010, 1(2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本期视点
  • 李季,聂青
    中国蔬菜. 2010, 1(21):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类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是根
    据农业部和财政部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
    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由北京市农业局和
    财政局于2009 年启动建设的。团队建设目标: 以
    推动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 围绕市场
    需求,在不打破现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 优化整
    合现有在京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 建设以产品为
    单元、以产业为主线, 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
    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
    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更好地发挥科技对首都都市
    型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建立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提升首都农业整体竞
    争能力。经过一年的运作,创新团队在紧盯用户
    需求、密切沟通协作、联手技术攻关、实现技术
    落地等方面作用突出,成效显著。
  • 封面说明
  • 中国蔬菜. 2010, 1(21):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株长势旺盛,叶片中等大小, 叶色深绿, 主蔓结瓜为主。瓜条棒状、顺直, 瓜色油亮, 瓜条长
    35 cm 以上,瓜把短,无棱,无黄头。瓜条整齐度好,畸形瓜少,坐瓜率高,早熟性好,产量高,比对
    照品种津优 1 号增产20 % 以上,高抗黄瓜枯萎病, 抗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和黄瓜
    花叶病毒病等病害。适宜露地及大棚栽培。
  • 产业市场
  • 穆月英,赵霞,段碧华,马骥,乔娟
    中国蔬菜. 2010, 1(21): 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来蔬菜价格波动引起的社会反响,再次表明了蔬菜产业无论是对农户还是对城市消费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笔者首先分析了北京市蔬菜产业的地位,然后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及统计数据,对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穆月英,沈辰,郭卫东,赵亮
    中国蔬菜. 2010, 1(21):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产业发展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
    2010 年8 月,国务院研究部署了进一步促进蔬菜
    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
    ( 国务院办公厅,2010 ) 。为了把握北京市蔬菜产
    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寻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笔者运用SWOT 分析法对北京市蔬菜产业进行分
    析。SWOT 分析法是进行企业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体含义是考虑四种因素,
    即S ( Strengths: 优势) 、W ( Weaknesses: 劣势) 、
    O ( Opportunities: 机会) 、T ( Threats: 威胁) 。其
    中,S、W 是内部因素,O、T 是外部因素。依据
    对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来自外部的机会和威
    胁的分析,并通过四种因素的有效匹配, 形成两
    种发展战略( SO 战略和WO 战略) 和两种发展对
    策( ST 对策和WT 对策) 。
  • 曹坳程,郭美霞,王秋霞,李园,颜冬冬
    中国蔬菜. 2010, 1(21):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消毒是一种快速、高效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连续种植中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土壤熏蒸剂的最新进展,国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熏蒸技术,以及减少熏蒸剂散发和用量的技术。
  • 试验研究
  • 黄成东,任涛,董林林,陈清,李晓林
    中国蔬菜. 2010, 1(21):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日光温室生产条件下,通过基质添加AM 真菌和生物有机肥育苗、定植时穴施烟草残渣和生物有机肥、套种茼蒿/万寿菊及用植物材料提取液( 无线美、海绿素) 配施阿维菌素灌根等系列技术,全生育期改善蔬菜的根际环境,提高植株抗病性,抑制线虫侵染。试验结果表明,该综合配套技术能够明显降低根层土壤线虫数量,最多可减少75. 6 % ,根系根结指数最大降低63. 6 % ,而作物产量增加4. 6 % ~ 16. 1 % 。
  • 翟成杰,陈清,任涛,王敬国
    中国蔬菜. 2010, 1(2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成生物有机肥育苗技术、根层保护技术、根层防线虫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根层综合调控技术在北京市大兴区设施番茄生产上应用, 结果表明,采用根层综合调控技术能有效控制番茄根结线虫, 其病情指数较传统管理降低了15. 9 % 。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根层综合调控技术的水肥投入明显降低, 平均节省了24. 8 % 的灌溉水、59. 5 % 的氮肥投入和68. 6 % 的钾肥投入,肥料的偏生产力明显提高。与传统管理相比,采用根层综合调控技术平均每667 m2 番茄每季增收597 元。
  • 肖长坤,张涛,陈海明,郑书恒,周真真,胡学军,穆常青,王以中,郑建秋
    中国蔬菜. 2010, 1(21):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滴灌施药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生物熏蒸剂———20 % 辣根素水剂对设施草莓土壤消毒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20 % 辣根素水剂对土壤真菌和细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 对土壤放线菌杀灭效果不明显,对土壤真菌中的镰刀菌杀灭效果达到了100 % , 对土壤真菌中的腐霉、曲霉、青霉等杀灭效果显著。设施草莓土壤经过辣根素消毒处理后,草莓整个生长期内的植株成活率明显提高, 可在草莓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 王晓卓,王永泉,王仲,徐凯,佟二建,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10, 1(21):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津育5 号黄瓜为材料,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双根和单根嫁接黄瓜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85 % 水分下限处理相比,65 % 水分下限+ 单根嫁接黄瓜的处理,其早期产量、品质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而65 % 水分下限+ 双根嫁接黄瓜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与单根嫁接相比, 双根嫁接的黄瓜营养生长有所提高,但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65 % 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水下限+ 单根嫁接育苗的处理,能节省灌溉用水,提高黄瓜早期产量与品质,为本试验4 个组合的最优处理。
  • 朱欣宇,程明,贯立茹,刘佳伟,张静,刘娟
    中国蔬菜. 2010, 1(2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津育5 号黄瓜为材料,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双根和单根嫁接黄瓜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85 % 水分下限处理相比,65 % 水分下限+ 单根嫁接黄瓜的处理,其早期产量、品质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而65 % 水分下限+ 双根嫁接黄瓜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与单根嫁接相比, 双根嫁接的黄瓜营养生长有所提高,但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65 % 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水下限+ 单根嫁接育苗的处理,能节省灌溉用水,提高黄瓜早期产量与品质,为本试验4 个组合的最优处理。
  • 陈之群,彭杏敏,冯宝军,吕建,高丽红
    中国蔬菜. 2010, 1(21):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3 种不同保温覆盖物对日光温室内气温、地温以及越冬茬黄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夜间最低温度以及夜间温度的降低幅度,都表现为加厚保温被的保温效果最好,其次是普通保温被+ 牛皮纸被,普通保温被的保温效果最差; 加厚保温被覆盖的温室内, 黄瓜株高、茎粗、根系等生长指标及产量都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处理。综合分析经济效益和性价比两个指标, 加厚保温被处理表现最优。
  • 秦贵,张艳红
    中国蔬菜. 2010, 1(21):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施蔬菜种植已成为北京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管理过程中垄间除草已成为难题。小型电动除草机是应密云县设施农业的要求而进行研制的, 在研制过程中,综合分析了设施垄间除草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设计总体方案,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和选择。
  • 郑淑芳,李武,林源
    中国蔬菜. 2010, 1(21): 4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差压预冷往往造成蔬菜失水,使果蔬新鲜度下降。在预冷试验中, 使用浸泡、喷淋和喷雾等加湿方法,都能降低果蔬失水,但是喷雾加湿法更加经济实用。
  • 代艳侠
    中国蔬菜. 2010, 1(21):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早春大棚采用膜下沟灌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量对黄瓜生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苗期、根瓜开花期黄瓜根系吸收水量小,25 m3· ( 667 m2 ) -1 灌水量较为适宜,结瓜期和盛瓜期随着植株和根系生长需水量逐渐增多,30 m3· ( 667 m2 ) -1 灌水量较为适宜。从产量上分析,30 m3· ( 667 m2 ) -1处理产量最高,并且和25 m3· ( 667 m2 ) -1 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 品种选育
  • 张海芳,赵光华,齐艳花,王松
    中国蔬菜. 2010, 1(21):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出适合秋大棚栽培的甜椒品种, 北
    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特安排了秋季大
    棚甜椒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结果表明, 国禧105、
    津福24 号甜椒较适于大兴区秋大棚栽培。
  • 张颖,杜惠玲,杨小伟,刘咏涵,高光明,刘海涛
    中国蔬菜. 2010, 1(21):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柴敏,齐艳花,张海芳,赵光华,刘彦泉,吴存江
    中国蔬菜. 2010, 1(21):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砧1 号是由栽培番茄自交系06 - 4 - 185
    和05 - 4 - 104 配制的砧木番茄一代杂种。母本
    06 - 4 - 185 是2002 年从日本冬温室型一代杂种
    TI - 109 经5 a ( 年) 8 代系选, 结合根结线虫、
    叶霉病和枯萎病等人工接种抗病性筛选而育成的
    高代稳定自交系。父本05 - 4 - 104 是多个抗土
    传病害品系经复合杂交创造的遗传群体经连续
    10 a ( 年) 16 代定向选择的高代稳定自交系, 并
    结合根结线虫、枯萎病和黄萎病人工接种抗病性
    鉴定及根腐、茎基腐等土传病害抗性选择而育
    成,对多种土传病害具有复合抗性。2005 年试
    配组合, 在品种比较试验中发现, 该组合不仅在
    人工接种条件下对根结线虫、叶霉病和枯萎病表
    现高抗,而且对由镰刀菌和疫霉属病菌引起的根
    腐病、茎基腐病表现较强的耐( 抗) 病性, 同时
    表现出生长势强, 根系发达, 与番茄、茄子嫁接
    亲和力强, 适宜作为优良砧木。2006 年开始小
    批量扩繁种子, 并在生产中试种。2007 ~ 2008
    年安排多点生产试种与示范,2009 年扩大示范
    与推广。
  • 柴敏
    中国蔬菜. 2010, 1(21):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曼的母本YH - 99 - 15 - 02 - 1 是笔者1999
    年从荷兰引进的黄色圆形果番茄种子, 通过性状
    分离重组,3 a ( 年) 6 代定向选育获得的高代稳
    定系。植株为有限生长型, 生长势适中, 花期、
    熟性中早。以单花序为主, 果形圆和高圆, 果面
    光、无棱沟, 未成熟果浅绿色, 无绿肩, 单果质
    量40 ~ 60 g,成熟果为黄色,田间综合抗性好。
  • 生产技艺
  • 齐艳花,石克强,李克华,赵光华,张海芳
    中国蔬菜. 2010, 1(2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出适合秋大棚栽培的甜椒品种, 北
    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特安排了秋季大
    棚甜椒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结果表明, 国禧105、
    津福24 号甜椒较适于大兴区秋大棚栽培。
  • 龚富强,张亮,刘书辉,张占英,张凯
    中国蔬菜. 2010, 1(21):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室、大棚等设施能够在不利于作物生长的
    时节,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创造出适宜生长的
    环境条件,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为缓解淡季供应
    及满足特殊品种种植环境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设施蔬菜生产已经
    成为北京市延庆县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是种植
    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 沈国印,徐美艳,张永华,崔小英,曹丽丽,张芸
    中国蔬菜. 2010, 1(21):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密云县设
    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保护地栽培面积逾4 000
    hm2 ,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实施,为
    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但同时也
    给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繁殖环
    境,如根结线虫病造成保护地蔬菜不能正常生长
    从而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保护地蔬菜的
    发展。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密云县保护地蔬菜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为害原因分析和防治技术探讨,
    摸索出了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
  • 张丽红
    中国蔬菜. 2010, 1(21):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培训过程中农民被动接受知识、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从2005 年起,北京市引入参与式、互动式的“农民田间学校”新型培训方式。5 年来,开办农民田间学校627 所,培养学员2 万余人,培养农民乡土专家、科技示范户、技术带头人近万人,农民的知识、技能明显提高,无公害生产意识和合作意识普遍提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大批实用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明显提升,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 肖长坤,胡瑞法,蔡金阳,陈阜,张涛,郑书恒
    中国蔬菜. 2010, 1(21):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 年以来,北京市围绕京郊设施主导产业
    发展和农民需求,引进并发展了农民田间学校参
    与式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模式, 开展新技术
    的引进与培训推广、新型农民培养, 推动了京郊
    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综合素
    质提升。为了更好地掌握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对农
    民的影响,笔者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计量经济学分
    析方法,通过控制农户特征等非政策性变量, 对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进行了评估, 旨在为农业
    技术推广新模式的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 聂晓红,周淑伶
    中国蔬菜. 2010, 1(21):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顺义区综合试
    验站带领全区14 个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53 所农
    民田间学校,不断加强茄果类蔬菜新品种、新技
    术的试验、示范和展示功能,拓展观摩推介和培
    训功能。通过一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 形成了科
    技成果集成、转化和在生产中快捷应用的高效工
    作体系,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落地, 大幅
    提升了顺义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了蔬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带动广大菜农
    显著增收,取得良好效果。
  • 徐凯,张东雷,朱文,佟二健,原锴,符建平
    中国蔬菜. 2010, 1(21):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深入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果类蔬菜的生产
    与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情况,笔者通
    过组织集中座谈、调查问卷、入户随访等方式对此
    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房山区田间学校、
    有代表性的种植户、设施栽培基地、蔬菜生产技术
    人员、农资企业等,被调研人数150 余人。
  • 张海萍,王秀琴
    中国蔬菜. 2010, 1(21):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超,谷培云,姚金亮,焦雪霞,国洋,郭书臣
    中国蔬菜. 2010, 1(21):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哈雪姣,孙超,李冲,李桐
    中国蔬菜. 2010, 1(21):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